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同城的星图 ...

  •   硕士答辩的顺利通过,像为林清颜卸下了一个沉重的行囊,让她得以短暂地喘息,享受一段难得的轻松时光。

      然而,轻松之下,对未来的规划并未停歇,尤其是关乎两人下一步去向的现实问题,始终是悬在心头的一件大事。

      沈亦舟的博士答辩日期日益临近,而林清颜的博士申请材料也已投递完毕,进入了焦灼的等待期。

      这天傍晚,他们没有去图书馆,而是习惯性地散步到了那个可以俯瞰校园的湖边小亭。

      秋意渐深,湖水显得更加沉静幽深,倒映着天边最后一抹瑰丽的晚霞。

      空气中带着凉意,却也清爽宜人。

      两人之间流淌着一种平静的默契,但林清颜能感觉到,沈亦舟似乎有话要说。

      他比平时更沉默一些,目光望着远处沉入暮色的教学楼群,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木质栏杆。

      “博士答辩准备得怎么样了?”林清颜轻声打破沉默,找了个话题开头。

      “差不多了。”沈亦舟收回目光,看向她,眼神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深邃,“最后一遍检查答辩稿和演示文稿。”

      “嗯,别太紧张,你肯定没问题的。”林清颜给予他鼓励,就像他之前支持她一样。

      沈亦舟点了点头,沉默了片刻,然后像是下定了决心,开口道:“关于博士后的位置,我做了决定。”

      林清颜的心轻轻一提,呼吸不由自主地放缓了。

      她静静地等待着,既期待又有些许不安。

      她早已表明态度,支持他追求最好的平台,无论是德国还是其他地方。

      但内心深处,谁又不渴望能够避免长久的分离呢?

      “我接受了S大物理学院的邀请。”沈亦舟的声音平静而清晰,如同陈述一个实验结论。

      S大?
      林清颜愣了一下。

      这并非之前讨论中最优选项的德国研究所,也不是本校的博士后位置,而是国内另一所顶尖的理工科强校,位于邻省,距离他们现在的城市有几个小时的高铁车程。

      这个选择,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S大?”她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脑海中迅速检索着相关信息。

      随即,一个念头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S大所在的城市,正是她博士申请中最心仪、也是希望最大的那所文科见长的高校H大师范大学的所在地!

      两所学校甚至在同一个大学城内,相隔不过几站公交车的距离!

      这个认知让她瞬间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向沈亦舟。

      沈亦舟看着她脸上变幻的神色,知道她已经反应了过来。

      他没有卖关子,直接确认了她的猜测:“S大的量子信息研究组实力很强,方向和我博士期间的工作有很好的延续性,合作导师也是领域内的前沿学者。而且,”他顿了顿,目光专注地凝视着她,语气里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温和,“我了解到,H大师范大学的文学院,恰好是你申请导师所在的单位,他们在现当代文学和物质文化研究方面很有建树。”

      他果然都考虑到了!

      他不仅评估了学术平台本身,还将她的发展可能性纳入了决策矩阵!

      选择S大,既保证了他自己能够在一个高水平的平台上继续深入研究(虽然可能略逊于德国那个顶尖机会,但差距并不大),又巧妙地避开了与她可能长达两年的跨国分离,将物理距离缩短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同城”范围。

      这不是单纯的“为爱牺牲”,而是一个经过理性权衡后、对双方都最有利的“最优解”。

      他放弃了那个光环更盛、但会带来巨大分离成本的选项,选择了一条能让两人并行发展、且能随时相互支持的道路。

      “S大的机会也很好……”林清颜喃喃道,心中被巨大的惊喜和感动填满,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她想起自己之前那句“我们是并行,不是依附”,而他此刻的选择,正是对这句话最完美的践行。

      他没有要求她跟随,也没有为她放弃,而是找到了一个能让两条轨迹在最优路径上无限靠近的交点。

      “嗯。”沈亦舟应道,“综合评估,这是当前情况下,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他用“性价比”这个词来形容,带着他一贯的理科生思维,却让林清颜觉得无比踏实和真诚。

      这不是冲动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那……如果你拿到了S大的录用通知,”林清颜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雀跃的颤音,“我们就可以……”她没有说完,但眼里的星光已经说明了一切。

      “嗯。”沈亦舟再次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单音节,嘴角微微上扬,形成一个清浅而温暖的弧度,“可以在同一个城市。”

      暮色彻底笼罩下来,校园里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散落在人间的星辰。

      湖面倒映着灯光,波光粼粼。

      两人并肩站在亭子里,望着脚下这片熟悉的景色,心中却已绘制出了一幅新的、属于未来的地图。

      那幅地图上,有S大的实验楼,也有H大的文学院,有他们各自为之奋斗的学术理想,也有放学后可以一起散步的街道和共享晚餐的餐桌。

      短期异地的问题,就这样在沈亦舟理性而温柔的规划下,峯回路转,迎刃而解。

      这个结果,比林清颜曾经暗自期盼的还要好。

      它最大程度地保全了两个人的独立性与发展空间,又将彼此的距离拉到了最近。

      “谢谢你,沈亦舟。”林清颜轻声说,这句话包含了太多含义。

      谢谢他的尊重,谢谢他的考量,谢谢他为他们的未来做出的这份努力。

      沈亦舟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有些冰凉的手指。

      他的掌心温暖而干燥,传递着无声却强大的力量。

      那一晚,林清颜在博客上写道:

      **“人生就像解一道多变量优化题。
      他曾面对星辰大海的召唤,也曾审视脚下安稳的道路。
      最终,他拿出了一份让所有约束条件都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解——一份位于我心仪城市顶尖高校的博士后邀约。
      这不是妥协,是更高明的共赢。
      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并行不是遥遥相望,而是在同一张星图上,找到彼此轨迹最近的那个交点。
      未来那座陌生的城市,因为有这个交点的存在,而瞬间变得亲切无比。”**

      沈亦舟则在日程本上,对未来规划一栏进行了更新:

      **“下一阶段定位确认:S市(与H大师范大学同城)。
      主要任务:S大博士后研究。
      附加目标:与林清颜共同适应新环境,推进‘叙事可视化’项目(若她成功录取H大)。
      路径清晰,资源协调完毕。”**

      在他的规划体系里,她的存在,早已从一个需要考虑的“外部变量”,内化成为了自身发展路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部参数”。

      他们的未来,不再是两条充满不确定性的射线,而是在同一座城市坐标系下,两条可以无限延伸且时常交汇的优美曲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