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2章  ...
            
                 
                
                    - 
                          萧巡脸真的很不错,他不破坏形象时,真是一个翩翩佳公子。
 
 他的脸庞英俊,棱角分明。深邃的眼眸漆黑如墨,眼中的笑意犹如星光闪烁,亮眼却不刺目。
 
 柔顺的黑发被廉价的木制发冠高高的竖起,露出光洁的额头,飞扬的眉宇间透出一股自信却不自大的锋芒,唇边勾勒出一抹浅浅笑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青黑色的衣带勾勒出精瘦的腰肢,宽大有些破损的衣袍穿在他的身上有股名士的风流意味。
 
 现场的不少人都注意到了萧巡,一些人唾弃的看着萧巡,认为他在装狗尾巴草。一部分人则是觉得他挺有雅士风范,可以交往。不过现场有些乱糟糟的,一时间还真没人去和萧巡攀谈。
 
 萧巡这一番完美的自信姿态,毫不意外的进入了镇国将军府老管家的眼里。老管家头发灰白,橘皮似的脸上那双眼睛依旧精明,丝毫不见浑浊。
 
 老管家是当初跟着老将军出生入死的幕僚,等边疆安稳后他没有接受朝廷的官职,而是选择进入镇国将军府当一个管家。
 
 府中大大小小的孩子,老管家都是看着他们长大的。其中老管家尤其喜欢最小的小姐,可以说在小时候,只要小姐的任何一个哥哥惹了小姐不开心,都会被老管家一顿揍。
 
 老管家一直都想和将军好好的给小姐选一个夫郎,但是情势不等人。他们不能慢慢的选了,必须快些让小姐成亲。
 
 老管家在萧巡没有来之前,看好了好几个人选,都觉得可行。但是萧巡一出现后,老管家顿时觉得那些人都不行。
 
 在场这一批学子中,就属萧巡是最亮眼的崽。
 
 老管家对着身边的人说道:“去,给我查一查那个人的背景,家庭,事迹,用最快的速度告诉我。”
 
 “是。”
 
 老管家也没有完全放弃之前看的几个学子,也让人把其他几个学子的家庭,背景,事迹给查出来,做两手准备。
 
 萧巡站在榜单前,像只花孔雀般肆意的展现自己的魅力,等差不多站够了,萧巡才心满意足的回到客栈中。
 
 他站在榜单前时,能察觉好多个人打量他的目光,他就不信自己都这样努力的推销自己了,将军府的人只要审美没有问题,就一定会给他递出橄榄枝的。
 
 萧巡看看身上还剩余的银子,拢共也才八百两左右。这一些钱财还是他将村里的地和房子卖了,才凑够的银子。
 
 来京城这段路上,和住在京城这一段时间,加上科考,他已经差不多花去了六十两银子了。
 
 萧巡的家庭在之前可以说是村里的大户,但是自从爹娘病故后,萧巡一个书生又无法做重活,身上的银钱也没几个。
 
 为了能入京都赶考,萧巡就把家里的地,房子都给卖了。
 
 他爹娘一直都希望萧巡能考上进士,入朝为官。
 
 萧巡没有辜负爹娘的期待就是了,成功的考上进士,也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
 
 这辈子萧巡估摸着自己也会走上辈子的老路,就是不知道去当县令的时候,会不会有个娘子。
 
 萧巡想着这些有的没得时候,镇国将军府的秦家,尽是一片低沉的气氛。
 
 “老大,你确定你的‘那位’真的想把红玉嫁给三皇子为正妃吗?”
 
 主位上,身着端庄的老夫人,秦大将军的母亲秦老祖疑惑的问道,他们家不是之前被警告过不准和皇家有关的任何人结亲吗?
 
 怎么现在那个当初给出的警告的人,又开始朝他们伸出橄榄枝了?
 
 这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一旦当皇帝推翻之前给予的束缚,那么百分百那个家族会倒霉。
 
 魏国建立这么久以来,但凡被这样暗示过的家族,全部都被发配边疆,无一幸免。
 
 “你是不是理解错了哪位的意思。”秦老夫人不太相信当今的陛下要拿秦家开刀。
 
 要知道魏国这一些年来能安定成这样,离不开他们这一些镇守疆域的士兵和将军。而且他们家放权很快,陛下说收回军权,他们绝对不会留恋,立马双手奉上。
 
 按理说,他们秦家这样的识趣,陛下不该对他们下手的啊。
 
 而且秦大将军已经上奏乞骸骨多次,次次都被陛下给挡回来。而如今,他居然想要拿秦家开刀……
 
 这到底是搞的哪一出。
 
 “没有错。”秦大将军叹了口气,布满风霜的面容上尽是一片愁容,他的脸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从眉心直接划到了脖颈处。如今伤口愈合了,但是脸上那道狰狞的疤痕却留了下来。
 
 外面许多的小孩如今看到秦大将军这副模样,都会被吓的转头就跑,要是遇上秦大将军笑,则会被吓的哇哇大哭,活像被什么可怕的东西追着不放。
 
 “今日散朝的时候,陛下又暗示我说这事,我给糊弄过去了。”秦大将军揉揉眉心,“陛下如今没有直接挑明,就说明事情还有回转的地步,我已经让人去榜下捉婿了。”
 
 “这事儿你给红玉说过没?”秦太君问道,她一般都不参与子孙后辈的婚事,像是红玉的两个哥哥的婚事,就是他们自己搞定的。家里人也只是在他们说出中意那个姑娘去提亲时,初一下面而已。
 
 但是秦红玉的婚事却是如今不能等她去找自己喜爱的郎君的,秦太君心里多少有些愧疚。
 
 “这事就是红玉给我提的主意,不然我不会去让人去榜下捉婿的。”秦将军一开始没有这样想的,他不过是去试探性的问了问红玉有没有喜欢的人,有的话可以让他来家里提亲,无论是什么家世,他们都不会阻拦的。
 
 秦红玉一听就听出话里有话,她直接了当的说道:“爹,女儿暂时没有心怡的人,近期不是刚考完殿试吗?不如贴榜那日去瞧瞧,抓一个回来给我当夫郎。”
 
 秦红玉从小学习的就是兵法,她的性格也不是那般的柔顺,要是出嫁去其他世家中,定然无法快意的生活,所以秦家一直都没答应那些个要跟秦家结亲的人。
 
 秦红玉是个有主意的,一直都是打算招一个上门夫婿。之前没有说,是因为她清楚,秦大将军是不会答应的。而如今加上她爹试探的自己主动提出来,定然是她的婚事有人插手了,而那人没有明说,导致他爹还有时间给她找一个她喜欢的。
 
 秦红玉顺势就提出了自己藏在心中很久的想法:“爹,我们就榜下捉婿!”
 
 秦红玉不像他爹秦大将军秦振国那样坚信他们的陛下,不会害怕他们功高盖主,坚信他们属于保皇派。
 
 自古至今,不少被封到最后无可再封的大臣,都是被君王给一锅端了的。
 
 秦红玉知道自己的父亲坚持乞骸骨,但是君王已经明显想那他们秦家开刀,怎么可能真的放秦大将军致事。
 
 刀,一定要砍在最坚硬的地方,才能展现他的效果。
 
 秦振国一直坚守的都是老秦家的忠君爱国这一套,就算有人看出朝堂风向,明里暗里暗示说天子有拿他们开刀的意向。
 
 秦大将军都是嗤之以鼻的,坚决不相信。
 
 一旦这样的话说到秦振国的面前,那么就会被秦大将军臭骂一顿。秦大将军也不是真的傻白甜,这样的话他不会说到陛下的面前。
 
 秦振国只会让跟他说着话的人,被在说这些话了。因为不管他说多少次,他就是不相信。
 
 秦振国从小到大学习的理念就是忠君爱国,给大魏守好边疆,保护百姓的安宁生活。他对于那些别人看着十分羡慕的泼天赏赐,并不太放在心上。
 
 名誉,权利,财富,在秦大将军的心里,只需要够一家子的开销就可以了,其他的得到再多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秦大将军的这样的盲目乐观的相信魏皇,还有一点就是秦大将军其实是魏王还是皇子时的伴读,两人的情谊还是很好的。
 
 私底下也有一些信件往来,一些其他朝臣不清楚的事情,秦振国也是知晓的。
 
 就为了这几点,秦振国就很相信魏皇不会拿秦家开刀。
 
 要是萧巡知道此时秦大将军的想法,一定会拉着秦大将军的衣领直摇晃,让他清醒一点,毕竟皇家的刀,很快就会落下来了。
 
 不偏不倚,就落在秦家的头上。
 
 秦红玉的大哥二哥接替了秦大将军镇守边疆,边疆的百姓们知道秦家的儿郎,而没有一个人知道当今天子。
 
 在边疆,秦家的声望远超于皇家。
 
 秦家自己也觉得不妥,秦大哥和秦二哥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们清楚这样的声望不会带给秦家好运,只会让秦家位于风口浪尖处。
 
 他们都几次要交出军权,请求调回京都做一些没什么实权的官职。都被魏皇拒绝了,魏皇的理由也给的很充分:
 
 就是边疆还需要秦家儿郎镇守,不管交到谁的手上,都没有交到秦家儿郎手上妥帖。
 
 秦家大哥和二哥这下子不再上奏要求调回来京都了,魏皇都这样说了,要是他们继续上奏说要调回来,一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秦大将军是愚忠不错,可是他也看的清他侍奉的君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臣子。
 
 而如今坐在皇位上的魏皇,就是一个不喜欢臣子否定他下达旨意的人。
 
 秦老夫人对于给秦红玉招婿这个决定,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说好吧,明显皇帝想让红玉嫁给三皇子,这样直接的招婿岂不是违背了皇帝的意愿。
 
 说不好吧,他们秦家又实在是不想和三皇子结亲。
 
 谁都知道,当今的三皇子是个混不舍的,后花园的妻妾们都是二三十个了。
 
 嫁给这样的皇子当正妃,对于他们秦家这种一夫一妻的来说,实在是不喜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