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裂痕 ...
-
那短暂而失控的拥抱,像一道惊雷,劈开了两人之间刻意维持的伪装,也劈开了深宫表面平静的假象。
自那日后,嬴彻没有再出现。但姬玥所处的环境,却发生了微妙而显著的变化。炭火恢复了供应,甚至比之前更好;饭食不再被克扣,偶尔还能见到一点荤腥;那两名老宫女变得异常恭敬,连带着送饭的老宦官,眼神里都带上了几分畏惧。
这一切,都无声地宣告着嬴彻的干预和威慑。他用一种强势的方式,暂时压制住了来自胡美人乃至其背后势力的刁难。然而,这种保护,并未让姬玥感到安心,反而像是一张越收越紧的网,让她喘不过气。她感觉自己像一只被精心饲养在笼中的鸟,饲主越是用心,越是提醒着她失去自由、任人摆布的事实。
更重要的是,那个拥抱,在她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怀抱的温度,他心跳的震动,他那一刻毫不掩饰的痛楚与怜惜,都如同烙印,深深刻在她的灵魂里。恨意依旧存在,却不再纯粹,它与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情感纠缠在一起,让她备受煎熬。她开始不受控制地想起他冷峻面容下偶尔流露的柔和,想起他深夜冒险送来的温暖,想起他面对挑衅时毫不犹豫的维护……这些画面与城破那日的烽火、与亡国灭族的仇恨激烈碰撞,几乎要将她撕裂。
她变得沉默寡言,常常对着那方小小的院落发呆,眼神空洞。身体似乎不再那么寒冷,但内心的荒芜与挣扎,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甚。
与此同时,宫中的暗流并未因嬴彻的强势介入而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关于嬴彻将军与魏国公主的流言,开始在宫闱深处悄然蔓延。版本各异,有的香艳,有的悲情,但核心都指向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这些流言如同瘟疫,无孔不入,甚至隐隐传到了前朝。
姬玥从老宫女闪烁其词的对话中,隐约捕捉到一些信息:有朝臣再次上书,言辞激烈,称“大将私通敌裔,于礼不合,于法不容,恐生肘腋之变”,请求秦王严加训诫,甚至处置她以绝后患。虽然据说秦王暂时留中不发,但态度暧昧,并未明确表态。
压力,如同无形的山峦,从四面八方向她挤压而来,也必然重重地压在了嬴彻的身上。她不知道他是如何在朝堂之上应对那些攻讦,如何在秦王面前自处。每一次想到他可能因她而陷入困境,一种混合着愧疚、担忧和无力感的情绪便啃噬着她的心。
她和他,仿佛站在一条摇摇欲坠的独木桥两端,中间是名为家国仇恨、宫规礼法的万丈深渊。那雪夜送来的温暖,那危急时刻的拥抱,如同桥上短暂交汇的微光,却照不亮前路,反而让脚下的脆弱更加清晰。每一次试图靠近,都可能导致桥毁人亡的结局。
一日,她在院中那棵枯败的老树下,发现了一小截被刻意折断、带有新鲜断口的树枝。断口处,似乎用利器匆匆划了一个极其简易的、类似箭簇的符号。
她的心猛地一跳。这是魏国军中用来表示“危险,勿动”的简易暗号!是残留的旧部在警告她?还是……嬴彻在用这种方式提醒她什么?
无论哪种可能,都意味着情况正在变得更加危急。她将那截树枝紧紧攥在手里,冰冷的木质硌得掌心生疼。她抬头望着宫墙上方那片永远灰暗的天空,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她和嬴彻之间,那由命运、仇恨、宫规和权力交织成的巨大裂痕,或许永远无法弥合。他们短暂的、挣扎的情感,在这巨大的裂痕面前,渺小得不堪一击,如同狂风中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活下去,似乎正在变成一种比死亡更痛苦的凌迟。而他们之间,那理不清的爱恨情仇,也在这日益沉重的压力下,渐渐布满了无法修复的裂痕,走向必然崩毁的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