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对苏念安来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而谢文博是一个常年蜷在教室的角落的小孩。老师总用“拉低平均分”“拖班级后腿”这样的话斥责他,他只是在被点名时把头埋得更低,仿佛他的人生就该被定格在最后一排那片小小的阴影里。然而这次,因为作文意外地没有跑题,语文拿到了不错的分数,总成绩竟从全班倒数第一跃至中游,连老师破天荒地大力表扬了他。
下课铃响起时,谢文博还沉浸在课堂上的震撼中没回过神,就被一股突如其来的热浪包围了。以朱亚杰为首的男生们已经围到他的课桌旁,七嘴八舌的声音像探照灯般打在他身上。
“谢文博,你小子行啊,这是坐上火箭了!”朱亚杰拍着他的桌子说。
“太不够意思了吧?不给兄弟们垫背,反倒把兄弟们踩脚底下?”王志刚的语调阴阳怪气。
就连前排的几个女生也回过头来,好奇地打量这个突然闯入她们视野的“异类”。
谢文博的脸颊在包围中灼烧,窘迫与一丝陌生的甜意交织。他在喧闹中无所适从,却又贪婪地汲取着这被“看见”的滋味。那一刻,他几乎要相信,差生不再是他永恒的宿命。
刘玉洁看了一眼教室后排哄闹的男生,朝苏念安露出一个坦荡的笑容:“这次你肯定又是班上的第一名了。”她的语气真诚,没有半分嫉妒。
苏念安接收到这份善意,唇角刚牵起一个准备回应的微小弧度,目光却不经意地越过刘玉洁的肩膀,撞上了另一道视线——坐在刘玉洁侧后方的赵晓慧。
赵晓慧显然听见了她们的对话。她那双原本眼窝很浅的杏核眼眯缝成一条细线,里面像是结了一层薄冰,嘴角向下撇出一个刻薄的弧度。在与苏念安视线相触的刹那,赵晓慧极其迅速地翻了个白眼,头颅高高昂起,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猛地别过脸去。
那一眼,又快又冷,像猝不及防刺来的一根针。
苏念安唇边那抹尚未绽开的笑意,倏地凝住了,随即无声地消散在空气中。
她对此并不感到意外。赵晓慧对她的这种隐性敌意,由来已久。这个从外地来的插班生,不仅事事优秀,还颇有人缘。即便她从不主动招惹谁,本身的存在本身是一种冒犯。毕竟,在苏念安到来之前,那个总能赢得老师称赞、稳坐第一名位置的,是赵晓慧。
刘玉洁的坦荡是真实的,赵晓慧的嫉恨也是真实的。这世界本就如此,善意与恶意总是并行不悖。
讲台上,老师已经开始宣读本次考试的分数和名次。苏念安轻轻吸了口气,将那一瞬间的不适压了下去,重新挺直了背脊。
寒假前的最后一项安排,是召开全校大会。腊月的天空总像蒙着一层薄纱,阳光失去了平日的锐利,变得柔和而散漫。太阳透过这层含混的空气,为万物镀上了一层浅淡的的金色。北风在空旷的场地间肆意穿梭,裹着刺骨的寒意。全校师生裹在厚厚的棉衣里,如同静立在冻土上的芦苇丛。
校领导的声音透过寒风传来,依旧是那些年年不变的叮嘱:
“第一,注意安全。放鞭炮必须有大人陪同,选在空旷地方。绝不允许往下水道或人身上扔。玩要玩得高兴,更要玩得平安。
“第二,孝敬父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年关将近,家里置办年货很忙,别只顾着自己玩。父母辛苦一年,你们的懂事,就是最好的年礼。
“第三,认真完成作业。过年再热闹,也要记住自己是学生。对待作业要像吃饭,每天写一点,别都堆到年后。学有余力的同学,抓紧预习新课。”
孩子们的心思却早已飞向即将到来的春节,双脚在冻得僵硬的地面上轻轻跺着,只为获取一丝暖意。直到教务主任捧着那叠红得耀眼的奖状走到台前,所有人才真正精神起来。
每个班级成绩前六的学生获得“优秀奖”,另设一个“进步奖”,专门颁给本学期进步最大的学生。
被点到名字的学生小跑上台,冻红的脸上眼睛亮晶晶的。他们从校长手中接过一张印着金色大字、盖着红色校印的奖状,再从校主任的手中接过印着“奖”字红章的笔记本。第一名另有额外奖励:一二年级是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三到五年级是一支钢笔。
不是笔记本买不起,而是奖品背后的光环无可替代。尤其在过年时,这张奖状就是一张获得夸赞的通行证。有几个孩子不渴望被表扬呢?
苏念安从校长手中接过奖状时,微笑着欠身道谢,随后恢复了惯常的平静。同样站在领奖台上的张明泽笑意盈盈,轻轻向台下招手致意。
当“进步奖——谢文博”这个名字在寒风中响起时,那个总是站在最后一排的男孩愣了一瞬,才脚步凌乱地跑上台去,冻红的双手在接过奖状时微微发颤。他的嘴角再也抑制不住地上扬,笑容比冬日的阳光还要明亮,仿佛捧在怀里的不是普通文具,而是整个童年最珍贵的礼物。
散会的哨声终于响起,孩子们如归巢的鸟儿般散去。他们奔向同一个寒假,也奔向了各自迥然不同的人生章节。
谢文博小心翼翼地将奖状搂在怀里,像护着一枚易碎的珍宝,生怕旷野的风不识趣,吹皱了那象征荣耀的纸页。
苏念安则将奖状沿着中缝对折,再对折,随手塞进书包。动作熟练,没有一丝犹豫。
从一年级拿回第一张奖状起,苏念安的奖状就从未出现在任何一面墙上。妈妈曾对她说:奖状代表的是过去的某一个阶段,而这个阶段太小,不足以撑起你一生的荣耀,所以你只需要记住得到它的快乐,然后继续往前走,去拿下一个。
张明泽跑过来,看见她的动作有些吃惊:“你折成这样还怎么贴墙上?”
“你也贴奖状?”
“奖状不就是用来贴墙的吗?如果我过年拿不到奖状,爸妈会觉得很没面子的。”
“考试是给自己的交代……。”
“你不知道,当我发现作文跑题时害怕极了。万一拿不到奖状……还好得了第五名,反正都写着‘二等奖’,有就行。”
苏念安虽不能理解,却也不愿深究别人的家事,只淡淡说:“放寒假了,提前祝你新年快乐。”
“也祝你新年快乐。对了,差点忘了正事——你家电话多少?数学题不会时好问你。”
“我住在姥姥家,怕是不太方便。”
“我不会天天打的。要不,你家住哪里?我去找你。”
苏念安无奈地笑笑:“好吧,我写纸上。最多一星期一次,电话是在我姥姥姥爷住的屋里,你别有事没事就打过来。”
“知道了。”张明泽拿着纸条,开心地跑远了。
同学们陆续离开校园,互相道别。“明年见。”“新年快乐。”寒风中飘散着年轻的声音,为这个学期画上了句点。
苏念安回到家时,姥姥和姥爷已经收拾好了行李。
“既然放寒假了,咱们回村里住吧。”姥姥接过她的书包,“家里什么都有,地方也宽敞,比这窄小的楼房舒服多了。”
三人将行李塞进小汽车后备箱。路边的商铺堆满了年货,对联、爆竹、饼干,全都裹着火红的包装,洋溢着年的气息。
刚卸下东西,合上后备箱,就听见邻居家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安安!你终于回来了。”郑升弟脸上绽开喜悦,随即朝屋里喊,“妈,我去找安安玩一会儿,很快就回来!”
她飞奔过来,眼疾手快地帮他们拎起忘在门口的袋子,声音轻快:“我还以为你要在新家过年呢,还好你回来了。”
苏念安放下沉重的书包。屋里几日没住人,透着一股清冷的寒气。
郑升弟挨着她坐下,眼睛亮晶晶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次考试我得了‘进步奖’!我按你教的方法练生字,写满了两个本子——不是你送的那个,那么好的本子我可舍不得用,就是用平时的普通本子写的。”
苏念安微笑:“你们的作文题目也是《我的书桌》吗?”
“不是,我们是《我的同桌》。”郑升弟的声音轻了些,“我当时只想到你。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我觉得你是个特别好的人。”
“谢谢你。其实我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好。”苏念安垂下眼帘,“你知道吗?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把《我的书桌》看成了《我的同桌》,老师说跑题的作文最多只能得八分辛苦分。”
“这个题目确实不好写。桌子不就是四条腿加一个面板,怎么能写出六百字呢?”
“作文不一样,那我们的考试题目也不一样吧?不是全市统一考试吗?”
“好像期中期末考试都是各个乡镇自己出的。我们村小属于‘城关乡’,你们学校属于市区,具体的我也不清楚。”郑升弟想了想,“你问你姥爷,他肯定知道。”
苏念安望着在自己面前不在畏畏缩缩的郑升弟:“你变得爱笑了。”
“以前我妈总骂我蠢货、笨蛋。这次我考了第九名,得了‘进步奖’,连我爸妈、爷爷奶奶都对我好了很多。我爸还给了我五块钱作奖励,我妈也没说什么。”她站起身,“你等我一下,我回家拿个东西。”
再回来时,郑升弟拿着那本《中外名人故事》,是苏念安暑假借给郑升弟的那本,书仍然完好如新。郑升弟从书中间拿出一张明信片。
“安安,我没有什么能送给你的。”她轻轻将卡片递过来,“就把我的祝福送给你吧。”
苏念安展开卡片,上面一笔一画认真地写着:“苏念安:祝你新年快乐,吉祥如意。郑升弟。”下面一行小字,“你就像下凡的仙女,愿你越来越漂亮。”
“谢谢你,升弟。”苏念安轻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郑升弟很认真地说:“你借我的那本书,我看了好多遍。我以后……也想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虽然我现在还说不上来具体是啥样,但我知道,肯定得先好好学习。”
“你想看什么书,随时来我这里挑。”苏念安说着,从手边取出两本书,“这是《成语故事》,这是《数学万花筒》,里面有许多有趣的题目,你可以先看着。”
“安安,谢谢你。”
苏念安看着她,唇边浮起一抹了然的笑意:“这么久过去,你还保存的这么好,我也放心把书借给你。我最不喜欢破破烂烂的书了。”
郑升弟说:“我都放在我弟够不着的地方。他经常撕我的书,现在长大了还好多了。”
苏念安一笑:“没关系,真撕破了也不用赔。都是我看过的书。反正新书我先看,就不怕你弟弟了。”
话音落下,两个女孩相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郑升弟抱着两本新书,脚步轻快地踏出苏念安家的院门。她回过头,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苏念安看着郑升弟的身影雀跃得像只小鸟,自己也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愉快,真好。
寒假开始后,郝老师每隔两天来给苏念安辅导一次英语,时间也从晚上改到了上午。
这天课程结束时,郝老师随口问:“念安,这次期末考得怎么样?”
苏念安正在合上英语课本的手顿了顿,神情有些沮丧:“总分第一。但是数学,”她微微抿了抿唇,“只考了92分。”
“92分是有点低,”郝老师敏锐地捕捉到她细微的情绪,“哪里出问题?”
“四则混合运算错了两道。”苏念安抬起眼,语气里带着难得的懊恼,“我最讨厌做这个了。别人笑话我,算个数都能错。他们觉得不会做应用题是正常的,计算题错是不能理解的。其实应用题里面,只要能列对式子,计算很简单,一般应用题里面的数都容易计算。但是四则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分数小数,还要加上括号。我不仅算得慢,还算不对。”
“运算规则你说一下。”
苏念安流利地背诵道:“运算规则是,要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先算括号。”
“没问题。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算错了呢。”
“我不知道。不是这里错,就是那里错。”苏念安一脸无奈。
“那这样吧,我这两天要去书店,我找一本计算题的习题册给你。你做题我帮你看看。”郝老师狡黠一笑:“其实我数学还不错,不过我是你的英语老师,给你教数学必须要你姥爷同意才行。”
“没事,姥爷会同意的。就在加半小时的数学课。”
“那,今天就到这里吧。你姥爷不在家,下次我向他反馈你的学习情况会向他说明的。”郝老师将教案收进手提包,站起身,“今天先到这里,好好复习。”
苏念安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