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七章 ...
-
姚思宁父母不同意的原因也是老掉牙的那套,他家条件不好。其实姚思宁家条件也只能算是一般,小县城里的老师和医生又有多少收入呢?父母还算是理性的家长,他们并不希望她一飞升天,靠嫁人改变命运。他们只是希望她能找到一个和自己家条件差不多,比他们好一点,或者差一点都可以的人过一辈子,只是郑思安的家庭实在太穷了。
寒假的时候姚思宁曾经瞒着父母和班里几个同学去过他们那,标准的山区,盘山公路还是刚修的,从他们家到县城需要开车7个小时,以前不通车的时候,从家到县城要两天。村子坐落在山脚下,整个村庄只有十来户人家,每家基本都只有老人,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政府扶贫,山上种满了橘子和橙子,但是因为地理位置实在偏僻,运输极其不方便,再加上价格低廉,漫山遍野的橘子黄橙橙地挂在枝头却无人采摘。外面买才3毛钱一斤,采摘人工费、物流费,一卖就赔。而且或许是土壤成分不好,那里的柑橘口感并不好,吃起来远不如沃柑、砂糖橘甘甜入口,所以也卖不出什么价钱。
那里的空气是清鲜的,那里的人是淳朴的,那里的世界是单一的,那里的生活使贫瘠的。郑思安就是在那样的土地上从孱弱的少年慢慢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的父亲外出打工,从事最辛苦最危险的凿山修路的职业,不幸的是,在有一年过年回家的路上,急于奔波,冒险走夜路,跌足坠崖,那一年,郑思安才7岁。从那以后,他贤惠能干的母亲精神就有些异常,带着他和年幼的妹妹苦心经营,就算是如此艰难的环境,姚思宁从未见他抱怨过什么。
她听过太多家庭不好的孩子却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的例子了,妈妈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这样的例子她总是在姚思宁耳边唠叨个没完,一个人其实是很难跳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内心要多强大,才能做到在悲苦的环境里卓然独立,不卑不亢?
他积极乐观,踏实能干,他总是把自己打理的干干净净,沉稳的性格让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老成许多,他有自己清晰的目标,在她眼里,他就是男人,不是男孩。她知道他肯定能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为什么父母却看不到呢?
她也知道他们是嫌弃他的职业。别看姚思宁妈妈自己是老师,但是她却看不上男人做中学老师,尤其是初中老师。
他本科毕业选择工作。他身上背负的重担过于厚重,他有多病的母亲需要赡养,他还有读书的妹妹需要负担,一个对自己家人如此负责的男人难道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吗?
偶尔父母提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种励志话题的时候,姚思宁都会假装不经意地提起郑思安,她想让父母知道,他也是这样的人。可是母亲不仅看不到,还竟然指责他懒惰。
每每此时,母亲总是嗤之以鼻地指责:他要是真能吃苦,就不会选择这份四平八稳的工作,一个月几千块前,算上海工资高,一个郊区的初中数学老师,一万也没有吧。既要租房生活,还要养活家里一家子人,你和他结婚,你住哪里?
“他还可以补课,去外面做家教啊。”
“然后让你提心吊胆过日子吗?”
“一点冲劲没有,这份工作做到死工资都是这副样子,他有想过以后吗?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你说他能吃苦,我看他是自私又懒惰。你和他,想也不要想。”
其实姚思宁很少和父母起冲突,她没什么主心骨,他们为她安排的她内心里也认为是最好的,一路走来也确实顺风顺水。但是,在处理和他的问题上,他们总是分歧不断,冲突不断,她不知道如何去说服父母,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承认郑思安的好数也数不清。
爱情以共患难最值得称颂,可亲情总是以共富贵最理所应当被世人接纳,夹在中间的人啊,鱼和熊掌能否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