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2009.1.27  ...
            
                
                
                    - 
                          早上起来,收了昨天夜里洗的贴身衣物。高原地带气候干燥,虽然没经太阳照过,衣物摸起来还算干爽。
  鸡枞看起来有点憔悴,而且放话说再也不和我一起睡。我特别无辜的看着她,告诉她,她的睡衣上有许多我的口水。
  鸡枞的表情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囧”!
  尽可能快的收拾了行李,我们匆匆赶到大厅,同车的驴友们基本都到齐了,大家围着大圆桌,一脸渴望的看着厨房的方向。
  我觉得云南的早餐算是十分丰盛,面条?粉丝?馄饨?总之那个辣汤都是很爽的。其实我早餐的习惯一向是比较清淡,不喜欢吃重口味的东西,但出门在外,一切随风俗走。而且,味道真的很不错。
  不过我吃汤面习惯性的只捞面条,然后汤就喝不下了。但是看大家,都美美的滋滋滋喝着汤,于是我也灌了几口。肚子滚圆后,大家手热脚热,精神自然就好了。
  重新爬上车后,大家都有心情的开起了玩笑,叽叽喳喳的说话聊天。
  今天,我们正式进入怒江保护区,看到了像翡翠一样漂亮的水。呈U型的水湾显得特别平静,完全看不出怒的感觉。
  山羊哥解释说,冬天的水很少,所以水流不急,如果是水多的季节过来,又是另一种情景。不过说不上哪个更好看,各有各的风景罢了。
  进入怒江区,我们的第一站目标是老姆登,那里的怒族人家与山羊哥算是长期合作对象。
  一路上,车子若看到美丽的风景都会停下来。其中,在我们的怒江日程中,最后一天要露营在河滩上,而且去参加澡塘会。但是在前往老姆登的路途中,我们也会经过这里。
  年初二的时候,正好是当地少数民族开始举办澡塘会,他们从远处赶到这里,搭起帐篷,还带了一些家禽。澡塘会一般会持续几天,无论男女老少都扎堆在简易堆砌的池子里,将温泉水引到池中,然后在里头泡。
  我们从公路上头往下看去,一团团白色的热气把下面笼罩得若隐若现,攀枝花从一旁的山壁上伸出来,红彤彤的格外漂亮,整个看起来像仙境一样美好,但是,烟雾散去,白花花的一片全是肉……男女是分开的,池子依势而建,也有很多个,女人和小孩在一片地方,男人们在另一片。不过,如果真有人想偷窥,一点也不难。
  有好些个池子里的水只有浅浅一些,刚没地脚面,而且瞧那白气氤氲的样子,我觉得至少能煮熟鸡蛋。而参加澡塘会的少数民族完全不怕,直接把这些水泼在身上洗涮涮……我们的表情其实是= =|||的。
  事实上,从怒江回来后,我在某本摄影杂志上居然看到一张拍摄澡塘会的照片。后来想想,确实有很多旅游者拿着相机对着那些泡澡的少数民族狂拍……我们相对矜持一点,只远远的拍了下人头,但是居然有人是蹲在池子旁光明正大的拍半裸照……实在好搞笑。
  不过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大妈大婶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旁若无人的用温泉水擦洗身体,还笑着闲聊。
  山羊哥问我们要不要下去泡。我们当然一起摇头。泡澡也得看气氛啊,这青天白日的,人家算是当地的主人了,都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我们要还去凑热闹,也太不识相了。
  穿过温泉地带,就有一个临时的集市。有卖小饰品的,也有好些卖自制弩的。不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同胞们是看准了这个澡塘会一向有外人来看热闹呢,还是摆着自给自足的。
  鸡枞在这里买了一对V型的耳钉,同行的驴友在这里买了一只弩,我拍了几张照片,大家都算是笑眯眯的离开了这里。
  集市正中间立着两种临时搭建的娱乐秋千。一种是直接搭好了木架,往横架中间系两根绳,绳子末端拴块木板,和平时坐的秋千形状差不多。另一种就算是变异的秋千了,搭的木架相对粗壮,比成年男子的大腿还粗点,横架上是一个X状的木架,可以坐四个人,就像摩天轮一样,荡起来后,可以轮流上下转圈。不过这可没有什么防护措施,我们这些外乡人还没有当地的小孩儿玩得溜。
  离开澡塘会后,一路上,山羊哥又停了几次车子,指点我们欣赏路边的风景。
  从山路上往下看怒江时,由于季节问题,水流不激烈,看起来也十分小条。然而等我们走到了河边,就会发现,怒江其实十分宽阔,人站在江边时,就显得尤其渺小了。到个别激流地段,河道中间都卡了巨石,石壁上则刻画着明显的水际线,当白色的水花在巨石上拍打四溅,就像在昭示着水季时分,怒江该是多么澎湃。
  人很难不被自然的力量所震撼。在没有来到怒江之前,所有的描述都比不上想像。虽然路边多的是尘土,多的是驴粪牛粪,可还是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
  路途中,我们经过一座铁桥,叫做常青桥,是2002年6月是峻工的。下边没有桥墩,全靠怒江两岸悬挂的粗大铁链把这座桥架起,桥面铁片铺着,两侧全是驴粪,可见是两岸走动时常用的交通要道。
  我们走上去的时候,还能感觉到脚下微微打晃,同行的小孩在上头蹦哒,结果被家长狠训了一顿。想想也挺好玩的,这桥看起来虽然单薄,但实际上所能承载的重量可不轻,如果真被这么几下蹦塌了……也算是撞了头彩。
  到了某处水势较缓的地段,山羊哥跳上巨石开始装深沉,眼神穿透了天空看向那遥远的边际……(噗,请容许我吐下先~)
  牛肝菌跳上大石摆POSE准备让我们拍的时候,突然发现江对岸的石壁上有一个洞,从我们这里的角度看去,只能看到洞口的绿色植物,还有黑洞洞的不知道深处的空间。于是牛肝菌两手指着那里大喊:这里是我家!咔嚓,留影!随后孙姑娘也上阵了,摆了个文雅的姿势,说那里也是她家~差点笑抽我们!鸡枞就更搞笑了,SHOW出一个斜顶此洞的POSE,做董存瑞炸碉堡状……结果我们都嚷嚷着要鸡枞把帽子掀了,结果她被逼无奈,又摆了一次。
  我最后上阵的,为了表示与众不同,我把牛肝菌那个有两只毛茸茸白耳朵的帽子戴上,然后也傻笑着亮出一个姿势。结果事后一看,像是在餐厅里端盘子的。
  大家指完了山洞还觉得不满足,于是四人齐刷刷上阵,一起指山洞,说是我们的家,山羊哥帮我们记录下了这一幕——四个姑娘奇形怪状地傻笑着。
  过了这个点,我们在石头缝之中穿行。这如果是在雨季就完全行不通了,因为肯定会被淹。
  走到一处关卡,正好左边的大石块是平的,右边略为凸起,这使得路变得很小。牛肝菌直接趴在石块上,拍了一张玉照。我也跟着做了个比较正常的姿势。可等到鸡枞上阵时,她又开始耍宝,做出用力撑开石头状。
  受她的启发,我们三人走到后头一处景点时,纷纷钻到悬在半空中的某石块下方做出顶山的姿势,差点没把拍照的人笑死。
  在快接近老姆登的地方,我们看到一块飞来石。据景点附近的铭文所说,这块石头又叫夫妻石。当地的怒族人认为,这是某位逃婚失败的男青年所化成的磐石,只为守候盼望情人归来。而神奇的是,这块石头当初落下时,居然只是擦檐而过,没有损坏任何建筑和人。这更让怒族人坚信传说。
  看完了飞来石,一转身就看到崔哥哥抱着当地农户的一个小娃娃蹲在地上玩耍。小孩皮肤黑黑的,脸有点脏,但是眼睛很大,超级可爱。最好玩的是,他的两只耳朵上还戴着一个半截小指那么长的耳坠。在我们煽动下,小孩终于转过脸来对着镜头——只见他的小脸圆嘟嘟的,嘴里叼着一只没吹起来的红气球,眼眸占了眼眶一半大小,虎头虎脑的,手里还捏了包估计是崔哥哥给的糖。
  顺着小路走进我们今夜要居住的怒族寨子,放下行李后,就看到一只被养得好壮的狗狗摇着尾巴过来了。这狗的外形和哈士奇有几分相似,但实际上不是。我、鸡枞还有孙姑娘立刻扑上去,呈环绕式包围住了可怜的小狗。牛肝菌立刻手起快门下,拍下了这张照片。
  拍完后,牛肝菌不甘心的过来也要摸一摸,结果狗狗有些不耐烦了,直接把脸扭到了一边。
  这个怒族寨子并不是单纯的竹楼,有一半是水泥的,而走廊还有烧火的客厅则是竹编的。正对着门的方向,悬挂着一件怒族女子所穿的民族服装,旁边还有小竹篓和短剑,厅子的右边位置,有一个火塘,顶上悬着熏肉,看形状应该是猪大腿。
  人走在竹制的地板上面,可以感觉到有点软软的下陷。这里,就是我们晚上睡觉的地方。
  嗯……有点囧的是,这个房间的下头,就是茅坑。不过,幸好我们没有靠窗,味道也不是特别浓。
  这里的怒族人都穿着民族服装,男的包头,女的戴头饰,但是下面却是穿着旅游鞋。看起来有几分不和谐。不过其实可以理解,有很多少数民族都已经抛弃了固有的传统,选择了更为舒适的生活方式。
  据山羊哥说,这家农户还算是保留原来传统很多的了,附近的几家同样承接游客的怒族人家,几乎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了,都是仿照我们住的这家来做。
  这里的怒族人信奉的应该是基督教。因为正对着竹楼的是一个不规则的大池塘,池塘边上一周种着菜,有几幛两层房,还有一间长方形的基督教堂。教学正门上方写着:神深爱世人!
  小逛一圈后,我们再回到竹楼,这时才注意到,竹楼内外的竹墙上都悬挂着密密麻麻的玉米棒子。这些都是晒干了的,十分坚硬,起初我还在质疑这怎么吃,到了晚上才发现,其中最有趣的一样用途就是——爆米花。
  撒一把柴灰在铁锅里,把晒干玉米粒放在里头翻炒,很快就有洁白的爆米花一个个飞蹦出来,可以沾糖吃,也可以直接吃。木灰是干净的,吹吹就好,吃下去也不坏。
  晚餐十分丰盛,是用大大的竹匾做为桌子。每个人前面都铺着一张大大的干净树叶,匾子中间则摆满了食物,基本是用竹制的器皿盛放。
  我们品尝的是农家饭,洗干净了手后只能用手抓,没有别的工具。饭是香喷喷的炒饭,粘性很大,可以捏成团子,但也很容易粘在手上。我发现这炒饭配上油里捞过的核桃就会特别香甜,几乎是一口气吃完的。菜色也十分丰富,有菜有肉。而汤是另外有锅煮了端放在一旁,要喝自己去盛。
  大家狼吞虎咽塞了个半饱,农家主人就带着小伙姑娘们来敬酒了。酒液是自酿的,酒精浓度相当高,而且必须男女搭配,脸贴着脸一起喝。如果贴得不够紧,酒液就会从两人之间的缝隙里流进脖子……这也算是一个恶搞的趣味节目了。
  等所有人都吃饱喝足后,农家主要在林楼下方的空地上烧起了大大的火堆,放起欢快的音乐,邀请我们下去跳舞。
  鸡枞的心情不太好,我因为喝了酒有点晕,于是两人坐在二楼接着闲聊。
  或许是山里的夜有些凉,没过多久,下面的舞会就散了,陆续有人回到二楼的火塘边,开始讲起鬼故事,以及一些曾经历过的趣事。
  山羊哥碰上一个认识的领队,两人聊起了溶洞户外探险的经历,听得大家一惊一乍。可怜的我听不懂云南话,只能一知半解的从牛肝菌那里听到一些转述。
  讲完了冒险,大家又转回鬼故事上面……我被一个辫子姑娘的鬼故事吓得魂飞魄散,死揪着鸡枞的围巾不撒手,最后还把她的围巾流苏全编成辫子泄愤。
  最后,在所有人善意的哄笑声中,终于到了入睡时间。
  洗漱的洗漱,解决生理问题的解决生理问题。
  这里的茅厕用的居然是感应灯光,这个相当囧人。上到一半……灯熄了,要大声咳一下,才会亮起来……= =好可怕!
  夜风相当的凉,在房间里烤着火不觉得,出来后,就连洗个手,那水也像结了冰一样扎手。
  由于大家全睡在客厅,于是得用睡袋。我是第一次用这玩意,费了些功夫才整好。不过等钻进去后就觉得无比温暖了。
  我抽空起身看了看大家,发现个个都整齐排成行躺着,像蚕蛹似的在睡袋里蠕动,十分搞笑。
  于是我心安理得地把头也窝进睡袋,直接睡了过去。
  啊,又是无梦!幸好,连辫子姑娘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