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15章 ...
-
张锦也是猝不及防,那强装出来的清冷表情瞬间冰消瓦解。
猛地低下头,一只手握成拳抵在唇边,却还是没能挡住那一声短促而清越的笑音。
眼镜边框随着她肩膀轻微的颤动而细细地摇晃,一抹真实的、明媚的绯色爬上她如玉的脸颊,让她整个人都鲜活生动起来。
廖繁春看着张锦笑开的模样,自己也傻呵呵地乐了,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暖烘烘的。她挠着头,带着点小得意:“咋样啊,‘张老师’,我这广城话,是不是也挺‘嘎嘎以嘎斯’的?”
张锦好不容易止住笑,抬起眼,眼波流转间还带着未散尽的笑意,轻轻瞪了她一下:“胡说八道。”语气里却听不出半分责备,反而有种亲昵的无奈。
这一刻,分析室里连日积压的紧张和疲惫,仿佛都被这顿“雪中送炭”的锅包肉和蹩脚广城话驱散了。
食物温暖了肠胃,而某种难以言喻的、如同化学反应中催化剂般的情感,正在悄无声息地加速着,改变着某些人内心的“反应路径”。
就在这时,张锦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一条来自林诚武的简讯跳了出来:
“赖明天出事了,在城南巷子,跟嫌疑人动手,对方伤得不轻。李局面色很难看,正在周旋。”
轻松的氛围瞬间凝固。
张锦脸上的笑意褪去,恢复了平日的冷静,「收到」她快速回复了几个字,放下手机,看向廖繁春和姜琏琏。
“是小赖?”廖繁春收起了玩笑的神色,眉头蹙起。他那个炮仗脾气,看来是惹得人尽皆知了。
“嗯。”张锦站起身,“林队在处理。我们先做好手头的事。”
她的目光重新投向电脑屏幕上那条加密数据流,眼神锐利如刀,“找到那个‘催化剂’,撕开‘红色玛丽’的口子,就是对所有人最好的支持。”
姜琏琏重重地点头,也回到了她的仪器前。
廖繁春看着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张锦,默默地将饭盒盖好,收拾干净桌面。
她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守着这片夜色中不灭的灯光,守着灯光下那个清瘦却仿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影。
隔天,会议室因为“小赖”的事久久未平息而变得沉重。
做完汇报,张锦简洁有力回复道:“是李局,我们马上核查嫌疑人背景。”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廖繁春和姜琏琏,语气迅速恢复了平日里的冷静与高效:
“琏琏,你继续攻坚催化剂。繁春,跟我来,我们需要立刻调取那个被小赖打伤的‘嫌疑人’,了解他所有的底细,越快越好,越细越好。”
她没有质问,没有慌乱,而是第一时间寻找破局点。这种临危不乱的气场,瞬间稳住了另外两人的心。
廖繁春立刻应声:“明白!”
分析室的灯光下,两人并排坐在电脑前,一个手指在键盘上闪过,一个因生疏而踌躇不前,屏幕的光影在她们专注的脸上明明灭灭。
键盘敲击声取代了方才的欢声笑语,气氛重新变得紧绷而专注。
“陈东,绰号‘丧东’,城南一带的混混,有几条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的记录……”廖繁春快速念着基础信息。
张锦则利用她的网络技术和权限,深入挖掘更隐蔽的关联信息。
视线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正过滤着海量数据。
突然,她敲击键盘的手指一顿,目光凝在一条被归档、标注为“证据不足,暂缓起诉”的旧案记录上。
“找到了。”张锦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一年前,一起酒吧□□案,受害者指认了王东,但当时缺乏直接物证,只有受害者单方面证词,最终不了了之。”
廖繁春凑过来看,眉头紧锁:“这混蛋!”
张锦快速将案件编号、受害者匿名信息及相关报告调取出来。
“他不是个省油的灯。明天这次虽然冲动,但目标……或许“歪打正着”。”
她立刻将这些关键信息发给了正在现场周旋的林诚武。
警局,副局办公室外的走廊。
气氛凝重。李局面沉似水,正在应付来自上面的质询电话。“是是,我们支队该检讨,是,是我教导能力需要加强。”
林诚武站在一旁,听着电话那头的施压,眼神锐利。
就在这时,他手机震动,收到了张锦发来的信息。
快速浏览完毕,眼中精光一闪,待李局挂断电话,他立刻上前,低声而清晰地汇报:
“李局,查到了。这个人,是一年前‘酒吧□□案’的主要嫌疑人,当时因证据不足逃脱。受害者当时遭受了严重的身心创伤。小赖这次虽然方式错误,但对方绝非善类,甚至有重大案底在身。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赖明天同志是在识别、抓捕这名负案在逃人员时,遭遇了对方的激烈反抗,从而引发的肢体冲突?过程中,嫌犯旧伤复发也有可能。”
林诚武的话术巧妙地将“殴打嫌疑人”的违纪行为,向“抓捕负案在逃人员遭遇反抗”的方向引导。
虽然牵强,但在掌握了陈东□□案底这个“筹码”后,就有了周旋的余地。
李局听完,紧绷的脸色稍缓。
他深深看了一眼林诚武,又瞥了一眼手机上张锦发来的补充资料(关于陈东近期在“红色玛丽”散货链条中的可疑活动,虽无直接证据,但足以增加谈判筹码)。
他重新拿起电话,拨给了督察部门,语气沉稳而有力:“……情况有变,我们核实了,该名‘受害者’陈东,系一年前一起恶性性侵案件的重大嫌疑人……
……我认为,赖明天同志的行为虽有冲动,但其出发点是为了控制负案人员,性质需要重新评估……我以个人职务担保,他会做出深刻检讨,接受一切内部处分……”
电话那头的声音显然弱了下去。
一小时后,城南某条老街灯火通明的大排档。
赖明天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癞皮狗”,从警局侧门走出来。
他脸上还带着淤青,衣服也没换,神情满是懊悔和沮丧。
但已经做好了被停职、甚至更严重后果的心理准备。
然而,当他走到街口,却愣住了。
不远处的大排档靠路边的圆桌上,围坐着熟悉的身影——诚武、项扬、姜琏琏,甚至连应该在分析室的张锦和廖繁春也在。
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煲仔饭、炒牛河、烤生蚝,还有几瓶冰镇的啤酒和豆奶。
“愣着干啥?过来吃饭!等着你买单呢!”廖繁春第一个看见他,扬着大嗓门喊道,仿佛下午那场惊心动魄的风波从未发生。
赖明天鼻子一酸,眼眶瞬间就红了。他磨磨蹭蹭地走过去。
林诚武给他拉开一把椅子,语气一如既往的沉稳,却少了平日的严厉:“坐。事情暂时压下去了,李局扛住了压力。但你自己心里要有数,这顿饭当给李局请的哦。”
项扬默默地将一双干净的筷子递到他面前。
姜琏琏给他夹了一大块滋滋作响的腊味煲仔饭:“赖哥,先食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写检讨!”
张锦则安静地倒了一杯豆奶,推到他手边,什么也没说,但那平静的眼神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支持。
赖明天看着眼前这群同事,喉咙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廖繁春拿起一串烤鱿鱼,咬了一口,含糊不清地说:“行了,别整那出哭唧唧的样儿!咱是警察,惩恶扬善是本分,但得讲究方法策略。你以为演《古惑仔》呢,靠拳头就能搞定一切?今天是你运气好,那人档案底下不干净,要不然,李局都未必保得住你!”
她的话糙理不糙,像一记警钟,敲在赖明天心上。
“廖姐,林队,锦姐……大家,对不起,我……”赖明天终于哽咽出声,“我又给你们添麻烦了。”
“知道是麻烦,以后就多动动脑子。”林诚武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拳头,是最后的手段。”
一周后。
赖明天交上了一份沉甸甸、剖析深刻的检讨书。
他主动申请了为期一周的社区警务学习,跟着老民警处理邻里纠纷、宣传防盗防骗,看到了更多法与情、规则与人性的复杂交织。
晚上,他回到警局宿舍,看着窗外熟悉的城市夜景,在日记本上写道:
“大家原谅了我,是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他们看到了我混蛋行为底下那点还没熄灭的火苗。但这不代表我做对了。警察的拳头,应该是守护的盾,而不是愤怒的矛。就算是为了抓坏人,也不能把自己变成另一个‘暴力’的实施者。这身警服,穿上了,就得对得起它内里的秩序和公道。”
那眼神里,少了几分往日的毛躁和冲动,多了一份沉静与反思。
这次事件,像一次淬火,虽然痛苦,却让他这把“利剑”开始学会将锋芒内敛,真正走向成熟。
而警局这个大家庭,没有在他犯错时放弃他,而是用智慧和温暖,接住了他,也引导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