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十七、淘沙 ...
-
相熟的内门师叔发布的任务,还是特意提前透漏的消息,想来好处不少。于是自那以后众弟子皆是跃跃欲试,沈青辞也暗暗上了心,每日里习文练武愈加勤奋。许是新突破境界、改善肉身资质的缘故,他欣喜地发现不仅入门剑法登堂入室,连父亲教授的分光化影剑法也有了长足进步,那套剑法深得招式由简入繁的真髓,习练时须得处处精准,处处灵动,有如光影一般迅捷精妙。他幼时剑招使得歪歪斜斜,三年后学会了剑招却不够精准,再有三年又苦于不够灵动,时至今日方才另有感悟,将那三尺青锋的诸般变化都用得如臂指使一般。
一套剑法如行云流水般使下来,演练时还不觉得,后来沈青辞反复对比前后习剑时的差别,一瞬间惊觉,自己竟又进入了那种心湖映照一般的状态中,这才有那样流畅的剑法。
一直以来,他学习新剑法时,总是能轻易地先将剑招记下,而后对照心中所记慢慢演练精准,就算当初初学分光化影剑法,那样繁冗复杂的剑招,他一个垂髫小儿也能很快全数记住,并且分毫不差,这也是沈烈一度以为自家儿子于剑术一途悟性极高的缘故。但一旦真正握剑时,他便又泯然众人,甚至进步速度还比不上天资中上的凡人武者。沈烈纵然心有不甘却无能为力,剔除力剑、快剑、意剑三脉,他也只能希望儿子那点悟性能于法剑一脉有所助益。
正是因此,许多年来,沈青辞深陷“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苦楚,这点心思除了双亲无人得知,三年来更是无人可以倾吐。看着身边过去不及自己的同门师兄弟一个个剑术有成,他无数次望着自己握剑的双手,长吁短叹几乎要心灰意冷,但转念想到师门栽培、父母期许,乃至父亲当年蒙受的苦楚,他又觉得这番想法实在不该,第二日仍旧坚持下去。这三年来日日磋磨,除了剑术终于有所进步以外,对他最大的改变便是性子愈发寡言少语、心绪也愈发敏锐通透了。
沈青辞习惯了过去习剑的状态,这一番新奇的体验沉醉了片刻便清醒过来,随即就觉出了奇怪——前人所述,无论是突破境界、还是剑术大成,都未曾提过他这样的情况。为防万一,他又翻出《上善若水剑》,这套功法自带的剑招一共六式,“水利万物”、“水滴石穿”、“风雨如晦”、“静水流深”、“逝者如斯”、“海纳百川”,正合地六之数。他现今才学会了“水利万物”、“水滴石穿”二式,“风雨如晦”等四式不过练了个皮毛,只尽数将剑招谨记于心罢了,尚不能领会其中法理,就连前两式亦是机缘巧合——“水利万物”蕴含法理正是功法总纲,他本身性子也相宜;“水滴石穿”的内涵全在“坚持”二字,他三年来日日磋磨,身体力行自是深有感悟。
他将功法搁在一边,提起青钢剑便径自挥洒开来。时而剑势柔和、循周遭气机而动,时而招招连续不断、仿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般,时而剑尖疾点如狂风骤雨,时而轨迹玄妙、柔中带刚……手中长剑随心而动,他心神一动,竟又一次进入了仿佛心湖映照般的境界——《上善若水剑》目前所载的这六式剑法正合外门所用,锻体、养气、出窍每个境界各有两式剑法,每一式剑法都按照境界高低蕴含各自法理,从而有助于弟子触摸法剑神髓。因此,若要将某一招练至大成,除非真正理解了其中法理。以沈青辞目前境界,至多学会前四式便算是天资极高,但他现下演练下来,竟然招招不差分毫,纵然对后四式的法理不甚了然,也称得徒具其形。
法剑一脉弟子习剑之法,乃是先练会某一招剑法雏形,而后在完善剑招的过程中触摸法理,相辅相成,待真正融会贯通,便可将剑法臻于大成。沈青辞如今这一遭,竟是直接跳过了第一步,只待明悟法理,剑法便可大成,不知要羡煞多少人。
沈青辞手挽了个剑花,“铮”地一声收剑入鞘,不由得敛眉沉思起来。这番好处来得蹊跷,细细想来,非得有几个先决条件不可——首先是他于记忆剑招上悟性极高,早已将六式上善若水剑深谙于心;其次是他锻体有成,突破养气,对肉身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这下平日里勤学苦练基本剑法的好处就显现了出来,但凡心思所及,勾、抹、刺、挑皆是信手拈来,也无怪乎心湖映照之下,剑法精至纤毫了。
如此,虽说此事蹊跷,但若是有这么一层好处,齐师叔所说的那件外门任务,说不定能多几分把握。沈青辞心中暗忖,于是接下来几日闲暇时便着意巩固若水剑法的剑招,顺带揣摩“风雨如晦”的法理。至于练剑时遇到的奇特状态,他打算以后寻机会问问父亲或者其他长辈。
功法修行到养气壮魂境界,修士的神魂初步产生异变,其标志性产物就是“五脏之气”的出现。人体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息息相关,是从肉身触摸神魂本质的第一步,有了五脏之气的加成,就能勾连法器、催动符箓。这一阶段除却继续打磨肉身炼精化气以外,就可以开始修炼三魂七魄。此时修士修炼灵魂的法门大多都是“观想”,通过集中心念体味与自身修行相关的某种真意,以达到沟通肉身与灵魂的目的,滋养灵魂。待自身灵魂修行到一定强度,就可以尝试下一步灵魂出窍了。
《上善若水剑》所述这一阶段的观想法门,乃是体味“水德”真意,正可与感悟上善若水剑法理相辅相成。观想法门最为关键之处便在于静心凝神,否则外邪侵入心神,不说观想下来修为并无寸进,说不得反要精神受损。九霄剑派乃是仙家福地,守卫森严,虽说没有外邪入侵之祸,但对这些初初接触灵魂修炼、没什么经验的低阶弟子来说,自身清心宁神还是会极大地影响观想效率。沈青辞性子沉静专注,因此每日观想下来都颇为顺畅,许多日之后也渐渐觉得精神变好、感觉更为敏锐,想来是修为又有进益。
除此之外,由于五脏之气的产生,沈青辞也终于能够借助符箓篆文的勾连,学习符箓上绘制的术法原理,而非锻体期依葫芦画瓢的死记硬背。他如今境界极低,所能理解的不过普通的障眼法、穿墙术一类不入流的术法,待得日后修为高深,方能学习品阶更高的术法。
十日后,轮到沈青辞与迟文值守淘沙阁。淘沙阁是龙泉山上存放法器灵器之所。修真界中,修士所使用的宝物,按照境界由低到高,依次分为法器、灵器、法宝、灵宝,前两者多为炼气期使用,后两者多为元神期修士才得使用。法器按照原始材料、炼制手法的不同,大概分为上、中、下三品,每件法器最多八重天合七十二道地煞禁制,上品法器若是机缘巧合得以令地煞禁制圆满合一、化为一道天罡禁制,法器便可进阶为灵器,从灵器阶段开始,其品质不像粗糙炼制的法器一样五花八门天差地别,因此不再分品;灵器则开始祭炼天罡禁制,四重天合三十六道天罡禁制圆满合一之后才有可能进阶为幻形法宝,此时法宝的威力便相当于未历天劫的元神真人,须得如同修士一般度过天劫后才化为纯阳法宝,诞生真灵。历过四九天劫,法宝便可化形而出,唤作通天灵宝,那时灵宝也可如人类修士一般修炼,只是道心修为上艰难些,乃至度过天人五衰、进入半步金仙境界时,便已经与正常修士无异。
九霄剑派中,法宝与灵宝都存在内门,由真人、天君们保管,淘沙阁中只有法器和灵器,以作善功兑换之用。不过,兑换法器灵器的善功都颇为可观,哪怕加上兑换灵器的真传弟子们,淘沙阁前一整天也难得有人来往。
与前任值守弟子交接任务之后,沈青辞二人便依着规矩,一人值守,另一人在一边的静室里打坐修炼,如此轮流下来,每日也至少有一半时间不至荒废。
这一日正是天高云淡,淘沙阁前门可罗雀一如往日。正轮到沈青辞在门前值守,他本以为这一日也要如前几天一样罕有人迹,不料这一日却迎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傅凌霜?沈青辞远远瞧见对方自传送法阵处拾级而上,心中大为疑惑。像他们这般修为最低的弟子,分配到的任务也都是意思意思,三年下来算上花销,其实攒不了多少善功,换些有助于修行的丹药也就罢了,法器之类是想都不要想。莫不是真如那些女修们所说,她与内门师叔关系甚好,对方派她来取法器么?
心下存疑,登记出入名录时,他免不了多问了傅凌霜几句,小姑娘却神色淡淡,只说是挑选自家得用之物。看她模样,竟似是得了什么奇遇,沈青辞也不便追问,直到对方挑完法器坦然离去,他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三年间几人关系不远不近,却不曾听说傅凌霜离开过山门,也不知是哪里来的机缘。
他蹙着眉思索片刻,这时候迟文从静室走出来,随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该换我值守了。想什么呢,如此入神?”
“无事。”沈青辞觉得或许是自己大惊小怪,便将前事与迟文随口一提。不料对方却若有所思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一个月前我从明镜峰交完任务回来的路上见过她,那时她神色疲倦,她只道是修行出了岔子的缘故。现在回想起来,她似乎是从翡翠谷的方向过来的。”
翡翠谷是内门弟子试炼之地的入口,傅凌霜一个锻体期外门弟子,无论如何不可能进得去。那她究竟是从何处而来,便值得人玩味了。两人都是心思剔透之人,话题点到即止,种种猜测也只有各自心里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