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新白人物角色分析之——二奶奶篇(一) ...
-
二奶奶这个人物向来是惹大家讨厌的角色之一,对于她我一直有些疑惑,感觉这个人物和宝山一样,性格前后有些矛盾,似乎是编剧临时改了主意,或者是换了编剧的缘故。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第一次出场和第二次出场的形象实在是相差太远。我没有新白的剧本,也没有看到小说的原文,因此,我只是根据演员在戏中的表演来分析判断。
古人云:“欲先知其善,必欲先使其知恶。”分析之前,我们大家可以先回忆一下二奶奶给人的印象:尖酸刻薄、恶毒攻击、谣言诽谤、趋炎附势,心胸狭窄,翻脸比说话还快,说起话来好比是泼妇骂街,不仅语言上令人无法忍受,而且很会拖着声调的用“啊——呦——”,身体语言则更甚,一边说着话,一边摇头晃脑扇着手绢,走起路来没有一点古代妇人端庄的样子,只见是整个腰肢都似乎在故意招人眼的左扭右摆。这样一副嘴脸,如果还不招人厌的话,那简直是天下奇迹了。看到她这市侩的恶样子,相比较一下下面的分析,大家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我感到疑惑了。
二奶奶第一次出场,是带着香巧出门上街,遇到两个地痞,幸而被宝山所救,于是宝山就进了镖局。如果大家仔细观察的话,可以看到此时的二奶奶走起路来是正正经经,说起话来也是不紧不慢,更没有摇头摆尾,完全一副正常的古代妇人形象,与许娇容的性格倒是有些接近。尤其在遇到两个地痞的时候,二奶奶当时的一言一行,怎么看都不象她后来的样子。她护着自己的女儿,据理力争,如果按她后来的泼妇形象,她此时应该是摆出一副泼妇骂街的形象,双手叉腰破口大骂,什么话脏,什么话难听,什么话威胁人她说什么话,而且应该是一边跳着脚一边张牙舞爪,一边扯着喉咙尖叫(就象她在媚娘门前骂的那个样子)。然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完全一个正常的母亲的反应。
在宝山出手相救后,她回到府里差小六子去答谢宝山。按说,她一个有钱人家的少奶奶,依照她后来的脾性,让下人去送几个钱就得了,但是她生怕小六子找不着,跟着小六子一块去找宝山。宝山卖豆腐的情景大家是都知道的,宝山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那个买豆腐的老大娘。因此当二奶奶问老大娘宝山去哪了,那个老大娘气哼哼地说:“去死了!”这个时候,二奶奶说了一句最不该是从她嘴里说出来的话:“你这人说话怎么这样啊?讲话要留点口德!”我从来没见过哪个泼妇还懂得说话要“留点口德”这个礼节的,更何况我们见到后来的二奶奶说起话来不知道要尖酸多少倍,刻薄多少倍,不仅对媚娘如此,对仕林如此,对碧莲如此,对宝山也如此。那又何以会知道在这里要求别人“留点口德”?按照她的性格,她应该在这里指着老大娘大骂一顿才是,而不仅仅只是指责老大娘而已。
接着她和小六子去宝山家答谢。这里其他的我不赘述,只是有一点疑问。因为在这个地方,她可是一心想把女儿许配给宝山的,而宝山家非常贫寒,两家相比之下差距太大。二奶奶此时表现得一点都不嫌贫爱富。“嫌贫爱富”是一个古今的通病,到现代社会结婚大家还在讲究要配得上,这个配得上,不单单指摸样,学历,更多的指男女双方的财富是否是正比。所以说,如果二奶奶连贫富都不讲究的话,那她这个人的心胸应当不会狭窄了,因为古代的有钱人家,宁愿姑娘老死都不愿许配给穷人家的。她这样的心胸,似乎也不是这个人物形象应该有的。
到宝山家里答谢后,她的第一次出场就结束了。她的第二次出场,就是和一个胖妇人一起到媚娘绣庄去看绸缎。此时,她说话的语气和腔调已经完全变了,身体语言也出来了,整个人充满了市侩气,一个摇头摆尾会嗲会骂的尖酸妇人的形象出来了。和她第一次出场的形象实在是相差太远。
因此,我禁不住疑惑,这个人物的形象前后为何差别那么大?我在《宝山性格前后不同分析之我见》里,也曾经就宝山这个人物前后的矛盾之处产生疑惑,这些究竟是编剧临时改变了主意,还是因为更换了编剧而前后出现了一些矛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