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礼与和  ...
            
                 
                
                    - 
                          明蕴垂首整理着书卷,思绪却飘向了远处——她虽年纪尚幼,却已能察觉到几分令人心惊的疑云。帝王对镇守北疆的雍王心存戒备,那是否也会如此对待自己的亲弟弟呢?
 未及细想,喉间忽然涌起一阵刺痒,她急忙取出绢帕掩住唇,身子微微发颤,强自压抑了好一阵子。
 这时,顾夫子也结束了冷冷逼视萧序临与霍珩的目光,重重“哼”了一声,拂袖走下讲席。他一面踱步,一面沉声说道:
 “昨日,老夫所留之题,乃是一个‘礼’字。尔等可知其意?”
 “君子于人前不失足、不失态、不失言。”
 “古人曾言:礼之用,和为贵。”
 “今日你二人之举,可曾有一丝一毫合乎这个‘礼’字?”
 顾夫子在他们面前站定,面容肃穆如覆寒霜。
 萧序临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不由垂下眼去,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霍珩亦低首默然。
 “坐下吧。”
 “今日之事,绝不可再犯。尔等来自大懿四方,皆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礼’之一字,是在座诸君必修之学。”
 “你们可知门外匾额上题的是何字?”
 “流芳斋。”众人齐声应答。
 “不错。‘流芳’二字取自‘流芳百世’,乃文帝当年设立宫学时所题。自文帝设宫学以来,便将皇族与世族中嫡系小辈聚于一堂,共习六艺六雅,维系情谊,代代相传。今日尔等齐聚于此,亦是承此传统。”
 “今后数年,诸君将共处一室,切记以礼为先、以和为贵。切记,切记。”
 “学生谨记。”
 顾夫子训诫完毕,便翻开书卷,开始讲授今日的《礼记》篇章。学堂内一时书声朗朗,众人皆凝神听讲,方才的些许波澜似乎已沉静下来。课毕钟响,顾夫子方才离去,学堂内的氛围便悄然松弛。课堂上的紧张气氛渐渐缓和,一种微妙的、属于少年人之间的流动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课间休息时,学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明蕴作为最后一个到的,受到许多人的关注。但众人也都是受过世族礼仪规训的,并没有突兀地走上前去,只是做在自己的位置上与相熟的人谈笑,与好友眉眼交错,余光暗暗关注着明蕴的举动。
 另一边,明蕴刚将书卷理好,喉间又泛起一丝熟悉的微痒,她下意识地以帕掩唇,轻轻咳了两声。
 “可是又不适了?”坐在她身侧的明华立刻关切地倾过身,“我这儿有备着的枇杷膏,你含一点会好些。”
 话音未落,明灼也已从自己的书囊里取出了一个小巧的手炉,虽是秋日,但她仍塞到了明蕴手里,直率却满是担忧:“拿着,暖暖手。早跟你说过清晨风凉,让你多穿些,偏不听!”她言语间带着长姐般的责备,动作却细致周到。
 明蕴心中一暖,唇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接过手炉,轻声道:“谢谢阿灼姐姐,谢谢明华姐姐,我无碍的。”
 明华明灼常凑在一处说些悄悄话,现在加上了一个明蕴,三个人儿聚成一团,说着各个夫子的“特色”。这份毫无隔阂的亲近感,让明蕴感到无比的温暖。
 不远处,镇南王府许砚秋正教着同胞妹妹许清禾练字,霍珩与萧序临又凑在一起,世家贵女公子们聚在一起谈笑,也有人拗不过好奇心,跑过来跟明蕴介绍自己交友的。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少年少女们的身上,空气中仿佛都浮动着蓬勃的朝气。书声、争论声、低语声、轻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以后数年里流芳斋最寻常,也最生动的图景。
 明蕴捧着温热的手炉,看着身边真心关怀自己的姐妹,再感受着这学堂里虽偶有微妙、但总体鲜活的气息,一种踏实而轻快的暖意缓缓包裹了她。那些深藏在心底的、关于朝堂和王府的惊疑,在此刻被冲淡了许多。她微微弯起唇角,沉浸于这份属于她这个年纪应有的、简单而真实的欢愉之中。
 ……
 暮色初染,宫学的课业已然结束。学子们陆续收拾书匣,三三两两离去。明蕴正与明灼、明华说笑着步出流芳斋的殿门,却见不远处,一道身着杏黄色常服的挺拔身影正静立于一株繁茂的长青树下。
 “哥哥!”明华眼睛一亮,率先唤出声,快步跑了上去。明灼与明蕴也连忙跟上,敛衽行礼。
 萧宴转过身,面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目光在三个妹妹身上一一掠过,最后落在明蕴略显苍白的脸上时,微微停顿了一下。
 “不必多礼。今日下学倒早,孤正好得闲,便过来看看你们。”他语气舒缓,自然而然地与她们并肩而行,朝着她们居住的宫苑方向走去。
 “今日在学中可还顺利?”萧宴随口问起,语调平和,如同寻常人家关心弟妹的兄长。
 明灼快人快语,立刻接话:“顺利!顾夫子今日讲《礼记》,就是考校得严了些。”她说着。
 明华又补充:“夫子训诫我们须以礼为先,以和为贵,我们都记着呢。”
 萧宴颔首,目光转向一直安静跟在身侧的明蕴,声音放得更柔缓了些:“阿蕴呢?可还习惯宫学的课程?若觉得吃力,或是有何处不适,定要说出来。”
 明蕴心头一暖,仰头看向太子关切的眼神,轻轻摇头:“谢太子哥哥关心,课程能跟上,明华姐姐和阿灼姐姐也都很照顾我。”她说着,下意识将怀中那个小巧的手炉更抱紧了些,那是课后明灼塞给她的,余温似乎仍未散尽。
 萧宴敏锐地注意到了她这个细微的动作,又见她气色虽不如明灼、明华红润,但眼神清亮,眉宇间并无郁色,反而比初入宫时松弛了许多,心下稍安。他温言道:“那就好。学业固然要紧,但身子更是根本,万不可强撑。”这话虽是对着明蕴说,却也扫了明灼和明华一眼,带着兄长式的叮嘱。
 “知道啦,哥哥。”明华笑嘻嘻地应承。
 夕阳的余晖将几人的身影拉长,洒在宫墙之间的青石路上。萧宴走在中间,三个女孩相伴左右,言笑晏晏。这幅兄妹和睦的景象,冲淡了宫廷固有的清冷气息,也悄然驱散了明蕴心中最后一丝因陌生环境而产生的忐忑。她听着明灼活泼的语调,感受着明华细微的陪伴,以及太子兄长细致入微的关怀,只觉得连拂过脸颊的晚风,都带着丝丝暖意。
 萧宴将她们送至宫苑门前,又嘱咐了几句诸如“早些用膳”、“夜间看书莫要太晚”之类的话,这才转身离去。
 望着萧宴离去的背影,明蕴心中充盈着一种安稳的感觉。或许,在这深宫之中,可以没有猜忌,仍有亲情。除了学业,她还能收获更多珍贵的东西。
 三个姑娘也在宫苑的分叉口分开,各回各处。
 今日一直跟在明蕴身边的惊春一直惊叹与自家主子的气色如此之好,又碍于方才不适合说话,现在才问,“郡主,今日是不是很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