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卫王入京 ...
-
【显安二年十二月,卫王携女入京。
明帝在宫中设宴与卫王相见,一同宴席的还有陈王。因为皇夫刚死,卫王是回来参加姐夫丧礼的,遂住在旧宅也一切从简。
至于陈王为什么不如卫王那般出蕃。
当然陈王有封地,也是越州刺史,但因为一些旧事,明帝与文帝想他留京而已。
分封而不裂土、食禄而不治民,要不就是上任个半载三月就把他召回京。
说难听点陈王是虚衔圈养。】
东雀里。
周郢听闻此话,垂目苦笑,心有戚戚感。
虽不知陈王是何人,但这怎么也像在预示他日后的命运。
周穆当年登基后没杀废太子周莲,而十几年后周莲又夺回帝位,让他能苟延残喘多年,是否也是一种因果轮回?
还有至尊二女……
如今东宫势大,太女也并非刻薄之人,他是该与太女深交。可阿菩与他一同长大,多年情分更深。观至尊之意,她得势不过时间问题,日后与太女关系如何也不得而知。
他到底怎样做还有待商榷。
【跟陈王不一样,卫王在她爹还没有死、她姐还是太女时,就被亲爹利索地赶出天都。
卫王拥有大片的土地,带着丰厚的财产,以及亲爹留给她的兵,窝窝囊囊南下住到鹊城里,开始当她的无冕之王。
而在此之前,卫王也已当了六年的虞、卫二州刺史。
有些人时常分不清虞州和卫州,还得说一下,虞、卫二州相邻接壤。
虞州有卫郡,卫州也有虞郡,皆是富庶之地。
虞州,核心的经济文化中心,鹊城就在卫郡;卫州呢,地理位置优越的军事要镇。卫王当时还不是卫王,但虞、卫州刺史一做就是六年,可见亲爹的盛宠,也一点都不担忧她谋反。
当年文帝大手一挥,爽快把这两块地方都给了宝贝女儿当封国,明帝登基多年花了大气力也没拿回来。
说句题外话,周氏宗室历来不多,少兄弟姐妹分资源,像卫王这种被亲爹偏爱的皇女能拿到顶级资源再正常不过了。】
周冕揉着眉心,越听越不对劲。
怪不得明帝想弄死卫王,卫王若有私心造反抢明帝的皇位也不是不可能。
当皇帝的大多都怕被人惦记着帝位。
且后来卫王不是已经起兵了吗,看二人似还打得江山猩红,若不然明帝也不会被骂成那样。
她心中隐有不安,说那么久的显安旧事,明帝与卫王大名也该出来了。
【有人借以说卫王不得宠,是被亲爹流放了。
如果他爱卫王的话,怎么会一点情面也不留,直接把卫王丢出京城了呢?
但只看到卫王远离了京城,她和明帝的矛盾、她的身家到底有多丰厚,就当不知道了是吧。
明帝知道后都得破防骂几句亲爹偏心。
文帝驾崩时,卫王入鹊城久矣了。明帝有传卫王回来给爹奔丧,卫王没理,觉得亲姐有可能杀她,遂搬出先帝的诏书,说先帝让她在封地守丧,父命不可违。
没多久,明帝又说想卫王了,又起了将她召回京的想法,但被梁王用先帝遗诏压了回去。
不过从明帝的反应看来,她登基的前两年,有起过清理卫王的心思,但她太忙了,腾不出时间去杀卫王,且时机也不对,那些宗室老臣会拦着她。
先是刚登基要忙很多事情。
然后北虏过来挑衅明帝,她忙着打回去。
再然后亲爹留下来的那些老臣,能用的继续用,不能用的还得花功夫搞下来。
坏也坏在她还是太女时,和卫王争得很厉害,有些臣子和她不是一个阵营的,还致力于将她拉下来。明帝登基后肯定不想他们继续占着位置,遂用一年把杀臣刀准备上,直接来个了清洗,重新洗牌,整合分配朝廷的资源。】
周冕漫不经意想着,若不然呢,哪个皇帝在登基之后还愿意受制于人?
她阿父登基之初,清理元帝一朝的旧臣起来也是毫不留情。萧成珠更是被打压到落寞多年,从此郁郁而终。
顺便一提,与元帝有过一段情但倒霉溺水死了的美郎君,便是萧成珠的叔父。
萧成珠的次女萧观倒是与周郢走得很近。
这事不是甚秘密,该知道的差不多都知道了,只是没人提及。
周冕心想,她要不要做个顺水人情成全他们。
【自从乱世终结,大齐立国都多年了,自然不再存在什么“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就连臣子们“愿择一明君辅助”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满朝文武竞争激烈,都是给皇帝打工的,卷生卷死质量还参差不齐,想站在高位上似也没错,但阵营站错了被皇帝搞死……
只能自求多福让皇帝高抬贵手吧。
所以皇帝有空了,还得和自家臣子各种博弈,把心思都花在巩固地位上,集权集权再集权。
至于那些好大喜功、享乐奢靡的败家皇帝,赛道不同,就得另外说了。】
周歧:……
她又记得,先前天幕剧透出大齐被人篡后,阿父隐约有将陆氏斩草除根的想法。
奈何不知陆金阙生于陆氏哪一支,且哪一支也不能杀。当今的至尊乃圣明天子,哪能为了后世事就轻易诛人全家。
女郎也说了天幕历朝皆有人观之。
后事还不如留给后世子孙处理。
【到明帝这一代想要集权也不例外,说到底她是守成之君,登基多有不易。
生于帝王之家,更在乎的自然是自己的权力。
与帝位之争有关的,多不得善终。而卫王能与明帝相争,就有点要命了。
君不见多少政权皆亡于宗室争权的内乱中。
而明帝虽然是个性情很古怪、因猜忌以至于酿成大祸的半明半暗皇帝。但她的国裂之祸让卫王背一半也不过分,毕竟一只巴掌拍不响。】
无论周冕亦或周歧,闻言都有些如坐针毡。
天幕女郎所说的卫王身份特殊就算了。但是她们姊妹二人,连母辈的恩怨也甚多,让她们听这话,多少都有些讽刺。
也实在……很难与对方剖心置腹啊。
生她又何必生我?
若是她死我生就好了。
二人隐晦对视一眼,面色多了几分凝重,虽笑容不改,但心中皆叹息如此想到。
虽不敢妄议阿父,也从不敢说出来,但这恩怨说来说去还是她们阿父的错。
【一但被帝王猜忌,除却个别尤能忍耐的腹黑帝王,不管臣子还是宗室,其实离被宰也不远了。
就比如明帝与卫王吧。
裂缝一早就有,早死晚死都得死,明帝那把刀一直都在,只看何时会落下。
如果卫王心甘情愿被亲姐砍了还好,说不准亲姐还会假惺惺哀悼,反正人死了不过一捧青灰。
但卫王反抗要避开那把刀,为求自保也好,生有野心也罢,若是威胁到明帝,这当皇帝的真是日思夜想、连做梦都将卫王宰了。
自古以来,因帝王猜忌而死的宗室不在少数,连皇子皇女也死了不少。
当然如果有本事,像陆固那样手段狠厉,能够直接政变当太上皇,多大的夺位舞台都能等着你来浓墨重彩登场。
因此,有人借此评判明帝的人品不行。
虽然明帝不是啥好人,但皇帝了啊,都是一群封建古人,这还能人品什么?他们绝大部分又不是真的需要卖身为国,过得也一点都不窝囊。
以现代的标准与皇帝讲人品,多少有些诡异,哪怕那位皇帝是千古一帝吧。
而与明帝讲人品更是搞笑——
明帝的私德是出了名的不咋样,公德有一点,但也很薛定谔的猫。
她这缺德皇帝被玩梗到玩出圈了。
也有人觉得明帝实在有点倒霉,放了谁谁就背刺她。先是黎九芝,黎九芝南逃投靠卫王就不说,还有从天上给那聂笙掉下个刺史,聂笙大肆敛财被召回来后,等打仗时杀了明帝的人卷钱跑了。然后因为都逃到卫王那里,鹊城又被吐槽是垃圾回收站。
而且作为明帝的对照组,都是一家人吧,卫王的德行其实也很一般。
两个谁也别说谁。
她们两个人都比较需要一份《关于明帝与卫王该如何树立良好三观品德的最终解决方案》。】
周冕深吸口气,心觉天幕女郎在指桑骂槐,打脸她们一众人。
后世再如何沧海桑田也与大齐时下无关。
聊皇帝的朝堂就那些事,无非就是宗室重臣外戚与宫宦,且到了后世,皇帝与宗室藩王没了唇齿相依的关系,便成了天然的敌对阵营。
至于这什么三观品德——
与她们谈起这种事的意义何在。
周歧看周冕面色不好,敛了笑,心想如果运气好她未来大小也是个实权藩王。
就是不知能被周冕容忍几年。
天幕虽从没指名道姓,但哪个宗室听闻此话能无动于衷?
周歧也没信心日后她能与周冕君明臣贤。
满朝文武谁不知,太女殿下精明强势不好惹?至尊多少有些不方便出面的事,这两年几乎是太女解决的。
【明帝是个精力高、配得感也高的人。好巧不巧,她们当了一辈子的死对头,卫王和明帝虽不是同一个生母,但流着同一个爹的血,也是个配得感很高的人。
别看卫王封王前过得不咋样,但后来太女姐姐要有什么,她也会拥有,并且可以想尽办法争取更多的资源,绝不会委屈自己一点。
虽然影响不太好,但私以为卫王能争能抢且行动能力一流真的很不错。
卫王大概也这样想,都是同一个爹,以前就不说了,但现在我想过得好些不过分吧,要多拿点遗产也不过分吧。
你能当皇太女,我抢一下也不过分吧。
你又当皇帝了,啊好巧,我也有点想当,我再抢一下不过分吧。
明帝和卫王这种天选死对头还挺好玩的。奈何作为金字塔顶尖上的人,没谁愿意看到她们这样。
不过时间差不多了,资料准备也稍微不足。
这次就说到这儿,等下次再详细讲述一下她们的恩怨。】
作为当朝的皇太女,周冕额上青筋暴起,这卫王的想法当真是……
非常非常非常过分。
是个正常的储君都忍不了一点。
天幕潦草结束。
但周冕需要静静,以免迁怒了人。
于是她脸笑皮不笑与周歧打了个招呼,带着邓岚匆匆离去。
没办法,这对姊妹的暗示意味太强,周冕不敢想下次入西堂时,再听这些会发生何事。何况陈王在明帝登基初期宛若背景板,还被文帝忌惮。
其中缘由,周冕不太想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