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上回王嬷嬷憋笑憋到五官扭曲。上房里,听到养娘学嘴的林如海夫妻俩,不过是笑得前仰后合,泼了养娘一身茶水而已。
这样的女儿怎么不招人疼?
便是要日头底下走路,也只好随她去了。
俄而已至中秋。
作为新到扬州第一个重大节日,重要性不言而喻。林如海少不得吃些宴席,与同僚送礼往来。至于哪些同僚是要结交的,哪些是不可交的,哪些不咸不淡大面上过得去就行的,里面都有学问。
再则,盐商们要给新任巡盐御史些孝敬,须得一一记录清白,他也要回赠月饼,这里头不能出岔子。
只等一切忙完,正日子可以一家团聚赏月。
谁知到了八月十四,京里来的赏到了,哪怕是四品的扬州府君也只得了按等儿的节赏,偏偏林如海一个七品御史还多得了一个铜镜。
中秋赐臣子铜镜,是唐以来的一个故事,含着以人为鉴政治清明的意思,却并非本朝的习俗。
扬州地方的官员豪商早听闻林如海在御前行走多年,简在帝心,具体怎样简在帝心,这次可是见识到了。
——合着,这是圣人要他做魏文贞公啊!
等钦差一走,府君的眼睛比外头的花灯还亮,拉着林如海的袖子,称满扬州的官员都等他请酒,不能不给面子。林如海只得应了。
第二日则是徽州的豪商请酒,也不好不去。
接下来几日都是应酬喝酒。
推杯换盏也是巡盐御史工作的一部分,林如海一连好几日或是夜半回府,或是只在衙门胡乱睡了。
好好的中秋节过成了饮酒节,唯一的好处是许多无形的打量跟阻碍都转到暗处了。
回到中秋这日来。
因皇帝额外的一个铜镜,好些人加厚了中秋礼,贾敏又忙一阵,到晚间拜月宴席开始前才算消停了片刻,坐在镜前梳洗毕,让人摆好香案瓜果鲜花月饼,领着阖家女眷拜月。
拜月之后便是家宴。
扬州的中秋时节并不冷,贾敏爱踏梅园里的桂花香甜,兼之黛玉也并没有再犯嗽疾,便开了两席,就摆在园里。
林家虽然几代人的积攒,生活作风却与贾府不同,不讲求豪奢。贾敏也按着林家的规矩,只摆了六荤六素六种果子,免得坏了福气。
贾敏自己带着女儿一席,留林如海当年的一个老妾作陪,也不要其他姬妾伺候,放她们去另一席去吃酒闹腾。
贾敏素来并不很约束这些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女子——若不是她第一胎没坐住,孩子也该有十八了。
何况家里面独苗都没一根,女儿又常病,苛待她们也没意思。
因她处事公正,为人大方,众人平时便没有不敬重她的,活泼些的就常来找贾敏说笑玩闹,也能填补几分百白日的空虚。
开席后她们便一个接一个来主桌上敬酒,还有缠着贾敏要多拿几个肥蟹吃的。
之前姑娘病了,主母忙碌,好容易头顶的空气松泛了,可不是要撒开欢了?
故而虽然林如海没回来,家宴仍颇有几分喜气。
林黛玉也是很欢喜的,不仅欢喜还得意。
这是她第一次吃中秋宴。
从能在踏梅园走完三圈到今日正是第七天。
午睡时终于解锁了神仙的“讲故事”功能,听到了新故事!
比太太给她讲的那个什么《列女传》好听多了!
她一个积分换一本,岂不是美滋滋?
神仙的事情她知道的,不能对旁人提起,这点小欢喜小得意只能藏住了。
可在这里吃中秋宴,月明风清,又有桂花开得好,她爹爹金榜题名也不过如此了吧?
可不就相当于她蟾宫折桂了?
可惜女子不能科举,故她今日必须得是男子。
黛玉开宴前与王氏要了奶兄虎头的新衣裳来穿,说自己要“彩衣娱亲”,王氏听了她的主意,真给她找来一身衣裳,打扮成哥儿的模样。
黛玉一直便琢磨着拿什么来讨好母亲,今日即将得偿所愿,更填欢喜。
这一欢喜,吃饭便香甜。
肥蟹和狮子头王氏不敢喂她,桌上的火腿、野鸭各给她拣了一块,月饼吃了一角,文思豆腐吃了一小碗。
喜的满桌子人都念佛不止。
“囡囡肯吃东西,只怕就要好了。”林如海的老妾梅氏道。
梅氏是姑苏人,比林如海年岁还大些,最是稳重人。从前贾敏照管儿子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让她从旁照看黛玉,黛玉也肯跟她亲近。
“莫不是这回的郎中格外的中用?”
贾敏也十分欢喜,细细回想近日来,黛玉餐餐不落的,这许多年来从未有的。
王氏和梅氏摸着她的肚子,不许她再多吃时,黛玉竟还有些不足。
“这可真是奇了,难不成穿了虎头的衣服,就跟虎头似的能吃了?”贾敏从未见过黛玉胃口如此好,将她抱在膝上揉搓她。“你真是黛玉,别是虎头扮的吧?”
黛玉好气:把我当小孩子,待我吓他们一跳。
黛玉从贾敏的摩挲下扭出身子道:“不是虎头,我是林状元。”
边说还还学着林如海的样子捋胡子。
梅氏的腰都笑弯了,贾敏还强忍着不笑,旁边桌上的人听见这个也都围过来。
“林状元是哪个,我们只认得林探花,并没见过林状元。”
状元被人抱在怀里实在是不庄重,黛玉爬下贾敏的膝头,踱着四方步,神气凛然道:
“林状元就是我,你们要认仔细!将来有了冤屈,尽可找我来。”
说完手舞足蹈,做出打马游街的情状。
都是往日母亲等人说过的当年林如海高中如何风光,她都一一学了来。
有个新来的妾凑趣,说状元怎么能不戴花?从园里摘了朵月季往她头上戴。
她才几根头发?又没戴帽子,哪里绾得住花?
不过几下就掉了。
众人笑到打跌,贾敏也再忍不住。
至此谁还赏月?看嫦娥都不如看黛玉。
一闹闹到了戌时。
黛玉早困了,王氏带着她去睡,贾敏又给席面加了酒菜,让众人自在乐去,也先回转了。
她这个年纪早熬不得。
老嬷嬷陪侍在床外。
贾敏不知是笑狠了,还是累过劲儿了,一时睡不着觉。
老嬷嬷揣摩着劝道:“太太,姑娘孝顺,伶俐可人疼,只是为长远计,到底该给她再填个弟弟,将来才不至于无依无靠。”
老嬷嬷颇有些才干见识,是林如海娶妻前林家的内管事。
这话也只老嬷嬷敢说。
贾敏心里一苦。
他们夫妻成亲以来,林如海想要嫡子的心几十年如一日,便是有两个姬妾一年也不见几次,凡是后院的事情,一概交给贾敏处理,贾敏的日子一直都是甜的。
只是偏怀不上,颇觉有愧。
一直愧到贾敏三十岁上生了黛玉,林如海越发不在旁人身上用功。等她接着不过一年半生儿子的时候,大夫就说她伤了底子再不能生育了,偏儿子的身体更不好,还不如女儿。
贾敏忙忙地又去买了几个看着就能生的回来,好歹也不能让林家绝嗣。
但凡哪个女人,让别人来给丈夫生孩子都不痛快,可是这种不痛快,比起家业旁落,一辈子辛苦为他人做嫁衣裳来说,还是可以忍的。
故而贾敏这两年也不少推丈夫去旁人处,奈何林如海自己不肯,她苦劝也无用。
“老爷不肯去偏院,该如何是好?嬷嬷有什么主意?”
林如海不肯去的缘由,贾敏也知道一二。
一则林如海本不重欲,又常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林家世受皇恩,没道理不尽心王事。这三年他颇受倚重,既然已经有了嫡子,就没去想过再多来几个庶子的事。
再则去年嫡子病了又没了,更无心这些。
今年好容易缓过气来,林如海又被调离京师,几个月的功夫都在路上,要么处理公务,要么给黛玉讲古,跟姬妾们又隔着船,连面都不见,更别提其他了。
三则林如海实也有些洁癖,总觉这些女子跟他不般配,年纪见识都大有不足,不如贾敏能聊得来,夫妻敦伦时总有许多话说,与姬妾难不成只大眼瞪小眼完事就走?
发春的猫儿也没这么草率的,故他实不爱去偏院。
老嬷嬷五十有六,几乎是看着林如海长大的,哪里不知道他的毛病?
她对着贾敏耳语了两句。
贾敏十分迟疑,一夜不曾睡实,第二天还是照着老嬷嬷的主意办了。
再说黛玉,自从系统绑定了她,她夜夜都要到系统空间去,有系统调节每夜都得安眠。
她白日有户外活动,晚上又有系统修复身体,才半个月时间就将身体调理的能正常饮食了。
身边人因日日陪她用膳,这一点倒是不显,便是今日宴席叫人赞了一回,黛玉也不知这里头的缘故,也不放在心上。
到了这神仙去处,立即就要看新绘本。
只今日这里又有些变化。
多了一个跟她一般高的书架。
她每看一本新书,让系统“讲故事”讲完,书架上就会凭空多出一本书来。
正是她刚看过的那本。
之后她便可以捧着看了。
只讲一遍,里面内容她就记住大半。
里面有些生字,之后黛玉还会让系统再讲一次,她趁机将生字认全。
就这样一本连着一本,一夜功夫,看了八本新书,认了百余生字。
她本就禀赋出众,拿手指凌空笔画一遍,这百余生字业已熟练掌握。
黛玉还觉略有不足,只是再没有多的积分兑换新书了,心里恋恋不舍,不想离去。
平日读书,林如海虽亲力亲为为她开蒙,握笔姿势等一应要求极严,但是不许她多写大字,怕累坏了手。
黛玉自己只能在这空间里一次写个够,便自己将绘本上的故事都默了一遍。
空间内并无纸笔,这些书都带不出去,平时她要是想看,白日自己默出岂不是好?
除了东西不能带走,这个神仙十分合心意。
大概是仙家手段,不能叫其他凡俗人看了去。
又有,系统神仙说十本新书可以解锁新功能。
意思是说再凑够两本书的积分,还会再有什么好处吧?
不知是怎样的好处呢?
明天还是再多走走吧,争取一天拿下两个积分。
黛玉想看更多的书。
怀着这样的想法,黛玉更沉地睡去。
黛玉这一觉竟睡到辰时,周围人人溺爱,唯一略能管她的贾敏手上有事,起来后唯独她自己有些讪讪。
此时早起向父母问安才是大家闺秀的做派,贾敏也好,老嬷嬷跟王嬷嬷也好,都是这么告诉她的。
黛玉除了病着的日子,礼数上一贯得体。今日迟了,来到上房,黛玉便磨磨蹭蹭,硬往贾敏身上靠,把头埋在她腿上。
贾敏不理她,自己算账,黛玉便软语叫了无数声“娘”,直把贾敏心叫化了。
贾敏放下账册,揉了下干涩的双眼。
黛玉正是看见字就渴的时候,见了账册哪里得了?立即殷勤地拿过账册,给母亲捶肩捶背,端茶端水,要帮她念。
贾敏就笑。
才刚学了三百千多久,便是《声律启蒙》也背住了,又哪里能认得账册上这许多字?
这可是家里的古董单子!冷僻字多着呢!
贾敏故意逗黛玉,让她念,自己闭上眼睛歇着。
黛玉果然念的不那么顺利,但神奇地是,她一个字没漏,念的也大差不差。越往后,念的还越快了。
贾敏让她停了,自己凑过去看,问她是怎么知道这些字的。
黛玉便说是猜的。
“樽认得右边念尊,便念尊了。”
“这个饗不认得,但是前两天爹说商人请酒‘一饗所费无算’,当时不知是哪个字。今日女儿见了这‘镶金嵌银流觞设饗白玉杯’便猜是一个意思。”
殊不知,贾敏听了,登时又惧又怒。
黛玉露出两颗歪歪扭扭的小乳牙,得意地看她,还不知大祸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