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第四十章 报名学艺 ...
-
常乐如数家珍:“我打听好了,有古筝、琵琶、笛子、吉他、钢琴、书法、舞蹈、绘画等,你们可以任选一种,若选两种更好。三种及其以上就不必了。贪多嚼不烂。”
常笑常歌瀑布汗:大姐,一种就不错了,铁定把我们的课余时间占去好多,还两种更好、三种及其以上?你当咱是超人吗?
常笑问:“大姐,你呢?你学什么?”别又是指挥别人往前冲自己却不动吧。
常乐深深看了她一眼,直到看得她毛骨悚然才悠悠道:“书法、竹笛、舞蹈,不多,三种。”
两小一踉跄:三种,还不多?大姐,我错了,你是牛人,啊不,你是超人、非人类。
最后常乐发话:到文化馆,让老师看看他们有哪一方面的细胞,再做决定。
有她的“三种,不多”的珠玉在前,两小自然不好意思发表高见,最后把希望寄托在父母驳回大姐的申请,但估计希望不大。
吃罢早饭,三人结伴往城里去。来到快餐店,已经一点来钟,虽说因过了正常的吃饭时间店里客人不太多,但姐弟三人还是挽挽袖子立刻帮忙。
等到两点钟把店里收拾得清清爽爽时,常乐对父母说明来意。
快餐店的生意不错进账可观,常见春夫妇又是为了孩子不惜代价的,自然立刻批准了,给了常乐一百元钱,说还不够的话再来拿。
常乐谢绝了父母要陪同去报名的心意。两小最后的希望破灭,只得乖乖跟着来到文化馆。
明华县文化馆坐落在北华街,与“望霞园”和明华一小相邻,是一座两层的小楼。三人才走到附近,便听得楼上吹拉弹唱的声音。两小也不由得兴起一丝向往。
文化馆一楼是各类办公室,二楼隔成许多单间,那先前听到的吹拉弹唱之声便是从这些单间里传出的。
常乐不忙于报名,而是先带两小到每个单间门口观望,让他们感受一下。
那些单间,是各门各类艺术教室,里面的人年龄有老有小,大至七十老翁,小至缺齿小儿,有的挥毫,有的压腿,有的吊嗓,有的擦拭乐器……
两小走马观花看了一遭,果然有些意动。常乐趁热打铁带他们到“办公室”。
办公室一名中年男子接待他们,态度还算和蔼,知道他们要报名学艺,便叫来一位女老师,对常乐道:“这是我们文化艺术科的孙老师,专管文化事业普及工作的,你们可以找她咨询报名。”
孙老师带常乐三人到“文化艺术科”,经过一番探讨,最后常笑报了古筝,指导老师是李梦桃。常歌报了萨克斯,指导老师是卫鑫。
常乐报的当然是她原本就要学得书法、竹笛和舞蹈,竹笛指导老师是沙繁,书法老师是明华县的书法名家陈墨香,而舞蹈老师就是带他们报名的孙燕老师。
每个科目每月要交10元的培训费,常乐就先把这个月的50元钱全部交清,还拜托指导教师帮忙购买相应的用具(包括乐器、笔墨、练功服等)。
说好下个星期开始上课,姐弟三人便离开文化馆,到快餐店和父母打声招呼就回家了。
又是一个星期一,早上陈菊芳老师检查暑假作业,全班人人都完成得很好,她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大家发出阵阵欢呼,引得其他班级的老师同学纷纷探头观望:不知六年级一班又有什么好事了?
下早自习后,常乐便看见周文远尾随陈老师去了办公室便知他是去交学杂费了。
下第二节课做完广播体操回教室的途中,果然见周文远慢慢挨了过来,如同蚂蚁哼哼一般道了声:“班长,谢谢你!”便像兔子一般飞也似地逃走了。
那副很萌、极是腼腆的正太模样,逗得常乐大笑不已。
晚上进入空间,没有见到袁分,常乐找到它的房间,见到门往里关死,料想它一定在刻苦钻研“换形术”,便没有打搅它,自己到泉眼边静坐修炼。
从入定中醒来时,发现泉水比前些日子更多了许多灵气,想了想,出空间到自家厨房里,把那口空空的大水缸中注满灵泉。
天亮时常奶奶见到慢慢的大水缸,以为是儿子儿媳打满的,也没有多问。
接下来的两天,日子就在常乐姐弟“家——学校”两点一线的模式中度过。
两天后的夜里,常乐进入空间来到白石台前,见到中间凹坑中又凝聚了一大团愿力,银色愿力占几大部分,但也有一些黑色愿力,知道这是这几天因带领同学补作业、支援周文远家等等事情的回报。
袁分的声音自背后响起:“看,还是有黑色愿力。你的本意是好的,但也还是有人不领你的情。”
常乐并不在意:“当然会有,我也不期望人人都认同我。”即使是带领同学们补作业,有的同学本不情愿但随大流地留校一起参与,但保不准暗地里咒骂、埋怨;包括家长也是,说不定情愿孩子回家放牛也不愿让他多在学校逗留一分钟。至于帮助周文远家,村里绝对有很多人眼红的要命。所以,有黑色愿力也是想得通的。
袁分奇怪地问:“难道你不难过吗?帮了别人,还落得埋怨。”
常乐头也不回,很大气、很铿锵有力地道:“该牛叉时就牛叉,让没有能力牛叉的人郁闷去吧!”
袁分:……
常乐盘坐在白石蒲团上,打算分离炼化这些新产生的愿力,见袁分还呆在旁边,淡然地道:“你的‘换形术’练成了么?来,变个白胡子老头给看看!”袁分抱头鼠窜。
9月10日星期五,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下午全校师生放假半天。
常乐征得父母同意,又报请校长,最后把全校14位教师邀请到“常来快餐店”共进快餐,以示祝贺。教师是个清贫的职业,前世的常乐可是深有体会,因此恰逢教师节,以此方式聊表敬意。自然,也收获来自于阳山小学老师们的几多谢意。
又到周末。星期六下午,姐弟三人到达文化馆,老师们帮忙购买的乐器、笔墨纸张、练功服纷纷到手。
孙老师根据常乐的要求和指导老师自身的情况,给安排了一个课时表:周六下午常笑的古筝课、常歌的萨克斯、常乐的书法课同时上课;周日早上和下午,常乐还须另开竹笛和舞蹈课。
常乐三人都同意这份课时安排,接下来就到各自的教室开始上课。
前世,常乐上中等师范学校的时候,因学校严格要求练习“三笔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并且走上教师岗位后每隔个两三年上级主管部门都要组织“教师三笔字竞赛”,竞赛成绩与年终奖金挂钩,所以她的书法功底很扎实,只不过没有经过名师点拨,显得有些难登大雅之堂。
当陈墨香让常乐写几个字看看的时候,常乐故意藏拙,不敢写得如同前世一般端秀,但也得到陈墨香老师的好一番夸奖,说是小小年纪写成这样已经很难得。自从开学,陈菊芳老师和六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就对常乐的字体津津乐道了,纷纷问为何书写进步这么大,常乐大言不惭地解释是假期里刻苦练习的结果。所以此时面对陈墨香老师的夸奖,就比较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