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4、大结局(下) ...


  •   小老板听到有人叫唤,下意识哎了一声,突而察觉不对,忙碌的动作一僵,蒸笼砰的砸到地上。

      呆滞着朝人群里望去,终于找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公子!”

      话音刚落,整个人就扑向张良,嚎啕大哭:“若离想死你了——”

      众人遂齐齐看过来,张良被瞧得颇不好意思,拍了他两下,道:“你怎的还是老样子?”

      若离委屈巴巴地抽泣,一面跟客人说生意不做了,一面把张良往铺子里引。

      而那始终站在一旁的壮汉,自然便是卫忠。

      当年,卫忠带领韩军抗秦,不料大败,十万英魂葬身雪山。

      若离得了消息,偏偏不信邪,偷了张家马厩的良驹就往那里赶,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在尸骸遍野的山坳里,一面扒着雪,一面扒着血。

      万幸他运气不错,卫忠还吊着一口气,右臂虽然没了,但伤口被冰雪冻住,导致没有过度失血。

      起初,卫忠生不如死。他是个军人,自然要死在战场上,岂能成个残废苟活余生?

      但是待他养好伤,准备面见韩王安之时,韩国已经没了。

      身心俱碎。

      若离劝他说,不如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两人一起过简单的生活。他不愿,将灭国的罪过都怪在自己身上,举刀便要自刎。

      若离去阻拦,不慎伤了自己。

      “他这头熊,气力大得很,那大刀一下子抹了我的脖子,血就哗啦啦往外飞。”

      张良细看他的脖颈,果然有一道疤痕,“后来呢?”

      “后来他就带我去看大夫啊,还好我命大,不然,就让他后悔一辈子去吧!”若离说着剜了卫忠一眼。

      卫忠赧然垂首。

      张良见他们还恩爱着,便也心生宽慰,“然后,他再也没寻过短见,你们便一起过寻常人的生活,对么?”

      若离的眼神蓦然深邃,怅然一叹:“活比死难。既然还有一口气,便认不得输。输了就死了,死了,就没了。”

      往前这句话时不可能从若离嘴里说出来的,大抵是活了几十年,悟出一些真理,“你比往前成熟了许多。”

      “都成老头子了,还能不成熟么?”若离说着说着就笑了,“我这辈子是个平凡人,不比公子名扬天下,打江山,成大业,最后淡泊名利,辞官回乡。拿得起放得下,不愧是若离敬佩了一辈子的人。”

      张良兀自饮茶,道:“拍马屁这一点你倒是一尘不变。”

      “才不是拍马屁。”若离停下分茶叶的动作,又道,“若不是公子,我当真是没命活了。”

      张良一愣,“为何?”

      “是你教会若离,不要信命。如果信命,公子不会去苍山学剑,如果信命,你不会爱上九公子,如果信命,公子不会辅佐当今皇上。同样......如果若离信了命,也不会找到那傻个子,费尽心力让他活下。人活着就是为了一个理儿,这个理儿,是公子教我的。”

      这道理张良从没有跟他摊开来讲,是他照着张良为生的态度自己摸索来的。

      命数这二字,信还是不信,丈量首尾的,不过人心。

      西门厌曾是一个信命的人,所以他背负血海深仇,与张良装作陌人,怕自己的命拖累了他。乃至后来他全身而退,却发现曾经最最顾惜之人,早就离他而去,再没回头。唯一庆幸的是,他还存了一口气,能日日相守,对他这样的人而言,也算得了个善终。

      韩非从不信命。所以他不远万里去桑海求学,回国后与张良相知相惜。命运从不善待他,他也从没低过头。但他的力量终究还是薄弱了些,乃至最后创业未半,与世长辞。他的身体归于黄土,灵魂思想却流传百世,对他这样的人而言,也得了个善终。

      信也好,不信也罢。在乱世中生存,这二者本没有是非对错可判。

      只是信命,却不可惧命。越恐惧命运的人,越容易输。

      若离与张良说了许久的话,待到太阳落了山,家家户户亮了灯火,张良才拿着斗笠走了。

      卫忠不放心他的安全,便出门相送,走到黑净了的街头,手中的灯如萤火虫微弱。

      憋了一整日的人终于开了口:

      “张先生,您还是一个人么?”

      这句话问得深沉,把湿润的地面砸了一个坑。

      张良走出去的脚步停下,抬眸看他,笑意清淡,眼神却深邃,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语罢,挥挥手离去,月白色的袍子被晚风扬起,风度翩翩。

      ...............................

      那日天气好,朝霞红了半边天,宛如娇羞了的妙龄少女,看着甚是不错。不过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好日头大抵也就今日了,待过些时候,龙王定要下一场暴雨。

      清早还没什么人渡河,水面宽阔,幽静淡然。慕良山顶起了大风,将溢满枝头的梨花瓣吹散,飘然落下宛如白雪。

      张良仰躺在船头小憩,等要过河做买卖的商人。他老了,一觉容易睡熟,待已经与周公打照面了,才终于有人将他唤醒。

      “船家,渡河。”

      熟悉的,缓慢温和的嗓音穿进耳膜,张良一震,揉了揉眼睛,抬眸看去。

      睡意全无!

      只见一紫袍青年站在岸边,负手而立,发间系着跟他一模一样的发带。如诗的眉,如画的眸,唇角微扬,玉树临风。

      仍是旧时模样。

      张良的眼眸直颤,望进那双笑得弯弯的狐狸眼,许久许久,惊愕之色才逐渐褪去,跟着也笑了,“你来了?”

      那青年往前迈了一步,柔声道:“我来了,就怕你认不出。”

      张良惬意着环胸,学他的模样挑眉,“我听着怎的有几分醋味?”顿了顿,又问,“去哪儿?”

      青年兀自迈入小船,饮了一口桌上的梨花酿,卧躺在席上,拳头撑着头颅,懒洋洋道:“你去哪儿,我便去哪儿。”

      他没有说其他的话,也没问“你这些年过得好不好”,单单这一句“你去哪儿我便去哪儿”,便看清楚他这么久的挂念。

      张良的笑意渐浓,解了固船绳,握着竹竿,将小舟驶离泊口。

      船尾划过一袭涟漪,慢悠悠在河面漾开。东风一吹,山头那一片梨花簌簌飞旋,随风飘零到水面,似美人落下的清泪。朝霞掩映着旭日,在山水明净的画卷中添了一抹颜色。

      万里江山,无限美好。

      ..............................

      运河边上那个清瘦的船夫死了,沉船河中。

      那日清晨,有人恍惚瞧见他欢笑着与一团空气说话,仿佛见到了等候许久的人一般,眉眼欢欣,前所未有的轻快。

      然后他一个人撑船离去,不多久便在河中央沉了。

      后来,人们看到另一个身形健壮的老头跳到河中,拼死拼活把船夫捞上来,抱着冰凉的尸体,嚎啕大哭。

      人们劝他节哀吧,节哀吧,哭坏了眼睛可不好。

      他却哭着哭着,也没了气息。

      后来,老头子的妻儿来了,带走两具尸体,将老头子葬在西山头的红枫树下,将船夫葬在东山头的梨花林里,紧挨着另一方墓冢。

      那个健壮的老头爱枫树,据说他年少时跟心爱之人定情,就是在一棵枫树下。待秋风一吹,枫叶便如灼灼晚霞,胜过女子娇羞的美好模样。下葬时,老头的衣襟里滑落出一个红色的平安符,缝纫的边线已经朽了,看得出时代久远。人们想,那应该是他的定情信物。

      至于那片梨花林,听说,那儿其实葬了两个人。

      一个爱酒,另一个,爱梨花。

      现下正值暮春,梨花飘零的时节。在慕良山头,花瓣落地的簌簌响动之间,隐约听见有人说话。

      一人的声音低沉却温和:“梨花,离花。梨花堆满枝头,就是分别的时候。”

      另一个的声音更纤细些,他轻轻一笑,道:

      “韩兄骗人。”

      我心中有你,你心中有我,怎可能分别?

      慕良山的名字,张良从未告诉过旁人。人们还叫它无名山,后人因为张良晚年长住于此,便取名“张师山”。

      张师山的山顶有一片梨花海,春来开花之时,总让人以为是下了雪。有时飘零到山下的运河上,被甲板上吹风的过客瞧见,便拾掇起来,放入荷包中,权当做个念想。

      某些人物传颂了千年,某些故事却只有当事人才知。

      这故事被说书人一页一页地翻,一句一句地述,信的人自然感动,不信的始终无动于衷。

      无论江山锦绣,还是山河破碎,终是应了那一句——

      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莫判它是非对错。这故事你若看了,人也真,情也真。

      若得了真情与真义,其他的,还计较什么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4章 大结局(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