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院试 ...

  •   两人在小镇用了一点银钱在刘家镇镇上买了几包小点心就给王晓华娘家拜年。当夜,两人没有回王家村。因为王晓华她爹说了,让自家的女儿女婿在屋里住几天。

      住了几天之后,王晓华她爹又给王道甫交代,让他再过个把来天就准备动身,去省城备考。这省城离这刘家镇其实算不上是有多远。坐上船之后,顺江往下,上午出发,下午日落之前便能到,半日的时间都绰绰有余。

      先前他给女儿女婿的四十两银钱完完全全够用。在省城,一个男人拳头大的肉包子要五文钱,一个比脸大的里头放了芝麻羊肉葡萄干的胡饼要十三文,客栈里住一间天字号上房一月是三两银钱,若只住一天那就要一百二十文。若在省城找中人租一个一进的院子,总共两间两层的屋,再加上一个小天井或者是有只有一层楼的三间屋,价钱一样,每月四两或者是五两银钱,这里头的差价就得看地段了。

      王晓华她爹跟她把这里头的道道都清清楚楚的说了一通,深怕他女儿被别人给坑了。接着又让王晓华跟着王道甫一起去省城,先去那儿租个小院儿以备考。

      王晓华听她爹的,觉得这个事儿应该与她现世的高考差不多,应该提前去考场适应适应下环境。现在这么早去省城应该还有很多的房子可以租。王晓华考虑到这一点,也觉得这个时机去省城最好。自己也可以去省城逛一逛。要是如果哪一天和身边的这丈夫和离了,自己也能找份事儿做一做,让自己糊糊口。说不定哪天机会到了,自己在这古代也能闯出一片天来。

      这样一想,她做事的积极性就非常的高了。她先是抽空了一天和王道甫回了王家村,让他背着放了纸墨笔砚的箱笼和几件换洗的衣裳。这几件衣裳都是经她细心缝补过或者是本身就是原主细致做的,看起来非常体面。

      接着第二天上午,二人又回了她娘家告了辞。这一次去省城王晓华她二老不放心,毕竟女儿这是第一次出远门。于是王晓华她爹就把家里的唯一的丫鬟——伺候王晓华她嫂子的胖丫儿借给了王晓华。接着又派了一个她爹平日里倚重的机灵的伙计给王道甫这个女婿暂时的做跟随伺候的仆从。

      于是二主二奴四人一起做了个小船,顺江直下,去往省城。

      两人到了省城之后,王晓华便像是一个老江湖似的把每日的日子都过的是如鱼得水。第一天租房找中人就砍价,一个小两进总共五间屋就直接被她砍到了三两八十三文一个月,另外她还多花了七两银钱搭送了两个专门洗衣挑水做饭打听八卦的长相平庸偏下(在其他人看来就是丑的意思)的十来岁的奴婢。虽然以后都要包吃包住。

      胖丫儿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看着主人家买的两个小丫头长相瘦弱,面色饥黄的样子一脸的同情。三言两语就把人家的背景给探听出来了。

      原来两小姑娘是双胞胎两姊妹(虽然长得不像)。住的地儿离省城算不上太远,虽然住在山坳里,可家里不算很穷,好歹有田有地,她们家的问题就是女儿太多了。她娘一口气生了八个女儿,今年她娘又怀了一胎。她们家里人听村里的接生婆子讲她们娘这一胎怀的是男娃儿。可是家里的女儿多阴气重,所以要想把男娃平平安安的生下来,就得多送几个女儿出去。她们俩是老大,所以就先被卖掉。

      村里的接生婆子接着又说她俩不吉利,所以卖给中人也才得四两银钱,当着她俩儿的面儿只给她们娘三两。后来中人养了她俩没几天,本来把她俩卖进妓院的,结果妓院的人说她俩相貌不行,身子骨架太大太丑,买下来太费钱。中人至从知道她俩卖不出好价钱了,就三天给一顿吃的,半死不活的养着她俩。今天中人觉得自己运气好,遇见了王晓华这么个冤大头,买了这两个不中用的,好歹也让她把这两货脱了手,没亏钱!

      当然这些话都是王晓华听了胖丫和那两个小女孩之间的对话,做出了种种推测。

      王晓华心里想的,那中人可不明白。这场买卖当中,王晓华可不觉得自己亏。两个小女孩这个时候面黄肌瘦不好看,那是因为她们俩从没吃饱过。底子不错骨架大,等她把两人养壮实了可以做打手啊。做点体力活那是简简单单的。以后她自己和她男人都用不着下厨了。既让两个小女孩脱离苦海,又让自己得了便宜。这比买卖可不亏!

      反正她手里有钱!她就要让自己成为大爷!

      手上有钱不晓得利用,那就是傻子。这句话,王晓华深以为然。

      这些天王晓华带着胖丫做着马车在省城那是三天一逛。有时候打着买菜的名义在所租房屋周边转一转,听一听,瞧一瞧,看看省城有哪些新鲜事。有时候会看看这省城买卖胭脂水粉的店家多不多。这些产业如何。王晓华心里觉得手上的差不多三十两(刚来省城差不多就花了十来两银钱了)放在身上,总有会坐吃山空的一天。她觉得自己应该钱生钱。

      终于,不到一个星期,王晓华就想到了一个她认为绝好的主意,卖点小吃食。反正不用她亲自出面,让那两个新来的小的出出门卖点东西也是可以的。

      她绞尽脑汁想自己应该卖点什么小吃,做法简单,成本低廉,但又可以卖得起高价的小吃,另外,又得是这省城没有的。她想了一个晚上。最后确定了这种小吃根本就没有!小吃小吃平民百姓都吃。她觉得要做的她人生中的第一分商品(虽然是小吃),首先得确定好目标人群,根据目标人群,再来对商品进行定价。所以,小吃价格可高不起来。高不起来嘛,就只能走平民化,然后走便宜多消费的路线了。

      于是她想了想,觉得在夜市这个市场里头插一脚。省城河运发达,搬运工多,那里晚上热闹,人来人往的。王晓华觉得在此地卖麻辣烫,卖生煎包,卖点猪杂面应该生意会不错。

      生意计划书一做好了,王晓华基本上把各个因素都考虑到了。接着她就没有犹豫,拿着手上仅剩下的三十两银子,就开始活动了。

      她要在码头那儿租了一小院儿。结果这里没租的,只有卖的。于是她就花了十五两银子买了一个上下两层临街转弯那处带小后院的门面。这门面很窄小。但是一般来说十五两银子真的很便宜了,那老板觉得也是买下没三月,可是就觉得这屋跟他家老太太犯冲,便宜典当了它又觉得划不来,所以一直纠结着。正巧王晓华来问了十五两行不行,他一时之间犹豫,比那典当行出的钱高那么几两银钱,他就卖了。

      王晓华知道自己又捡了一个大便宜。心里高兴不已呢。

      当天下午便去杂铺那儿买了三口大锅。然后心里预备着一口专门卖麻辣烫,一口锅专门卖生煎包,还有一个专门做猪杂面。

      麻辣烫是一串一文钱(全都是素菜),生煎包是王晓华自己拳头大小,可是肉多量足,炸得黄橙橙的好看极了。咬下一口,外皮脆里头嫩,好吃的不得了。吃完后满口生香。一个大锅一下可以炸三十个大包子。两个包子才九文钱,便宜好吃又能饱肚,天天供不应求。猪杂面每日限卖五十碗,一碗才八文钱,卖完了就没有了。

      王晓华因为生意好,天天做生意也做出了瘾。她自己倒没有整日里抛头露面,而是她管账。每日里指使着四个免费的伙计。她爹给她和她男人用的那个胖丫和那个唤作是阿东的伙计,还有新买的两个奴婢(王晓华给她俩取名,一个叫春花,一个叫秋花),全部每日里都忙得跟个陀螺似得,停不住脚。白日里一大清早天都没亮,四人都得跟着女主人去省城周边的乡下买各种各样的菜,有时候蔬菜猪肉太多,四个人还得再租一辆驴车。然后赶到新买的店铺那儿赶快开张。白日里生意都很好了。他们那些干重活的,是饿了就要吃的,这钱省不了。

      王晓华天不亮就带着四个仆从出门,她天黑了才带着胖丫又回来(那里得几个人看着)。整日里王道甫一个人待在院子里读书。院子本来就僻静,这个时候更是寂寥无人了。

      不过,这样的环境就是好。王道甫在省城住了一个多月后那果然是沉淀下了许多。而王晓华反正是忙着赚钱的大事,因此也没注意到王道甫这些天的变化。

      时间过得真快,终于到了院试这一天。

      王晓华的心里比王道甫这个考生那都要紧张的多。

      卯时一刻,贡院开门,数千名考生依次接受初查,鱼贯入场。

      王道甫在娘子和她身后的几个奴仆的凝视之下,也慢慢的进去了。所有这些考生在四名执灯小童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四个考场,又在门口再次接受军士的搜身检查后方才最后进入考场,按考引寻到自己的位子,这次考试除考引外,考生任何一物都不准带入,笔、墨、特用纸张等都由考场提供,头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过夜的棉被都由考场提供,每名考生都被隔开,各占一席之地。

      一天里可休息三次,有人会送来饭食和清水,要入厕的,也有人专门引导并监视。黄昏时分,开始有考生交卷,只要拉动身边的小铃、就会有两人过来糊名,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并收走一切物什,考生便可离开。

      王道甫是考过一次的人,所以他对这些规矩都熟悉。而且他心里非常清楚的明白考试范围。《孝经》和《论语》为必选;大经的《礼记》《左传》可选一,也可都选;中经的《诗经》《周礼》和《仪礼》可选一经或二经;小经的《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可选一经,按指定段落默写。这些基础的考试既是考人是记忆能力,也是考一个人的书法水平。至于最后一场考试——策论,他上辈子做过许多实事,也看过许多能人的,自己也做了一些。能基本做到自己写的每篇策论都能见解独到,分条析理,简洁有力,犀利练达。毫无疑问,做策论是他的强项。

      所以这次院试对于王道甫来说基本上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

      然而,对于王晓华来说,虽然这四天很关键,可是王晓华她在码头的生意可没停,只是做的小吃份额少了一些。有些搬运工人来得晚就没得吃。而且,王晓华晚上也没有开门。

      她可得安排好家里,让考生王道甫吃得好也睡得好,过得舒舒服服。

      考完之后,便出了成绩。

      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王道甫有了一回经验了,毫不怀疑,他这回又是一位“禀生”了。

      得了秀才的王道甫在娘子的劝说下便没过几天和她出了门。

      这一出门就可不得了,竟然让王道甫碰到了一位像是在雨中哀怨彷徨,美丽又忧伤的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姑娘。

      事情的起因是:这一天王晓华和她男人两人坐在驴车上,阿东驾着它。突然从一条潮湿长满了青苔的小道里冲出了一位身穿白衣,头绑白巾的丁香般的妙龄少女,一头就撞在了王晓华她自己新买的驴车的车轮上。

      一声被撞倒了的“哎呀”声,如甜如浸蜜,酥软人心,十分的委婉动听,又是一副娇娇的又柔柔的姿态,旁人听了看了,都觉得浑身上下一阵酥麻。而赶车的阿东便是其中一个,早已经看呆了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