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曲江映月 ...

  •   夜空玉盘清圆,曲江浮光掠影。延着皇家的庆典,京城百姓除了上元,也将中秋视作大节日,在家拜过了月娘,便要出门去攀高,等着各处塔楼上放起的烟花;而曲江之畔的宝塔、茶楼又是视野最佳之处,便连带着游船画舫,也热闹非凡。

      许明棠一手执团扇提起裙摆,另一手被游船上的许平钧拉着,衣袂翻飞轻轻一跃,登上了甲板。

      一旁的陆凛旋即递上一个精巧可爱的兔子灯。许明棠看了一旁的兄长一眼,得了他准许的神情,欣然接下。

      她轻轻一礼,抬头时恰好看见陆凛泛红的脸颊,好险迅速地用团扇遮住了不禁上扬的嘴角。

      许平钧脸上挂着笑,却没有很觉得这样的氛围得一直持续下去的必要,侧身向船舱比了个手势,道:“快些进去吧。”

      三人先后入内,见里头霍临川、程之南已经坐定。见来了人,起身问候。

      “许大人、许小姐、陆将军。”程之南迎着他们坐下,向一旁的霍临川问道,“将军,却不知叫我们前来是有什么要事商议?”

      许平钧道:“程兄不必着急,谢大人这不是还没到嘛。”

      程之南目光游移,见到场的不少朝中众臣,难掩慌张神色:“实不相瞒,我不过一个小小翰林学士,实在不敢与诸位一同……商议朝政啊。”

      未等别人出声,却是许明棠先行开口,声音婉转似铃:“程大人,我等不过佳节小聚罢了,否则怎得叫我一个小女子也到这游船上来?”

      许平钧听得妹妹如此机灵,朗声笑开了:“是啊,不过同饮作乐,程兄何须慌张?”

      这么一打圆场,霍临川不得不把原本要威慑程之南的眼神收起,换了往许明棠那方向不屑的一瞥,喝了口茶,心下暗道:不就会耍点嘴皮子聪明嘛。

      “还没到的不止是雪臣。”霍临川放下杯子,淡声道。

      众人目光聚焦向他,均是不解时,外头谢雪臣的声音旋即响起:

      “程兄,你看谁来了。”

      众人又转头望去,只见帘子掀起,谢雪臣将一人领了进来,正是齐长月。

      “长月!”程之南即刻站起,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他跟前,接住他的双手,殷切道,“你上京来了!”

      齐长月顿首,再抬眼时眼眶不住泛红:“之南,一别数年,你可安好?”

      程之南也按不住胸中激荡,鼻头发酸:“好,好,一切都好。”他又上下查看着这位故友,“你游历四方,果然消瘦不少,我都差点认不得!怎得也不愿给我传一传信?”

      “你如今做了京官,是大忙人了,我怎好多作打扰。”

      “这是哪里的话!我自然是盼着能有你的消息。如今你来了京城,我真是喜不自胜!”

      “这都要谢过特使大人和霍将军,”齐长月看向他二人,眼中满是感激,“没有他们指点,我也不会来到此处。”

      程之南也应声看向谢雪臣。谢雪臣就迎着这个目光,温声道:“不必多谢了。既然人已到齐,便开始吧。”

      从邛州私矿带出的图纸、口供以及标示了部分走私线路的舆图在桌上一应摊开。

      阿飞就站在谢雪臣身后,看见那图纸中赫然出现了当年陇西将大毛一箭穿喉的弩矢的图纸,顿时瞠目结舌,呼吸粗重,将拳头捏得死紧。

      “这……这不就是……”阿飞指着那张图纸,说话磕磕绊绊。

      “是。”谢雪臣沉声道,“这正是当年劫掠陇西的北狄人所使用的铁器的图纸。”

      众人闻言,不由得一惊。

      “他们走私的铁器,最终运到了北狄。通敌劫掠、私铸铁器的,是同一批人。”

      许平钧问道:“那你们可有查到这幕后是什么人在操控?”

      “虽然抓到的都是些边缘人物,但据我们推测,应是当今陛下的母家,崔氏。”谢雪臣又摇了摇头,“但也止步于推测罢了,并不确定。”

      霍临川则冷笑一声:“‘此地无银三百两’,今日不就是么?”

      众人不由得想到宫宴上崔司徒的旁敲侧击,被谢雪臣巧妙推回,又让元成公主和霍临川打了岔,后来面上的笑容都不太自然了。

      许平钧思索道:“你的意思是,这些作为证据,还远远不够?”

      “正是。所以今日我才将诸位聚在此处,”谢雪臣抬手,向众人敬了一圈,“望诸位可助雪臣一臂之力,共除这盐铁之弊!”

      众人纷纷回礼称是。唯有程之南面露难色:“雪臣兄,程某听得如此请求,恨不得肝脑涂地。只是我长久以来只会著些文章,拟些诏书,不知能作何助力,还要雪臣兄指点一二才是!”

      谢雪臣道:“我如今已经不在翰林院供职,一方面,旧案卷宗都得依仗在大理寺的许大人;但先帝密诏,只能通过程兄你了。”

      “先帝密诏?”程之南问道,“你要先帝密诏作甚?”

      “我不仅要将这盐铁走私的幕后之人揪出,还要为前朝被诬陷走私的李氏翻案。”

      “李氏?”

      谢雪臣面上闪过一瞬悲痛。霍临川在桌下拉住他的手,十指相扣。

      谢雪臣感受着手上的温度,正了正神色,将当初先帝命李玄暗查盐铁,却使得李氏反被诬陷下狱一事道出。

      自然,没有提及他自己的身世。

      船舱内一时静默,气氛凝重。

      齐长月突然起身,道声:“我出去透透气”便去了船头。

      谢雪臣心道他或许对这趟浑水心生畏惧,正要起身跟上,却被一声清脆女声打断:

      “不必。”许明棠比了个阻拦的手势,自己站了起来,“我也去透透气就是了。”

      谢雪臣知晓她的意思,顿首用口型道了声“多谢”。

      齐长月立在船头,看着这京城中秋的各处热闹:江面上的荷花灯星星点点,码头岸上人潮涌动,稚童、少女举着的兔子灯又与水中月交相辉映,都在静待晚些塔楼上燃放的烟花。

      这样的繁华之下,当真有那么可怕的暗流涌动么?

      “江心清寒,齐公子当心着凉。”

      齐长月回头,见许明棠缓步走来,倾身行了一礼:“许小姐千金之躯,更要当心身体才是。”

      许明棠屈膝回礼,温声道:“齐公子此次上京,想必可为着私矿之事作证。不若借此在陛下面前讨个封赏,谋个官做,你说如何?”

      齐长月不料她会这样开门见山,一时慌神:“许小姐这话真是折煞在下了。我不过一个小小门客,怎么好入朝为官?”

      “听闻齐公子为了解救在邛州私矿被掳掠的百姓,孤身潜入,置生死于度外,可见得是有一腔热血、为民着想之人。”许明棠浅笑嫣然,望向他的眼中却都是认真,“这样的人,又怎会做不了一个好官?”

      二人相对而默。转眼向江上看去,只见不远处一艘小舟的船头站着两个正当碧玉年华的小姑娘,正对着那边桥上的另一名青衣姑娘欢欢喜喜地挥着手。

      那桥上的青衣姑娘在拥挤的人群中回过头,听得招呼,抬手抛了一柄团扇,让船上的黄衫姑娘堪堪接住,两头的姑娘们又把手比在嘴边互相呼喊着,挥舞着衣袖,直到小舟驶出桥洞远去。

      “‘皎皎明月何处逝,依依秋水送长舟’。”

      齐长月倏然转向她。

      “初次听得这诗时,我也像兄长一般,只觉婉约凄美。”许明棠缓缓抬眼,清丽双眸中却是坚定无比,“但今日见了你,我才惊觉这诗中的婉约之外,还有些细腻的怅惘,竟与我常作的诗文有些相似之处。”

      齐长月静静看着她,眼中渐渐浮现震惊之色。

      “你说呢,齐姑娘?”

      齐长月心中一动,面上的慌乱被眼前道破天机的女子尽收眼底,随即叹道:“小姐真是慧眼如炬。”

      她转头又避开许明棠的眼神,望向远处,遥遥追忆:“我本复姓公孙,先父是前任渝州知州公孙禛。父母双亡之后,我便女扮男装,游历四方,也因此恰好结识了程兄。”

      “那么你当时不愿上京赶考,便是为着这女子之身了?”

      “正是。世道艰难,男装行走不过图个方便;要我一个女子入朝为官,更不知会面对多少困难。”

      “人世代续何止千年百年,万事不都有第一次。”许明棠目光灼灼,话语似投石入水般荡起涟漪,“待我们合力除了朝中弊病,以你的才学,未必不能为天下女子开辟一条新路。”

      齐长月听得神情激荡,而岸上的人群似乎也知道她心意一般,忽然喧闹起来。二人齐齐望去,果然是一簇火光从一旁塔楼射向天空,霎时绽开,华彩绚烂。

      船舱内众人闻声而出。

      “什么声音这么热闹?”

      “开始放烟花了呀。”

      “在那呢,快看!”

      火药在天空一声声炸响,人群在地上一声声叫好。

      五彩火光辉映着人们的面庞。霍临川又偷偷拉住了谢雪臣的手,后者则缓缓转头,看到他也在看着自己,二人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最璀璨的光华。

      一派繁华喧闹中,只有近在咫尺的齐长月听见了许明棠的低声鼓励。

      “这新朝之天,也要有你我之力。”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曲江映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