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四章 ...
-
阳春三月,正是万物最花枝招展之际,一夜春风,吹得洛阳城内外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淡淡的阳光下,一小队马骑驰骋在原野上,但见鲜衣怒马,一派富贵气象。
当先一匹红马上坐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腰肢窈窕,一头乌发如瀑布般从束发金环处泻下。只是她脸上戴着帷帽,除了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旁人无法窥看她的庐山真貌。
“小姐,小姐,别骑得这么快,当心摔着。”人群中另有一个少女作丫环打扮,见那少女跑得远了,急叫道。
长孙如雪正骑得兴起,哪肯就此停下,头也不回,遥遥地答道:“你们别担心,我一会就回来。”话犹未了,便策马扬奔而去,似是要将多日的缠绕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出,在林中一转,身影已消失在众人眼前。
一阵急奔过后,如雪在林中深处停了下来。虽是初春天气,这一阵急驰,却也已使她香汗淋漓,脸上裹着帷帽更是难受。环顾四周,只见林中寂静如常,心想:“星儿她们若是追到,我一定能听到马蹄声。倒不如脱了帷帽吹干了汗再回去。此处荒僻,断是不会有人看到的。”如是一想,当下果然脱了帷帽,牵马到树荫处坐下。清风拂面,带来阵阵凉爽。
忽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急驰而来。如雪不由心下一惊,慌乱之中,戴上帷帽,匆匆上马,往回路急走。兴许是匆忙之中未曾注意脚下之路,只听马儿“嘶”的一声,摔倒在地。“啊!”如雪还来不及反映,连人带马,已摔倒在了林边。
“姑娘,你没事吧?”只见一白衣少年骑着白马而来,动作利落地翻身下马。那少年面貌俊雅,眉目含笑。白衣白马,阳光之下,灿若天神。
如雪红着脸微微摇了摇头,挣扎着想要起身,哪知一个踉跄,身子竟又向前跌去。预料的疼痛并未传来,反而是一双充满力量的双手扶上了腰际。“姑娘,当心。”虽的短短几字,轻柔的语调却好似给人以安心的力量,让风中浮萍顿时找到了依靠。
“小姐,太好了,终于找到你了......”随后赶到的星儿欢喜地叫道,却在看到长孙身旁的白衣少年时,连忙捂住嘴。
看到星儿的反映,如雪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在星儿看来,自己竟好似大半个身子依偎在少年的怀中,姿势暧昧非常,脸上的红晕也越发发烫了起来,“多,多谢。”
那少年似乎也意识到了气氛的暧昧,放在纤腰上的手一松,如雪尚未站稳,腰上力道一松,眼见又要向后摔去。幸好星儿这时早已下马,快步上前扶住长孙。
经过这一连串的惊吓,长孙早已是精疲力尽,只好任由星儿扶着,跨上马背绝尘而去。后来才知,他,就是唐国公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可在此同时,树林后的一双眼睛也正看着这偶然发生的一切。
李府
“叔德,是谁来的信?”李夫人窦氏看着眉头深锁的丈夫,担忧地问道。
李渊依旧一言不发地看着手中的信,深邃地目光在端正的字体上来回穿梭了几次,才慢慢地把信搁在了文案上,“是高俭的,”顿了顿,又缓缓续道。“说是让我尽快到他府里去一次,说是有要事相商。”
“那,有没有说是什么事情?”窦氏紧张地问道,李渊和高俭是多年的好友了,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来求助于李渊的,能让他写这样的一封信,此间的因由绝对不寻常。
“那倒没有,”李渊端起桌上的茶,笔目缓缓喝了一口,再慢慢地放下,“小妹,你还记得长孙晟将军吗?”
“怎么不记得。”话音未落,窦氏就接了下去,“要不是他恐怕边关也不会安宁这么久了,只可惜.....可惜......”
“只可惜先皇和皇上害怕他功高震主,屡屡打压,终是壮志难酬抑郁而逝,”李渊径自把话接了下去,说到这也不禁满腹惆怅,“恐怕这次高俭的信和长孙将军从前写给我们的一封信有很大的关联。”
窦氏不解地看着丈夫,忽然像是想起什么似地道:“你是说,是五年前那封长孙将军在逝世前写给你的信?”
李渊点了点头,“大致是这样没错了。”
“那封信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季晟在那封信上曾经提到过想要在我们李家的儿子中,选择一个当他的女婿,”李渊一字一字娓娓道来,低沉的嗓音回荡在书房之中,窦氏也静静地等着他说下去,“没想到,我还没来得及给他回信,他就已经走了。这件事情也不知是怎么让高俭听了去,季晟的儿女现在都住在他家里,我想他是为了这件事情才写这封信的。”
沉默的氛围围绕在两人周围,久久,窦氏才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这件事情你是怎么打算的?这亲,结是不结,我们总得有个态度,表示才行。我们李家不能耽误人家姑娘才是。再说我们李家现在......”
“当时季晟突然就这么走了,这件事情我也就没有细想,时间久了也就这么被淡忘了。”微微缓了缓,又接着道,声音比之刚才又低了几分,“现在京城桃李子,家天下的谣言已经传遍了,皇上连希望我死的话都说出来了,要是再和长孙家联姻,恐怕皇上的猜忌之心就更重了。”
“那,你的意思是就这么算了?”窦氏看着丈夫小心翼翼地问道。
“罢了,还是先去高府看看再说吧。”暗暗叹了口气,李渊边说边往后靠在了椅背上,“兴许事情并不是我们想的这样也说不定。你也别太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