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记忆的错觉 ...
-
(一)
暮春的拂袖湖,早已是一片夏意盎然。湖边的草地铺出一条绿毯,间或点缀些小花,只是色彩都没那一袭红衣来得绚丽。
小女孩就那样大胆的躺在湖边的垂柳下,还将脚伸进被归云人民视为圣湖的拂袖湖中。此刻的她累极了。刚才和大娘的那一番争吵,让她感到身心俱疲。她确实不想争什么,自从四岁那年,父亲为了与龙茵国联手而迎娶大娘后,她想要的就只是一个完整的家。什么太子妃之位,要不是母亲要她来,她才不会来呢。
女孩感到很委屈,不经意撅起了小嘴。
“你真可爱。”
“啊?”
小女孩吓得立刻从地上爬了起来,站在眼前的是一个少年。一袭蓝色锦衣,暗示着身份的高贵。由于比自己高出一个头,女孩只有抬头才能看见少年的容貌。他长得没有哥哥俊美,但是有一种阳光的味道,会让人不经意间脸红。如果说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你的,那么就是现在。在你看着脸红的我,笑着说:你还真是很可爱阿。
少年走到柳树下,斜靠着树干,对站在原地的女孩说你过来,女孩就乖乖地走了过来,和他肩并着肩。
“你叫什么?”
“沁雨。”
沁雨,少年在心中默念。
“你也穿了红衣,为什么没有去参加宴会?”
是一阵沉默。
“我不想去。”小女孩撅着嘴。少年却笑了,灿烂如黎明第一缕晨光。
“怎么,这次宴会可是为王子贵族和官员子弟物色将来的妻子而举行的。你就不想为自己找到一个将来位高权重的丈夫?”
又是一阵沉默。
“我讨厌他们,而且母亲说我已经许好人家了。”女孩说得很平静,少年却傻眼了。
“哦 。”少年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万物都安静,只有风吹过带着些许醉意。舞动的垂柳下,少年将已睡着的女孩放到自己腿上,顽皮地拨弄着她的头发。却不知道命运正在改变。
睡梦中,感觉有什么在离自己远去,那般疼痛。小女孩一下惊醒,视线可即,是少年关切的眼神。意识到女孩可能做了噩梦,少年摸着女孩的额头,轻声说着没事的、没事的。可恐惧却像潮水,渐渐漫过自己,窒息是那样接近。
“我要回去了。”女孩不安地起身,少年也跟着站起。
“太子!”一个公公着急地跑了过来,看来是找他好久了,“太子,皇上请您过去。”
“一起去宴会吧。”少年向小女孩伸出手。女孩摇摇头,“我要回家。”
女孩转身跑开,少年欲追却被陆公公拉住,“太子,事情紧急,请快跟奴才走!”
少年就那样看着那一袭红衣消散在视线尽头,然后转身,踏上自己的旅途。
从诺大的皇城深处到已近城郊的将军府,小女孩边跑边歇,从黄昏一直跑到入夜。万家灯火在身旁溜走,恐惧因剧烈的喘息得到暂时的缓解,终于在到达那刻烟消云散。只要有母亲在,宁儿就什么都不怕了。
那一天,你终于知道什么叫生命无常。上天在赠予你温暖午后的同时,也早就安排了一个心碎的夜晚。冰冷彻骨,是母亲刚从井里捞上来的身体。熟悉的香味还萦绕鼻尖,温柔的歌声仍回想耳畔,记忆本能中的一颦一笑,都是母亲。泪水像从母亲身上的水珠,不断滴落。一滴、两滴、三滴。。。。。。不断抽离身体的是一直被保护的天真。“母亲不是软弱,只是不想做这种无聊的斗争。宁儿,永远要记得做最真实的自己。不要变得和他们一样。”母亲常对自己说的话一句句重复,只是不在身边。那么,对不起。我不想放过他们,害死了您的他们!
巨大的悲伤涌上心头,女孩一阵晕眩,倒在了母亲身上。
第二天。
北辰街,归云城最繁忙的街道,今日却是一片冷清。成群百姓悲痛地站在两侧,看着出殡队伍渐行渐近,偌大的棺木经过时,许多人痛哭失声,为着那个曾割肉救快死掉的老叫花的女子,他们心中永远的将军夫人。
那个棺木中有的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昨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早已将一切烧尽,徒留下满地骨灰。那个小女孩跪在地上,将母亲的骨灰,一一拾起。没有哭泣、没有吵闹,只是在抱着骨灰盒走出灵堂时,看了一眼那个龙茵国公主,那个骄横地夺走她母亲一切的女人。那一眼也让大家更加相信,所谓的派刺客刺杀皇上,畏罪投井自杀,都是那个女人一手导演的好戏。而那场大火肯定也是她的杰作。什么烛台倒塌,简直鬼话连篇。她就是想让月雨成为孤魂野鬼,永世不得超生。
月雨是以皇室的规模下葬的,皇上下的圣旨。长长的队伍走了好久。雪妃娘娘抱着神情呆滞的未宁,走在棺木旁边,眉目间充满倦怠。她也是受够了勾心斗角的女子,不然怎会冒着大不是去请求太后将自己的儿子封为与世无争的公子呢?只可惜,她救不了自己的好姐妹。昨日黄昏才送儿子去飘樱阁,今日却要送自己的好姐姐上黄泉。关于刺杀,皇上也未多说,只是下令以皇室礼仪下葬。若龙将军和骁然一时半会儿也赶不回来,看来要苦了未宁了。本来要带她进宫,谁知她竟执意不肯。
皇妃转头看怀中的女孩,将来长大了会是和母亲一样美丽的女子。只是不要走母亲的老路。
日渐中午,一行人终于到达皇陵。仪式进行得很顺利,从此,又一个女子走进了归云的历史。
三天后,郭若龙将军从边疆赶回,直奔皇陵。独坐两天两夜,形容枯槁,最后在雪妃与女儿未宁的劝说下回府。
十天后,大儿子骁然从飘樱阁赶回,决意为母亲守孝三年。
十二天后,彼云村派人前来吊唁。
半月后,未宁跟随使者回母亲故乡探望亲戚。约定守孝三年后来此共住。
两个月后,未宁回来,与哥哥一起守孝三年。
三年后,彼云村派人接走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