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4、第 84 章 ...

  •   不久,工部尚书卢尚书、年过花甲、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将作大匠宇文恪及四位阁老首辅护国公陇西李氏李国公、次辅宁国公荥阳郑氏郑国公、荣国公兰陵萧氏萧国公、镇国公清河崔氏崔沅匆匆奉诏入宫。几人不知陛下深夜急召所为何事,心中皆是忐忑。
      待到景帝将那份密折的核心内容告知,并展示了崔承野附上的、极为严谨的操作规程后,几位老臣先是如听天书,待明白过来,皆是浑身剧震,目瞪口呆!
      工部尚书卢尚书声音发颤:“陛下……此、此物若真如崔都督所言,那……那我大景工事、边防,将……将焕然一新啊!”
      宇文恪更是激动得老脸通红,捧着那份操作规程的手都在发抖:“陛下!老臣……老臣钻研匠作一生,从未想过世间竟有如此……如此巧夺天工之力!若能成功复现,老臣……死而无憾矣!”
      “朕要的,就是万无一失!”景帝目光扫过几位重臣,语气肃然,“宇文爱卿,此事由你亲自负责,在落霞山皇庄内,挑选最忠诚可靠、家世清白的工匠,严格按照承野所呈之法,秘密制备此‘火药’!所需一切物料,由工部全力保障,不得有误!制备过程中,需格外注意安全,规程上的每一个字,都给朕刻进脑子里!”
      “臣,遵旨!”宇文恪激动地跪地领命。
      “至于试验观摩,”景帝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与威严,“待准备妥当,朕要亲自前往,并召集满朝肱骨之臣,一同见证此‘神物’问世!”
      “是!”
      紫宸殿的灯火,直到后半夜才熄灭。而一场即将震动朝野、甚至改变国运的秘密试验,已在这寒冷的冬夜里,悄然拉开了序幕。远在外的崔承野并不知道,他这份密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已在大景国的权力中心,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
      廿三,小年,京郊落霞山皇庄,被重兵层层封锁的隐秘山谷。
      寒风凛冽,却吹不散山谷中弥漫的凝重与期待。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景帝身着玄色常服,外罩一件紫貂大氅,负手而立。身后,是朝中被紧急召来的心腹重臣——内阁重臣、六部尚书、大理寺、枢密院重臣、五军都督府各军都督,以及主持此次火药制备的将作大匠宇文恪。众人皆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数百步外那一处经过特殊加固、垒放着巨岩的试验点。宇文恪花白的须发在风中微颤,既是紧张,亦是难以抑制的兴奋。
      “陛下,一切已准备就绪。”宇文恪上前,声音因激动而略带沙哑,“此次药量,较之燕临试验增加五成,严格按照崔都督所呈规程制备,引线亦做了防水防潮处理。”
      景帝微微颔首,深邃的目光投向远方,只吐出一个字:“开始。”
      令旗挥下。
      一名身着特制皮甲、训练有素的工匠,如同执行最神圣的使命,沉稳地上前,点燃了那根连接着死亡与新生之力的引线。
      “嗤——”
      引线燃烧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格外清晰,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弦上。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几位文臣甚至不自觉地后退了半步,紧紧攥住了袖口。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缓慢流逝。
      突然——
      “轰!!!!!!!!!!”
      一声远比在燕临时更为恐怖、仿佛能撕裂苍穹的巨响,猛然炸开!如同九天惊雷直接劈落凡间!整个山谷为之剧烈震颤,观礼台的木板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众人脚下发麻,耳中瞬间嗡鸣一片,暂时失去了所有其他声音!
      只见试验点处,一团巨大的、混杂着赤红火焰与浓黑烟尘的蘑菇云冲天而起,仿佛地狱之门洞开!无数碎石如同暴雨般向四周激射,最大的几块甚至飞溅到了离观礼台数十步远的地方,深深嵌入冻土!待那遮天蔽日的烟尘稍稍散去,原本那块需要数百工匠耗时数月才能凿开些许的坚硬巨岩,已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焦黑狰狞的深坑,坑底还在冒着缕缕青烟,周围的岩壁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痕!
      死寂!
      短暂的、极致的死寂!
      随即,不知是谁先发出了一声近乎失控的惊呼,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天……天威!此乃天威啊!”枢密使定北侯林大人浑身颤抖,指着那深坑,激动得老泪纵横,“陛下!有此神物,何愁边关不宁?何愁天堑难通?!我大景军威,将冠绝寰宇!”
      兵部尚书定西侯太原王氏王大人亦是满面红光,呼吸急促:“陛下!若将此物用于攻城,什么坚城厚墙能挡?若用于野战,什么铁骑冲锋能抗?匈奴……匈奴蛮骑,再不足惧矣!”
      户部尚书谢寅虽不通军事,也被这毁天灭地的威力骇得脸色发白,随即狂喜道:“开山辟路,效率何止提升百倍!陛下,以往不敢想、不能及的浩大工程,如今皆有希望!这……这省下的可是金山银海,是无数民力啊!”
      景帝立于高台之上,玄色大氅在爆炸引起的狂风中猎猎作响。他凝视着那片被彻底改变的地貌,胸腔剧烈起伏,龙颜之上先是极致的震惊,随即化为无法抑制的狂喜与激动,最终沉淀为一种深沉的、掌控力量的威严。他回首与崔沅对视,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仿佛将积压多年的边患之忧、国力之困都随之吐出。
      “好!好!好!”他连道三声好,声音洪亮,带着毋庸置疑的赞赏,“崔承野此番,献上的不仅是开山之器,更是强国之基,定邦之本!此乃不世之功!朕心甚慰!”
      他目光扫过激动不已的众臣,沉声道:“此物之力,诸卿已亲眼所见。如何运用,如何保密,如何壮大我朝,便要看诸卿与朕,如何绸缪了!”
      “臣等必竭尽全力,不负陛下,不负此神物!”众臣齐声应和,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回到紫宸殿。
      景帝再次展开了崔承野的密折与众臣商议。
      密折上面详细绘制了“南水北调”、“东水西引”的初步路线图,标注了沿途关键节点需修建的堤坝、水库选址,工程之浩大,规划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最后,崔承野言辞恳切地写道:“……臣伤势已无大碍,然勘探收尾、火药初期应用试验事关重大,臣不敢丝毫懈怠。恐不及赶回上京共度新春,恳请陛下允臣留驻燕临,以期开春冻土化解,即可全力动工,不负圣恩,不负万民所望……”
      景帝指节轻轻敲击着御案,沉吟片刻。他深知崔承野的性子,若非真有必要,绝不会提出在外过年之请。此举恰恰表明其一心为公,毫无私念。再想到那威力惊人的火药,以及这宏大的水利蓝图,皆是出于此子之手……
      他不再犹豫,提起朱笔,在那份摊开的、关于水利工程安排的明发奏章上,挥毫批红:
      “准卿所奏。忠勤体国,朕心甚慰。命四皇子景瑜总领工程督办,依章程先行筹备,一应人员调度、前期勘察,皆由其负责,开春即行开工,不得延误。另命大皇子景琮,负责协调各方,保障工程一应物料输送,需尽心竭力,不得有误。钦此。”
      放下朱笔,景帝又取过一张空白的密折笺纸,沉吟片刻,再次落笔。这一次,是写给崔承野个人的密旨,内容无非是嘉奖其献上火药之功,嘱其安心养伤、稳步推进,并暗示待工程初见成效,必有重赏云云。
      “德安。”
      “老奴在。”
      “将这道明旨发往中书省,昭告相关各部。这道密旨,”景帝将那份刚写好的密折装入另一枚铜管,亲手封上火漆,“派可靠之人,秘密送到崔承野手中。”
      “老奴明白。”
      德安躬身接过,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紫宸殿内重归寂静。景帝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飘起的细雪,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落在了那片正在酝酿着惊天变革的北地。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深沉的笑意。
      这个年,注定不会平静了。而大景的未来,似乎也因那一声轰鸣,撕开了一道全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裂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