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现代番外:补习纪事 ...

  •   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大地,知了在梧桐树上声嘶力竭地鸣叫,空气中弥漫着柏油马路被晒化的焦灼气味和隐约的栀子花香。
      市一中高二的教室里,风扇呼呼地转着,吹不散闷热和期末考前的紧张。班主任扶了扶眼镜,宣布了一项“互助学习”计划,旨在让成绩优秀的同学帮助有短板的同学共同进步。
      “江筠,你文科成绩突出,尤其是政治历史,就是数学拖后腿。温重玉,你专业课很好,但文化课,特别是文综,需要加把劲。”班主任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扫过,“你们俩结成互助同桌,江筠帮温重玉梳理文综知识点,温重玉……嗯,可以在学习方法和心态上,和江筠多交流交流。”
      坐在靠窗位置的江筠闻言,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短袖,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认真和严肃。他政治好得突出,谈起时政和哲学原理能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可惜一碰到数学公式,那清晰的逻辑就像打了结,剪不断理还乱。
      而被点名的温重玉,正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手指间无意识地转着一支2B铅笔。他长得很好看,是那种干净又带着点艺术生散漫气质的好看,皮肤白皙,眼睫毛很长,看人时眼神总是带着点漫不经心。他的画在全市比赛中拿过奖,但文化课成绩确实徘徊在中下游,尤其是需要大量记忆的文综,让他颇为头疼。
      对于这个安排,江筠的第一反应是有点抵触的。他习惯了一个人埋头苦读,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更别提还要去“帮助”别人。而且,这个温重玉,看起来就……不太像能静下心来学习的样子。
      温重玉倒是没什么意见,他甚至对着江筠的方向,露出了一个浅浅的笑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侧脸上,柔和了轮廓。江筠猝不及防地对上那个笑容,心跳莫名漏跳了一拍,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桌上的试卷,耳根却悄悄热了起来。
      互助学习的第一天,气氛有些尴尬。
      江筠拿出自己整理得密密麻麻条理清晰的政治笔记,一板一眼地给温重玉讲“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温重玉起初还努力跟着听,但很快,他的注意力就开始漂游天外。他看着江筠因为认真而微微抿起的嘴唇,看着阳光在他睫毛上投下的小片阴影,看着他那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耳尖……他觉得,江筠讲题的样子,比那些枯燥的原理有趣多了。
      “所以,这里的特殊性体现在……”江筠讲到关键处,抬头看向温重玉,却发现对方正支着下巴,眼神放空,显然没在听。
      “温重玉!”江筠的语气不由得带上了几分严厉,像个小老师。
      “啊?哦!”温重玉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对不起,你讲得太快了,我……我没跟上。”
      江筠叹了口气,耐着性子放慢语速又讲了一遍。这次温重玉努力集中精神,但听着听着,目光又不自觉地落到了江筠握着笔的手指上——手指修长,骨节分明,因为用力,指尖有些发白。
      “你……你能不能认真点!”江筠有些恼了,他觉得温重玉根本就是在敷衍。
      “我很认真啊,”温重玉无辜地眨眨眼,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从画夹里抽出一张速写纸,拿起铅笔,“要不……我边画边记?这样可能记得牢一点。”
      江筠还没来得及反对,温重玉已经低头在纸上飞快地画了起来。寥寥几笔,一个戴着眼镜、皱着眉头、正在讲题的严肃小书呆子形象就跃然纸上,旁边还配了简单的文字标注:“矛盾=江筠(普遍性:爱皱眉;特殊性:讲题时耳尖会红)”。
      江筠看到画,先是一愣,随即脸颊“唰”地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他一把抢过画纸,想撕掉,又有点舍不得,最后只是气鼓鼓地把画纸塞进了自己的书里,低声嘟囔:“不务正业……”
      温重玉看着他红透的耳根和强装镇定的样子,忍不住低低地笑了起来。他发现,逗弄这个一本正经的同桌,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最初的磨合过后,两人的补习渐渐走上了正轨。江筠发现,温重玉并非不聪明,只是对死记硬背的东西缺乏兴趣。当他用图像、故事或者联系实际的方式讲解时,温重玉反而理解得很快。而温重玉也发现,江筠在数学上的“笨拙”有种奇怪的可爱,他会对着一道简单的几何题冥思苦想半天,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像个憋气的河豚。
      期末考试结束,暑假来临。江筠的父母是中学教师,暑假回老家照顾老人,家里只剩他一个人。温重玉的文化课成绩虽有起色,但离理想状态还有距离。于是,在温重玉的提议和软磨硬泡下,补习地点从教室转移到了江筠的家。
      江筠的家在一个老旧的教师家属院里,陈设简单整洁,充满书卷气。客厅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大大的书桌,成了他们临时的学习阵地。
      七月的午后,暑气蒸腾。窗外是郁郁葱葱的老榕树,知了声声。屋内,老旧的空调发出嗡嗡的声响,勉强维持着一丝凉意。
      江筠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运动短裤,坐在书桌一侧,正严肃地给温重玉分析期末考试的历史试卷错题。温重玉则穿着宽松的印花衬衫,趴在桌子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笔尖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画着圈圈。
      “温重玉,你看这道题,关于‘摊丁入亩’的历史意义,你又答偏了,要结合当时的赋税制度和经济发展来谈……”江筠指着卷子,语气认真。
      “唔……”温重玉含糊地应着,目光却飘向了江筠因为炎热而微微汗湿的额发,还有T恤领口露出的一小截清瘦的锁骨。他觉得有点口渴,心里也莫名有点烦躁,像是被窗外的蝉鸣吵的,又好像不是。
      他忽然站起身:“太热了,我去买根冰棍儿,你要什么口味?”
      江筠的思路被打断,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我不用……哎,你等我把这题讲完……”
      话没说完,温重玉已经像阵风似的跑出了门。
      十分钟后,温重玉拿着两支老冰棍回来,递了一支给江筠。冰棍冒着丝丝凉气,驱散了些许暑热。
      两人并排坐在书桌前,安静地吃着冰棍。甜丝丝凉津津的味道在舌尖化开,气氛变得有些微妙。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桌面上投下斑驳摇曳的光影。
      “江筠,”温重玉忽然开口,声音轻轻的,“你以后想做什么?”
      江筠愣了一下,舔了舔冰棍,认真思考了一下,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理想主义道:“嗯……想学法律或者国际政治。希望能做点……有意义的事。”
      “真好。”温重玉笑了笑,看着窗外,“我就想一直画画。也许以后开个小画室,教小朋友画画,或者自己到处走走,画看到的风景和人。”
      “你的画很好。”江筠难得地夸了一句,语气真诚。
      “是吗?”温重玉转过头,眼睛弯了起来,“那……我以后给你画幅画吧?就画你现在这个样子。”
      江筠的脸又有点热了,他低下头,小声说:“谁要你画……”
      日子就在这样平淡的流淌,他们一起做题,一起啃书,一起分享一支冰棍,一起在傍晚时分到楼下散步,看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江筠依旧会为温重玉的走神而气恼,温重玉也依旧会用各种小玩笑逗得江筠脸红。
      一天下午,天气格外闷热,眼看一场雷雨将至。江筠正在给温重玉讲一道数学题,讲得口干舌燥,温重玉却似乎总是不得要领。
      “这里,辅助线应该这样做,连接这个点和这个点,你看,这样两个三角形就全等了……”江筠用笔在草稿纸上画着,有些急切。
      温重玉看着那几条错综复杂的线,只觉得头晕眼花。他抬起眼,看着江筠近在咫尺因为专注而微微汗湿的侧脸,鼻尖萦绕着他身上淡淡的洗衣粉的味道,忽然间,他什么公式定理都听不进去了,只觉得心跳得很快,像要撞出胸腔。
      “你到底听懂了没有?”江筠讲完,抬头问道,却撞进温重玉异常专注深邃的目光里。那目光不再是平日的散漫温和,而是带着一种他看不懂的滚烫情绪。
      空气仿佛凝固了。
      窗外一声惊雷炸响,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窗户上。
      两人都被雷声惊得微微一颤,目光却依旧胶着在一起。
      “江筠,”温重玉的声音有些沙哑,他轻轻叫了一声他的名字,像是叹息,又像是鼓足了勇气。
      “嗯?”江筠下意识地应道,心脏在胸腔里擂鼓。
      温重玉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看着江筠那双清澈又带着点懵懂的眼睛,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忽然伸出手,用指尖轻轻拂去了江筠鼻尖上因为炎热渗出的一滴细小汗珠。
      动作很轻,很自然,却像一道电流,瞬间击中了江筠。
      江筠浑身一僵,猛地向后缩了一下,脸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爆红,连脖子都染上了绯色。他像是被烫到一样,猛地站起身,椅子腿和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
      “雨、雨太大了!我……我去关窗户!”他语无伦次地说着,同手同脚地冲向窗边,手忙脚乱地去关那扇其实并不需要关的窗户。
      温重玉看着他慌乱的背影,手指上还残留着刚才那微湿温热的触感。他低下头,无声地笑了笑,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又软又涨。
      那天之后,两人之间仿佛多了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谁都没有捅破,但相处时,眼神交汇的瞬间,总会多停留一秒,然后各自慌忙移开。
      补习仍在继续,只是江筠讲题时,偶尔会走神,然后懊恼地敲敲自己的脑袋。温重玉也不再总是嬉皮笑脸,有时会安静地看着江筠,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温重玉的文化课成绩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为了表示感谢,他请江筠去看了一场美术展。展厅里很安静,他们并肩走在光影交错的作品之间。
      在一幅描绘夏日荷塘的油画前,两人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画面上,碧叶连天,荷花亭亭,光影斑驳,充满了宁静的生命力。
      “好看吗?”温重玉轻声问。
      “嗯。”江筠点点头,目光落在画上,又似乎透过画,看到了别处。他犹豫了一下,用更轻的声音说:“有点像……你家附近那个池塘。”
      温重玉微微一怔,随即笑了起来,眼睛亮晶晶的:“你还记得啊?”
      那是很久以前,他们刚成为同桌不久,一次放学偶然路过的地方。
      江筠没有回答,只是耳根又悄悄地红了。
      从美术馆出来,傍晚的风带着凉意。他们默默地走着,肩膀偶尔会轻轻地碰在一起,又迅速分开。
      走到分别的路口,温重玉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江筠。
      “江筠,”他开口,声音很轻,却很清晰,“下学期……我们还做同桌吧?”
      江筠抬起头,对上他带着笑意又无比认真的目光。那一刻,他心里所有的懵懂慌乱和不确定,仿佛都找到了答案。他抿了抿嘴唇,用力地点了一下头。
      “嗯。”
      蝉鸣依旧,夏风温柔。
      少年心事,如同悄然绽放的栀子花,洁白,芬芳,在那个漫长的暑假末尾,定格成了最清澈动人的模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