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浅析妙手特点 ...
-
本文只讨论一和二,我认为一是瑰丽的,二是最完美的,而三不是不好,只是可以当作更加独立的作品来看待,它和一二之间有很多过渡性的问题,破坏了整个结构。所以以后单独讨论三吧。
看一的时候好像还很小,对Jackie去牵Paul的手而不可得的情节记忆深刻。后来看了二。今年已经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了,重新去看一,发现其实我一直没有看懂一,想来谈论一下里面的那么多人,开心妙手陪伴我度过的5年岁月。
职业剧是许多电视剧现在的发展方向,无线也不停的在开辟新的领域。做职业剧作的好,特别不容易,为什么?一个人如果有一份成功的职业,这份职业的种种特色就会笼罩他每一个生活的角落。像《JUSTICE》这样的美剧,若非做过律师,连情节都编不下去。职业和生活是两张皮,就意味着职业剧的失败。就港剧历史的发展而言,有若干种职业是做得十分成功,例如律师,警察,以及医生,《妙手》是真正把医生职业剧做到了骨髓。
1、且看看这些人个性的同时看看他们的共性——妙手仁心。
Professional这个词一直以来都是很高的评价,医生最要紧的不是高超的技术,而是有一颗仁爱之心。第二部Paul因为两个病人缺席Tracy的告别派对,整理行装转战商场的MC见他在病房中对病人无微不至。无疑,MC放弃了自己的医生职业,他有他的天分,他的计算,但那一刻,他不得不承认,作为医生,他永远比不上程至美。因为MC的世界太精彩太复杂,所以无法专注做一件事,当一个单纯的医生,只爱一个女人。虽然是不同的人,但不妨碍彼此之间的互相欣赏,他是欣赏世纪末的恐龙程至美的,所以才对Tracy说:“如果你这样想,那你不是Paul想要的女人。”Paul对大学初恋女友病情和生活的关心,一部分源于他本身的善良和对她的故人情分,也更因为这份职业的本性陶冶了他,使得他成为一个杰出的、体味病人疾苦的医生。即使是玩世不恭、烟视媚行的阮朗平,也会为一个中风大伯的死亡而伤心,充当了他名义上的女儿去上海谎报了他健康的消息,更何况是别人?这一群人为病人所作的,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本职,可以说身兼义工和心理医生等数职。“妙手仁心”,是他们最让人尊敬的地方。病人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全身心地投入,不计较回报。
很多去医院看病的人,都认为医生冷漠。没错,看多了SARS,就不会觉得流产有什么严重;目睹了生老病死的程序,就不会觉得其中一个过程有何特别。有时候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过多的投放感情,才能让医生作出类似于机器的完美决策,所以,院长曾经说过:不是不把病人当人,而是不把自己当人。
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这群人却都没有因为生活的常态而变得麻木不仁,他们依旧是活生生的人。在这生老病死的流动场中,他们扮演了无奈的旁观者,投注感性的共鸣,和润物细无声的关怀。
热爱自己的职业,并奉献自己的青春在这份职业上,不论从事任何行业,这样的人都是让人羡慕不已的。从这点来说,首先要致以的便是我的敬意。
2、第二个共性也很有特色——白领生活
没有任何一个剧种看上去如此的白领,如此的小资(不是贬义词)。英文单词、英文歌曲、英文专业术语、英语国家的留学背景、英文小说、英文访谈。作为亚洲人,我们对英语的感情相当微妙。一方面坚持民族的自豪感,一方面有惯性的认为:西方的世界有很多超越我们之上的存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领域(包括医学),不然,为什么我们要从小学习英语呢?好吧,再退一步说,多一种语言,多一份交流的机会。所以,充斥着英语的妙手仁心世界,主角全都是高智商、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他们和英文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看一下Paul的人生履历:大学毕业,留学美国,再留学英国,回国执业,如今做到医院的主管,上医学杂志的封面和电视访谈,俨然一个成功不已的高级知识分子。别的人也并不例外到哪里去。他们有感情困扰、有面对生老病死的感悟,但还有他们的风采世界。轿车、派对、酒吧、别墅、沙滩排球、中环的写字楼……所有的一切浮于普通都市人群之上的生活存在,所以,虽然很忙,但是很精彩。
很多标榜写白领生活的作品常常会出现画虎不慎反类犬的效果,让人笑掉了大牙,例如名字就叫《白领公寓》的片子。在艺术家和编剧成名之前,大家都经历过贫穷困苦,但富足的状态和精英的视角却不是每个人有条件经历的。所以,真正的上层社会和白领生活反而十分难以描绘,而妙手的描述绝对是贴近并且有血有肉的,这但即使在常常写高档职业的港产剧中也是很少见的。《妙手仁心》有一种扑鼻而来的奇妙芬芳,观众从中闻到从容的自信以及极度的逼真,由此相信这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并不是编剧的故作姿态。而邓特希的品味可以说是妙手免于流俗的最大关键——Jackie生病时脑中蹦出来的句子,都是哀伤美丽的《小王子》,而Annie对Henry的十年之约就是写在百年孤独上的“NM”,英文缩写,最后却发现是一弯新月,这个在大街上和男人拥抱、混迹酒吧的烟酒女人,其实花了十年时间在等待一个不可能回头的浪子。不论是《百年孤独》还是《小王子》,都是文学气味十足的、带着哀婉色调的作品,渲染的世界风采嫣然。
3.节制隐忍的表达风格
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一大特色就是节制隐忍。他们不会将悲伤挂在脸上,失恋后独自舔着伤口,明天醒来,又是大好春光。他们都是寂寞的,Jackie的了脑瘤,她致电父母,但是父母各有各的事情,忙忙碌碌的,竟然没人理会她。在最需要安慰的时节,她只有关上电话,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于此同时,发现爱滋病的江满月,竟然也没有告诉自己的姐姐,突然专业,去了内科。咬牙挺住,不到最后,就是不说。不想麻烦别人,不想将自己脆弱的一面给人看,现代都市人都是骄傲寂寞的。幸而如此,才能继续看下去。每天都在医院面对喧嚣哭泣的家属,倘若他们自己也动不动泪流满面,这戏还怎么看下去?只是,丧情失爱之痛,都是人生的普遍痛楚,不需要声嘶力竭,一个眼神,一个低眉,大家一定感同身受。他们不是不痛,只是没有必要做戏,这就是真实。安生在宁生去世之后只是流了眼泪,但是她花了很多时间去追寻妹妹生前的事迹,她了解到宁生的活泼对她生活的意义,宁生的品味其实还不错,并且,将妹妹的名字给了一个新生的婴儿。她在她死后更加了解妹妹,越来越发现宁生的好,而她生前自己却从来不觉得,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至痛。
铁打的男主角,流水的女主角,这句话原本是用来形容冯小刚的贺岁片,如今用之妙手,也很合适。爱情是他们的永恒主题,不是唯主题。相对一而言,二的视角比较开阔。医院是一个太容易产生生老病死联想的地方,仿佛一个社会的缩影,可以看见每一个病人背后的故事,不做作文章,太过可惜。(下面专门开的帖子来讲)
关于爱情,妙手的爱情有一个模式:都是从友谊发展成爱情的。这个模式大概是邓特希所钟爱的——一种建立在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的基础上的萌发的爱,比之一见钟情的匆忙迷惘更加高雅合理。只是这种模式在生活中却并不那么多见。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倘若一个男人,第一个月没有追求你,那他一辈子也不会。很简单,因为他对你不来电,或许接触之后他会认为你是个好人,不过,那又如何,依旧不来电,你也仅止于一个好朋友而已。扫地阿姨也是好人没错,但他不会去爱。
妙手仁心的爱情,都比较成熟独立。它和当事人有关,和别人无关。虽然有暗潮汹涌的纠缠,却没有俗套和彼此憎恨的常规戏码。它或许不经意,当事人都那么淡淡的,但身边的朋友一定会发现他们两人的磁场不一样。表面上冷静,暗地里却互相吸引。
妙手的同性好友和供享空间现象也很多,我们的大城市现在也流行share house,单身男子或者女子的同租,感情上可以交流,谈论工作或者对另一个男/女的看法,生活上互相关心,知心好友角色的特点就在于,他们都是很积极的询问者和倾听者,让另一个人说出心里的蛛丝马迹。倘若缺少了这样俄知心人角色,我们又能寻求如何别扭的途径去展现闷骚的现代人的内心世界?
隐藏的模式化还不止这几桩——多数主角家庭背景一片空白。父母集体缺席(虽然不时有蹦出来一些),这个模式相对于别的港产剧来说比较珍贵。其实我无数次想在张自力回到家里一定要喝继母熬好的汤,以及程天蓝的母亲的家庭风波之间转台。但唐永全走到哪里,都是让人注目的。并不是父母不值得写,而是千篇一律的父母只能让人视为编剧“灌水”的一种手法。唐永全很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一个老年痴呆症的、乐观自强、乐于助人,还很有趣”的老头:他整天灾医院走动,学习跳舞,报考中医班,作义工、乱叫女孩是自己的女儿,等等等等,都是一个可爱老头的特色。记忆和生存技能在他身上一分一秒的消逝,别人都看得到,只有这个老头自己天真的忘记了这一事实。他的病对他,或许并不是坏事。家庭关系的集体确实,源于妙手仁心表达重点的倾斜,它想要剖析的关系更多是职业上的:医生-病人关系,以及社会横向上的:朋友、爱侣的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相对淡出,对它集中笔墨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