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苏相 ...
-
正是大昭五十六年初冬,雪下的毫无征兆,皑皑的白似乎要将什么都消磨了去。
苏相年冬辞官归了徽州。听闻为他送行的百姓排了百余里,倒有“看杀卫玠”的遗风。可苏相并不是卫玠,却生起了像他般的痴病,这便也是后话了。
这回说到苏相归了乡,欲闲居南山,把酒东篱,好生自在。奇就奇在,苏府却出了鬼物。常有府中下人一觉醒来发现脸上抹着碳灰,女子的贴身衣物丢失等事,一时人心惶惶。那鬼倒也可爱,只捉弄人家,倒好在不曾伤及无辜性命,苏相有大丈夫本色,无畏惧之心。可怜他那些姬妾,皆是花容失色。苏妻韦氏有大家风范,接连不断请了道士巫人想降了这怪,终是没有结果。
一时在小小的徽州城中传为轶事,天子脚下的百姓尚且愚昧,何况远离帝都的乡野小城。众人吃饱喝足后怕是连谁家的员外多少多少姬妾都津津乐道,苏府当家主母韦氏生于大家,极好面子,此刻正焦头烂额。眼瞧这鬼物越发嚣张,苏相却仍是一副悠哉的模样。
苏韦氏还在做女孩子时就被教养的极好,嫁到苏府后倒也相敬如宾,只有一事不如意,膝下无子嗣,韦氏对夫君愧疚,为其纳妾,苏相一一拒绝。只有一人,便是容颜似废妃叶氏的女子。
韦氏本是认不得叶氏的,巧在叶氏有一兄长字韶安,娶谢侯女为妻,谢氏与韦氏私交甚好。不日来苏府看望老友,竟瞧见有女子与她小姑子有七八分相似,探问之下却是苏相的小妾。韦氏本是不信的,后谢氏取出叶氏还在家时的画像,仔细瞧着,画中人并无十分容颜,但眼睛却生得十分干净,确与那姬妾十分相似。
此事不出数日,便传遍了帝都。人们道是叶氏回来报仇,又说苏相祖上阴德有亏。
这话也扯远了,那酷似叶氏的女子全然不是叶氏的秉性,不是端庄的女子,撒泼无赖倒是十分在行。苏相却像入了魔障一般,宠爱至极。韦氏为之头疼,不曾想,她入门不过半月就生恶疾去了,苏相伤心至极,三月不曾临朝。韦氏生怕别人诟病,说是以妻欺凌姬妾,故她的葬礼倒也风光,却也了却了她一桩心病。
这样一想,府中上下倒是公正,他夫妻二人皆善待下人,苏相为官也甚得民心。
韦氏再也坐不住了,她对着苏相泣之,“妾身有愧。”
“君素爱人,妾身先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后又因得德行有亏招致如此横祸。惟愿常伴青灯古佛,不求如梁上燕,岁岁年年长相见,只愿郎君安康千岁。”韦氏掩面而泣,苏相长叹一声,安抚道:“吾妻何出此言,我识得一道人,颇有德行,请他来除了这鬼物也非难事。”
又抚慰再三,韦氏才断了出家的念头。
没几日,道人未来,有一妙龄女子先至。
自称多年前与苏相订了亲事,若干年后故来讨债,并献上一本《梁祝》的画本子。
苏相见了为之一怔,忙请人传来。韦氏躲于屏风后,瞧见来人竟与那姬妾何其相似。
那少女并无多少心思,她只轻扣了一下桌子,笑颜如故道:“小妹与兄长离别多年,甚感惦念。今日方才见着,一如往常。”
苏相像是如梦初醒般,他记得自己名仰止,字景行。前朝末年宦官弄权,苏家先辈依附中常侍,虽达官显贵,终不为人齿。大昭后,苏家衰落,苏景行正是生于积贫积弱时期的苏家。幼时聪颖好学,拜孔夫子为师,后来位及相国,便人人呼他为“苏相”。
他去孔夫子处求学,拜了两个小兄弟。小的那个还是孩童般性子,叫叶晚,极其任性的少年。有一回,叶晚喝多了,笑得十分好看,一改往日的尖酸刻薄,“我家中是有个小妹生得万分标致,兄长无权无贵,本不该生奢求的心思。但我今日看你尤为顺眼,到可以为你们搭个红线。兄长如何感激?”
苏景行笑得有些无力,“我生时有大巫为我卜卦,说是贵不可言。岂是高攀?”
叶晚嗤之以鼻。
那是四十多年的往事了,尘封了许久。苏相不知怎的记了起来,他听闻将死之人会想起
念念不忘的人,刻骨铭心的事。
他重新变成了苏景行,回到四十七年前,大昭九年的冬天。
那时候,叶晚刁钻刻薄,而他酷爱叶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