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二世:千秋霸业一朝定(四) ...

  •   秦王陛下紧锣密鼓地准备给自己的长子挑选两个伴读,同时,战争也在慢慢地酝酿着。

      看到朝中重臣子嗣的名单,秦王陛下深深地陷入了纠结当中。

      甘罗这孩子不错,非常聪明,家世也好,是甘茂的孙子。

      甘罗先盖个戳。

      蒙恬、蒙毅兄弟……

      蒙骜的孙子,蒙武的儿子,世代为将的家族,对扶苏有帮助。

      这兄弟俩盖个戳。

      至于选哪个?

      以后再想也没事。

      王贲【bi四声】,王翦的儿子,虽然年纪大了扶苏一点,但是……还是盖个戳好了嘛!

      有益的东西谁会嫌少啊!

      白起的儿子白仲……也不错,盖戳!

      好像武将之后多了点?

      没关系,大秦就是以武为重嘛啊哈哈哈哈!

      如果把选伴读变成购物的话,那傻爸爸现在的心态就是:

      #买买买,爷不差钱,爷有权#

      也不想想,所有重臣的后代都给长公子当伴读,让那些认为他到现在还没有册封太子、自己还是有希望的公子们怎么想!

      #父王太偏心,心都要碎掉惹#

      差不多确定了要选谁,但是伴读人数不能太多,陛下一边心在滴血,一边为儿子挑选着最优秀的伴读。

      都很不错的样子,裁不掉啊……_(:з」∠)_

      为了转移目标,陛下下令,秦国可以对韩国出兵了。

      在秦韩边境那边磨刀霍霍了许久的秦军欢呼一声,在主帅白起的带领下,攻入了韩国的野王。

      秦昭襄王末年,在嬴稷的赏识之下才得以一展才华的范雎,为秦国服务起来可谓是尽心尽力。

      和他比肩的,还有当初劝说各国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同门,用连横说服各国国君的张仪。

      从秦昭襄王时代开始,经历了五年的秦庄襄王时代,在如今的秦王政时代依旧深受重用。

      二位老臣如今正是秦国的左右丞相,秦国要奉行远交近攻的策略,要进攻的话,最好先拿最近也最弱的韩国下手也是他们提出来的。

      其实本来当初的建议是秦国去攻打魏国的,因为范雎虽然是魏国人,但是很不好意思,他在那里受到了虐待,最讨厌的就是魏国了,坑起魏国来是好不心软。

      但是,谁让韩国最弱呢?

      柿子还是要捡软的捏。

      好吧,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魏齐也在撕逼,秦国看戏看得欢。

      而且仔细说起来,韩国还真的弱爆了有木有?

      弱爆了的韩国组建起来的屏障根本抵挡不了号称虎狼之军的秦国大军的进攻。

      几乎所有的诸侯国,士兵上战场,都穿着盔甲——盔,与甲。

      只有秦国例外。

      秦国不用盔,所有的士兵在战场上都是狂暴的杀神,勇往直前,一往无畏。

      士兵们甚至嫌弃盔太过的麻烦,几乎许多的秦兵,头部不做保护措施。

      他们只要勇往直前地杀敌就够了。

      韩国的军势几乎在迅速地崩溃。

      对此十分不安的韩国上层,商议了许久之后,决定将上党郡割让给秦国,只求秦国停止对韩国的攻击。

      当然了,为了韩王陛下的面子,韩王传给郡守靳【jin四声】黈【tou三声】的旨意上,是要他回韩国边境驻守。

      至于上党,就把上党一个孤郡留给秦国好了。

      唉,为了面子,韩王到底没明言要求和。

      当韩王的旨意传到上党郡的时候,上党郡的郡守悲愤地违背了韩王的旨意。

      嘛,上党还没有失陷,那这个地方就是韩国的边塞!

      韩军依旧在挣扎着对抗秦军。

      秦国人都要开始敬佩那个郡守了。

      要知道,韩国国内已经准备切断对上党的支援,撤军了。

      但是显然,他们高估了其他韩国贵族的胆量。

      郡守被撤职了。

      新上任的郡守是韩王派来的冯亭。

      他的职责,就是让韩王之前的旨意变为现实。

      可惜的是,韩王的愿望又一次地破灭了。

      和前任郡守一样,被韩王寄予厚望的冯亭,他也是个激进派。

      他无法坐视上党郡被拱手让给秦国。

      秦国:特么谁用得着你们让啊,劳资自己能打过来好吗?!

      就是代价会大一点罢了。

      但是秦国自从军功爵制实行以来,所有的国民,都已经变成了狂热的战争分子。

      要打仗了?!

      那真是……太美妙了!

      没错,秦国人就是辣么酷炫。

      于是赵国和秦国,哦不,应该是上党郡和秦国还在继续撕逼大战中。

      好消息一个一个地传过来,然后秦王陛下终于下定决心,公子扶苏的伴读人选已经确定了。

      那就是……都要!

      没错,就是这么酷炫,什么甘罗、蒙恬、蒙毅、白仲、王贲,全、都、要!

      啊,于理不合什么的?

      没关系,立太子吧!

      是的,秦王陛下他立太子了。

      人选,自然是长公子扶苏殿下啦!

      朝臣们全都吐出一口闷血:剧本不是这样子的啦!

      #说好的帝王的家事就是天下事,我们都有知情权呢#

      #说好的太子人选我们定呢【并没有】#

      #虽然知道陛下你是闷骚,但是突然放出这么个炸弹来,我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公子们:父王立了太子,人选却不是我。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其实吧,立太子这件事,和秦王陛下的心理转变也有关系。

      从前他害怕公子们长大了夺权,又害怕他们没本事,自然是晚点立太子,最好临死前才指定继承人最好【神预见……】。

      但是,如今他已经是修真者了造不?

      能用的资源,放到他给自己修的王墓里去,然后这天下对他几乎没有吸引力了好不!

      他巴不得有一个【划掉】聪慧可爱会卖萌【划掉】行事得体端庄大方的儿子继承王位好不?!

      而现在看过来,除了宝贝儿扶苏,谁能符合这个标准啊!

      而且扶苏也是修真者啊,不会贪恋世俗的美好品德【喂……】简直就和陛下他一模一样好么!

      所以,理所当然的,陛下将扶苏立为了太子。

      秦宫上下正是一片喜气洋洋,都沉浸在秦王将要立太子的喜悦之中。

      至于心有不甘的其他公子和他们的母妃们……

      哎呀,最差也是要装样子的啦!

      这个时候,秦韩的战讯传回了咸阳的王宫。

      想得太甜,以为这是捷报的群臣们瞬间就被陛下的黑脸镇住了。

      捷报?捷个屁!全都想的特么太甜了!

      秦王差点就要把当年在赵国为质的时候,听到的市井之语里的粗口给爆出来了。

      好一个冯亭,好一个赵国!

      韩王决心向秦国求和,只可惜他派去的上党郡守一个两个,都那么坚决。

      韩国国内是不准备帮忙了,然后,上党郡守冯亭,一不做二不休,率全郡军民,投降赵国。

      上党一郡十七城,尽、献、赵、国!

      秦国努力了这么久,就全为赵国做了嫁衣裳?!

      本来,要是赵国识相,不接受这个烫手山芋的话还好说,但是赵□□欣喜地接受了白白得来的十七座上党郡的城池。

      秦王政的眼里好像有火在烧。

      他想起每隔几日就会送回来的军中奏报。

      秦国士兵的伤亡,以及……赵国的不劳而获。

      以为把上党送给赵国就能保住这地方?!

      做梦!

      如今诸国征战,其实被秦国攻取了土地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如果是秦地的子民的话,只要遵纪守法,秦国对待他们就绝对是温和的。

      上党郡如今的作为,呵。

      想到至今被认为是蛮夷,甚至被同宗的赵国都排斥蔑视的秦国,嬴政闭上了眼睛。

      既然这样……那就让心存侥幸的人,都看明白好了。

      秦王政十四年,韩上党郡守冯亭率全郡归赵国。

      秦王政十四年,秦王派信梁君王龁【he二声】攻韩国,占缑【gou一声】氏、纶氏,以慑韩国。

      秦王政十五年,秦王派信梁君王龁攻赵,蒙武辅之。

      赵□□以老将廉颇守之。

      一年多过去了,赵国虽然依然未败,但是和秦国比起来,却有些力有不殆了。

      秦国这个时期,明显的能臣辈出,而且都是一顶仨的那种猛人。

      相比之下,其他诸侯国则都陷入了后继无人的状况。

      赵国当年舌战秦国君臣的蔺相如,如今早已老迈,同样在军事上极有一手的马服君赵奢已经过世。

      剩下在赵国能撑场面的,也就只有老将廉颇。

      在赵国边塞镇守以抗击匈奴的李牧,如今虽以有了不错的名声,但是赵国君臣还是不敢让他统领太多的兵,派他指挥不了。而且,赵王不认为有将李牧召回来的必要。

      秦国君臣笑看赵国以一位老将廉颇敌对秦国军神。

      #虽然廉颇也算赵国军神了,但是果然还是我大秦最给力#

      #有时候真的特别想给赵王涨好感度有木有#

      #赵□□这娃子挺可爱的,我们……果然还是虐虐更健康#

      但是大秦军强马壮人叼,也抵不过赵国光守城,不开打啊。

      #这方法好贱,可是我们偏偏破不了#

      秦国的朝堂上,被破坏了立储大典的太子扶苏施施然站了出来。

      “父王,儿有一计……”

      爹啊,赵国简直特么给脸不要脸。

      但是咱秦国总不能一直驻兵在那和廉颇耗吧?!

      一直驻兵在那里,烧钱啊!

      就算咱是土豪,也不能这么干啊!

      不过咱们秦国负担不起大军的军费,赵国也同样经不起消耗啊。

      听说赵国国内已经隐约有不满了。

      咱派人去赵国把这些消息扩大,再让赵王的宠臣吹个【划掉】枕头风【划掉】耳边风,让人把廉颇换掉就好了。

      听说赵国没什么好将领啊?

      我觉得马服君赵奢的儿子,新任的马服君赵括一定是个子承父业的好人选的么么哒!

      至于赵括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赵奢临死前的遗言还是他若上战场,赵国定败亡什么的……

      至于知晓未来的太子殿下知道赵括纸上谈兵害死赵国四十余万士兵什么的……

      太子殿下表示:#我是一个安静善良的美男子#

      #本君才不是因为被打断了祖龙粑粑为本君举办的立储大典而不高兴呢#

      十三岁的太子殿下堪堪跨入舞勺之年的范围,对于秦王陛下让太子殿下也来上朝的决定,群臣的反应……

      就是没有反应。

      这个年纪媳妇都可以娶了,上个朝怎么了?

      至于偶尔还需要和自己两年前选出的伴读们一块接受博士官们的教导这件事……

      啊哈哈哈,活到老,学到老嘛!

      #这都是秦王陛下深深的爱啊#

      所以一直认为太子上朝只是秦王要让他熟【装】悉【装】朝【样】政【子】的公卿们,一时间都有点儿没反应过来。

      这么有【阴】效【损】的主意,提出来的人应该是相国啊将军啊之类的,怎么可能是我们又和煦又仁慈又善良的太子提出来的呢?

      #太子殿下的画风有点儿不对劲#

      #今天上朝看到了画风清奇的太子殿下,我们觉得我们的感情受到了欺骗#

      嬴政一点儿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我儿砸一直都是最棒哒#

      #你们这群凡人现在知道了,还不快跪舔#

      天底下所有的傻爸爸都认为自己的儿砸最棒,就算是祖龙也不例外。

      秦国的人办事一直都是很有效率的。

      赵□□没过多久就听到了自己左右近侍都在说老将廉颇不中用,快投降了。

      而秦国最惧怕的居然是一个年纪轻轻的连兵都没有带过的马服君赵括。

      虽然赵括是前任马服君,赵国军神赵奢的儿子。

      要知道,赵□□这个人吧,有一个特点。

      有时候特别执拗,耳根子又特别软。

      当初冯亭献上上党郡的时候,赵□□就心动了。

      但是平阳君赵豹不同意啊,什么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啊,什么秦国势大,冯亭这是要移祸赵国啊,理由一堆一堆的。

      赵□□无奈地被劝住了。

      但是当平原君赵胜一开口,一劝。

      赵□□发现,寡人的想法还是很有道理的嘛,不费一兵一卒得到了十七座城池,还是有很多人支持的嘛!

      于是赵□□欣然接纳了上党郡。

      哦,对了,和赵□□一样眼光有些不咋样的平原君他……是名满天下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呵呵。

      现在,被左右一说,赵□□也想到了更换赵军主将。

      主要是赵国国内压力大啊!

      赵国近年开始闹饥荒,国内的粮食本来就没多少,结果还要筹集起来当军粮。

      如果真的在打也就算了,可是廉颇一直就驻兵守城,动也不动,多少人怀疑廉颇【划掉】和秦国主将有私情【划掉】和秦国相勾结啊!

      就算当初力挺廉颇的蔺相如也有点吃不消赵国国内的民怨和谣言了,更何况是赵□□呢!

      换句话说,当初任命廉颇为主将,本身就不是因为他多厉害,而是因为他名声大,赵□□被很多人安利了。

      廉颇的本事没有看到,粮食是一车一车地被吃完,赵□□悲愤的心情早就把他从安利漩涡里“拯救”了出来。

      这时候,他非常信任的左右近侍告诉他,廉颇和秦国相勾结?

      赵□□早就信了大半了。

      至于秦国害怕赵括?

      还不算智硬的赵□□把赵括叫来,要考校考校他。

      而且为了让别的重臣也信服,赵□□是在早朝的时候提出来要更换主将这件事的。

      赵国的公卿们没有太大的反应。

      主要是没粮食吃,民怨太大,他们内心对廉颇的埋怨也很多啊!

      就连廉颇的好基友蔺相如都默认了赵王换将的决定,区别只在于换谁上而已。

      李牧那边真的抽调不出来,而且李牧还有一个缺点。

      他不是贵族公卿出身的世家子弟。

      调到秦赵战场上,除了他手下跟了他一段时间的兵马之外,没人信服他。

      且不说除了元王改革后的秦国之外,诸国实行换将制,一个将军都不会让他们在同一个军队待太久,就说就算李牧能带着他熟悉的兵去秦赵战场,但那又怎样?

      赵国抗击匈奴的边防,那就空了。

      最近流言中的赵括其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他的父亲是赵国军神马服君赵奢,当初带兵连秦国都被力压一头,威望极大,就算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大军也会听他的指挥的。

      而和赵□□对答的赵括,也表现出了他的才华和傲气。

      赵奢评价自己的儿子,是他谈起兵法,便眼空四海,目中无人。

      赵括连自己的父亲都不放在眼里。

      这起码说明了一点,赵括展现出来的军事才华,是真的很不错。

      赵括在最后狂妄地表示,如果是武安君白起率领秦军,他还会勉强考虑对付一下。

      但是现在,秦军主将是王龁。

      王龁只不过是廉颇的对手罢了。

      连廉颇都对付不了,实在是不足为惧。

      赵□□下达了命令。

      以赵括为主将,更换廉颇。

      为了保证胜利,赵□□又让赵括率领二十万大军到秦赵战场。

      加上之前驻扎在那里的二十万赵军,赵国的军队已经增加到四十万。

      这并不是因为赵□□疯了,而是因为,赵国,快要撑不下去了。

      赵括承诺能快速地解决掉战争,而这,正是赵国如今最需要的。

      赵国群臣默认了赵王的决定。

      他们也觉得,似乎,赵括确实是个好人选。

      就算赵括不行又能怎样?

      赵国已经不能再支持廉颇那守城不动的战略了,等到国内崩溃,赵军早晚还是要败的。

      放赵括上,只不过是赵国无奈中的拼死一搏罢了。

      秦王政十六年年末,赵易主将,以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

      消息传回秦国,秦人就知道,他们的机会,终于来了……

      秦王政十七年,秦王增兵,以武安君白起为主将,信陵君王龁辅之。

      将士敢有泄武安君为主将者,斩。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2章 二世:千秋霸业一朝定(四)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