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昌宁公寓 ...

  •   晨光尚未完全驱散夜的微凉,何春华已经自然醒来。六点整,分秒不差。她从不设闹钟,这生物钟是奶奶留下的礼物,或者说,是奶奶走后留下的习惯。
      她赤脚踩在老旧但干净的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吱呀声。这间不足四十平米的一室一厅,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墙面有些斑驳,但被她用自制的布艺挂饰巧妙遮挡;窗户的合页有些松动,但她系了一根细绳固定,反而成了别有风情的装饰。
      厨房小得转不开身,但每件厨具都挂在最顺手的位置。何春华熟练地烧水,从橱柜里取出一个素雅的白瓷盖碗,捻一小撮明前龙井投入碗中。一百度的热水缓缓冲入,茶叶在碗中舒展旋转,犹如被春风唤醒的嫩芽,渐渐溢出清幽的香气。她不用咖啡,也不追求西式的饮品,独爱这一口清茶——一只印着“劳动最光荣”的搪瓷杯里,澄澈的茶汤漾着淡雅的绿意。。这是她一天开始的仪式。
      窗台上排着一列小盆栽,绿意盎然。最边上那盆薄荷是楼下王婆婆送的,中间的多肉是邻居小孩小胖墩“赔罪”的礼物——那孩子踢球打碎了春华原先那盆芦荟,第二天就捧着这个来道歉。靠里边还种着几盆常用的香料:一小丛小葱青翠挺立,随手掐一段就能为炒蛋添香;两株罗勒长得正旺,叶子宽大深绿,煮面熬汤时摘上几片,满室生香;还有一盆迷迭香,是她特意从花市淘来的,烤土豆鸡肉时撒上一些,仿佛能把地中海阳光的味道也带进家里的这个小厨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盆栽,都是春华烹饪时的秘密武器,让每一道家常菜都多了几分新鲜滋味。
      小茶几旁摊开着一本略显陈旧的《鲁迅全集》,书页边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何春华抿一口茶水,随手翻到折角的一页:“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她轻声读着,嘴角不自觉扬起。这是她的精神早餐,比任何食物都能喂饱她的灵魂。
      七点整,她换上简单的蓝色T恤,套了个外套,抓过一个帆布购物袋准备出门。门边的矮柜上摆着奶奶的照片,春华经过时轻轻碰了碰相框:“奶奶,我去买菜啦。”
      昌宁公寓的楼道昏暗,但每层转角都有一盏声控灯。春华的脚步声唤醒灯光,一层层亮起,又一层层暗下去。这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楼,像一位疲惫的老人,在晨曦中缓缓苏醒。
      一楼的信箱区,春华停下脚步,打开标着“802”的小铁盒。不出所料,又是一堆广告传单和一本社区杂志。她简单翻找,在底层摸到一个薄薄的信封——稿费单,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也是一个意外收获嘛。
      “春华姐,早啊!”
      一个背着书包的少年匆匆跑过,是五楼李家的初中生小明。
      “早!又快迟到啦?”春华笑道,顺手从兜里掏出一个独立包装的昨个刚做的燕麦饼干塞给他,“早餐吃了吗?”
      少年接过饼干,不好意思地挠头:“起晚了!谢谢春华姐!”话音未落就冲出了大门。
      春华摇摇头,继续往外走。院子里已有几位老人正在打太极,她一一打招呼:
      “张爷爷,您今天气色真好!”
      “王阿姨,昨天给您的膏药贴了有效果吗?”
      ……
      老人们都笑逐颜开地回应,在这个老龄化严重的老社区,何春华是许多老人眼中的“孙女”,小阳光般的存在。
      刚走出公寓大门,春华就撞见买菜回来的傅隆生。
      傅先生是两年前搬来的邻居,就住她隔壁803室。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年男人,总是穿着得体,行色匆匆,与其他邻居格格不入。春华曾尝试与他交流,但对方总是礼貌而疏远地拒绝任何深入交谈。
      “傅叔,早上好!”春华扬起灿烂的笑容,“这么早买菜就回来了啊?”
      傅隆生略微点头,脚步未停:“小何早。”他走路的姿势很特别,脊背挺直,脚步轻盈得几乎听不见声音。
      “今天市场有新鲜的鲫鱼,您晚上要炖汤吗?”春华多问了一句。上周她做鱼汤时多了一份,送给傅隆生,他意外地接受了,还第二天把洗净的碗还回来时说了声“谢谢”。
      傅隆生脚步微顿,似乎考虑了一下:“不必了,谢谢。”语气依然平淡,但比刚搬来时已少了好几分冷硬。
      “那好吧,祝您有愉快的一天!”春华不以为意地挥挥手,朝着菜市场的方向走去。
      傅隆生站在原地看了她背影两秒,才转身进入公寓楼。他的目光在掠过楼道里新贴的社区通知时稍作停留——那通知贴得歪斜,他下意识地想把它抚平,但手伸到一半又收了回来,径直上楼去了。
      菜市场距离昌宁公寓只有十分钟路程,是这一带老城区最热闹的地方。春华是这里的常客,摊主们见到她都热情招呼。
      “春华,今天的菠菜嫩着呢,给你留了一把!”
      “小姑娘,刚到的本地番茄,知道你最爱生吃,甜着呢!”
      “何小姐,你要的豆腐,刚出锅的,小心烫啊!”
      春华的帆布袋渐渐装满,她小心地分配着有限的预算——这把青菜、那块豆腐、两条小鲫鱼、半斤活虾...最后还不忘去熟食摊买一份奶奶生前最爱吃的卤味猪耳朵。
      “赵阿姨,老样子,切薄片多加醋蒜。”春华递过自带的饭盒,“用这个装,省个塑料袋。”
      摊主笑着接过:“就你记得带饭盒,现在年轻人哪在乎这几个塑料袋啊。”
      “鲁迅先生说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环保从小事做起嘛。”春华眨眨眼,逗得摊主哈哈大笑。
      回程路上,春华绕道去了社区活动中心,把刚刚买的香蕉分出一半给值班的社工:“给陈奶奶带去,她昨天说想吃软乎的水果。”
      社工早已习惯春华的善举,接过水果便道了一声好。
      回到802室,春华将食材分门别类放好,然后坐到书桌前,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何春华,今天也要加油。”她对自己说。
      大学即将毕业时,同学们都在投简历、面试,她却接到奶奶病重的电话。毫不犹豫地,她搬回这间老公寓,一边照顾奶奶,一边接些翻译和代笔的零活维持生计。奶奶走后,她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自由职业的节奏,加上收入尚可,便继续留了下来。
      打开电脑,邮箱里已有新邮件。一家图书公司找她代笔写一本商业传记,报酬丰厚,但要求用对方指定作者的名字出版。春华轻轻叹了口气,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本了。她的文字又一次要成为别人的光环。
      “没关系,积累经验,早日攒够养老钱就退休。”她自我安慰道,回复邮件接下了工作。
      简单看看资料写写大纲,她又处理了一些翻译和演讲稿——这些都是别人付费的工作,不能怠慢。键盘敲击声中,时间悄然流逝。
      中午时分,春华做了些葱油饼,特意多做了几张。她装好盘子,敲开了隔壁的傅隆生的门。
      “傅叔,我做了点饼,给您送些来。”
      傅隆生本来下意识地要拒绝,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做了这几年邻居,这孩子时不时送来些吃的,每次都用那种真诚又期盼的眼神望着他,让他冷硬惯了的心肠怎么也狠不下来。他默默接过盘子,低声道了句谢,顿了顿又说:“你等着。”
      他转身回屋,片刻后拿出来一个精致漂亮的盒子,里面整齐地码着几串青翠饱满、颗粒硕大的阳光玫瑰青提。“这提子你拿去吃吧,有人前两天来看我捎来的,我尝着也就普普通通,甜是甜,但也就是个水果。”他语气平淡随意,显然完全没意识到这种在网络上被追捧为“葡萄中的爱马仕”、价格惊人的水果,与他试图维持的低调谨慎形象有多么格格不入。
      春华一时怔住,接过来不是,不接也不是。普通水果?春华一眼就认出这可不是普通青提,是时下正当红、超市里论颗卖都肉疼的稀罕物。她迟疑地接过盒子,道谢时忍不住多看了傅隆生两眼。只见对方神色如常,仿佛真的只是回赠了一串再普通不过的葡萄。她心里那点关于这位邻居的疑惑又浮了上来——一个用着老旧家具、深居简出的人,怎么会把这么贵的水果随手送人,还一副浑然不觉的样子?春华在心里对自己摇摇头,不再多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何必深究。生活又不是自己笔下的侦探小说,看谁都像是可疑的嫌疑人嘛?
      简单寒暄几句,春华端着那盒意外的回礼回到自己的小屋。饭后,她洗净碗筷,阳光正暖融融地铺在旧沙发上。她习惯性地蜷进这片阳光里,拉过自己手织的薄毯盖在身上,窗外的市声、邻居隐约的走动都成了最好的白噪音。不过三分钟,一个短暂而高效的午憩,她便自然醒来,揉揉眼睛,洗了把脸。午后明亮的日光映在书桌一角,她坐下,打开电脑,抿一口杯中温润的茶水,感觉思绪清明,精神重新变得饱满,足以应对下午满满的翻译和写作了。
      文字如流水般涌现,在这个被时代稍稍遗忘的角落里,何春华编织着一个个故事,也编织着自己的梦想。老公寓安静地守护着她,如同一位慈祥的老人,微笑着注视自己的孙辈茁壮成长。
      时光倒退回中午。隔壁,傅隆生在关上门后,脸上的温和迅速褪去,恢复了惯有的冷峻。他并未开灯,而是径直走向卧室,在昏暗中熟练地挪开衣柜,从背后墙壁的暗格里取出一部手机。机身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冰冷的黑色哑光,没有任何品牌标识,重量远比普通手机沉甸。他谨慎地拉好每一扇窗帘,确保不留一丝缝隙,整个动作轻缓得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随后,他启动了这部加密通讯设备,屏幕亮起幽蓝色的微光。他快速键入一行简短的指令:「近期有行动,老地方集合。----老狼」。信息发出后,他立刻清除了发送记录,并将手机重新放回暗格。
      但他不会知道,何春华——那个总带着笑的年轻邻居,曾无意间留意到他过分轻盈的脚步。那脚步落地无声,控制得极好,与她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任何人都不同。这细微的异样感只在她作为写作者格外敏锐的神经里轻轻挠了一下,旋即被归纳为“这位邻居似乎有点特别”的日常观察素材,暂存在潜意识里,尚未引发任何明确的怀疑。
      在昌宁公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每个人都在生活的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何春华,就像这昏暗楼道里的一盏小灯,不耀眼,却温暖着所有经过它的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