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老年人画画班 ...
-
吴睦仪账号上收到最后一笔捐款,是在6月18日,也就是专访播出后一个月零三天。然后,就再也没有人给她捐过款。
虽然她仍然保持着冷冻最长时间的纪录,但随着专访热度的消失,找她拍广告的邮件也渐渐不来了。
她仍是老城味道、可汗牛奶、大地鲜果和寻迹星球的品牌代言人,但也仅此而已。代言费足够她生活,但比起欠费金额,还是很少。而且她知道,这些代言合同期满之后,应该都不会续约。
脚趾的伤愈合之后,掀起的趾甲也不怎么疼了。于是她又重新出发去找工作了。
她高中时期曾在暑假到快餐店打工,每天炸薯条,炸到恶心。而现在,她想找那样的工作都没有了——快餐店都是全自动的。顾客只要按几个按钮,到取餐窗口排队就行了,会有机械手把他们点的餐摆放在餐盘上。
不光是快餐店,还有饮品店、甜品店、冰淇淋店等等,大部分这类店铺都全自动化了。还有少数因为是老字号,还有人类在店里,但那个人类都是店主本人。
超市也一样。收银是自动的。盘点货架还有人工,但是吴睦仪没有找到一家招工的超市。
有些咖啡店还有人类店员,但做手冲咖啡需要学习,而不需要技术的工种又已被机器代替。
最终,工作没找到,她倒是连续好几天在同一家咖啡店喝了咖啡。
坐在咖啡店里,她想起自己大学时短暂做过一段的一个社交账号。那时,她坐在咖啡厅里给人画肖像,然后送给人家,拍下对方接受这份礼物时的表现,然后放到视频平台上。不过,那个账号她很快就经营不下去了。能做出可爱反应的人本就不在多数,还有些人不愿意被放到网上。她曾经接到好几次私信,说不知道自己会被放到网上,要求她删除视频——尽管那几条视频的数据还不错。
这个时代的人会怎么样呢?她决定把这个冒险的计划暂且保留。
找了一个多星期之后,在解冻人职业介绍中心的帮助下,她终于得到了一个岗位:在一家老年人俱乐部教老年人画画。
“有没有教小朋友画画的地方呢?”她还想跟职业介绍专员讨价还价。
“小朋友画画都是在学校里学的,而要在学校当美术老师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
“没有外面那种培训班吗?”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没有美术考级吗?”
“你说的可能是过去时代的事物吧。”
“没有美术特长生?美术好的学生,可以考取某些大学专业,比如设计类。不是吗?”
坐在柜台后面的专员茫然摇摇头。
吴睦仪有些懊恼:“所以现在学美术没有用了是吗?”
“学美术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所以老年人俱乐部会开设美术课。”
“小孩学美术没用了?对升学就业没有帮助?”
专员又摇了摇头。
吴睦仪叹了口气,忽然问:“你能不能告诉我,如果我想做你这份工作,需要什么条件?”
专员愣了一下,缓缓站了起来。吴睦仪惊骇地看到这个女人的西装上衣以下是一副金属支架,连腰椎都没有!
“呃……对不起……”吴睦仪十分尴尬。她居然想抢重残者的饭碗!
然而那专员丝毫没有被冒犯的表情,镇定自若地说:“这不是一份工作。我是个机器人。”
吴睦仪又换了一种尴尬。
“天呐!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长得和人一样的机器人!”
“是吗?也许你还见过其他的,但没认出来。”
吴睦仪再没跟“专员”继续探讨,而是接受了这份工作。
老年人俱乐部在五站地铁之外,每周上两次课,每次课两小时。工资按课时计算,每次课300元。
她在脑子里算了笔账。除老城味道是按利润算报酬外,另外三家都给了她代言费,可汗乳业给了她10000元,已经到账,并且她已跟收到的捐款合在一起交了第一个月的分期付款。大地鲜果和寻迹星球的代言费都是8000元,6月底之前能到账。
706转给她的十万元,她还没用来还款,留在自己账上,因为以前的经验告诉她,欠账的时候不要急着还,更何况这笔债务都没有利息。她每月要还给盛仁集团的金额是21666.7元。
每周两次课,每月八次课,就是4800元。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每周工作4个小时,比706每周工作40个小时挣得还要多不少。即使算上备课和批改作业的时间,也仍然相差悬殊。或许这就是A级工作和B级工作的差别?
她的开销呢?房租从第二个月开始就要交了,每月400元。靶向药,平均每月1000元。吃饭,按照食材新鲜、营养均衡的标准,主要自己做,偶尔出去吃,每月差不多要900元。水电网费,每月100元。服装饰品化妆品,虽然尽量不买,但既然要给人家上课,总得稍微注意一下形象,那就算平均每月200元。
她算来算去,估计随着自己热度的消失,真正开始捉襟见肘可能会是从明年年初开始。
教室里,吴睦仪桌子上方有个摄像机,她一边画,摄像机就把她画画过程的画面传到大屏幕上,以便学员们看清。她画完之后,就在学员之间走动,随时准备回答问题或是给与指导。
这堂课的学员共有八位,最年轻的66岁,最年长的82岁,六个是女的,两个是男的。吴睦仪很快发现,老太太们都学得很认真,而那两个老头很可能是来找对象的。
比如,那个高高胖胖的老头崔叔叔,画着画着有问题不问吴睦仪,却非得问旁边的老太太李阿姨。而那个相对瘦小的老头秦叔叔,则一个劲儿夸夏阿姨的手稳。坐在前排那位最年长的82岁赵阿姨,好几次回过头拿白眼翻他们。
吴睦仪还发现,八位学员都有名有姓,而且没一个的名字是B打头的。
“老师!”赵阿姨像小学生那样举起手来。
“怎么啦,赵阿姨?”吴睦仪走过去。
“你能不能把你今天上课内容的视频发到我们群里?这样我们记不住的时候还能看一下。”
“我下课后请示一下教务员。”
“肯定可以的!我邻居就参加了你们上一期的绘画班,他们老师就是那样的。”
后排的李阿姨插嘴说:“最好分段发,每一段标上这是在画哪一部分,这样我们好查找。”
“哎,对对。”几个老人同时响应。
回去后,吴睦仪开了一个视频账号,在7月9日这天上传了第一组作品:静物速写(1),然后把链接发到了学员群里。在这一组三段视频中,她全程没有露脸,甚至也没有出声——教室摄像头没声音。她只是加了少量字幕,说明一些注意事项。她跟教务员确认过,这样的视频不会影响到培训班的知识产权。网友如果想免费学,是可以看着这视频学,但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画成什么样真不好说。
在这个五百万网友的新世界里,这组视频的观看量只有三十几,点赞量是9,关注人数是10。
吴睦仪想起了自己大学时做账号的经历。那时新号还能得到平台的流量扶植,现在好像连这个都没有了。
好在她也不指望这种没出人没出声的号能火。她甚至不希望别人知道这就是那个“史上最老人类”的账号。她给账号起的名字叫“小迷狐”,就是她当年卖出两千万件的IP。现在她只能在网上搜这个名字,然后把搜到的图片下载下来——明明她才是创始人,却搞得像在借用。而且那些下载的图片也不太清晰,大概是因为年代太久远,被自动压缩了。为了好看一点,她重新画了一幅,作为自己的头像。画中的小迷狐有着橙红色的绒毛,眯着眼睛,头上趴着一只小麻雀,就是它的朋友“小雀幸”。
她每周一和周四给老年人们上课,要求大家每周二和周五把作业发来,她一一批改,下一次上课前发回。这两天的上课内容是一样的,学员是两拨。
出于好奇,她有时候会点击粉丝的头像,去看人家的主页。渐渐,她了解到了一些学员的特点和身份。
比如,那位最年长的赵阿姨,在头像下面的自我介绍里写着:“A级冷冻人,考古学博士。40年前,历经51年冷冻,重回人世,一生拥有两个美好家庭。”而她的作品基本都是家庭聚会、外出游玩的照片和视频。令吴睦仪印象深刻的,是她解冻后,看起来四十来岁的样子与看起来七十多岁的女儿以及看起来和她同龄的外孙合影。如她简介中所说,解冻后的她拥有了第二次生命,在澳洲文化保护区工作时遇到了第二位伴侣,两人订制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她的第二个女儿。现在她的第二个外孙已经上小学了。而她冷冻前那个女儿已在几年前去世,享年101岁。她还去陪伴女儿度过了最后的一段日子。有趣的是,她还把两个相差六十多岁的女儿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对比——虽然根本不像。
真是人生赢家啊!吴睦仪不禁羡慕。
当然,学员中也有不那么幸运的。多一半学员的账号下什么都没发过。68岁的秦叔叔倒是很活跃,作品中的他不是在长跑就是在拉引体向上,有时候开着越野车去露营。他的自我简介是这样的:“68岁A级人,40年航天员生涯,两段恋情均因工作原因分手。现已退休,期盼遇到有缘人,共度余生。”
还有一位李阿姨,没有作品,但有简介:“半世纪携手同行,你在天堂孤单吗?”
学员主页看多了,吴睦仪想起了自己为什么更想教小朋友,而不是老年人。
看着这些老年人或精彩或平淡或快乐或孤独的状态,她总会不自觉地想到,自己可能根本没有机会活到老。
星期四,706来找她吃晚饭。这次是两个室友也在的四人晚餐。虽然大家都很友好,但后来波莉说:“706,你以后如果固定在周一和周四来吃饭,我和莫墨宁就这两天都出去吃好了。”
莫墨宁跟着点头。
706和吴睦仪都有点不好意思。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706每周一和周四都来,因为周一和周四吴睦仪刚上完课,学员还没把作业交上来,她除了整理和上传视频就没什么事了。
吃完饭,在吴睦仪的房间,706拿出一个白纸本子,打开给吴睦仪看。那上面竟然是一幅画。画的内容就是吴睦仪第一次课示范的内容,一套茶具。
“你画画了!”
“我已经关注你了。”
“原来你就是那第九个点赞的人!”
“我画得怎么样?”
“呃……还行。”
706笑了:“听起来像‘很不行’。”
“你是不是第一次画画?”
“我根本就很少拿笔。”
“明白了。如果你真要画画,可以先练练线条。不过哆哆嗦嗦的也算一种风格啦。”
“我为什么会哆嗦呢?我给人打针手很稳啊!”
“大概还是不太一样吧……”
吴睦仪说着,把706的右手拿过来,将自己的五指从她指缝中穿出,让她的手盖在自己的手上面,然后抬起来,在她的手背上亲了一下。
这是吴睦仪第一次亲706,也是706第一次被人亲。
尽管只是手背,706还是大为震撼,倒吸了一口凉气。
“溜溜,你今天住在这里好不好?”
“啊?我……没准备……”
“我有新的牙刷。”
706愣了一下,随即噗嗤一声笑出来。吴睦仪也跟着笑,然后倚在她怀里。706很自然地撩起她的头发,放到耳后,轻轻捏捏她的耳垂。
“你们那时候有没有一种说法,就是耳垂大的人有福气?”
“有啊。你们这时候的说法,基本都是我们那时候传下来的吧。”
“也是。你的耳垂就是有福气的那种。”
“我是很有福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