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 ...
是非不当。
【解释】
对于恶人做坏事,反而说他是对的;对于善人做好事,反而说他不对,这样的认定是非,就显得太不允当了!
【分析】
真正具有道德仁义的仁人君子,就能够有足够的智慧,辨别好恶,允当的认定是非;要知道是非对一个人来说,则关系到这个人的善恶;对于一个乡镇而言,则关系到这个乡镇的利害;对天下国家而言,则关系到天下国家的安危;所以怎么能够不谨慎小心!若是轻率不当,任意的认定是非,那就太危险了!
故事一:
宋朝的尹师鲁,无论是为人处世,或是教导学生,都是非分明,丝毫都不苟且。他在临命终前,还亲笔写信给范仲淹道别;范仲淹接到信后,就立即赶到尹师鲁的家中;这时候尹师鲁已经沐浴更衣,端坐而世了。范仲淹见到尹师鲁死了,就哭得很伤心,未料尹师鲁却张开眼睛,向范仲淹说道:“我不是已经写信给你道别了吗?你就不用再来看我了!有生必有死的道理,难道你不晓得吗?”尹师鲁说完之后,就向范仲淹作揖道别去世了。
【再析】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尹师鲁的学问道德,若不是已经修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那死生之际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怎么可能有如此的定力,纵然是受到了干扰,也能够从容的应付而不乱;所以入道一定要知行并用,而且“知”尤其的重要,就是这个道理!
故事二:
宋朝蔡京当宰相的时候,把司马光、苏东坡、程颐、王献可等贤人君子共一百二十人,认定为奸党;而且还奏请皇帝批准,把“奸党”的名字刻在端礼门的大石碑上面;而且还命令全国各州县比照办理,老百姓为此感到非常的不平;没有多久,这块石碑就被雷打碎了,蔡京也因为事败,被贬官流窜而死。
向背乖宜。
【解释】
对于恶人,应该要远避,反而要心向他;对于善人,应该要亲近,反而要违背他;这样的向背,实在是很不适宜!
【分析】
向,是应当要趋向的;例如好人好事,是我们所应当要趋向的!恶,则是应当要违背的;例如邪人邪事,是我们所应当要违背的!如果是趋向了邪,而违背了正,这就叫做向背乖宜:若是一时的不察,而向背失了当,就会导致终身都身败名裂;所以对于向背,要特别的谨慎小心!
故事一:
唐朝的宋申锡,为唐朝文宗皇帝时候的宰相,宋申锡因为郑注抓权抓得很厉害,想要把他除去;就用自己的朋友王璠担任京兆令,而且密密的王璠,在暗中搜查郑注的不法情事。而王璠因为郑注曾经提拔过他,就将宋申锡的这个计谋告诉了郑注。郑注因而感到十分的恐惧,就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宰相宋申锡图谋不轨;宋申锡因此而被贬官,谪放到开州担任司马的职务,竟然因此愤恨而亡。后来宋夫人梦到宋申锡将她引到京外的一个坑洞,坑洞内有几位被杀死的囚犯;于是宋申锡就提起一个死因给夫人看,并且说:“这个死囚就是王璠,我已经请示过上帝了!”因为宋申锡非常愤怒,大声的斥责,宋夫人就从梦中惊醒;于是她就把刚才的梦境,默默的牢记在心中。过了没多久,李训和郑注两人,就密谋计划,想要杀掉宦官;于是就奏请皇帝,命令宦官都到御林军那里,观赏早晨的甘露;然后派遗王璠等人,带领着军队,前往杀掉宦官;王璠吓得两腿发抖不敢前去,事情竟然因此而失败了,王璠就被腰斩,一同被杀的有好几个人,都被埋在城外的同一个洞坑里面。
故事二:
宋朝的贤臣刘贽,曾谈论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政助役十种的害处。王安石就责备刘贽向背乖宜,并且向皇上报告,皇上就下诏命令刘贽分析反对新法的理由。
刘贽就向皇上报告说:“臣所趋向的是忠是直,所违背的是邪是佞;所趋向的是义,所违背的是利;所趋向的是君父,所违背的是权奸;如果臣因为这样而获罪,也是臣自己罪有应得;然而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终将为害天下苍生!愿陛下不要忘记我所说的话!”
刘贽居然敢在皇上面前说出了真话,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但是刘贽认为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不可以为了自己的利害而畏首畏尾,后来刘贽当上了宰相。
【再析】
鲁氏说道:“趋向所应当趋向的,并不是因为私心才去趋向;违背所应当违背的,也是为了公,为了天下国家百姓,从来就没有为了个人的祸福在算计;然而祸福却是因之而来,这也是警告那些不肯当刘贽,甘愿做王璠的人!”
虐下取功。
【解释】
有的做官的,竟然胆敢施行暴政,虐待百姓,以贪取功劳奖赏。
【分析】
蜡烛遇到黑夜,则成就它破除黑暗的功劳;船得到水的浮力,则成就它载送货物的功劳。大抵只要水到渠成,功劳自然而然的就能够显现出来,根本就不需要去取得功劳!所以只要有取得功劳的意思,那么做将军的,放纵他的军队去抢去杀;做官的,妄自的增加粮税劳役;做法官的,都加重犯人的罪刑,也都可以不必有所顾虑而任意的去做了!然而这些都是用百姓的民脂民膏,来换取个人功名的行为;功劳就算得到了,也不过是升官而已,但是灾祸却是随之而来,而且不只是杀身之祸!人虽然是再笨,也不至于如此!我们不妨看看古人,例如宋朝的大将曹彬,攻下江南的时候,不杀一个人!汉朝的汲黯,为了救饥荒,就假传圣旨打开粮仓,因此而救活了几万个饥民!汉朝的于定国,担任廷尉审案的时候,百姓就是被判了罪,也没有感到自己被冤枉的!在当时来讲,他们何尝不是国家的第一功臣!
故事一:
唐玄宗的时候,由于生活奢侈,宫廷的开销愈来愈大,经费不敷使用,玄宗又不愿意从旁的地方匀支补充;这时候户部员外即王鉷(hóng),知道皇上的意思,于是就加重税赋,增加百姓纳税的负担,每年多收了额外的税钱,达百亿万之多,储藏在国库里面供皇上使用;皇上因此以为王鉷真有才干,能够使国家富裕,就特别提拔他担任京畿采访使的职位;不久之后,又升他为户部侍郎京兆尹;然而朝廷内外的官员,和民间百姓,对王鉷的所作所为,都感到十分的怨叹,没多久,王鉷因为弟弟犯了重罪而受到牵连,被皇上赐死。
故事二:
宋朝的王韶,建议皇上开辟熙河,因而杀了不少人,积功升到枢密使的职位;他又曾故意杀害投降宋朝的羌人,不论老幼,都砍下他们的首级;并且还想办法,使他的乡亲能够冒领功绩而得到了官爵。王韶到了晚年的时候,对这件事情感到十分的后悔,就向许多长老们请教因果报应的道理。
长老们都说:“以王法杀人,就像舟船行过,压死螺蛳蚌壳一样,自然是无心的过失!”
惟有刁景纯则说道:“只怕打不过自己的心!若是打得过,自然也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王韶听了之后,内心更是感到恐惧;后来他的背上生出了毒疮,而且经常的呼喊着:“我看到有好多断头断脚的人,来向我索命!”结果他的胸部穿了一个大洞而死,长子吐血而死;另外一个儿子因为犯法而被砍头,王韶的一家,就此而灭门了。
谄上希旨。
【解释】
奉承在上位的长官,以迎合他的意旨。
【分析】
在上位的长官,尚未做出决定的时候,犹有劝说挽回的机会;但在这时候,若是有人逢迎长官,那么长官的决心,就会更加的坚定,以至于到了不可再劝说挽回的地步了。这不只是臣子之于君王而已;例如:在下的属官迎合上司,地方的绅士迎合官府,部属迎合主管,仆人迎合主人等等,这些都是啊!凡是居上位的人,事事都应当依循着道理去做,千万不可以有所贪图而自私自利,使人有机可乘,向自己逢迎拍马;而在下位的人,又怎么可以去希求不合道理的功名,贪图不义的钱财呢?应该知道奉承迎合,屈膝谄媚,只是徒然的丧失了自己的良心和人格,和别人结下了无穷的怨业!
故事一:
明朝宣德年间,朝廷曾经派遣太监郑和,乘船下西洋等番国,求取希世的珍宝,天顺年间,又有人向皇上建言:应该要再度派船舰南下西洋,朝廷就命令兵部,调出上次下西洋的档案薄册,准备计划再度派人前往。当时项忠为兵部的主管,就命令属下调出档案簿册查阅;当时在兵部担任郎中的刘大夏,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就先到库房内,将档案藏匿起来,使得奉命调阅这些档案的官员,到了库房,找了半天,一无所获;而这项提议因为档案找不到,于是渐渐的就没消没息了。
但是项忠就责备部属说:“档案明明放在库房里面,怎么会不见呢?”
刘大夏于是就微笑的说道:“前次下西洋的时候,花费的钱粮高达数十万,死伤的军民不知有多少;纵然是求到了宝物,对国家也没什么好处!这是件坏事,做大臣的,应当要劝阻皇上才对;旧的档案若还有存着,也应当把它销毁,以除后患,怎么还要再追问档案有没有呢?”
项忠听了刘大夏的话,立即向刘大夏谢罪说:“我的见识浅薄,没能够想到这么深的道理;今天经您这么一提,可以说是您的阴德感动了上天,我的这个位子应当是属于您的了!”后来刘大夏果然当上了兵部尚书。
故事二:
唐太宗曾经指着一棵树说:“这棵树实在是一棵好树!”宇文士及从此就一直不断的逢人就赞誉这棵树。
唐太宗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很严肃的对宇文士及说道:“魏征一直在劝我,要远离奉迎阿谀的佞人,我始终都不知道,佞人是什么样子,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你就是佞人!”宇文士及听了,立即就向皇上叩头谢罪,惭愧不已!
故事三:
五代后唐的大臣郭崇韬,为了要迎合庄宗皇帝的旨意,就劝庄宗策立刘氏为皇后,而郭崇韬劝立刘后的动机,目的就是想要结交刘后;然而后来在皇上面前说郭崇坏话,致使郭崇韬被杀的,就是刘后啊!唉!郭崇韬当初为了要迎合庄宗的旨意,而劝立了刘后,目的就是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却反而因此得到惨烈的灾祸,所以谄媚迎合又有什么用处呢?
受恩不感。
【解释】
受到人家的恩惠,不但不思感恩图报,竟然还忘恩负义。
【分析】
古时候的人,就是受到别人布施一餐饭的恩惠,也必定会回报的;纵然是没有能力回报,也一定是铭记感激在心,念念都不敢忘记!
智度论说:“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知道要感恩图报,这种人简直连畜生都不如!”这句话讲得实在是太贴切了!然而恩惠当中,有所谓大恩的有四种:
一是天地的大恩,
二是父母的大恩,
三是国家的大恩,
四是师长的大恩。
或是有人糊里糊涂的过了一生,对上面所说的四种大恩,根本就未报,而对于私恩小惠的报答,却是感到沾沾自喜,这就是所谓的舍本逐末,并不是报恩!
故事:
唐朝的史无畏和张从真,两个人是好朋友,史无畏的家里十分的贫穷,张从真就经常的接济他、帮助他,使他的家人衣食无缺,并且拿钱给他去做生意;不到几年,史无畏就发了财。而张从真家中失火,家产全被大火烧光了。张从真走头无路,就去拜访请求史无畏帮忙;而史无畏竟然忘恩负义,不理会张从真;张从真这时候真是感慨万千,只有徒然的对天欷歔叹息无奈而已。这时候,忽然之间,天空起了鸟云,雷电交加,史无畏被雷打到之后,竟然变成了一头牛,并且这头牛的肚子上,还现出了几个大红字:“负心史无畏。”过了十天,这条牛也就死了。
【再析】
俗话说:“畜牲尚且知道要报恩!”例如:马垂缰,大展草,小蛇为了报答随候的救命之恩,衔了两颗宝珠送给隋候;而黄雀则衔着玉环,报答杨宝的救命之恩;动物尚且如此懂得知恩报恩,人为什么竟然敢违背了道德天理,难道不怕像史无畏那样变成牛吗?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集福消灾之道!起心動念皆有業,善業惡業就是福禍的能量源,是修行人的導向書,是祈求福報人的行為準則!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現業,增長諸福慧, 圓成勝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飢饉等, 悉皆盡滅除,人各習禮讓,一切助印者, 輾轉流通者,現眷咸安樂,先亡獲超昇, 風雨常調順,人民悉康寧,法界諸含識, 同證無上道!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