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三十四章  ...
            
                
                
                    - 
                          【会员014:其实孙权也不错,毕竟江东小霸王。】
  【会员021:……那个是孙策……】
  【会员038:那是孙策!】
  【会员045:江东小霸王是指孙策啦!】
  【会员014:啥?我一直以为是孙权……】
  【会员021:孙策啦!姐姐你这样是会被孙家套麻袋的!】
  【会员014:都说我三国不熟了……特别是孙家。】
  孙权:……
  【会员014:我对孙策的印象就是死得很惨的周瑜竹马,跟周瑜分别娶了大乔和小乔两姐妹。笑哭.JPG】
  【会员021:孙权人称孙仲谋,也有称他吴大帝的,就是没有江东小霸王这个称号!】
  【会员014:我错咧,哭唧唧~~~】
  【会员045:孙策这个称号是因为他跟项羽是老乡,他本人也勇猛非常,项羽被称为“霸王”,他就被称为江东“小霸王”。他老爹孙坚被称为“江东猛虎”,一家子猛人。】
  【会员014:孙权呢?】
  【会员045:曹操评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你说呢?】
  【会员014:那就是老爹和哥是武力型的,弟弟是智谋型的,对吧?】
  【会员045:也可以这么说吧,他哥死的时候他才19岁,执掌江东政权时内外交困,他要没点本事也坐不稳这个位置,甚至后面称帝。】
  【会员021:他算哪门子智慧型啊,孙十万了解下?】
  【会员038:逍遥津之战,据说东吴十万大军被张辽率八百人杀得片甲不留,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吴军陈武战死,徐盛和宋谦受伤败走。
  “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十万人马换了个张辽威震逍遥津,“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典故,“諕杀江南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
  这场大战还导致孙权对张辽非常畏惧,多年后双方再次对抗时张辽生病,消息传到孙权耳中,孙权仍对诸将劝诫: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天幕下三国之前的皇帝和将军们被勾起好奇心。
  八百对十万不仅赢了,还赢得如此漂亮,这个张辽有点意思。
  “这三国还真是人才济济,八百对十万虽有夸张之嫌,但能流传下来,说明这场大战还是相差不离。”将士们还是对打仗更感兴趣,听到这里竖起耳朵。
  【会员028:也不能这么说吧,孙权本来就不是武力型。就说刘备,他能打,他儿子能打吗?孙策之前不就对孙权说过,行兵打仗你不如我,治理国家我不如你。】
  【会员015:还有那个十万指的是孙权全军人数,张辽他们总兵力是7000人,最开始是吴军跟曹军对阵,吴军围城,张辽率800人突袭吴军主力,遏制住吴军攻势;后来吴军攻城不克,军中又暴发疫病,10天后撤军,张辽于逍遥津再次突袭吴军。
  逍遥津之战分两次,并不只是单一的800对十万。张辽毕竟是将才,在打仗上比孙权强多了,孙权虽然率十万军兵,但完全没有充分发挥优势。】
  【会员036:张辽本人被三国志评为曹魏五大将之首,王歆更赞:“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你不能把这种人跟孙权作对比啊,这两性质就不一样。】
  【会员015:站在历史大局观来看,孙权本人用人之术很厉害,伟人就觉得他用人之术比起刘备和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三国志直接评他:“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你用将士的要求去看待他,这不公平。】
  【会员021:我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自己去死磕合肥,他手下又不是没大将。】
  【会员014:你说合肥我好像知道是哪场仗了,他是不是在合肥上屡败屡战?】
  【会员028:合肥对孙权来说非常重要,这里离江东近,对江东威胁太大了。长江防线就是江东的最大防线,一旦这条防线被突破,江东就会成为曹家地盘。拿下合肥还能让孙权趁势北上,拿下淮河至长江中间的地盘,重新在这里构建新防线,这样江东腹地和曹家之间就有了一大块缓冲地,他可以在这块地盘上练兵,来加强东吴陆军的战斗力。】
  【会员015:还有重要的原因,荆州在刘备手上,作为盟友他这时不能去打刘备,因为荆州是关羽在守。吃瓜.JPG】
  【会员021:然后他死磕5次都没死磕下来,自己还差点被曹军俘虏,孙十万美名流传千古。吃瓜.JPG】
  【会员028:孙权文治还是可以的,你想想三国时都是些什么人吧,如果孙权没点本事他也不可能在三国占有一席之地,最后还建立吴。张昭、周瑜等认为孙权可以与之“共成大业”,因而“率群僚立而铺之”,真的别用将军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帝王啊。笑哭.JPG】
  “主公!”吴大臣惊呼,孙权原本还在纠结那个孙十万的称呼,听到呼声回过神来。望着大臣的眼神,他突然反应道,周瑜为武将,如果他攻打合肥,那周瑜肯定要跟随出计谋的,有周瑜在,合肥为什么还会惨败?
  众人看向周瑜,心里浮现出一个不好的念头。
  【会员015:顺便曹操用兵是真的强,他手下大将也是真的多。孙权后面不都夸他“御将自古少有”,诸葛亮也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这里的孙吴指的是孙武和吴起,不是吴国孙权哈。吃瓜.JPG】
  【会员021:我不喜欢他的主要原因是他杀了关羽,还送人头给曹操想把锅甩给对方。】
  【会员028:这个到是,他杀关羽简直是最蠢的做法。】
  “孙权小儿!欺人太甚!”这下轮到刘备暴怒了,他身旁的关羽眼疾手快将其按住,大臣也纷纷上前劝解。
  “主公息怒,天幕已言关某死因,日后关某小心那孙权就是,主公不必为那未发生之事生气。”关羽好声好气道。
  “是啊,若主公仍不不放心,那张某就跟着关将军,他去哪儿俺去哪儿,决不让那孙权小儿伤害将军便是。”张飞拍着胸脯道。
  “主公安心,有天幕此言,日后孙权是否会对关将军下手,犹未可知。”诸葛亮摇着羽扇,笑道。
  众将轮番上前安慰,刘备总算消了气。
  【会员015:他当时已经算跟刘备撕破脸了,想灭蜀,又想讨好曹操的势力吧,不过杀关羽真的是步臭棋,搞不懂他到底在想什么,还不如直接把人给曹操送过去。】
  【会员014:这些政客的想法不是我等凡人能明白的,对孙家我的感觉就是,你说他不厉害他是最后一个灭亡的,魏蜀每次战争后面都有他的身影,你说他厉害好像他又没干出什么大业,三家里他家存在感最低了。】
  【会员021:他就是背信弃义!】
  【会员028:其实从他偷袭荆州开始与刘备决裂,到杀了关羽就是为了灭蜀,可惜至死都没实现,导致杀关羽成了败笔。】
  【会员015:某方面来说,他可真是曹操的好队友,曹操想让他干的他全干了。挖鼻.JPG】
  【会员038:要不说曹操是枭雄,他真就能屈能伸。孙权把关羽人头给他寄去,他直接用诸侯的礼仪厚葬了对方,“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
  【会员071:据说孙权知道后也以诸侯的礼仪安葬了关羽尸身。】
  【会员021:他杀了关羽又后悔了啊,他想祸水北引曹操不上当,厚葬关羽向刘备示好。刘备知道实情后直接对上孙权,跟他死磕。孙权知道后又派诸葛瑾求和,不过刘备没同意,还是打起来了,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战。
  这场仗导致刘备手下大将死伤无数,蜀军溃不成军,被灭上万兵马。二十多位将领参战,七人奋战而死,五位归降,还有一位大将下落不明,你就说多惨烈吧。刘备元气大伤,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去世了。】
  【会员038:蜀汉受到重创,诸葛亮不得已退居蜀地,花费了数年时间以及心血,才稳住了局面。】
  【会员014:太惨了,关羽最后埋哪儿了啊?】
  【会员028:三个地方。】
  【会员021:埋了三个地方。】
  【会员038:三个地方,曹操将他首级以诸侯之礼埋在洛阳,孙权将关羽的身躯以诸侯之礼安葬在当阳,也就是关陵,汉因为什么也没有,就建了一个衣冠冢,民间常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
  【会员014:……这么看汉真惨,好歹关羽是汉家臣子,结果他家啥也没捞到,我要是刘备我也得崩溃。】
  “主公!”眼看刘备快要昏倒,诸葛亮赶紧将他扶住。
  刘备稳住身形,一把抓住关羽的手,眼睛通红,憋了半晌才道:“备,有愧于关将军!”
  “主公何出此言,明明是那孙权小儿逼人太甚!主公何错之有?”关羽托着刘备的手,轻声安慰道。
  众人又是好一阵相劝,刘备暗自神伤,许久才缓过气来。
  【会员036:没事,刘备都把自己的墓让出去了,安啦~~~】
  【会员014:嘎?】
  【会员036:刘备病死白帝城后,尸体由奉节运回成都,后与吴夫人合葬于惠陵,也就是汉昭烈庙。但是吧,蜀地百姓太怀念诸葛亮了,就在汉昭烈庙旁边修了个武侯祠纪念诸葛亮。
  到了明代的时候,朱元璋儿子朱椿被封蜀王,他到了封地发现昭烈庙人影稀疏,而武侯祠香火鼎盛,遂以“君臣一体为由”,将诸葛亮像和牌位移入昭烈庙中,置于刘备像东侧,而后又将关羽、张飞像置于西侧。
  他身为皇室子弟肯定是想维护同为皇帝的刘备,但是吧,百姓看到庙里有诸葛亮的牌位、塑像后下意识的认为昭烈庙就是武侯祠,导致后人只知道武侯祠不知道昭烈庙。】
  【会员014:……哈哈哈哈刘皇叔!】
  【会员025:诸葛亮的墓不是在定军山吗?为什么不在那儿修庙?】
  【会员021:最开始诸葛亮死后不久就有人提议为其立庙,刘禅没同意。因为当时立庙的都是帝王,秦汉旧制有陵便有庙,蜀承汉制,所以惠陵附近建有“汉昭烈庙”。但诸葛亮不是帝王,他再得人心,为其立庙也有违礼法。
  朝廷不给立,百姓就自发祭祀,规模之大远近闻名。等到诸葛亮去世29年后向充向刘禅进言,称诸葛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或朝廷为其立庙便可“断其私祀,以崇正礼”,刘禅才命人为诸葛亮“立庙于沔阳”,也就是定军山诸葛亮墓附近。
  成都武侯祠大概修建于西晋末至东晋初,位于少城内,是蜀地第一座纪念蜀汉英雄的专祠。后来昭烈庙几经推平,重建,直到齐高帝新修了昭烈庙,位于少城的武侯祠也被挪到了昭烈庙西侧。
  然后到了明代,就君臣一体了。狗头.JPG】
  刘备/诸葛亮:……
  刘备默默看向诸葛亮,诸葛以扇掩面,冷汗直下。
  【会员015:其实还是蜀人太喜欢诸葛亮了,诸葛亮治蜀其间“田畴辟,仓禀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以至他死后数年蜀人爱屋及乌下,对他儿子诸葛瞻也是赞誉连连,“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朱椿先入为主觉得刘备是祭拜的对象,百姓也先入为主,认为诸葛亮才是祭拜的主要人物,最后百姓赢了,后世只对武侯祠印象深刻,昭烈庙到成了附属。】
  【会员014:这后续发展实属让人想不到。】
  【会员025:哇哦,有种磕到真的了的感觉。惊讶.JPG】
  【会员021: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
  诸葛亮一言不发向刘备深深一鞠,刘备忙将他扶起:“丞相这是何意?备还得感谢丞相救汉于危难之际。若非备病死于前,又何必劳心丞相为汉鞠躬尽粹,耗尽心血。丞相请受备一拜!”
  “主公折煞我也!”
  这边蜀汉君臣执手相望,互诉衷肠,成就君臣相宜的佳话,那边明代皇帝朱元璋正叉腰大骂。
  “他是傻子吗?傻子吗?把君跟臣的庙放一起就算了!结果搞得臣为主,君为铺,他脑子到底怎么想的没点谱吗?”朱元璋气得乱走一通,又看向朱标,“十一呢?把他给咱叫过来!”
  朱标淡定道:“父皇,十一弟才三岁……”意思是你别把在天幕受的气撒弟弟身上,就算撒,你也得看他才多大啊。
  朱元璋:……
  “这诸葛亮到是大才,竟能让后人只识臣不识君,甚至福泽子孙,在后世占有一席之地。”刘彻感叹道。
  “可惜他过于醒目,甚至盖过君主,到显得君臣不分了。”
  刘彻摇摇头:“百姓之想,后世之望,又岂是帝王可掌控的。他有本事有能力,朕若是他主君,只会大用而非嫉妒。君不见天幕所言,这诸葛是大才,更是忠良。”
  “可惜他身在三国。”董仲舒叹道。
  是啊,可惜他身在三国,众人感叹。
  “可惜他身在三国。”始皇叹惜,若这诸葛亮身在大秦该多好,大秦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能聚集人心的能人。
  秦臣也有些感慨,但他们更多的是对诸葛亮的羡慕之情。以一已之力享誉后世,甚至与帝王同祀也不落下乘,还隐隐有超越之势,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要知道天幕提到那刘皇叔时,可也是满口赞誉。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得到百姓认同,甚至超过君主,这诸葛亮风采到底有多好?
  一时间,所有人都品尝到了什么叫做羡慕嫉妒恨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