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环顾众人,有的自在的茗茶,有的聚在一起小声讨论着,即使争得面红耳赤,可还是带着一份悠然,果然与楼下的客人高低立分。我不由得一阵心虚,在这些真正的文人前卖弄文墨,真是汗颜。金庸先生的大作真魅力无穷,居然连古人都征服住了。
恩,想不到一部《天龙八部》就如此轰动,那别的小说呢,我眼前一亮,脑海中一些想法迅速闪过。我一阵兴奋,或许书肆的契机到了。
我故意漫不经心地道:“李兄,还有比《天龙八部》更精彩的故事呢,想听吗?”
李懂那小子马上凑上前,连声说:“想,想,懒虫,不,冉兄弟,哦,冉兄,我最佩服的就是冉兄你,冉兄,你不会这么小气吧?”
我笑而不作声。李懂那小子围着我转,幸好我们站在不起眼的角落。
那老者疑惑地看着我们,忽有所悟,不敢置信地看着我,又看看李懂,嘴唇哆嗦着,嗫嗫道:“你。。。”我坦然地望着他。从我的眼中,他肯定了他所猜测的。转而望向李懂,他迟疑道:“李先生。。。”
不等他说完,李懂那小子边挠头边接上口:“那
《天龙八部》是冉兄讲给我听,我讲给你听。。。”越说越小声,转而又理直气壮:“要不是我讲给你听,你的说书会有这么多人听吗?大家会有这么好听的故事吗?”他拽过我:“这位冉兄还有更多更好的故事呢。”说完,眼巴巴地看着我。
我忽视他眼中的渴望,望向老者,缓声说:“《天龙八部》是在下所想,这位老先生想听,我们可以打个商量。”阿门,原谅我吧,金老先生,我不是故意侵犯你的著作权的。从李懂口中,我知道这位老者即是城中最有名的说书人,一是他的口才佳,能绘声绘色不知不觉地引人入胜,二是他的说书往往是时下最新大家最想知道的秘闻趣事,所以他能自由地在“第二楼”说书。我想着,借由他的说书,找到书肆的转机。
三天后,两部奇书---《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横空出世,传遍了凰城的各个角落。金老先生的书果然雅俗共赏。而我,在这三天中做了很多的准备,相之于那次中秋,我更加难耐明天的重磅一击---九月九的重阳节!
在这之前,我也仔细思考过,为什么书肆始终清淡呢,后来,想到马克思老前辈的经典名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就是盲目地去套,所以收效不大。想想古代的读书人,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家里多半经济条件许可,而那样,他也会不屑去书肆租书,因为家里都有藏书,可,我还是固执地想推广租书业务,想为那些清贫的读书人争取一丝机会。
重阳节,我摆放十余盆菊花在书肆门口。
这天,我成功了---推出去近两百张租书卡,我满心地成就感!
回想之前的三天,我不相信我竟然做到了那么多的事情!
宣传,最重要的是宣传。在重阳节,我大手笔地包下“第二楼”的二楼,名目为“重阳佳节以诗会友”;重金请来本城的三位名宿评诗品诗,前三名者,免费赠送租书卡一张;在宣传卡上题“以诗会友,唱响凰城”,宣传卡背面附诗一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街天香阵透凰城,满城尽带黄金甲。准备的歌则是《菊花台》,在重阳这一日果然唱响了凰城。另注:本书肆推出租书卡,凡前一百名办卡者,即赠送阅读《神雕侠侣》的前五回,独家推出,先睹为快,机会不从错过!继《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就是最好的招牌。
而,最根本的则是租书卡本身的优惠处:现代名片大小,上书:一人办卡,多人受益;一次办卡,长期有效。一张租书卡一分银,一文钱看两天书。我始终认为:实惠就有人气,人气就有规模,规模就有效益,效益就有发展!
这三天中,我再再次清理书,并补入一部分书,尽可能地在店堂挪出一个角落,摆几张桌子,砌几壶茶,书香,茶响融洽在一块,让人身心放松。
这三天中,我再次见识到苏一惊人的办事效率:包酒楼,请名宿,制作宣传卡及印刷《神雕侠侣》那本二十来页的册子,我知道,在这个时代所谓的印刷术大概与我印象中的活字印刷类似,而要三天内成书,那是很艰巨的任务,再是《菊花台》的排练,我仅把歌词默写出来,然后就着歌词哼了几遍调子,却,那个据说是凰城青楼双魁之一的“姗姗来迟”苏姗姗。。。
上午,评诗品诗后,我双手轻拍,帘后一阵晃动,顿觉眼前一亮,只觉得人还未到就已微醉,鹅蛋脸,秀眉微蹙,贝齿轻咬,纤腰盈盈不可一握,莲步轻移,裙摆随着一起一伏,说不出的动人,好一个弱柳扶风的佳人!我惊叹,移不开眼去。待到她清唱《菊花台》,我更惊异了,她竟然能把《菊花台》演绎得如此逼真,那忧伤似是从她的骨子里透出,我听得恍恍惚惚,好似自己正在网上听周杰伦在唱,待我醒过神,众人已是掌声如雷。如此女子,我百般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