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品味“梧桐秋雨” ...
-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古人凭一叶而知秋,听雨滴芭蕉而言愁。“梧桐秋雨”仿佛是个永恒的悲秋意象。无论在旷古还是今世,总浚染着一层或浓或淡的悲情色彩。
梧桐是有灵性的树,否则自古怎会有“凤皇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之说?灵鸟自然青睐灵树。中华梧桐(有别于法国梧桐)高大的枝干在金秋的背景中显得有几分淡漠,它富有禅意:任凭落叶成疏桐,无语问苍天的宁静幽处;任风雕雨蚀,展现对四季轮回的大度,服从自然而洞悉自然。
秋雨,泠泠且绵长,如爱情般缠绵,如陈酒般清冽。与梧桐秋雨相关的人或事也染上了几分传奇的色调。
苻坚为自己心爱的“凤皇”于阿房遍植梧桐绿竹,正如一首曲子所唱:“隔秋水,望八荒,浮生一寐多惆怅;梧桐翠,竹影深,重楼之中待凤皇。”五胡十六国时代,一位叱咤风云的帝王也会安于自己的“温柔乡”中,他望着那个俊美的十二岁的异族少年,口中唤着“凤皇”,将昔日的燕国小王爷当作可爱的傀儡娃娃。可是王者犹不知,自己已犯下致命的错误。
他忘了娃娃会长大,娃娃也会复仇。当年那个男童一朝受辱,有款款离去。十五年后的九月(公元384年),铁血皇帝慕容冲兵临长安城下,与秦王苻坚一番“奴厌奴苦欲取汝为代尔”。金秋时节上演一幕叛乱的血战。这种畸形的爱酿成的不是感恩戴德,而是无休无尽的耻辱。
诚然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无力挽回爱妃的卿卿性命,只剩下马嵬坡前草青青,不见玉人空死处;蜀道听闻雨霖铃,深宫惟有对着梧桐垂泪。梧桐是世事变幻的见证,梧桐冷雨是李、杨爱情敲愁助恨的奏鸣曲,更是“江山犹是昔人非”的挽歌。
诚然,梧桐伴秋雨,更具悲凉之意。
北宋词人柳永一生仕途坎坷,他的《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全面展示了他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辛酸等复杂心态。这些词作中不乏秋雨梧桐的意象。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负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游宦他乡,暮秋怀归之作。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这是秋雨后思念故人之情。
风流诗人半世醉红尘,一生烟雨梦;人在天地飘,谁能解心愁?就让自己在天青色的雨中任逍遥吧;白了青丝,误了良宵,不如放声一笑!
温瑞安笔下的苏梦枕,住的是“金风细雨楼”。既有文人的诗情画意,又有剑客的潇洒风华。
《欢乐英雄》里的燕七,是个能在秋日暖阳的梧桐树下笑出声来的男装丽姝。不知在落雨时节,她是否会换上缥衫缃裙,手持一柄雅致的油纸伞,微笑着为憨憨的郭大路遮雨。抑或,她如往昔那样,抛下纸伞,调皮地走到梧叶下,让他陪她一同观雨,细数着零落的掌形黄叶……
梧叶伴秋雨,也有几分浪漫与洒脱。
“梧桐秋雨”的意象历来为世人着迷,或悲怆凄婉,或缠绵悱恻,或潇洒浪漫。这些与人的身世处境有很大关联,只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罢了。
风月无情而人有情。“梧桐秋雨”怎能不令人思绪白转,驻留在世人的心底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