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 清醒 ...
-
知道整件事情的原因之后,元瑾心里虽然有些可怜心瑾,同情心瑾,可是对心瑾的想法却慢慢的有了改变了,说的确切一些应该是迁怒吧,因为崔姨娘的原因而怪罪心瑾。
明明就是她们母女自己的过错,却总是害的母亲劳累不说,还要忍受父亲的责骂。母亲无论如何是这个侯府中的女主人,若是长此以往,母亲还有何脸面呢?
也许从头到尾并不是心瑾的过错,说来心瑾也算得上是受害者,可是这件事情总与她有关吧,若是她能单压得住自己屋子额丫鬟,又怎么会发生这种丢了整个侯府脸面的事情。身为侯府的二小姐,连个伺候的下人都控制不住,难怪要被崔姨娘责怪,活该她。
年纪不大,处事还不是很圆滑的元瑾,后来再见到心瑾的时候,总是容易想到这件事情,心里想什么脸上就带出来了,情绪控制得不好,慢慢的两姐妹就没有以前那么友爱了。
而且就这件事情之后不久,元瑾自己也受了风寒,还挺严重的,身边的嬷嬷们都说,年纪小的时候生了病,一定要照看好,不然日后容易留下病根,那就不好处置了。这就导致元瑾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才能行动。
顾氏也很是紧张,寸步不离的看着元瑾,有的时候连府中的事务都放到元瑾的屋子里来处理,以来能够让元瑾学习学习,二来也是方便自己这个母亲照看。
这让原本打算去看望心瑾的元瑾,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何必因为无关紧要的人让母亲不高兴呢?再说了,自己现在生着病呢,若是一不小心过了病气了,不知道崔姨娘那边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了。
本来就已经有些生疏的姐妹之情,通过这一次心瑾落水元瑾风寒之后,更加淡了下去。
心瑾落水元瑾没有去看望过,元瑾生病的时候也不见心瑾的影子,想来双方都对对方不满了,不论中途有些什么苦衷或者顾忌,这个事实已经造成。
其实那次事情严格说起来,可怪不上顾氏这个做嫡母的,事实上恰好是崔氏这个做母亲的人没有照顾好心瑾才对。
不过在柳崇行这个一家之主一向偏颇的前提下,在顾氏这个当家主母确实不怎么上心的情况下,大家都已经对侯爷的责备见怪不怪了。
听说后来老太太还为了心瑾,亲自派人拿了自己的帖子去请太医,这个待遇,可是元瑾从来没有过的啊,太医的说法和一开始的那个大夫的说法有点差距。
这位太医小心翼翼的说,虽然心瑾落水的时间不是很长,可是这个时节的湖水还是很冷的,虽然现在看起来已经没危险了,恐怕以后会留下病根才是。
当然了,之后太医也说了,心瑾现在年纪还小,慢慢调养总会过来的。至于具体到底是什么病根,太医却没有直说。不过这些后院的女人们,最不费力的就是听懂隐晦的话了,据嬷嬷所说,心瑾恐怕是在妇人一道上受了些伤了,日后恐怕要落下一个宫寒之阵。
太医们说的话,这京中的权贵之家自然是听一半扔一半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太医们为了避免承担责任,以及避免别人怀疑自己的医术,对于病人的身体总是往坏处说。
其实严格说起来,有的时候请太医还不如请个京中的大夫,大夫很多时候愿意实话实说,太医却未必了,不过请太医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所以凡是有这个能耐的,都不愿意放弃这个福利。
老太太听了太医的话,有些不高兴,不过好在记得人家是在贵人身边伺候的,不看僧面看佛面,自己家也不过是个侯府罢了,压在自己上面的贵人还很多呢?
这些太医都是进出各个权贵之家后院的,若是让太医不高兴了,“一不小心”把什么后院的消息泄露出去,那才是后悔莫及。于是很客气的请太医离开了。对于太医说心瑾会有病根这个事情,大家都不放在心上。
一是觉得太医总是喜欢夸大其词,二是看着心瑾蹦蹦跳跳的样子,大家也就觉得这病根不重要了。即使真的有什么病根在,太医不是也说了吗?心瑾现在还很小呢,要调养也来得及。
确实是这样的,心瑾自从醒过来之后,性子一下子变了好多,和以前那个懦弱的二小姐比起来,现在的心瑾完全是变了一个人的样子。
元瑾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可是听到出去打听消息的丫头回来说,二小姐刚醒过来的时候,还是很迷糊额样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
因为当时请来给二小姐看病的大夫说了,二小姐这是受了惊吓所致,看着二小姐已经清醒过来,就没有多停留,而是出府去了。
有了那个大夫的前话,在场的众人都以为二小姐是被落水一事吓着了,伺候二小姐的丫头只能更加精心的照顾心瑾的身体,却不敢主动询问二小姐心里想些什么?
奴婢怎么敢过问主子是怎么想的呢?若是以前,这些伺候的下人还敢拿大,经过昨天侯爷的那一番怒火之后,谁还敢不把二小姐放在眼里啊,这不是越距了吗?若是被嬷嬷知道了,是要被狠狠的罚的。
所以府中的主子们也以为二小姐很快就好了,对那个太医说的话更加不屑一顾了,二小姐精神很好,身体也很好,食量不仅恢复成以前的样子,还略微有些增加。
只是后来却又听说,二小姐之所以会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其实是因为失忆了。二小姐现在对身边的人都不认识了,对很多常识也不知道,简直像个小孩子一样。甚至敢问出当今圣上姓谁名谁的话来,好在现在伺候她的人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所以这话没传出去。
可事情怪异的地方就是,若是说二小姐是失忆吧,偏偏一下子就能认出在二小姐床边哭泣的崔氏,在崔氏一口一个“我的儿”的哭喊声里,也跟着嚎啕大哭。
一边大哭还一边不停的说自己害怕,离不开娘亲什么的,那感人的场面,还让在一旁的老太太也跟着抹了抹眼泪,口中不停的念叨着什么母女连心之类的话。
元瑾当时听了就觉得好笑,崔氏就在那床边一口一声的哭喊“我的儿”,这个只要不是脑痴的人,都应该知道那是自己的娘吧。
二小姐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不认识崔氏,那只能说二小姐不是失忆,而是已经疯魔了。
后来,元瑾又丫头说,二小姐现在变了好多,经常找着自己身边的丫头打听属于自己的一切,还有这府中的一切,关于各个主子的喜好,关于自己这个嫡姐的性格,关于当家太太的为人处世,还有侯爷的身份地位。就这样才几天功夫之后,二小姐又把什么都想起来了。
最主要的是,二小姐现在比起以前更加聪明和善了,经常对着身边的丫头说,自己和她们其实的对等的,自己最看不惯有奴性的人,日后大家姐妹相称之类的话语。
吓得那些伺候她的丫头魂不附体,还以为二小姐是因为上一批伺候她的人不尽心而受到了什么刺激,纷纷保证自己等人不敢得罪二小姐,不敢对二小姐不尽心,一定会好好伺候二小姐之类的话。
偶尔又听说二小姐想要出府去看看什么的,在之后就是想要来探望自己这个嫡姐,不过听说被崔姨娘这个做生母的给拦住了。理由是怕过了病气给大小姐。
当时的元瑾太忙了,知道心瑾没有生命危险之后,就没有再关心这个事情。而且最主要的是,元瑾因为自己母亲又被牵累的原因,对心瑾已经有了想法了,自然不会主动去看望心瑾。
因为心瑾落水的原因,顾氏发话让她多歇息,这段时间就不用来请安了。原本以为心瑾会在受了这次教训之后,会老老实实在屋子里的心瑾,却出乎众人的意料,每天都会在后花园里走走路散散步。
即使是那个害了心瑾的湖心亭,心瑾也没有漏过,大夫当时不是说心瑾受了惊吓了吗?一开始都不敢带着她过去那边的丫头,反而被心瑾狠狠的责骂了一番:“到底你是主子还是我是主子,居然敢违背我的命令。”丫头们没办法,只能带着心瑾去了那边。
让人惊讶的是,心瑾不仅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反而非常高兴的爬到湖心亭的中央去,听院子里洒扫的丫头们说,二小姐还非常高兴的在湖心亭上振臂高呼:“我来了,我来了”
这让一直以为二小姐性子木讷内向的丫头们惊讶不已,听说后来还是崔姨娘亲自出面前来,才把情绪过于激动的心瑾叫回去的。之后就没有在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看来崔姨娘应该给心瑾说过了,一个大家小姐是不能有这些莫名的举动的。
按理说心瑾若是能够爬山涉水了,就应该前来给顾氏这个嫡母请安才是,不过她却很听顾氏的吩咐,愣是连着两个月都在后院很活跃的跳动,却没有前来给顾氏请安。
这一点也让元瑾很不满,若是你真老老实实的在屋子里养病,不论是真的病了还是装的,别人都不能说你什么?自己这个嫡姐也不会介意。
可是你现在既然能够活蹦乱跳了,却不来请安,这是瞧不起自己母亲吗?不是明晃晃的不给母亲脸面吗?想到这里,元瑾的眼神暗了暗。
就这样又过了半个月,一日元瑾去给顾氏请安的时候,才在顾氏的屋子里看到心瑾。元瑾面无表情的从心瑾面前走过,不过眼角去悄悄地关注着心瑾的变化。心软的元瑾始终认为,那是自己的同父妹妹,怎么能不关心呢?
令元瑾觉得惊讶的是,心瑾看向自己的眼神里,居然有好奇有惊艳有羡慕有嫉妒等神色。却没有以前看到的温和和熟悉。
说惊艳元瑾知道,母亲就经常说自己是个美人胚子,日后肯定能够貌美如花,可惜了老人都说有福落在丑人边,自己这也不知道是福是祸了。自己有的时候却外祖母家,舅妈和外祖母也说子长得好。
说是羡慕元瑾也能猜到一些,因为来了正院和母亲学习规矩的缘故,现在的元瑾已经不像是几个月前那样朴素了,无论是穿着还是打扮,都不是心瑾这个庶女能比的。
虽然很多东西元瑾有的心瑾也有,甚至老太太身边的很多好东西都留给了心瑾,可惜她庶出的身份,注定了那些东西只能永远的压箱底了。
可是好奇是什么意思呢?心瑾怎么会对自己感到好奇呢?是想知道自己生病之后的情况吗?就在元瑾思索的时候,却看到心瑾忽然站起身来对自己说道:“美女,你头上戴的是什么,能够给我看看吗?”
元瑾皱了皱眉头,不仅仅是元瑾,就是顾氏也非常不高兴的说道:“心瑾,你这是什么称呼,你姨娘都是怎么教你的?再有,你不知道这么直接向别人讨要东西,是一件很无礼的事情吗?你身为侯府的二小姐,怎么能做出如此没礼的事情来?”
心瑾低着头,小声说道:“我不就是好奇吗?再说了,不就是一点首饰吗,有什么稀罕的。”也许她自认为很小声,不过在场的众人都听到了。包括她下首的崔氏,以及崔氏旁边和对面的几个妾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