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一壶梅子酒 ...
-
一壶梅子酒
(一)
开元十二年,长安城吉祥酒楼内门庭若市,闲客们吃着美味的菜肴喝着几口小酒,嘴上还不住地谈论着近日来长安城内发生的大事。
今日他们说的是丞相之女拒婚之事,要说那丞相之女今年已经到了桃李年华早过了寻常姑娘出嫁的年纪。她却一点也不着急,上门来提亲的公子一一拒绝,大有一副不嫁之势。
“这就是你孤陋寡闻了,丞相那女儿哪是不嫁啊,是提亲的人不对。”老王笑道。
“对,我也听说人家姑娘早就钟情于李翰林了啊,可惜这李翰林不开窍,只知道喝酒。”这边的老李也接着说道。
“这李翰林那么有才,长的也好看,要是我我也钟意他。”卖豆腐的杨大婶说道,还不住地叹息。
“长的好看有什么用,一天天只知道喝酒。这样的男人要不起啊,不然怎么二十四了连个妾室都没有?”老王磕着瓜子,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
他们这边说着,门口走来一个谪仙般的人,一袭青衫腰间别着一把天青色的佩剑,和佩剑一同的是个酒葫芦,挂在这样一个人的腰间格外地显眼。
明明有着那样一张惊为天人的脸,却又如凡夫俗子一般嗜酒,那好看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就这样淡淡地径直走向柜台,将腰间的酒葫芦取下来递给掌柜的。
"小王,拿两坛梅子酒,再把这酒葫芦装满。"不用那人说掌柜的就知道来人要的是什么。
这李翰林自打六年前来到长安城起就时常来买酒,开始时日日都来,后来慢慢两日或三日来一次。每次来都要两坛梅子酒,从没见他喝过其它酒。
"李翰林啊,酒喝多了伤身啊!"掌柜的将装满酒的酒葫芦以及两坛梅子酒递给那被唤为李翰林的人,这样有才的男子却这般嗜酒,可惜了。
“不要紧的。”男主接过酒葫芦别在腰间,提上两坛酒转身离去,声音因为长年饮酒有些沙哑却依旧好听。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嘴角竟有些淡淡的笑意。
“这李翰林连丞相那女儿也看不上,看样子是要和酒相伴到老咯!”卖豆腐的杨大嫂颇有些可惜地感慨着。
似乎是听到了这一句,那谪仙人走到门口的时候顿了顿。提起腰间的酒葫芦大口灌了口酒,甜柔的果香混着浓烈的酒味入口,似是嘲弄地笑了笑,大步离去。
李翰林,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二)
长安元年冬,大雪洋洋洒洒地连着下了几日。地上的积雪堆积着没法消融,富丽多彩的长安城被大雪染成了雪白色,像是一座冰封的宫殿。
寒月丁未日,碎叶城唐太宗同族李家得一子,名为李白,字太白。
同日,青莲乡首富商甲之家李家得一女,唤为李白,字青莲。
碎叶城李家之子自小便是个天才,两岁识字四岁便会做诗。乖巧的紧,只是不爱说话也不爱笑,李家上下无一不宠着。
青莲乡李家之女打小好动,六个月就能走路,九个月便跑的飞快大人也追不上。满了一周岁更是窜上窜下闹得李家上下不得安生。
神龙元年六月,碎叶城的李家搬来了青莲乡。自此,青莲乡有了两个李家,两座李家宅子相距不过十米。
这日,李宅前围满了青莲乡的乡亲们都想看看那新来的李家小神童。
五岁的小李白去河里抓完小泥鳅回家看见的就是这么一副景象,两个圆溜溜的大眼睛转来转去十分不解,撇了撇嘴嘟囔道:"这是在干什么呢?"
“哎呀,小白回来了!你们家旁边啊又来了个李家,碎叶城搬来的。这个李家啊也有个李白,是个小神童哩!以后啊就叫你小白,叫他大白好了。”平时一向喜爱李白的杨婶婶给李白解释着。
小李白一听不高兴了皱了皱眉头凭什么我是小白?和狗狗的名字一样,白嫩的小脸蛋皱成一团,像个圆鼓鼓的包子,可爱的紧。
“我才不要呢!”气呼呼地丢下这么一句,小小的身子转身往自家后院跑去,两支小辫在脑后一晃一晃的,十分有趣。
后院没有门只有一堵半高的墙,李白三岁的时候就能翻过这堵墙了,别说是现在了。
不过不同的是,原本旁边该是空地的地方也多出了一堵半高的墙。
李白眨了眨眼,思考了片刻突然想到了什么,小脸蛋上浮起一抹笑。果断丢弃了自家的墙头,爬上了隔壁家的墙头。
五岁的孩童李白今日刚到青莲乡,对这一点也不熟。
他从小在碎叶城,碎叶城靠近西域,又冷又丑抬眼望去全都是光秃秃的一片。他也不爱出去玩,他没有小伙伴,从来都只是一个人,到了青莲乡也一样。
尽管青莲乡比碎叶城不知道好看多少倍,但他依旧不认识任何人,他就坐在后院的桃树下看书。
忽的听到一声清脆的"啪"的声音似乎是有什么罐子裂开了,李白将头从书中抬起,院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个小姑娘。
和他一般年纪,梳着两个小辫,脸是圆圆的,眼睛也是圆圆的,连嘴巴都是圆圆的。白乎乎地像个小包子,青色的裙子上沾着些许泥巴,刚刚那声响应当是她脚下那个的酒坛发出的。
甜腻的果香混着香浓的酒香瞬间充满了整个院子,少年李白不明所以地看着眼前的小包子。他想,这酒可真香,这姑娘也真可爱。
“哼,你就是这家的李白吧,我是隔壁家的李白。”小包子看着面前好看地像是从天上来的少年,连放狠话的气势都弱了几分。
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人,青莲乡的乡亲都说她是青莲乡最好看的孩子,可现在,她觉得自己一点儿也不好看。
“什么?在下李白,字太白”带着点小奶音却严肃的嗓音出口,似乎是没有听清眼前的小包子在说什么。
但他清楚地看到在他说完这句话之后,眼前的小包子那双黑不溜秋的眼珠里最后一点杀气也没有了。
“我也叫李白,字青莲,以后…以后…别人会分不出我们的。"小包子的声音明显是孩子的声音,整个奶声奶气的,语气中又带着点委屈。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十分无辜地盯着他,很是可爱。
“这好办,以后,我为李太白,你就唤为李青莲,这样就不会有人分不出我们了。”
从这个时候起,他就是李太白,而她是李青莲,李白变成了他们两个人。
李太白就像传闻中的那样是个神童,从小会背的书李青莲连听都没听过。
但在李青莲看来,李太白就是个书呆子,他不认识梅子酒,也不会酿梅子酒,更不会抓小泥鳅,翻墙爬树一样都不会,真是个笨蛋。
刚来青莲乡的李太白不爱出门,也不爱说话,更不爱笑。
不过没关系,他不出门李青莲就翻墙来找他,他总爱坐在桃树下看书,李青莲偶尔也会拿一本李太白的书坐在李太白旁边陪着他看,不过不出一刻时,李青莲便睡得四仰八叉惹的李太白也没法好好看书。
更多的时候是李太白在桃树下看书,而李青莲躺在桃树的枝头喝酒。
李太白不爱说话,李青莲就孜孜不倦地在他耳边不停地讲话。
李太白不爱笑,可李青莲爱笑,她就把自己那张肉嘟嘟像包子一样的脸凑到李太白的眼前,直到看见李太白眼里的笑意才罢休。
“李太白,你帮我写先生留下的作业我就教你爬树吧。”李青莲手里握着毛笔,面对面前摊在石桌上的作业,小脸皱成一团,粉雕玉琢的脸蛋上还因为打瞌睡划了几道墨水。
“我不要学爬树。”十岁的李太白看着依旧和五岁那年见到的小包子一样傻兮兮的李青莲很是无奈,拿起毛巾轻轻地把她脸上的墨水擦去,那样好看的脸上却带着十分严肃的表情。
“那我教你抓小泥鳅吧?”青莲想了想,一脸期待地看着李太白,李太白帮她擦完脸便接过了她手中的笔,坐在石桌前开始帮她写作业。
李青莲见作业有了着落,一下爬上了李太白家后院里的桃树,靠在树枝上。
那双黑不溜秋的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树下的李太白,思考着,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好看的人。
然后突然想起了什么,从腰间掏出个小酒坛,里面是她们家独有的梅子酒,利落地开了封,清甜的果香混着浓烈的酒香入口,瞬间香气四溢,整个院子里被梅子酒的香气充满。
“青莲,你又喝酒了。”树下的李太白抬头看着坐在树上的李青莲,对上的是一张笑嘻嘻的脸,一下弄的他连凶都凶不起来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青莲没头没尾地学着之前李太白给她看的那些诗来了一句。
“青莲,你是天才!”树下的李太白听完这句话突然站了起来然后照着李青莲平常那样,一两下爬上了树坐到李青莲身旁,脸上是那种只有李青莲见过的笑容。
李青莲眨了眨眼睛,不懂李太白在说什么,他才是天才啊。
哦原来他会爬树啊,她还以为他不会要教他呢。趁着李太白开心,将手中的梅子酒往李太白嘴里满满地灌了一口,然后笑嘻嘻地看着李太白:“是不是很好喝?”
"好喝。"似乎是心情真的很好,一向不爱喝酒的李太白竟然夸酒好喝。
李太白说,青莲,我想学喝酒。
李太白说,青莲,喝酒是什么感觉。
李太白说,青莲,我想写一首诗,我想叫它《将进酒》。
李青莲听不懂李太白在说什么,她说酒很好喝,酒就该在想喝的时候喝。
她说,将进酒这个名字很好听,她想听那首诗。
李青莲开始教李太白喝酒,教他怎样分辨酒的不同,教他怎样酿出最香的梅子酒,教他要及时行乐。
李太白教李青莲写字,教她作诗,他说李青莲是他见过最有才的人,李青莲说那是因为青莲乡李太白只认得李青莲。
(三)
开元三年,青莲乡李白一首《将进酒》名满天下,李家府上日日有人来寻,只希望求得李白公子的几句诗词,世人只知神童李白却不知《将进酒》这李白竟是两个人。
“青莲,好像名头都被我占了。”李太白躺在桃树干上喝着梅子酒,一如当年的李青莲,李青莲也跃上桃树,夺过李太白手中的梅子酒便喝。
“本来就是你的啊,我又不喜欢作诗,我喜欢喝酒。"李青莲不以为然,除了她随口胡诌的那句整首《将进酒》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她倒是很开心李太白能陪着她喝酒。
“青莲,我们往后一起喝酒一起作诗吧。”许是李太白长的太好看,又或许是条件太诱人,十五岁的少女想也不想地点头。
她真的很想和李太白一起喝酒,作诗他作就好了啊。
接下来的三年李白名声大作,成了正正经经的诗人,越来越多的人来李府寻李白,李太白只见那些与他一样年纪的诗人。
他与他们谈论诗词,李青莲就在旁边给他倒梅子酒,给客人倒茶。
客人都说原来李白竟是两个人,每每听到客人这么说,李太白都十分开心地同客人说:"青莲是我见过最有天赋的人。"
这时候李青莲就会嘟囔一声"我不是,你才是。"引得客人羡慕不已,都说这是对比鸳鸯还幸福的人儿。
开元六年,青莲乡李府接到从长安城传来的圣旨,唐玄宗指名李白进宫在皇后寿辰时为皇后作诗。
圣旨拒绝不得,李太白执意要和李青莲同去,受到李太白父亲的阻止: "太白,青莲可不能入宫,当今皇上最喜美人,若被皇上知道青莲这么一个才女,怕是回不来了。"
这是李太白父亲的原话,李太白突然觉得从小到大第一次感到害怕,他不能带李青莲去,他的青莲要和他一起喝酒一起作诗。
“太白,我不想去啊,过两天我家的梅子树就要生梅子了,我在家给你酿梅子酒,等你回来一起喝好不好?”李青莲脸上依旧是李太白五岁那年见到的笑容,纯真地像个小包子。
“好,在家等我。”等我回来,我们便成亲。
后面这句话李太白是对自己说的。李太白一个人去了长安城,青莲乡离长安城很远,李太白这一去就是三个月。
他得到了唐玄宗赏识,封了个翰林。连受封典礼都没有参加,一心想飞奔回青莲乡告诉李青莲。
以后,他可以带她住在长安城,一起种一片梅林、一片桃林。
梅林生了梅子,他们就可以一起酿很多的梅子酒。桃林开了花,他们便可以在桃树上饮酒,在桃树下作诗。
他要和她成亲,他们可以一直一起喝酒,一起作诗,一直到老。
李太白到青莲乡的时候看到不是原本一片迷人的景色而是一片废墟,两座李宅皆只剩废墟,他的青莲呢?
杨婶婶说:“一个月前,李家酿酒的时候不知出了什么意外,整个酒厂起了火,火势大的控制不住。
两座宅子一起着了起来,火光漫天,像是天边着火了一样,青莲那小丫头,带着自家父母出来了。半响,又说李叔叔没出来,一转身又跑进了火海里,再也没出来啊。”
李太白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他的青莲,没有了?以后没有人和他喝酒了?没有人给他作诗的灵感了?以后都是他一个人了?
他的脑子里全都是李青莲,第一次见面委屈的小包子。在他眼前叽叽喳喳的小坏蛋,后来爱撒娇傻兮兮地笑的李青莲,躺在他腿上喝酒的李青莲,桃树下的李青莲。
他的青莲,没有了。
那个李叔叔,是他的父亲,他的青莲救出了他的父亲,自己再也没回来。
"太白,这是青莲留给你的。"李父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这个自小就不需要他操心的儿子。
他见过最真实的李太白就是和李青莲在一起时的李太白。
那个时候的李太白会皱眉,会笑,还会生气,他不知道李青莲对于李太白来说是怎样的存在,但他知道,李太白以后再也不会真的开心了。
李太白接过李父手中的东西,那是一个装满梅子酒的酒葫芦,打开盖子,大口灌了一口酒,果香混着酒香入口,以往香甜的酒这次却是苦涩的,勾起嘴角努力笑了笑,大步离去。
那是青莲最喜欢看的笑 。
“太白,以后你只要对我这样笑,我就去把天上的星星都摘给你。”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笑,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四)
"听说了吗?李翰林要娶沈家那毁了容的小女儿哟!"老王的消息总是很灵通,不过对于这个消息,他还是觉得十分可惜,那样好看的谪仙人竟然要娶一个毁了容的姑娘。
“李翰林喝的酒不就是沈家酿的吗?长安城也就只有这沈家会酿梅子酒。
连丞相家的女儿都不要反倒要娶沈家那毁了容的小女儿,这李翰林的心思常人还真说不准。”老李倒是不以为然,猜想李翰林八成为了这酒去的。
"沈家姑娘也不差的,虽说毁了容,但沈家有好几个酒庄都是她在打理的,打理地井井有条的。"卖豆腐的杨大嫂倒是觉得李翰林老大不小了是该娶个姑娘了。
说话间,门口那李翰林又提着酒葫芦来买酒了。
"小王,两坛梅子酒再把这酒葫芦装满。"掌柜的看见李翰林来了,便像是往常那样对着小二说道。
“今天要四坛。”李翰林勾了勾嘴角,似乎是心情十分不错。
“好好好,李翰林这可是有什么喜事?”掌柜的六年来第一次见到李翰林心情这般好,想是那传闻是真的。
“失而复得乃人生之大幸也。"李翰林接过酒葫芦别在腰间,好看的脸上带着抹淡淡的笑容。
“可是沈家那姑娘?"掌柜的又将那四坛酒递给李翰林,还是忍不住八卦。
“是了,明日大婚,有兴趣的话来喝个酒,就在我家后院那桃林。”
“好好好,一定到。"不光是掌柜的,老王老李杨大嫂都应和着,想来这群人也是李翰林在这长安城最熟悉的人了。
开元十二年六月丁未日,李翰林大婚,宾客寥寥无几不到十人,在桃林里饮酒作诗,很是雅兴,新娘姓沈,名青莲。
“太白,这姑娘可是当年青莲乡的李白?"大概是酒喝到了兴头上,几个旧相识也开始打趣。
“她只是个会酿酒的姑娘罢了。"李太白似是嘲弄地笑了笑,提起酒葫芦往嘴里大口灌了口酒。香甜的梅子酒在嘴里散开,瞬间香气四溢,可惜这酒,还是苦的。
“太白,少喝点酒。"作为新娘子的沈青莲没有穿大红色的喜服没有戴厚重的头饰,一袭青衫素静地像是从天边走来的,长发只挽了个简单的发髻,若不看脸上那块疤痕,她一定是美的。
“不要紧的。"李太白轻轻摸了摸沈青莲的头,像是往常那样。
"嫂子,这梅子酒要怎么酿啊?"一个十七八的少年喝了好几坛梅子酒觉得这酒比平常的酒都好喝。
"很简单的,我教你啊。"沈青莲似乎很高兴,平常不笑的她嘴角也染上了些许笑意。
"李太白,我教你酿梅子酒吧!"十岁的小女孩眨巴着她那双黑不溜秋的眼睛,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李太白,你看,梅子要这样放,不能随便乱放。”
“这样的梅子才是好的,你手里那个不能用的!" 李太白笑了笑,再次提起酒葫芦。将葫芦里的酒一饮而尽,从此以后,再无李青莲。
等到夜渐渐深了,宾客也都各自散了回家。
“太白,我们...."大红的帘子下是沈青莲娇羞的脸庞,她真的很喜欢他啊。
李太白深深望了她一眼,没有说话,走到床边...
开元十三年三月,沈青莲查出怀有两个月的身孕,李太白嗜酒如命。
开元十三年五月,沈青莲肚子开始变大,行动不便,李太白依旧嗜酒。
开元十三年十月,李翰林府产下一子,名李伯禽,字明月奴,长的粉雕玉琢,李府上下无不欢喜。
日子一天一天过着,伯禽也慢慢长大,可到了五岁也仍旧不会说话,只会看着人傻乎乎地笑。
众人皆说这怕是个痴儿,沈青莲不信。每日每日教他说话,写字,可这小娃娃仍旧只会傻乎乎地笑。
“青莲是个小气的人,这是我的报应罢了。"李太白并不在意这些,他一直都知道的。
“哼,李太白,你以后要是敢和别的女人成亲,你们的孩子一定会是个痴儿!”
沈青莲喂伯禽吃饭的手突然顿住了,他说,青莲是个小气的人。
他知道,他一直都知道她不是他的青莲,这就对了。
如果他把她当做青莲又怎么会在她怀孕的时候仍旧嗜酒如命。又怎么会对她这般不冷不热,她明明见过他温柔的样子的。只是,那个人始终是李青莲罢了。
沈青莲缓缓闭上眼睛,似乎有什么湿润的东西从脸上滑过去了。
“以后不用再贴着那伤疤了,不贴比较好看。"李太白看了沈青莲一眼,提起酒葫芦转身要走。
"李太白,你为什么娶我?"沈青莲似乎是还不死心,咆哮着吼出这句,吓得一旁的李伯禽也不再傻乎乎地笑了,开始大声哭起来。 "
“你是这个世上唯一一个记得青莲的人了。”李太白叹口气,也不看她,似乎是在自言自语。
“为什么你就只钟情于李青莲,我也陪了你十三年啊。
从你五岁到青莲乡起,你喜欢在桃树下看书,十岁的你跟着李青莲学会了喝酒。你开始写诗,别人不知道,我知道,那首《将进酒》你写了五年,写了又改写了又改。
你在桃树下念诗,在桃树上喝酒,十八岁的你出了名,府上日日有人来寻。你和他们谈论诗文,我就为你们泡茶,为什么这样的我你看不都不看一眼?我不叫沈青莲,我姓沈,名晴瑜,以后不要再叫我青莲了。”沈晴瑜似乎是很累了,再也没有力气去假扮别人了。
“在今天之前,我都不知道你叫什么,我又怎么可能欢喜你,我在青莲乡只认得青莲罢了。
你自小跟在青莲身边可我何时与你说过哪怕一句话?你泡的茶我从未喝过,我只喝青莲酿的酒,你要怎么和我的青莲相提并论?”李太白笑了笑,也不知道在笑自己还是在笑沈晴瑜。
也许,真的是他太贪心了吧,他以为只要她说她是青莲他便可以把她当做青莲了。
她没有那双黑溜溜的大眼睛,没有那样纯真的笑容。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眼前这个会酿梅子酒说自己叫青莲的姑娘不是他的青莲,可他只要有那么一点点假象就够了。
"以后,你依旧是李夫人"李太白说罢再也不看沈晴瑜一眼,转身离去。
开元十八年,李翰林离开长安城,四处流浪,传回长安城的只有他一首又一首的名作,李翰林府只剩沈晴瑜与李伯禽以及几个下人。
开元二十二年,秦州地震,有人称在秦州见过李白。
开元二十三年,李白在西游偶遇狩猎的唐玄宗,献上一首 《大猎赋》。
元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回长安接走沈晴瑜与李伯禽,一同南下避难。
治得二年,李白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永王战败,李白入狱。
乾元元年,李白开始长流夜郎,春末夏初,不曾还乡。
上元三年,李白赋《临终歌》,以饮酒过度,醉死于青莲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