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开张记 ...
-
高婶见火候差不多了,才一幅你们猜不到,我可赚了,就告诉你们吧的表情:“人家现在不卖五文钱一碗的了,要买就买一整年的份,人家也说了都是我高婶子认识的人,就给咱们成本价,那是一点也不赚的,您道是猜猜,最后比香料铺子的便宜多少——足足三十文啊!”
旁边的婆娘们都猛吸了一口气,想着这可真是差太多了!这要是不买可真是亏大了!
立时就有人又问道:“那高婶您花多少钱买了几斤?”
高婶道:“我们家买了也不少,两篮子!”看人稍有点不耐又道:“那篮子可能装了,足有十斤!这要是在香料铺子里买那就是一百文啊。”听着又有人吸气,便道:“我才买花了七十文,虽然一下子也不少,但我们家汉子可想的远,说--就我们那每天拿棒槌敲打的衣服,那还能穿几年?这随便搓搓就下灰的东西,一年光衣服钱就得省下几十文呢。况且人家还是足称的,卖的皂荚都是晒的干干的,一点也不压秤,这比香料铺买的多了一半都快有了,这又多得赚三十文不止。更何况,你如果买十斤的就送一个篮子装皂荚粉,那篮子编的可精致了,这要是拿去卖也得五文钱才行!要不我说还是男人见识长呢,我这一算下来,我的妈呀,我这,还赚了四五十文呢!你们说这要是不买还不得成傻子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高婶的话从买变成了赚,听得旁边的人久久不能回应,一个个都在心里换算到底能挣多少钱?好像很多,多到算不过来了,只知道一定要去买十斤,不然肯定会被自家汉子骂不会过日子了,会被人瞧不起的。那就算一开始觉得贵的,这么一通算下来,则是一点也不贵了。当即就有人夸道:“还是高婶子会过日子呢,这么好的事都给您碰到了。”
高婶打蛇随棍上,立马道:“可不是,人家也就这两天,你们呀抓紧时间呢!东西得的不容易,这又便宜,去晚了可就想买也买不到了!”
有那心急的就道:“高婶子,人现在还在你家的吗?”
“在的在的,这两天你想买多少都有的!”
“那行,俺们呀待会就过去,到时候您可得帮俺说说好话呀!”
高婶道:“这有啥,人家就一小叫花子你还怕呀?”
“诶呦,这要不是驴蛋他娘说我还真想不到是个叫花子来弄得,可不就是前两天的那个么。穿的破破烂烂的可脏的很。”
高婶一听这话就生气道:“嫂子您可千万别说这种话,您是没接触过,今天人家洗的干干净净的身上一点味道都没有。人家得了皂荚粉的难道还不自己用点,这您可是没想到了。”
那人一听点头道:“也是呀!”
高婶有心帮太爷说话,又道:“您得多可怜人家,这时节青黄不接的,前几天人家都差点被饿死,好不容易才挺过来的呢。我听说呀,那老庙里还有好多的乞丐呢。人家这好不容易得了点皂荚粉,也是拿来活命的,咱到时候可得留点良心不能跟人家死还价。这要是传出去,人家还说咱们欺负小孩子呢,太缺德了!你们要是有善心呐就把家里不要的破衣服拿给人家,那小家伙可善良了,你送人家东西,人家不得多多少少给您加点添头。这不比那死还价伤和气的好。可别说我高婶子偏袒,那孩子呀看着就是惹人疼的。”说罢,还忍不住似得眼泪掉了下来。又道:“人家也不容易呢,你们都说说谁家孩子三岁死了爹娘呀。还这么起早贪黑的,这是汉子干的活呀,人家才十二岁,就这么能干都知道疼那庙里养着他的老乞丐呢,他自己大多数时候还吃不饱呢,要不怎么就去讨饭去了呢。”
一席话又说得人唏嘘不已!这个时候大家借助皂荚粉,洗的比平时的快,说了这么会儿话,衣服也洗好了。临走都跟高婶子说待会就去他们家买皂荚粉去。有的还道自己家里还有破被子,待会给他拿过去,这么天冷的,没被子可怎么受得了。说着也心酸的想掉眼泪。其他人也都说说话便走了。
早上十点左右,那洗好衣服的回去便开始找着家里小孩子穿不住的破衣裳拿到高婶家。一个两个,不一会儿就有十多个人,手里多少都拿了点什么过来,顺便买皂荚粉。
太爷临了开始手忙脚乱起来,一会跟她们相谢,一会儿又给他们称称(一声和四声)。气氛很好,都争着抢着,生怕晚了自己买不到。慌得太爷直道:“别急别急,今天的都够的!”他却不知道,这句话让所有人更要抢了——今天够,明天不就不够了吗?慌的太爷只能让他们自己舀进来,他来张开布袋口来接,差不多了就提起来顺手称。挤的都没有人来得及还价,都直接买十斤的。
有那买好的路上遇到个认识的就道:诶哟,那谁谁,你怎么还不去买皂荚粉啊?快去,慢了都被人家抢光了!
那人云里雾里的问:怎么回事?你怎么买这么多皂荚粉啊?
买好的道:你是不知道,现在有人在高婶家磨皂荚,便宜卖呢,比香料铺子里卖的还便宜三十文。而且还比人家称的多一半,那买了还要赚呢。就这两天,快点去吧,去晚了想买都买不到呀!你快去,我先回了啊。
那人还是不怎么明白,但是热闹还是要去看的!
就这样,高婶的院子里一下子就聚集了四五十号人,显得热闹非凡。太爷那么多的皂荚粉也才卖了一个时辰。这还是他故意慢下来的结果。最后只好对那没买到的说过两天才能弄出来,让再等两天。余下的人只好带着东西惋惜的回去了,并且都知道,到时候还是要赶早来。
有那还搞不灵清状况的,寻人问就得到答案。于是又被人劝改天也要早点过来买。如此的反复循环,等两天后,那镇北的住户就没有人不知道有卖皂角粉的,比香料铺的还便宜三十文,还不压秤,能赚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