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 ...

  •   这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格外早,才刚刚十月中,长安就落了第一场大雪。深夜,辅兴坊的吴王府里万籁俱寂,唯有李恪的寝殿之中透出点点摇曳闪烁的烛光。寝殿四围的窗扇都紧紧闭拢着,殿内燃着数个红红的炭盆。尽管如此,呼呼的北风还是不停地从窗缝中硬挤进来,带进的寒气冲散了殿中的暖意。
      李恪坐在一张殷鲜光软的却尘褥上,双眼一动不动凝视着面前的楠木矮几,不仅没注意一阵阵漫入殿里的寒气,似乎也忘记了周遭的一切,连那平日里一向灼灼如炬的目光中,都隐约流露出一点不经意的温柔。
      矮几上点燃的几只粗大牛油烛,照亮了平摊在上面的一卷书册。不过他的目光并没有落在书页上,反而贯注于手中把玩的一支带着红缨络的小小羽箭上。这支羽箭上的血迹早已被抹拭得干干净净,平日里显然经过细心的养护,浸润得油光光的箭簇在灯烛照耀下发出森森的金属寒光。
      李恪出神地摩挲着羽箭的箭尾和红缨络,思绪似乎又回到了禁苑射猎那天的情景。自那日这个神秘女孩匆匆离去之后,属于她的这支羽箭他一直珍而重之藏在怀中,经常会在独自一人时拿出来反复把玩。看到它,他就会情不自禁回想起那个女孩天真中带着点狡黠的笑靥,还有她离去前甩下的那串悦耳的笑声。这女孩的身世至今仍是他心中的一个谜,虽然他也曾几次冲动想追查出这个谜底,可是犹豫再三还是按捺下来。为什么会如此踌躇、如此胆怯,一改他往日的果敢性格,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这缘由。也许,是他心中总存着隐隐的恐惧,宁愿把这两次邂逅当作一个美好的梦常留心中,深怕梦想被现实打碎给自己带来无限惆怅和遗憾。
      正当他忘乎所以在自己的思绪中流连,一阵轻轻的脚步声在殿内响起。他顿时警觉起来,不动声色把羽箭放入怀中藏好,然后把手放在面前的书册上。随着一阵馥郁的瑞龙脑香飘入鼻端,轻悄悄的脚步声也嘎然而止,一只手无声无息抚在了他肩膀上。
      这熟悉的香味泄露了一切,让他不用看也知道,站在身后的一定是王妃萧叶儿。他迟疑地抬起手来摸摸抚在他肩膀上的那只手,然后才回头望望身后那个带着一脸温柔笑容的女人,也微微一笑问道:“叶儿,你怎么还没睡?”
      “我来看看你这里冷不冷。”萧叶儿边说边抬头朝殿内环视一周,然后轻轻呵呵手说,“这殿里的寒气似乎还挺重,我再让人给你添几盆炭火吧。”
      经她的话一提醒,他顿时发觉坐得久了,自己的手脚确实早变得冰凉。他用力搓搓手说:“不必了,冷一点头脑反而更清醒,看书也不容易困倦了。”
      “什么书这么好看,值得你如此废寝忘食?”萧叶儿在他身边坐下,随口问了一句,目光也向几案上的书册扫了几眼。
      见萧叶儿问起了几案上的书,他不禁用手在书册上拍拍,带了些许得意之色说:“这是李靖李大将军这几年闭门谢客以后,在家潜心编篡的三卷兵书。我好不容易才求来一阅的。纵观今日朝堂上下,若论起领兵打仗的将帅之道,除了父皇,可能就唯数李大将军了。这兵书是他一生心血凝聚的精华,我若能认真研读,日后一定大有裨益。”
      “虽然有好书要读,可也要注意身体呀。现在夜已经深了,该及早休息了。”萧叶儿略带嗔怪地看看他,体贴劝慰道。
      “你先休息吧,不必为我操心了。我还要再等等,也许一会儿刘孝孙会来。”
      李恪提到的刘孝孙,正是吴王府中的谘议参军。萧叶儿听说他深夜还要到王府造访,不觉惊讶地瞪大双眼问:“他这么晚还要来和你商议事情?”
      “嗯——”李恪只是点点头,却并不多解释什么。
      萧叶儿知道他不想对自己透露什么,索性缄口不再多问,沉默一会儿才皱皱眉头犹豫着说:“今日哥哥派家人送信过来,说他已经从越州回京城了。”
      “哦,我也听说了。他这次赴越州总算不辱使命,为父皇求得了《兰亭序》的真迹,回来后肯定还要步步高升呀。”李恪见她提到兄长萧翼,不觉会心一笑。这萧家原是南朝梁元帝的后裔,萧翼本为朝中的监察御史,年初便被皇上派往越州搜求《兰亭序》。
      “帖子虽然得到了,可是哥哥却并不开心呀。”萧叶儿的脸上现出更深的忧愁之色,“他虽求得了《兰亭序》法帖,不过总是有哄骗的嫌疑,尤其骗的还是戒珠寺的有道高僧,就更加于心不忍,怀抱愧疚。”
      李恪也曾听闻他求取法帖的手段有欠光明正大,怎奈他知道这一切均出自父皇授意,只得无可奈何地笑笑安慰她:“你和萧兄也不必为此事太过耿耿于怀。为人臣子总要忠君之事,一切都是皇命难违呀。”
      看到萧叶儿脸上的愁容仍未消散,他本想再劝解她一番,可是未及开口,他的贴身童仆青玉已经走入殿中,小心翼翼奏道:“殿下,刘孝孙来了。”
      李恪闻言似乎精神一振,也顾不上再对她说什么劝慰的话,急忙对青玉吩咐道:“快把他带进来。”
      萧叶儿知道他已无暇再顾及自己,赶快强打起精神说:“你们还有大事要商议,我先退下,不在这里搅扰了。”
      “叶儿,你也别想这么多了,赶快休息吧。”李恪轻抚抚她肩膀,看着她转身从寝殿一侧退出去,然后才站起来踱到正门前等候刘孝孙的到来。
      青玉带着刘孝孙走进殿中,敞开的门扇中顿时闯入一阵刺骨的冷风。殿门外覆盖着积雪的院子,在月光照耀下,泛出青白的光芒。李恪望望头戴厚厚的浑脱帽、袍外围裹着鹿皮寒袄的刘孝孙,见他脸上被寒风吹得通红,急忙拉着他走近几案边的炭火盆,说道:“刘大人,要你雪夜奔波,真是辛苦了。快来先烤烤火,我让青玉煮一壶热茶给你暖暖身子。”
      “殿下怎么还和我做这虚应的客套呢。”刘孝孙笑着脱下毡帽寒袄,就着炭火翻烤着冷冰冰的手,可是脸上、眼中都露出无法掩饰的喜悦神情,带着几分激动压低声音说,“殿下,岑侍郎那里有好消息呢。”他边说边从怀中摸出一封信函,递到李恪手中。
      望着伸到面前的信函,李恪眼中顿时多了几分光彩,呼吸也急促起来,一把扯开信封,抽出信笺飞快地看起来。他片刻便将信函浏览完毕,伸手递还给刘孝孙,精神振奋地说:“信上说,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从伊州给父皇送来秘密奏疏,说高昌王麹文泰和西突厥肆叶护可汗的叶护阿史那步真已经准备联手攻打龟兹,而我大唐支持的西突厥泥孰可汗也同时上疏请求父皇支持,说阿史那步真用了威逼利诱等手段,已迫使泥孰可汗统辖的一些部落转而投靠肆叶护可汗了。”
      “哦?想不到西域一带的形势倒是瞬息万变,变得越来越不利于我大唐了。”刘孝孙一边说,一边随李恪在几案边坐下,然后也草草看看信函,这才放在几案上说,“皇上派特使宣麹文泰入朝,空等了三个月也不见他的动静。他们反而先攻焉耆,现在又对龟兹蠢蠢欲动。我看皇上这次怕是再也没有耐性,一定要对高昌用兵了。”
      “我也是这样想。”李恪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忽然伸手在几案上重重一拍,兴奋地说,“我的耐性也快被耗尽了。从他们攻下焉耆,父皇派人出使高昌时就等着出兵这一天,等了三个多月,现在总算看到了希望。若是从我回京城算起,韬光养晦,足足隐忍了一年有余,才算等到合适的时机。”
      “殿下如此说来,想必是早已拿定了主意。”刘孝孙捻须笑笑,意味深长地望着他问。
      “那当然。”李恪不理会他的明知故问,仍然兴冲冲说道:“如果父皇能让我随军征讨高昌,就是最好的机会。魏王一向在文治上卖乖露巧,招引父皇的赞赏。我若想与他一较高下,只有在武略上胜出。如果能在沙场上建功立业,不仅父皇会对我刮目相看,在朝中也能赢得更大的威望。”
      “殿下的话是不错。不过西征高昌非同小可,而殿下并无任何领兵征战的经验,怕只怕皇上未必敢让殿下带兵出征呢。”刘孝孙并没被他的兴奋感染,反而还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微微摇摇头,颇有点煞风景地提醒道。
      “我当然知道父皇不会任我为帅领兵出征。不过这没什么要紧,只要他肯让我随军出征就行了。经验和威望也是一点点得来的。想当年父皇作秦王时,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做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李恪并不为他的反驳所动,依然兴致勃勃、满腔豪气地回答。
      “殿下明白这个就好。”刘孝孙微笑着点点头,“不过殿下若想随军出征,行动一定要快。听岑侍郎说,太子可能也属意于此呢。”
      “太子也想领兵征讨高昌?”李恪听了这话不由得一怔,不过很快便摇摇头说,“这到不足为虑。太子即使真有此意,以他的身份,父皇也不大会同意他出征。”他虽然如此说来,不过刚才的兴奋之情还是明显减退几分,又呐呐地想了想才补上一句,“不过我明日最好还是入宫去见父皇,向他请求随军出征,免得被他人抢了先。”
      “殿下难道不先想想,若出兵高昌,此役皇上可能任谁为帅?”刘孝孙脸上的笑容又深了几分,似乎在笑他的急迫,微微带着点揶揄问道。
      李恪被他问得一愣,显然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不过他略想想便很快答道:“若依我看,最大的可能还是父皇劝李靖重新出山。”
      “下官却不这么看。”刘孝孙忽然又捻捻长须,猛地截断他的话,“皇上这些年对李靖一直既重用,又忌惮,对此李大人自己也心知肚明。自从他领兵出征攻打吐谷浑之后,因诬告一事闭门谢客,还向政事堂告了假,不再入朝听政。我看他是不会再轻易出山了。”
      “那还会是谁呢——”李恪皱紧双眉沉思起来,在脑海中把父皇朝堂上的能征善战之将逐一想个遍,过了好半天才象是不太确定一样,带着几分犹豫说,“如此说来,父皇最有可能起用侯君集为帅征讨高昌。”
      刘孝孙望着李恪,眼中露出赞同的神色,用力点点头说:“下官也是这样想。侯君集现在虽任吏部尚书,毕竟曾在兵部多年。自贞观以来,征突厥、打吐谷浑,大大小小的阵仗哪一个都有他,虽说征战用兵逊于李将军,不过在朝堂上也算是佼佼之辈了。”
      “若真随他征讨高昌,那趣味就要小得多了。”李恪摇摇头,略有几分扫兴地说道,“我本来还冀望能跟随李将军左右,好好学学他用兵如神的将帅之道呢。这侯君集虽说也有几分本事,可我实在不喜他的为人,一味好大喜功、骄矜自负,所以平时也懒得和他多敷衍。哎——”他又无奈地叹口气才继续说,“若父皇果真任他为帅征讨高昌,除了忍耐恐怕也别无他法了。”
      此后刘孝孙又和他略事商议便告辞匆匆离去,而李恪被这个等待已久的好消息鼓舞着,一夜思来想去,竟辗转反侧,不能好好成眠。第二日是个雪后初霁的好天气,李恪本想一早就入宫面见父皇,请求随军出征,后来忽然想起今日正是朝会之日,这时节父皇一定召集群臣在太极殿议事,只好耐着性子在府中等候,一直到时近晌午才匆匆出府入宫。
      李恪经安福门、永安门进入宫城,绕过太极殿,才刚走到两仪门外,就听到院中一片热闹的呼喝吵嚷声。他正站在那里纳闷,门边禁卫房中的刘蝉宗已经看到他,急忙快步迎了出来,热情地招呼道:“吴王殿下,今日怎么这时候进宫来了?”
      “哦,刘公公,我多日未曾入宫,初雪过后,今日特意来看看父皇。”李恪笑着答了一句,紧接着便好奇地问道,“刘公公,院子里吵闹些什么?”
      “皇上今日兴致很高,朝会之后,让我召来不当班的禁宫守军,陪他在两仪殿前的空场上演练箭术。吴王来得巧,正赶在皇上的兴头上。您也不必在这里等我通报,这就随我进去吧。”
      李恪点点头,跟在刘蝉宗身后跨入两仪门。走到两仪殿前的那片空场边,果然看到十几个宫中守卫簇拥着父皇站在中央。空场上的积雪早已清扫干净,一个大雪堆端端正正堆在一侧,上面高高的立着一个草靶,草靶上参差不齐插着数支箭矢。
      太宗此时正擎着一张比普通弯弓大了整整一圈的乌木弓,双臂发力拉满了弓弦,半眯着眼瞄准前方的草靶。忽然嗖的一声弓弦弹开,箭矢带着风声飞了出去,正中靶心。旁边围拢的守卫立刻爆发出一阵彩声和掌声。喧声未断,太宗又连珠般续发两箭,可是不知是因为气力不足还是怎么,最后一箭却离靶心偏了几分。
      太宗皱眉摇摇头,放下擎着弓的双臂,一转头却看到站在一边旁观的李恪,本有些扫兴的脸上顿时露出笑容,高声说道:“恪儿,你怎么这时候进宫来了?”
      李恪见父皇已看到自己,急忙几步赶上前来,躬身行礼说:“儿臣今日本想一早进宫拜谒父皇,后来又想到今日恰逢朝会,所以才拖延到这时候入宫。”
      太宗听了他的解释神色一顿,又朝他脸上仔细打量两眼才从容问道:“恪儿,你这样急急入宫要见朕,可是有什么事吗?”
      李恪见父皇已经察觉到自己入宫是有所图而来,索性也不隐瞒,爽快地直奔主题说:“父皇,儿臣是特意来请战的。儿臣已听闻高昌和西突厥那里的异动,父皇一定不会再容忍麹文泰的挑衅,所以出征高昌也是迫在眉睫之举。儿臣因罪回京城思过已有一年多了,实在不甘总这样无所事事悠闲地打发日子。现在正是儿臣将功补过的好机会,若父皇果真打算派大军征讨高昌,求您恩准儿臣的请求,允许儿臣随军出征,给儿臣一个征战沙场、戴罪立功的机会。”
      太宗听完他这番恳切的言辞,又抬头看看他目光中流露出的急迫之情,不觉哈哈大笑起来:“你们兄弟的耳朵倒是都够灵呀。刚刚朝会之上我才命褚遂良草拟了《讨高昌诏》,你们就纷纷到我这儿请战来了。”
      李恪听了父皇的话恍然一愣,不过立时猜到一定是太子承乾已经抢在自己前面。他还来不及反应说些什么,就听父皇已经开口说道:“承乾对征讨高昌也和你一样跃跃欲试呢。承乾能有此心固然好,不过他毕竟身为太子,若是我大唐储君随军出征,俨然有御驾亲征的架势。对付一个小小高昌,我大唐还不需如此兴师动众。至于恪儿你嘛——”太宗说到这里忽然止住话头,望着他暗自沉思起来。
      李恪站在一边,仍然满腔迫切地望着父皇,虽然见他沉吟不语心中越发忐忑起来,不过脸上还保持着不露任何端倪的平静。
      太宗想了一忽儿,突然撇下刚才的话头,反而对他笑笑说:“恪儿,你今日来得正巧,碰上朕和守军们切磋箭艺。你也顺便在朕面前演练一番,让朕看看你的箭术如何。”
      对父皇突然提出这个要求,李恪顿时明白不仅仅是考较箭术这样简单。不过他丝毫也不担心,深吸口气,从容不迫接过父皇递到他手中的那张乌木弓。他又回身从一个守卫的箭壶中抽出三支羽箭,把两支别在腰间,拿起其中一支搭在弓弦上。他缓缓抬起双臂擎起弓来,微一用力顿时察觉父皇这支大号的乌木弓果然与寻常弓不同,似乎更加吃劲,于是便不敢怠慢,双臂运足了力气,缓缓将弓拉满。他有意仿照父皇刚才的样子,也将三支羽箭一口气连珠般射出去,结果箭箭命中靶心。
      李恪看看插在靶上尤在微微颤动的箭矢,也顾不上理会周围守军的叫好,急忙把目光转向了父皇。父皇的双眼半眯着,也正在凝神注视那个草靶,一边满意地微微颔首,一边低声自言自语:“到底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胜于蓝呀。”
      太宗带着慈爱和赞赏的目光终于转回到儿子身上。李恪接触到父皇眼光的一刹那,心中一块大石突然落了地,一下子轻松起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