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Chapter7·庆祝餐 ...
-
六月的最后一个周五,期末考试成绩刚刚公布。教室里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混合情绪——解脱、焦虑、期待,全都交织在一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讨论着分数、排名和暑假计划,声音嘈杂却充满活力。
宋沅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成绩单上那个令人满意的数字。她松了一口气,不仅因为成绩符合预期,更因为这意味着一件事:她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那个早已许下的约定。
“考得怎么样?”旁边传来江旭的声音。他刚刚从教室另一头走过来,脸上带着轻松的表情。
宋沅微微侧身,让出空间让他看自己的成绩单:“比预期好一点。你呢?”
江旭展示了自己的成绩单,一如既往的优秀。“看来我们都兑现了承诺,”他笑着说,“那么,另一个承诺也该兑现了。”
宋沅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她知道他指的是什么——考后的那顿“庆祝餐”。几周前,这个约定还显得遥远而不具体,如今却近在眼前。
“今晚怎么样?”江旭提议,“我知道一家不错的小馆子,味道好又不贵。”
今晚。这个词让宋沅既期待又紧张。她快速在脑中过了一遍可能的障碍——父母那边需要报备,但应该不会反对;没有其他安排;至于穿着...她今早出门时根本没考虑过晚上可能有约。
“可以,”她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静,“几点?在哪里?”
“六点半,学校门口见?”江旭建议,“那家店离学校不远,我们可以走过去。”
约定就这样简单而迅速地达成了。接下来的半天,宋沅却处于一种奇特的心理状态。课堂上,她努力集中注意力,但思绪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晚上的约会——是的,尽管她一再告诉自己这只是一顿普通的庆祝餐,但内心某个角落还是悄悄地把它标记为“约会”。
放学铃响时,宋沅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慌。同学们迅速收拾东西,互相道别,期待着暑假的开始。姜依依和沈楠约她一起去奶茶店坐坐,她以“家里有事”为由婉拒了——这个小小的谎言让她脸颊微微发烫。
“明天再约!”姜依依似乎没有怀疑,开心地挥手告别。
宋沅独自留在教室里,慢慢整理书包。她看着窗外阳光依然明亮的校园,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没有想好晚上该穿什么。今早随意穿的T恤和牛仔裤显然不够“庆祝”的氛围。
回到家后,宋沅面临着一个看似简单却令人纠结的问题:穿什么?她站在衣柜前,评估着每件衣服的“合适度”。太正式?显得太过重视。太随意?又显得不够尊重这个约定。
最终她选择了一条简单的连衣裙,既不会过于隆重,也不会太过随便——恰到好处的平衡,她希望。
五点半,她已经开始准备。洗澡、吹头发、仔细挑选配饰...每个步骤都做得格外认真,仿佛这不是一顿简单的晚餐,而是一个重要事件。
母亲注意到她的异常,好奇地问:“今晚有安排?”
“只是和同学吃饭,”宋沅尽量轻描淡写,“庆祝期末结束。”
母亲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是那个经常一起学习的男生吗?”
宋沅的脸顿时红了:“妈!就是普通同学。”
“普通同学需要这么精心打扮?”母亲调侃道,但没再追问,只是叮嘱,“注意安全,早点回来。”
六点二十分,宋沅提前到达校门口。夏日的傍晚依然明亮,阳光斜照在街道上,给一切镀上了金色的光泽。她站在树荫下,不时低头检查自己的着装,心里既期待又不安。
六点二十五分,江旭的身影出现在街角。他同样换了衣服——不再是白天的校服,而是一件简单的衬衫和休闲裤,看起来比平时稍微正式一些。
“你很准时。”他笑着打招呼。
“你也是。”宋沅回应,暗自庆幸没有让他等待。
他们沿着街道漫步,夕阳将影子拉得很长。起初的几分钟,两人都保持着礼貌的沉默。宋沅在心里默默排练着几个话题,却都觉得不太合适而作罢。
最终还是江旭先打破了沉默:“暑假有什么计划吗?”
“先休息几天,”宋沅回答,“然后可能要上一些预习课。你呢?”
“天文社有个夏令营,我可能会参加一周左右。其余时间...大概也是学习和放松吧。”
谈话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展开。他们讨论暑假计划,回顾刚结束的期末考试,分享对高二的期待。随着交谈深入,宋沅最初的紧张感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舒适的熟悉感。
走了大约十分钟,江旭指向一条小巷:“就是这里了。”
那是一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餐馆,门面不大,招牌上简单写着“老家味道”。推开门,铃铛清脆作响,一股令人食指大动的香气扑面而来。
店内空间不大,只摆了七八张桌子,但布置得温馨雅致。墙上挂着老照片和民俗画,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小花瓶,插着新鲜的野花。
“老板是我爸的朋友,”江旭低声解释,“所以我知道这里味道正宗,而且人不会太多。”
一个中年男子从后厨走出来,看到江旭,脸上立刻绽开笑容:“小旭来了?还带了朋友?”
“陈叔好,”江旭礼貌地问候,“这是宋沅。我们刚考完试,来尝尝您的手艺。”
陈叔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递上菜单:“今天有新鲜的河鲜,刚从市场送来的。还有自己卤的牛肉,是小旭你爱吃的。”
点完菜后,陈叔去准备,留下他们二人。宋环顾四周,发现除了他们,只有另外一桌客人,是一对老夫妻,正安静地用餐。
“这里很舒服。”宋沅由衷地说。
江旭点头:“我喜欢这里不是因为安静,而是因为...真实。不像那些连锁餐厅,每家都一样。这里有独特的味道和故事。”
等待上菜的时间,他们继续聊天。话题从学习延伸到兴趣爱好,再到童年的趣事。宋沅惊讶地发现,尽管他们已经做了一学年同桌,仍有许多彼此不知道的事情。
“所以你小时候真的试图用纸板箱做天文望远镜?”宋沅忍不住笑问。
江旭耸肩:“理论上可行,实践失败。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光学原理——虽然是以失败的方式。”
菜肴陆续上桌,每道都看起来色香味俱全。陈叔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简单的食材做出了令人惊艳的味道。
“尝尝这个,”江旭推荐道,“陈叔的招牌红烧肉,据说秘诀是在糖色里加了一点陈皮。”
宋沅尝了一口,果然美味异常。肥而不腻,甜中带咸,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果香。“真好吃。”她由衷赞叹。
用餐过程中,他们的话题越发深入。江旭聊起自己对天文学的热爱源于童年与父亲观星的经历;宋沅则分享了频繁转学中学会的适应技巧和观察心得。
“有时候我觉得,观察人群就像观星,”她比喻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道和亮度,组成一个复杂的星系。”
江旭思考着这个比喻:“那么我是哪颗星?”
宋沅没想到他会这么问,愣了一下,然后笑道:“大概是...北极星?总是在那里,为他人指引方向,但保持着自己的恒定。”
这个回答让江旭也笑了起来:“那你就是彗星——美丽而罕见,划过不同星空,在每个经过的地方留下印记。”
谈话间,夜幕悄然降临。餐馆的灯光温暖柔和,窗外街灯陆续亮起。其他客人已经离开,只剩下他们和忙碌后偶尔出来聊几句的陈叔。
当甜点上桌——是自制的酒酿圆子——时,江旭的表情变得稍微严肃了些。
“其实今天约你吃饭,不只是为了庆祝考试。”他开口,语气比之前正式。
宋沅的心跳莫名加速。她放下勺子,静静等待下文。
“高二就要分科了,”江旭继续说,“我知道你还没决定选文还是选理。但无论你选什么,我希望...”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友谊。不像有些人,一分科就仿佛消失了一样。”
宋沅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确实一直在为分科的事情犹豫不决,也暗暗担心过分科后的人际关系变化。江旭的这番话,仿佛直接回应了她未曾言明的担忧。
“我也希望这样,”她真诚地说,“其实我还没决定,不是因为对科目没偏好,而是因为...担心选择带来的变化。”
江旭点头表示理解:“我知道。但变化不一定是坏事。就像...”他思考了一下,“就像天文观测中,星星的位置总是在变化,但正是这种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图景。”
他继续道:“无论你选什么,我相信你都会做得很好。而且,理科班和文科班就在隔壁楼,要想见面,课间十分钟足够了。”
这番话让宋沅既感动又释然。她意识到自己一直在为可能的失去而焦虑,却忽略了已经建立的连接不会轻易消失的事实。
“谢谢,”她轻声说,“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晚餐结束后,陈叔坚持不肯收全款,只象征性地收了一些成本费。“学生时代的情谊最珍贵,”他笑着说,“希望你们常来。”
走出餐馆,夜幕已经完全降临。夏夜的风温暖柔和,带着淡淡的花香。街灯在路面投下温暖的光圈,偶尔有车辆驶过,灯光流转。
他们沿着来路慢慢走回,步伐比来时更加悠闲。谈话也变得更加轻松自在,偶尔分享一个笑话,或者指着某处夜景评论几句。
走到学校门口,本该是分别的地方,两人却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
“今天真的很开心,”宋沅真诚地说,“谢谢你的推荐,那家店确实很棒。”
江旭微笑:“我也很开心。其实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约你...单独吃饭比较合适。担心太突兀,或者让你不自在。”
宋沅惊讶地看着他:“为什么会这么想?”
“因为你看起来...总是有一点保留,”江旭谨慎地选择用词,“不是不友好,而是像有一层透明的屏障。让人不确定是否应该靠近。”
这个观察如此准确,让宋沅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她确实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这是多年转学养成的自我保护机制。
“我不是故意的,”她最终说,“只是...习惯了如此。”
“我知道,”江旭理解地点头,“所以我才更感谢你今天愿意...放下屏障一点点。”
这句话让宋沅心中泛起涟漪。她确实在今天晚上放下了许多防备,比预期中更加坦诚和放松。而这种放下,并没有带来她想象中的风险,反而带来了更真实的连接。
站在校门口,夏夜的微风轻拂,远处传来隐约的虫鸣。这个本该普通告别的时刻,却莫名显得重要起来。
“暑假虽然有两个月,但可能会很快过去,”江旭说,“期间可以偶尔发信息?分享一下都在做什么?”
宋沅点头:“当然。你也可以告诉我天文夏令营的趣事。”
“那就说定了。”江旭微笑。然后,出乎宋沅意料地,他轻轻拥抱了她一下——短暂而礼貌,却足够让她心跳骤停。
“暑假快乐,宋沅。”
“暑假快乐。”她回应,声音比平时轻柔。
回家的路上,宋沅的思绪如同夏夜的微风,轻柔而流转。她回想这个晚上的每一个细节——从最初的紧张,到餐馆里的深入交谈,再到最后的拥抱告别。一切都超出了她最初的预期,却又如此自然流畅。
她意识到,有些关系的变化不需要大声宣告,而是像季节更替般悄然发生。就像夏日的到来,不是某一天突然发生,而是逐渐地,阳光越来越暖,白昼越来越长,直到某一天你突然意识到:夏天已经到了。
走到家楼下,她抬头看向夜空。城市的灯光使星星显得稀疏,但她还是辨认出了几颗最亮的。想起江旭关于候鸟和星空的比喻,她感到一种奇妙的连接感——与自己,与他人,与这个广阔的世界。
母亲还在客厅等她,但只是简单问了句“玩得开心吗”,没有过多追问。宋沅感激这份信任和理解。
睡前,宋沅在日记本上写下:“有时候,一顿简单的晚餐不仅仅是一顿饭。它是一个承诺的兑现,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是一段关系的悄然转变。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不一定最大,但足够指引方向。”
她合上日记,关掉台灯。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在黑暗中投下一道柔和的光斑。
宋沅闭上眼睛,回味这个夜晚。她不再为高二的分科而焦虑,也不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担忧。因为她知道,无论选择哪条路,有些连接已经建立,有些理解已经达成,有些勇气已经生长。
而这一切,始于一顿简单的晚餐邀约。
在那个夏夜,宋沅仿佛听到了自己成长的声音——不是轰隆巨响,而是如同夜风轻拂,温和却持续地改变着她的内心景观。
最好的部分在于,她不是独自经历这种变化。有一个人,通过一顿晚餐的邀约,陪伴她见证了这段微妙而重要的成长。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