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人物  ...
            
                
                
                    - 
                          浅谈写作
  虽然自己文笔并不怎么样,但读了二十多年的通俗小说,不会写也会看了,正是所谓吃过肥猪肉与看过肥猪走的关系——当然在现在这个时代恐怕要说“没看过肥猪走,你总吃过肥猪肉吧”,“没看过文你还没写过吗”——于是,作为一个看过肥猪走但吃过的肥肉却不多的人也就试图说点什么。
  一、人物
  提到人物形象的塑造,首先自然是外貌。外貌谁都会写,打小写应试作文都写过“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张小巧的嘴”云云,但是写小说的目的是让人看进去,然后引起与读者的共鸣,最后把你心里所想传承下去,让人记住这一切,如果作者想的只是把自己所知塞给读者而不是怎样让读者理解你所想,那么就太骄傲了,恐怕成功的概率并不高。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在以文字表达所想之前大多数人都是先在脑内构成画面的,但同为表现的方式、文字与图片却有很大差别,差别就在于同时展示给读者的信息量与直观度。作为图片,工笔画与写意画都可以吸引读者,即使画得再细致繁复也不为过,读者第一眼看上去可能无法发现细节,但是可以看第二眼第三眼甚至一直看都能发现不同,这种发现的过程也是一种获得作者意图的途径;但是文字不可以,细节堆了太多就会埋没重点,读者会焦躁得读不下去,这样反而把所有的细节都失去了。所以,就我个人看来,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特点,只去描写与众不同的那一两点,第一时间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其他的可以通过以后的文字一点点补充。
  说到具体的描写方法大概可以归为三种:作者直接告诉读者、通过某个角色的眼睛看到、通过某些角色的反应来表现。第一种方法就不赘述了,小时候写作文都是用的这一种,最直接也最实用,要注意的问题就如同前文所说,突出特点就好;而第二种其实是同时描写两个人物的办法,通过他对其他人物的判断来表现他的个性与想法,就某些方面来说、这是节省文字空间来表达更多信息的好办法,所以在突出目标人物的特点的同时也要符合看到目标人物的人的行为与习惯,因为现在要展现出来的不是你眼中的人物,而是他眼中的人物。比方说,一个男人看另一个男人的时候却做了大量地少女般的细节描绘——对不起,这太违和了,除非他是cc,否则即便他是基佬也只会粗线条地注意性感的一两处吧。
  第三种就是间接描写了,一般是用来烘托氛围的,不过也同时可以委婉地告诉读者你的想法。同一件事情,由你来告诉读者,读者未必尽信,有时候描写太过甚至会让读者觉得那件事情不合理;但如果由故事中的人物以他不经意的行为来暗示读者,读者又通过他对暗示地思考得到这个结论,这时候往往就会认为这件事情其实是他自己的想法,而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共鸣。比如你想说一个少年很帅,只说这个“帅”字的话别人的印象会很模糊,但让其他少女看到他愣住啊走神啊脸红啊……读者会通过直观的感觉接收到你传达过去的“这个少年很帅”这个想法。
  比起外貌,塑造一个人物更重要的是性格描写,而性格更不是由作者概括出来的,是由作者通过故事与矛盾展现出来后读者自己去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