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读《没有我们的世界》 ...
-
有句留言说得犀利,“你以为天大的事,在别人眼里也许只有屁大”。深为触动,想起这本书《没有我们的世界》。
《没有我们的世界》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去年11月左右读过一遍,今年,三个多月前吧,带着它走上旅途,在旅途中,笔记本电脑锁在宾馆的保险箱里休息,PS2不时哭喊着没电罢工,可是如果不让自己做一些什么事情,疯狂运转的大脑就不能把思绪从某些事情上绕开。于是阅读沉默而忠实地陪伴着我的这本书便成了一种休息,于是便更深地领略到了艾伦.韦斯特文字的魔力。
新疆广袤的风土令人深觉自身的渺小,置身新疆来感觉这本题目读起来多少有点凄凉的书,会感觉得特别深刻。这本书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实验,为我们描摹出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人类会是怎样的情形。
一句话。
没有什么能永恒不朽。
“没人会记得它们埋葬在这里,尽管三角叶杨、柳树和棕榈树的根茎或许偶尔会发现它们的存在。只有在万古之后,等老的山脉夷为平地,新的山脉平地而起,唯有这时,唯有年轻的溪流从沉积物中开辟出个个崭新的峡谷时,才会显露出那曾经在这儿短暂留存过的事物。”艾伦.韦斯特说。
是的。
我们说,把话写在水上是最不可靠的。
于是我们用尽方法来祈求,祈求美好能够长远。比如我们说:爱人啊,愿你刻我于你肩上如印记,我愿刻你于我心上如戳记。我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永志不忘。
其实,这样的纪念,终究也不过是写在岁月这条长河上的话。
我在岩蔷薇下埋下花语时,便不相信自己或别人会再去找寻。其实那时候,我心灵的一些部分就已经完全绝望了。
有朋友说他这三个多月来也时常会翻看这本《没有我们的世界》,他说觉得作者只是分析了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这是极不完整的。他说:“我一直认为,人类最宝贵的莫过于精神财富了。人类自身“百年以后”,那些精神文明的残骸会是怎样的?”
朋友啊,那真实的答案,我想艾伦.卫斯曼,早就想透了。
只是他不忍心说。
只是参透了答案的我们,自己也都不忍心听。
想起曾经有过的那些时刻。
想起曾经在高原的湖泊边,闭上眼睛,阳光静静流淌,听见茂草随风摇曳,听见花瓣和一些晶莹轻轻落地。
刹那间的永远。
永远也只是刹那。
普希金说:整个生命不过是一夜,或者两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