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抹茶雅集 ...

  •   B生活如同散装的书页,我们需要用心、细心的装订,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学会取悦自己,便捷自己。在日常的琐碎和浪漫中,我们匆匆忙忙,也要认真生活。

      A当代青年,于都市的繁华喧嚣中,常为一抹抹茶的清新所吸引。踏入甜品店,那抹茶千层、抹茶拿铁,以其澄澈而明丽的色泽,瞬间抓住视线;行至奶茶铺,一杯抹茶珍珠奶茶,也能凭借馥郁茶香,轻易撩拨味蕾。只是,在享受这份独特风味时,多数人却将抹茶归为日本文化的专属,殊不知,这一抹绿意,其根源深植于华夏古老大地。

      B在华夏文化的宏大版图中,茶,绝非仅仅是止渴的饮品,它更是传承千载的精神寄托,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哲思。从古时文人墨客的雅集茶会,“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以茶为礼,宾主尽欢;到今朝街头巷尾的茶馆茶摊,寻常百姓于此谈天说地,茶已然融入生活的每一处角落。

      A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对于年轻人而言,茶更是一方心灵的栖息地,是追求生活仪式感的别样方式。而抹茶,作为茶文化中的独特分支,蕴藏着无数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B若追溯抹茶的源头,可至隋朝。彼时,饮茶之风尚属质朴,人们将茶叶碾碎烹煮,在袅袅热气中品味生活的本真。茶汤入口,虽未经繁复雕琢,却满是自然的醇厚。

      A至唐代,文化鼎盛,茶圣陆羽著《茶经》,系统阐述茶叶的种植、采制、烹煮之法,为后世茶文化的蓬勃发展筑牢根基。此时,抹茶崭露头角,人们将茶叶研磨成粉,再行烹煮饮用,这种新颖的品饮方式,悄然在民间流传开来,为茶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B宋代堪称抹茶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文化艺术登峰造极,点茶之法风靡于世。想象一下,文人雅士相聚于清幽庭院,将细腻的抹茶粉置于精美的茶盏之中,缓缓注入沸水,随后以茶筅奋力搅拌。

      A刹那间,茶汤泛起细密的泡沫,恰似瑞雪覆于翠坪,美轮美奂。在宋代,点茶不仅是一种饮茶方式,更是一场充满诗意与雅趣的社交盛宴。人们在点茶过程中,比拼技艺,切磋心得,诗词歌赋亦应运而生,让抹茶与文化艺术紧密交融。

      B当谈起抹茶时,大多数的人们确认为抹茶是日本的文化,令人扼腕叹息。日本的抹茶文化,实则源自中国。唐宋时期,日本派遣众多遣唐使、学问僧远渡重洋,前来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与技艺。

      A他们被华夏灿烂的文明所折服,将包括抹茶制作与饮用方法在内的诸多文化瑰宝带回日本。这些使者与僧人在日本大力推广抹茶,使其逐渐在日本落地生根。然而,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日本却有意无意地模糊了抹茶文化的起源,致使许多人误认为抹茶是日本的本土文化。

      B中国传统的抹茶制作工艺极为繁复,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传统的坚守。茶园管理阶段,需精心照料茶树。采摘前数周,要对茶园进行遮荫处理,让茶树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以增加叶绿素与氨基酸的含量,赋予茶叶独特的风味。

      A采摘时,只选取最鲜嫩的芽头,这些芽头凝聚着自然的精华。采摘后的茶叶需经过蒸青,迅速锁住那一抹翠绿与清新的香气,随后进行干燥、碾磨。石磨缓缓转动,将茶叶研磨成细腻的粉末,每一次研磨,都是匠人与茶叶的深度对话,饱含着对传统工艺的尊崇。日本的抹茶制作工艺虽在发展中融入了本土特色,但其核心技术与理念皆脱胎于中国。

      B中国的抹茶文化,与儒、道、佛三家思想紧密相连。儒家倡导“和”,在茶会中,人们以茶为纽带,和谐共处,以茶会友,展现出人际交往中的融洽氛围;道家追求“自然”,从抹茶的种植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遵循自然规律,让茶叶自然生长、散发本真味道,体现出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佛家崇尚“禅意”,品茶时,人们在宁静的氛围中,于茶香袅袅间感悟人生的真谛,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日本茶道所强调的“和、敬、清、寂”,追根溯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A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不能让抹茶的历史被误解、被遗忘。当我们下次品尝抹茶饮品或甜点时,应透过那一抹绿意,洞悉其背后千年的华夏故事,并将这些知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人知晓,抹茶真正的故乡是中国。

      B让世界听见中国茶文化的声音,让抹茶回归它真正的根源。以文化为笔,以传承为墨,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壮丽画卷,让古老的茶香,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