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 21 章 ...

  •   21、
      元鼎四年正月,年关已过,烽火终灭,干戈止息,日月似换了新天。
      皇帝仍盘踞龙座,而朝堂之上,天翻地覆。
      临安军三万余人在上个月中破金陵城,当时的金陵城几与空城无异。叛军拥入后,将朝中文武重臣一网打尽,更将朱氏满门血洗,包括朱尚书在内的成年男子无一例外被诛杀,尸首埋入城郊山林中。
      然而这支军队的血腥做派却到此为止,朱家女眷与孩童仅是遭到遣散,被逼离开金陵而已。叛军未有烧杀劫掠侵扰百姓之行径,较之金陵禁军,更显军纪严明,足以让全城黎民啧啧称奇。
      叛军占了皇宫,皇室宗亲全成了囊中之物。
      过了两日,金陵禁军战败的消息便传了回来,在举城人心慌乱之际,陈王俨举着皇帝朱笔亲写的诏书与叛军首领在皇宫宣布代兄监国,临安并非叛乱,此举不过清君侧,靖国难,诛杀的奸佞邪妄,天下已有目共睹。
      世事动荡,闾阎不安,皇帝为乱局终致战事而倍感不安,特下旨意这并非值得歌功颂德之事,朝野上下不可宣扬妄议,经此一事,江山仍然固若金汤,众臣民当继续恪尽职守、安居乐业不提。
      后宫得消息,喧哗一片,最为之震撼心惊的莫过于太后。她本是朱家女,家族忽遭此横祸,她竟完全蒙在了鼓中,主事者竟然还是她的独生爱儿!
      当小王爷领着诏书,左是梁驸马,右则是一年轻异国男子踏入坤宁宫中,向太后禀告现状时,她全然忘了尊贵的仪态,全身软在座上,泪如雨下。
      梁驸马避讳而去,小王爷踌躇不前,在他身侧的奥库斯推了推他:“到底是你母后,你不过去安慰下?”
      小王爷瞥一眼奥库斯,再看已然哭成泪人的太后,虽有怯意,仍小心翼翼地上去,唤了一声“母后”,便被太后霍然推开,从来雍容华贵的长辈面容扭曲狰狞,涕泪纵横,声嘶力竭地吼他滚开,小王爷从来得宠,哪经历过这些,一时间在原地怔愣,呆若木鸡,不知不觉眼泪也掉了下来。
      奥库斯见状,微微蹙眉,军队不可久无主,宫中更不能没有小王爷,至少是以他之名主持大局。他大步过去,揽住小王爷的肩头,柔声道:“走吧,找人照看好太后就是了,你我还有大事。”
      见小王爷仍不动,奥库斯心内微叹,当年他遭逢大变,也是在重兵环肆的千钧一发间仍不肯随护将离去,人之常情,无可苛责。
      只是,身在天家,儿女心肠只能屈居第二,奥库斯强拉走小王爷,到了殿外,低头看那还是孩子的王爷仍旧一副哭丧脸,微微皱皱了眉,从腰间解下一物塞到小王爷手中:“拿去。振作点,为了你皇兄跟你们李家。”
      小王爷抽噎着定睛一看,掌中却是把别致的弯刀,刀套上的花纹一看便不是汉人之物,刀柄上则绕有一圈拇指甲大小的祖母绿,显是名贵之物,想来是奥库斯随身携带的故国之物,他不由惊叫:“这……我不能收!”
      奥库斯有些不耐烦:“给你就给你,好好拿着。我们快回前殿吧。”
      小王爷顿了顿,倏然从腰侧解下一块雕刻着双龙戏珠的玉佩,递给奥库斯:“喏,给你。”
      两人于这不合时宜的场所时间交换了贴身之物,但都未感到不妥,反倒是相视一笑,都觉心中畅快不少。
      金陵有襄阳候和小王爷坐镇,加上奥库斯的军队维持,金陵并未出现任何大风浪,便是有人试图浑水摸鱼,也很快被扑灭。
      忙忙碌碌四日后,皇帝在临安刺史龙阳及临安军的扈从保卫下,班师回朝。
      首件要事便是入宫觐见太后,对这先帝在时饱受冷遇的母后,玄启是心有愧疚的。可即便母亲永不原谅自己对外戚的心狠手辣又能如何?天子以社稷为重,太后又何尝不该仅与天子同盟?
      太后见到玄启,并无任何波澜状,满是宽慰地受礼,牵着皇帝的手入了寝殿最内层隔室,她在梳妆台前坐下,笑容顿失。
      玄启站在一侧,斟酌着是否应先开口,却已听太后叹道:“幸得你外祖父母尽故,朱家也没有我所牵肠挂肚的人,皇儿,你连你亲生母亲都瞒着,是成大事之人。”
      这番话太后说得唏嘘不已,玄启不敢答,太后又笑一笑,径自往下道,“后宫的女人,这辈子唯一的盼头,便是亲生儿子能登上大位,先皇光是册封的妃子便不下百人,我能有这般际遇,老天待我也是不亏。”
      “母后,儿实属无奈。”玄启到此,只有跪下磕头。
      太后把他叫起,神色已恢复平静,道:“皇后你定是要废了,人选你可心中有数?朱家已倒,朝中仍成气候的就剩萧家了。这萧家不比朱氏,一向深藏锋芒,你不可将随你祖起兵的世家连诛殆尽,非但自己落个残暴之名,也让天下人看着寒心,谁还再敢为你这君王舍生忘死?”
      玄启垂首道:“谨遵母后教诲。”
      “立后,便册封他萧家嫡女吧。”太后盯着玄启道。
      从坤宁宫出来,玄启满脑子嗡嗡作响。
      到底是知子莫若母,母后竟已看出他与龙阳之间那痴缠不断的情丝,她厉声厉色地告诫玄启,切不可存了把龙阳接入后宫尊为中宫的念头。历朝历代的皇帝昏庸荒淫,残暴不仁的比比皆是,但谁也没有荒唐到做出将外臣迎为皇后的事情。
      皇后乃母仪天下之人,却由一名男子占位,不是可笑至极吗?
      玄启辩驳得几句,太后已然怒道:“你若一意孤行,那龙阳入宫为后之日,便是年年你母后忌辰!”
      终是狼狈不堪地逃出,玄启魂不守舍,他可怎么办?他要如何向龙阳交代?
      忆茹确是千好万好,生性温和宽厚,虽非国色天香,但端庄大气,智谋更是堪称女中诸葛,难能可贵的是,她是萧家嫡女,却是一心在助他成就帝王业上。龙阳在临安招兵买马,谢衣在百工坊筹备船只,为不惊动朱家,故而未有大笔动用国库,差额全是富可敌国的萧家私下出资接济。
      虽说忆茹不争,但他李玄启是不是该给萧家论功而赏?
      但,但……但!
      龙阳呢?他一心是要平了内乱,削了外戚,坐稳龙座之后,就遂了龙阳心意,正式迎他入主六宫,作他李玄启的后。
      皇后之位若已成泡影,那该如何?封贵妃吗?后宫仪制,中宫为尊,妃嫔皆要侍奉皇后,他怎忍心让龙阳入宫,却是作个不能与他比肩的奴才?
      做不到。
      便是龙阳甘之如饴,他却做不到,他的龙阳,谦和温良,痴情忠心,人中龙凤,他如何能因一己之私,将这样的堂堂男儿藏入深宫,迫他此生成囚笼之雀?
      毕竟,忆茹不比朱氏宜修,也是他所珍惜喜爱的人。
      玄启拿定主意的时候,不由心如刀割,痛彻肺腑,一夜辗转不安,想偷出宫去见见龙阳,却又恐一见之后再难割舍,害人害已。
      若火油上煎锅般熬到天亮,皇帝上朝,处理完政事要务,大肆加赏,临安刺史龙阳升任兵部尚书,重归金陵,同时,赐婚太妃养女、皇帝义妹阿四,本月内择吉日完婚。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纷纷向龙阳道贺,他却跪在御前呆若木鸡,难以置信。
      内宦高喊退朝,众人依序退去,皇帝也已离开,龙阳仍是动弹不得。
      直到皇帝的贴身内侍小桂子小心地过来唤了声“龙尚书”,他猛拽住小桂子的胳膊,全无仪态地颤声发问:“皇帝陛下……有没有口谕,或是……或是别的什么?”
      小桂子见龙阳眼中已泛起氤氲,知他实在伤心太过,他心中同情,可也只好照着皇帝的话,一成不变地转述:“陛下说了,外戚虽除,叛乱未平,龙尚书如今统率两地兵权,必要……好生为国效忠。至于,至于其它心愿,不过君臣职守,各安本分,莫作他想了。”
      这番话如晴天霹雳,之前龙阳尚存一丝侥幸,听小桂子这般说辞,知道玄启是主意已定。
      各安本份,莫作他想。
      龙阳了解玄启甚深,知那人是言出必行,他从地上爬起,哈哈一笑,向小桂子道:“烦你转告陛下,兵部尚书也好,赐婚也罢,龙阳……龙阳才疏学浅,力有不逮,这般浩荡皇恩,是无论如何也领受不起。”
      他说完转身欲去,却又听小桂子义正严辞:“陛下料到龙尚书会说此话,他要奴婢代问尚书一句:天下动荡,阎闾不安,黎民百姓无不期盼早日止戈,重享太平,龙尚书若定要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陛下也只能待到九泉下,再向龙尚书谢罪。”
      龙阳闻言默然半晌,又是一声笑:“这些话,为何他自己不来问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