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再清高也要先做小喽罗 ...

  •   我真的不记得是谁向我灌输这样一个概念,只依稀记得,那个人说大学生刚刚工作,工资低,租房子不合适云云。
      公司的宿舍依然在1107。不足100平的住房,主卧改装成老板办公室,次卧是女生宿舍,客厅有六个机位,算上我和老板,公司总共7个人,助理陈程、美工高磊、网络刘瑞珍、flash程序王琪和销售小郭。
      我最先熟悉起来的,是小郭。
      小郭:郭爱华。
      24岁,一副唱民歌的好嗓子,多次在ktv中震慑全场。只可惜,音乐专业的学生,要么出名,要么教人唱歌,若是都不行,就真的没地方可去了。为了生计,小郭便转行做电话销售,最初在大兴一家面包厂工作。一个月前,来到这家公司。
      优势:擅长与任何人进行交流;
      最高纪录:三分钟之内说服代理商购买10箱软件;
      职场杀手锏:能听懂各地方言。
      缺点: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中缺乏圆滑,遇事过于较真
      小郭是普通工人的女儿,没有什么根基,为人非常朴实,如果现在有一份关于她的报告,那一定是配着柔和的音乐,温婉女声在说:小郭,从小就是个善良的孩子--------
      善良的孩子小郭从小就不爱读书,唯一的志愿是趁早弃学回家放羊,只可惜家里没有羊,只有鸡,“回家养鸡”的名号实在不怎么响亮,这才打消念头;为了不再学习,高考后,小郭为自己报了一个自认最轻松、随便“嚎”两嗓子就能混到毕业证的专业。
      如此混了三年,毕业后,同窗们找不到工作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唯独小郭气定神闲,她自有一份处世之道:不自持甚高,不眼高手低,不挑三拣四;对工作性质没要求,对报酬没要求。“三不两没”,十足的没心没肺。可傻人有傻福,偏偏比谁混得都好。这并不是运气好,而是歪打正着,声乐改作电话销售,充分发挥优势,一副好嗓子,随便讲两、三小时电话,连水都不用喝,声音依然清脆悦耳。
      刚认识小郭那阵子我非常崇拜她,每当她拿起电话,跟代理商流利地讲解产品时,我都惊叹不已,不明白她是怎么把“软件16张光盘5本书、适合2—10岁孩子使用”背下的!更不知道她是用什么方法让完全不感兴趣的代理产生购买欲。
      她说:“别着急,等你听久了,想忘都难!”
      彼时,我们在宿舍里,小郭住在我的下铺。
      长辈们常说:职场没有真正的朋友!
      许是我们不在同一部门,没有任何利益纠缠,许是我们曾经并肩度过最困难的时光,我们成了朋友,包括后来我们搬出公司住地下室,乃至生活条件渐好搬到楼房里,也一直住对门,不离不弃。
      作为编辑,我的工作并不多,就是写写游戏脚本,校对产品网站,非常零散,两年后,当编辑部壮大到十人,还每天忙得半死时,我真怀念刚开始的那段日子。
      作为公司新人,小郭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杨总!
      杨总: 38岁,脑外科专家,曾经救过无数人的生命。一直对教育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2004年下海经商做教育,常将自己比作鲁迅,弃医从文。
      优势:头脑清晰,高瞻远瞩,对任何事都有独特的看法;
      最高纪录:连续三年每天晚上只睡三小时;
      职场杀手锏:无所不在的计谋
      缺点:生性多疑,自作聪明
      小郭常说:“杨总的心眼恐怕连比干都要低头认输,‘江湖’人称‘杨亿谋’,你从这个名号中,总能听出点门道吧?”
      我傻乎乎地点头,小郭又搂住我的肩,笑道:“杨总是典型的私企老板,自大、自满、自狂都占齐了,总拿自己跟圣人比,你说,跟圣人叫板,这不自我找打击吗?可人家却乐在其中,天天鲁迅啊、马克思啊---------透露一个秘密,杨总喜欢工作狂下属,你要是想混好,就对准目标!”
      这一点我倒是有所察觉,杨总本身就是工作狂,从他连续三年每晚只睡三小时就足以看出:白天在办公室工作,晚上把沙发放下,就是卧室,常年不回家。老板娘独自带着孩子,甚是艰苦。据说,老板娘几年前也是个重量级美女,杨总过五关斩六将,差点丢了小命才终于抱得美人归,可美人刚刚娶回家,他又开始爱江山了,全部精力投入在工作上,把老婆孩子丢到一边。
      杨总对于我的到来并没有表现出面试当天的热情,倒是面试那天的光头男------陈程陈助理总教导我说:“你要学会自己找活干,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倘若你总等着别人给你安排,那么你永远只是个打工的!”
      陈助理:
      27岁,本科学医,实习期师从杨总,被杨总连拐带骗放弃了从医之路。公司元老级人物,一直负责杨总的行程安排、事务管理,外加公司行政、财务、物流、搬运工等。
      特点:明事理,但不会做人、不会做事;
      最高纪录:连续一周,每天惹火一位女员工,与他吵得天翻地覆;
      职场杀手锏:随时可以放下原则,赔礼道歉
      缺点:缺乏魄力
      陈助理是个典型的大男孩,从不摆官架子,对我就像大哥哥一样,可小郭却不以为然:“大光头,看起来就不像好人!长得跟第一代身份证似的------”
      我忍俊不禁:“这多有个性啊!”
      小郭撇撇嘴:“得了吧,不过啊,你要注意,在陈助理面前不能谈两件事,一是借梳子;二是附近哪家理发店手艺好!我曾经不小心说错了话,惹得他老大不高兴!”
      我有些纳闷:“陈助理剃光头是有什么毛病吗?”
      小郭摇头:“才不是呢,到了冬天,他就胡子头发一起留,整个人搞得跟张飞似的,还说天然毛发保暖,可到了夏天,就全剃掉了------动物退毛都没他这么利索!”
      我拍拍小郭的肩:“你跟他有什么深仇大恨,不共戴天似的,至于这么损人家吗?”
      小郭抬抬下巴:“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矛盾就是阶级矛盾!你说人民反抗统治阶级,能说是人民的错吗?多半还是统治阶级的行为令人发指!”
      后来,我才辗转知道小郭与陈助理的渊源,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小郭的电脑中病毒,陈助理在百忙之中还要担任公司的硬件维护,一边给小郭做系统一边唠叨:“平时注意一些,正常网站怎么会有病毒?”
      小郭立刻火了:“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还能浏览黄色网站不成?”
      陈助理挑起眉毛:“那谁知道?”
      典型的话赶话,陈助理费力不讨好,小郭又不依不饶,从此两个人便横眉冷对的,互相看谁都不顺眼。有了小郭的前车之鉴,我对陈助理格外敬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比新媳妇对待老婆婆还要谨慎。
      对于陈助理的忠告,当时的我还不大明白,工作本来就是别人安排的,我自己能找什么活?再说,我本来就是个打工的。于是继续不务正业,且心安理得。
      一周后,我挨批了。
      那是我第一次挨批。却不是因为不务正业。
      杨总在全体大会上,批判我晚上八点睡觉?我瞪大了眼睛,觉得不可思议。
      杨总说:“公司安排这么好的住处,又有这么多电脑供你学习,你这么年轻,怎么能如此懒惰?”
      我有些不服,深觉没有自由,没有隐私,我八点睡觉怎么了?这是我的权利。
      当然,我不敢把这些话说出来。
      陈助理私下对我说:“杨总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看法不同,杨总的话,你别往心里去,不过,年轻人嘛,多学点总是好的。”
      我觉得这话有一定道理,再说,挨批后也要表现嘛,我开始熬夜,每天夜里12点还开着电脑学习,也没学什么,就是浏览一些关于程序的资料。那时的我,根本无法料到,正是当时看的资料,为我后来成为研发部总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而小郭,也在那时,为将来成为叱咤风云的销售总监,做了相当充足的准备。
      人生的积累就是在这样一些机遇中,悄无声息的丰厚了。你永远无法知道,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有哪些会在未来成为你生活、甚至生命的主要部分!
      除了晚上很晚才能睡觉外,我和小郭还要兼职公司的客服。当时,公司没有正规的客服,老板尚且天天为客服解答问题,更何况是我们。于是,每天下班后,我和小郭都要呆在公司里,随时等待电话铃响起,即便出去吃饭,也不能同时离开。
      2006年,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可用在孩子身上的,却在少数,我们不但要解答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顾虑,更要应对电脑白痴。
      印象中最深的几个用户,几乎成了经典:
      用户A:
      用户:“我装了软件后,怎么找不到了?”
      我答:“这是由于软件没有在桌面自动生成快捷方式,您别着急,我来告诉您怎么做,请您用鼠标,双击‘我的电脑’!”
      用户怒了:“你的电脑,我怎么双击啊!”
      用户B:
      用户:“我装了软件后,从哪里进入?”
      我答:“软件会在桌面上自动生成快捷方式,你在桌面上,可以看到软件的图标”
      用户充满疑问:“我的桌面上只有鼠标和杯子,没有图标!”
      用户C:
      用户:“你这个证书文件怎么不能复制啊?”
      我答:“能啊,您选中,CTRL+C,再到您要存入的位置,CTRL+V!”
      用户:“是啊,我在家里电脑上按了CTRL+C,然后在朋友电脑上按CTRL+V,没反应!

      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几年后,公司有了正规的销售部和市场部,研发部也发展到了60几名成员时,当我向他们提起公司当年的窘境,他们根本无法想象一家大公司也有如此寒酸的一天,更无法料想,风光、霸道如我,也有那么狼狈的时候。
      我曾问过好多在公司吃住的朋友,他们异口同声,说那绝对是地狱,不但时刻被监视,还要随叫随到,谁让你寄人篱下呢?可当你一旦住了,老板对你的行踪了若指掌,对你的老底也摸透了,你就再难找借口搬出去了!
      这里涉及到一个心理问题,你生怕搬出去后,老板会以为“这孩子吃不了苦,怕干活所以躲出去了!”,从此不待见你!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自己给自己套了一层枷锁,然后,跳不出去了。
      陈助理常说:“想干大事,首先就要征服自己!”
      我渐渐明白他话中的含义。
      陈助理是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经常对我们推心置腹。尽管我有时候不服他,尽管我总觉得他是老板的走狗,尽管后来他被我挤走了。可我不得不承认,后来的工作中,我有很多次,都得益于他对我的教导。
      时间过得很快,月底,我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资。不多,800块。
      这在北京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我郁闷了好一阵子,就算北京本科生满地,人才济济,也不能这样欺负人吧?卖报纸、收破烂的勤快点都比我赚得多,可我也不能抱怨,人家没求着我来不是?
      我趁着小郭不在,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将8张100元的钞票一张一张摆在床上,摆好了再收起来,收起来再摆上;最后还故意把钞票抛到空中,让它们任意落在我脚边-------------
      那大概是我那段日子,最开心的一次。
      可开心归开心,并不代表我因为开心,就失去了衡量的能力。
      妈妈打来电话询问我近况时,我撒了谎。我告诉她我在一个60多人的大公司,工资待遇很好,刚入职,还在试用期就1500,等过了试用期能上2000呐------------
      我骗了妈妈,这不怪我。是社会先骗了我!
      那么多电视剧都在演绎大公司的生活,标准写字楼,整齐的工装,悠闲的工作和富有品味的生活,我一直以为,出了校门就可以人模狗样的活,却没想到,那些不过是一个华丽的梦想。
      大公司没那么容易进。我们只能走进遍地都是的小公司摸爬滚打,在这里,没有梦想,没有生活,没有钱,只有生存。
      我不知道,身为女儿的自己,要到哪一天,才能让爸妈因为我,而在亲戚中脸上有光;至少也要混上一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
      可我不知道,我现在所做的一切,距离那样的日子还有多远?更别提把父母接出来,买房置业、安然养老了。
      因为落差,我更加拼命的学习,拼命的工作,我的全部时间都套牢在那个不足100平的1107室了。
      有一次,爸爸从家乡来看我,见到我的处境,曾问过我:北京跟家乡比,除了道路宽阔一些,还有什么区别?
      我板着手指说了很多,豪华的都市啊,天安门啊,地铁啊--------
      爸爸只说了一句话,我便无话可说了,他说:“你说的那些属于你吗?”
      是啊,在北京工作,无非就是在公司附近这一片区域生活,圈子很小,我所说的那些也已经离我很遥远了,我在北京,到底图什么呢?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2)再清高也要先做小喽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