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7、四时田园2 ...
-
怀着这样的期待,杨小清回到了杨家村,可是却没有看到太奶奶,原来,在她出嫁没多久,太奶奶就生病了,坚持了一个多月便撒手人寰,爷爷说,太奶奶临走前还在念着杨小清的名字,可是安城太远,他们没办法联系她。
得知这一切的杨小清痛彻心扉,悔恨莫及,她知道太奶奶一定是太牵挂自己,所以忧思成疾,杨小清恨自己不孝不顺,没有为太奶奶养老送终,太奶奶对自己那么好,为自己操劳那么多,自己去没有让她享一天的幸福。
杨小清浑浑噩噩,太奶奶不在了,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这世上她唯一的牵挂没有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摸着她的头,问她冷不冷,热不热,掀开被子,再也看不到那些带着爱意的吃食,天大地大,她好像再也没有家了。
走在那条熟悉的路上,杨小清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求救声,原来是村里的孩子掉进了池塘里。杨小清跑了过去,毫不犹豫跳了进去,将小孩奋力托举起来的时候,她才想起来自己不会凫水,好在有其他人赶过来拉着小孩上了岸。
杨小清放弃挣扎,渐渐下沉,看着粼粼的波光,她想,这样也好,太奶奶肯定想她了,她要去找太奶奶,她做了好事,太奶奶应该会夸她吧?嘴边扬起微笑,杨小清闭上双眼,沉底沉入水中。
…………
“小清,饭做好了,快去叫你爷爷他们回家吃饭!”一道精神的声音传来。
接受完剧情的清无看着眼前耳聪目明的老太太,笑道:“好。”说完便向外跑去。
“慢点跑,别摔着!臭丫头!”身后响起老太太亲切的关心。
清无没有回头,摆了摆手:“知道啦!”
等跑到老太太看不见的地方,清无慢下脚步,问道:“原主的心愿是什么?”
121回答:“原主希望陪在太奶奶身边一辈子,保佑她幸福安康,长命百岁。”
“嗯,愿望还挺朴素。”付出灵魂,原主也没想过要报复渣男,只想孝顺太奶奶,真是个好姑娘。
121说:“可不是吗,原主临死前最大的愧疚就是没有好好孝顺太奶奶,所以她只有这一个心愿。”至于其他的,不管是报复渣男,还是改变命运,原主都不在意,只想着弥补上一世自己的错误,是个可怜又老实还孝顺的孩子。
有些事情原主不介意,清无介意,那个骗了原主感情的渣男,清无不会放过他的。不过现在距离遇到渣男还早,清无穿过来的时间点,原身目前才十岁,还有四年才会遇到沈暮棋,不着急。
热风吹在脸上,道路两旁高大的树木将阳光切割成一块块,投在一旁的水沟中,反照出波光粼粼的光线,树干上聒噪的知了叫个不停,清无站在村头的桥上,如同以前的原主那样,冲着远处忙碌收割的家人大声喊道:“爷爷,吃饭啦!”
连续喊了几声,远处弯着腰的人站了起来,向这边挥了挥手,意思是他们听到了,清无看到后,从桥上跳下来,慢慢往回走。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不过好在马上快结束了,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这古代没有风扇和空调,还真难熬,清无扇了扇风,有点想念现代世界的冰淇凌和各种口味的果茶了。
可惜夏天的冰饮在古代是奢侈品,只有高门大户人家才能拿出来,因为他们有专门储存冰块的地窖,听说还有冰鉴,也就是古代版冰箱,但是造价昂贵,普通人是无法拥有的。
好在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不能吃冰,就煮甘豆饮或者紫苏饮,寻常百姓家,甘草,绿豆和紫苏叶还是有的,将它们熬煮成汤,家里有冰糖的,还可以放几块冰糖在里面,放凉后就是解渴消暑的好东西,再或者去山上摘一些梅子,捣碎榨汁,加入清水煮沸,冷却后饮用,酸甜生津止渴,便是古代的酸梅汤。
据说富人们夏季里最爱吃的冷饮,叫作冰雪冷元子,是由黄豆和砂糖或者蜂蜜做成,加水团成小团子,最后再浸到冰水里,就成了一道香甜可口的冰凉甜品,不过这些东西对普通人来说太奢侈了。
除了饮品,还有衣着上也可以消暑降温,比如说清无身上穿的衣服,这是用一种草本植物麻做成的麻衣,成本低廉,虽然有些粗糙,但是因为它做成衣服后纤维密度小,有许多的透气孔,所以穿起来特别的吸湿排汗,让人觉得干爽,尤其适合干活的时候穿。
可见虽然百姓生活水平略显贫苦,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会尽力在能力范围之内让自己过得舒服。
清无回到家不多时,爷爷他们就回来了。
爷爷杨百宽跟太奶奶一样精瘦,但腿脚麻利身强体健,性格说一不二,古人成亲早,虽然孙子孙女一大堆,杨百宽现在也不过五十岁,太奶奶也才六十八岁,不过这在古代也是高寿了。
叔叔杨朝十八岁,是个高大憨厚的人,婶婶周玲年纪更小,才十六岁,她和奶奶一样都有些胖,但人很好,是个活泼的性子。
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吃饭,因为天热,太奶奶做的饭都比较清淡,但农忙时节需要力气,所以还是炒了两道肉菜,都放在爷爷和叔叔面前,作为眼前家里唯一的小孩,太奶奶明目张胆给清无夹了几筷子肉,清无笑着又分了一半给太奶奶,推来推去的,一顿饭其乐融融。
杨家谈不上多富,但也说不上多穷,毕竟爷爷奶奶都能干,家里十几亩良田在,何况太奶奶哪怕是家道中落了,手里好歹也是有些积蓄的,只是家里人太多,不患寡而患不均,偶尔大事情需要银钱时,太奶奶才拿出来一点。
比如说盖房子,现在杨家住的是一座青砖砌的联排三间房,中间是堂屋,供奉着祖先牌位,也是大家吃饭谈话的地方;右边一间在叔叔成亲后便成了他和婶婶的新房;左边一间是清无和太奶奶住外侧,里面放着收获的粮食,偶尔原主爹娘回来也住这里,就是有些拥挤,只能腾出一片地方放一张木板床而已;爷爷奶奶则是住在厨房,夏天不下雨的时候,他们也会把床搬到院子里的葡萄棚下,睡在那里乘凉。
小小的院子被泥砖围起来,好与邻居隔开。杨家村分为东西中三块区域,清无家住在中间第一排第二户,门前太奶奶种了两棵梨树,一棵杏树,花开的时候特别漂亮,结的果子也又多又甜。
树下是一条长长的水沟,围了大半个村,往西边隔着一条大路,还有一片池塘,里面有大片大片的荷花,一年四季村里的人都会在那里洗衣洗菜,村里最古老的井就在旁边。沿着大路向前走个十米左右,有一座矮矮的桥,一条更小的水沟从桥下流过,桥边有两棵枝繁叶茂的柳树,无论初夏秋冬,都有人坐在桥上唠家常,尤其是夏天的晚上,小孩子们跟着大人,叽叽喳喳围着柳树玩闹,爬到树上看星星。家家户户的田地被大大小小的路隔开,落在村庄的周围,西边有座不算低的山,翻过山才能到镇上。
这是一座宁静美丽的村庄,吃完饭,劳累的大人选择休息,等太阳不那么大时再继续干活,清无坐在门前,看着桥边被风吹动的柳树,翠绿的叶子像串起的宝石,清无握着蒲扇轻轻摇,对系统说道:“这里像个世外桃源,真安逸。”
121认同道:“是啊,就是有点热。”虽然它是系统感受不到温度,但看杨家人吃饭时都在不停出汗,就知道有多热了,毕竟是夏天。
说到热,清无眯着眼,脑海里有个想法转了转,暂时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