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 乡愁是一首念不完的诗 ...

  •   悠悠华夏节,又起乡愁情。
      以前读的有关乡愁的诗和文章总觉得作者把乡愁夸大了。
      “笑问客从何处来”那时怎么也不能体会那种游子思乡的心。一颗心,无所依、无所靠,有的只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远征边塞的人把乡愁化为一首首绵长的诗,蕴含了他们多少个思乡的夜晚。“来日倚窗前,梅枝着花未。”王维的诗总是那么婉婉凄凄,看了让人心酸不已。
      儿时的我是不懂得这些的。只觉大男儿应志在四方,应有“龙灯花鼓夜,倚剑走天涯。”的豪气。直至少年时还是不能彻底体味余光中的《乡愁》的,直至我亲身感悟。
      随着岁月的步伐,我离家越来越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小学时天天回家;初中时一周回一次家;高中时一个月回次家;大学时也许一年才回一趟,如果工作了呢?
      望着父母日渐弯曲的背影,看着村口那棵越来越远的那个古槐树。我们离开了养育我们的故土,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亲,踏向通向异地的列车。
      没什么比乡愁更容易让人顿悟的。到了那时、到了那个地,无须任何人教,我们便可领悟。
      青年的我们充满了力量,这是青春给予我们的渴望。我们渴望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关怀,体会那独立与自由,于是我们走了,走的离乡人远远的地方。
      曾经的我也被那种渴望亢奋。新生报到的那一天,父亲陪同我一起来的。父亲,在我脑海中是个最可以依靠的人,他那双臂膀在我看来有承受得起山的重压。父亲帮我提着行李箱和被褥,我只拿少许东西;虚假的热闹暂时冲谈了思念。父亲帮我铺好被褥,他要返家去,我并不在意,那时,因为我相信我能独立的过的很好,即便是离开了家。
      时间证明我错了,彻底地错了。
      暂时的热闹虽能冲淡那份乡愁,可不能彻底冲走,他犹如刻在脑海里,是抹不掉的。
      离开了父亲的严肃,我并不感到快乐。
      离开了母亲的唠叨,我并不感到清静。
      当吃着食堂的饭菜时,不自觉想起父母那可口饭菜。耳边没有母亲的叮咛,我发现自己总是觉得不习惯。抬头望着天空,想起了故乡的云。
      “美不美山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远在异地的我真想现在就飞回家乡,跺一跺家乡的土地。
      怎能不想家,怎能不想亲人。
      乡愁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至少在中国是这样。乡愁在中国已演生了一种“乡愁文化”。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即便是客死他乡,也要让自己的灵魂得已回归。这也许就是乡愁。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在中国本就是一个和家赏月的节日。
      如果说乡愁是一首歌,那么它是一首唱不尽的歌。
      在这个佳节我想你们了,我的家人,我的故乡。
      如果说乡愁是一首诗,那么它是一首念不完的诗。
      我潦潦数笔,又怎能说尽乡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