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14章:各自的轨迹 ...
-
上海大学服装设计系的毕业典礼结束后,李晴韵拖着行李箱,再次踏上了返回南京的列车。与四年前那个满怀憧憬的少女不同,这一次,她的心情平静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惘然。四年大学生涯,如同一场绚烂而短暂的梦,梦里有梧桐树下的欢笑,有设计教室里的彻夜不眠,有闺蜜间的亲密无间,也有......篮球场边那道冰冷又偶尔泄露一丝温柔的身影。
那个身影,连同那个名字,被她小心翼翼地封存在心底最深的角落,不再轻易触碰。
回到南京,生活回到了熟悉的轨道,却又有所不同。她没有选择留在竞争激烈、机会与压力并存的大上海,而是回到了父母身边,在家附近的一家名为"绮遇"的小型独立服装店,做了一名设计助理。
店铺不大,临街的橱窗布置得温馨别致。老板是个四十多岁、对服装颇有品味但经营理念略显保守的中年女人。李晴韵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从根据老板提供的流行趋势图册修改款式,到帮忙接待顾客、整理库存,几乎无所不包。
她的设计才华在这里显得有些"大材小用"。她常常会画出一些融合了传统南京云锦元素与现代剪裁的设计草图,兴致勃勃地拿给老板看,得到的回应多半是:"晴韵啊,想法是好的,但我们店小,这种太有设计感的,怕顾客不接受,成本也高啊。还是照着市面上的爆款改改稳妥。"
最初的热情,在一次次的"稳妥"建议中,渐渐被消磨。她设计的款式,大多只能在草图阶段徘徊,少数几件被勉强制作出来,挂在店里不起眼的角落,也鲜少有人问津。日子在量体裁衣、修改订单和整理布料中一天天过去,平淡,安稳,却也......看不到更远的未来。
但她从未真正放弃。下班后的夜晚,她的小房间里总是亮着灯。她趴在书桌前,继续画着那些可能永无见光之日的设计图,翻阅着托吴芊芊从上海寄来的最新时尚杂志,在网络上关注着国内外顶尖设计师的动态。她的手边,总是放着一杯温热的牛奶,和一小碟父亲李姚特意给她留的、还带着锅气的小点心。
李姚和刘佩玉将女儿的辛苦和偶尔流露的失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囡囡,累了就歇歇,别总是画到那么晚。"李姚总会趁着给她送夜宵的时候,憨厚地劝几句,粗糙的大手拍拍她的肩膀,"在自家店里做,也挺好,安稳。"
刘佩玉则更直接些,一边利落地收拾着小吃店的灶台,一边絮叨:"当初让你留在上海,你不听!非跑回南京来,窝在这个小店里,能有什么大出息?你看人家芊芊,现在都是网络上有名的主播了!还有小萱,听说在什么大公司都当上经理了!"
话虽如此,每当李晴韵加班晚归,刘佩玉总会把留给她的饭菜在锅里温了又温,嘴里埋怨着"又不按时吃饭",手上却不停地给她夹菜。典型的嘴硬心软。
家的温暖,父母无言的关怀,是李晴韵在平淡岁月里最大的慰藉。她知道,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这里永远是她可以停靠的港湾。
相比之下,她两位闺蜜的轨迹则显得更加"乘风破浪"。
吴芊芊凭借其出众的外形、伶俐的口齿和敢说敢做的性格,毕业后迅速在传媒圈崭露头角。她从地方台的外景主持人做起,很快抓住了新媒体兴起的风口,成为一名活跃在多个平台的网络主播。她主持风格幽默犀利,话题敏锐,很快积累了大量粉丝,成了小有名气的"芊芊姐",收入不菲,生活光鲜亮丽。她时常在姐妹三人的微信群里分享各种趣闻和"八卦",是永远的气氛担当。
徐洁萱则走了另一条沉稳而专业的道路。她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实习经历,毕业后经过激烈竞争,成功进入了上海本地的知名服装品牌——SUNNEA,从市场部的基层岗位做起。她理性冷静、条理清晰的优点在工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几年时间,凭借扎实的业绩和出色的管理能力,一路晋升,成为了SUNNEA旗下重要直营门店的运营经理,独当一面,是典型的都市精英女性。
陈浩在大学毕业后,先是进入了一家大型外贸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供应链和国际人脉资源。在黄晨昊回国接手SUNNEA后,他第一时间响应兄弟的召唤,加入了SUNNEA,凭借其热情直爽的性格和出色的交际能力,负责品牌的对外公关和部分国际业务,成了黄晨昊开拓市场的得力臂助。
陆子杰则先在广告公司摸爬滚打了几年,锻炼出了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策划能力。同样在黄晨昊回归后,他带着丰富的市场经验加入了SUNNEA,担任市场部负责人,与徐洁萱在工作上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两人一个外向冲动,一个理性内敛,碰撞出了不少火花,也为日后埋下了伏笔。
而那个身处风暴中心,却又仿佛置身事外的黄晨昊,在英国完成三年深造后,已如期回国,正式接手SUNNEA品牌主理人的重任。他用五年时间,让这个有着家族烙印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并开始迈向新的阶段。他比大学时期更加冷峻沉稳,行事风格果决,商业手腕凌厉,迅速在集团内部树立起威信。
这些关于上海、关于SUNNEA、关于那个人的消息,李晴韵大多是从吴芊芊咋咋呼呼的分享和徐洁萱偶尔理性的提及中,零碎得知的。她总是安静地听着,偶尔问上一两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好奇与祝福,仿佛那些人与事,真的已只是遥远的朋友和过往。
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听到那个名字时,心底深处那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悸动。
她依旧在"绮遇"服装店里,日复一日地画着可能不会被采纳的图,修改着千篇一律的款式。五年的时光就这样在指缝间悄然流逝。梦想似乎被蒙上了一层现实的尘埃,但她擦拭画笔的手,从未真正停下。
她不知道的是,命运的转轮,即将因为一封邮件,一次探望,而再次悄然转动。她蛰伏在南京的这五年,并非徒然虚度,而是在积蓄着力量,等待着那个属于她的、真正的契机。
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已然开始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