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忽必烈登基举贤才 ...

  •   忽必烈登基以后,开始大量重用汉人,首先对佛教的海云大师和子聪和尚师徒颇为器重,将子聪和尚留在身边,改名为刘秉忠。一日,忽必烈问起如何让汉族有才能的人尽为所用之道。
      刘秉忠答道:
      “只要大王诚心招贤,贤能之士无不倾力来投!”
      忽必烈点了点头,问道:
      “似此,襄阳城的郭靖和朱子柳等会不会来?”
      刘秉忠奏道:
      “像郭靖和朱子柳这种侠义为怀、忠君爱民的大英雄大豪杰,只可礼遇,不可屈至。大王应该成全其忠义之心,不能让他变节而成千古骂名。”
      忽必烈闻之,叹息良久。
      刘秉忠又道:
      “其实襄阳城久攻不下的原因,不仅在于襄阳军民的齐心协力,更有赖于郭靖等一班豪侠之士的鼎力相助,如果大王也礼聘一些忠义之士,群策群力,定能使襄阳城拱手来降。”
      忽必烈闻言大喜,任命刘秉忠建立招贤府衙,张贴招贤榜,在刘秉忠的举荐下,燕真、贾居贞、孟速思及董文炳、董文用等藩府旧臣;张文谦、李德辉、刘肃、李简、张耕、马亨、王恂、刘秉恕、窦默、姚枢、杨惟中、许衡、赵复、宋子贞、商挺、李昶、徐世隆、贾居贞、刘肃等四方文学之士;阿里海牙、孟速思、廉希宪、叶仙鼐等西域畏兀尔人;回回人札马剌丁、阿合马;吐蕃国师班八思;克什米尔僧人那摩禅师;大食人也黑迭儿;独创的玄冥神掌的百损道人等等,都被罗致于忽必烈麾下。
      忽必烈又听说全真七子仙逝以后,全真教新任掌教祁志诚在赤城云州金阁山刘家谷云溪观,平常为人治病,没事时就游走于山水之间,传道受业,心下大喜,有心接纳,便派张元智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请。岂料祁志诚清心寡欲,并无富贵之心,早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到赤城云州暂居目的只是因为这是蒙古兵聚居的地方。他在此传道,主要是想感化蒙古兵放下屠刀,使更多无辜百姓免遭杀戮。
      忽必烈见祁志诚不为富贵所动,便又派太子安童去求教他修身齐家治国的方略,祁志诚回答道:
      “身正则影正,身邪则影邪,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治大国若烹小鲜。”安童大为赞赏,以为处世名言。于是把祁志诚的话转述给忽必烈。忽必烈见祁志诚终不为所用,叹息者久之。
      忽必烈重用汉人,实行汉制的消息,很快传遍天下。蒙古政权,由此兴旺发达,如日中天。而赵宋朝廷却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赵宋朝廷因政治腐败,致贾似道得以擅权。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为隐瞒乞和真相,网罗亲信,极力打击陷害有功将领。一批战功卓著的将帅,或被罢官,或被治罪而死,致使民心相悖,将士离心,战备松弛,坐失强兵固边大好时机。而那些不堪赵宋朝廷奸臣当道,腐败无能的汉族官僚,以及被权臣贾似道压制的大小官吏,纷纷变节,向蒙古投降。南宋的潼川安抚使刘整,以泸州等十五州三十万户叛变降蒙。忽必烈大喜,任其为夔府行省兼安抚大使,赐银一万两。
      刘整,字武仲,京兆樊川人,沉毅有智谋,善骑射,曾是孟宪帐下的一员虎将,号为“赛存孝”,累迁潼川十五军州安抚使,知泸州军州事。刘整的投降,编练水军,使得元水军迅速形成战力。大大增强了蒙古汗国的水战能力。
      正是:更易制度变祖法 施行明政萃群英。欲知结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三易其稿,修改后为给她找一个好婆家,今日起独家正式在晋江文学城上传!以前被人恶意上传到其他网站。 敬请其他网站已经上传的,尽快下架。 本篇小说主要是写给青少年看的励志类小说,不会有半点不健康内容,也还在持续修改中,请喜欢本文的读者朋友看后在评论区提出修改意见,一旦采纳,必有酬谢。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