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朝上非议 ...
-
翌日早朝,金銮殿上,文武百官肃立。
御史大夫万昌平手持笏板,声如洪钟:
“陛下,西凉旧部连连叛乱,致使民不聊生,已经波及到肃州一带,臣请先定法度再安民生,暂废止怀柔政策。”
户部尚书陈章出列奏请:“陛下,赵大人多年为官,兢兢业业,却惨遭西凉毒手,臣请陛下为其主持公道,严惩凶手!”
御史中丞赵明紧随其后,厉声道:“陛下!霍长今不虑民生,一再纵容西凉人为非作歹,致使西州动荡,臣请陛下严惩!”
鸿胪寺卿慕飞枝:“臣附议!”
“臣附议!”
“......”
一时间,弹劾之声如潮水般涌来,霍长今立于殿中,神色冷峻,不发一言
皇帝高坐龙椅,目光深沉,似在等待她的辩解。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礼部的,他们与西凉的交往最多,而现在有人特意鼓动赵垣之死去让他们更加仇视西凉,再归咎于霍长今,这一招顺水推舟倒也算精明。
就在霍长今准备开口时,萧祈忽然出列,朗声道:
“父皇,儿臣以为,当务之急并非追责,而是彻查西州叛乱根源!”
满朝文武皆是一愣。
霍长今也情不自禁的用余光看向她。
她今日站在这里就已经做好了任何准备,她可以断定皇帝不敢杀她,但这些人的压力下,皇帝不给态度是不可能的,于她而言,罚俸,罢官,软禁甚至下狱,都无关紧要,只要不死,她的计划就不算完。
可她没想到,萧祈就这样力排众议,为她辩护。
当初,提出这个政策支持她的人不多,萧祈算是主力,而现在那些人为了明哲保身也都弃她而去,唯独她,单薄的身影却那么强大。
萧祈不疾不徐,继续道:“西凉残部作乱,赵侍郎突然遇刺,背后必有隐情。此间真相未明,贸然惩处官员,只怕被有心人利用,挑起君臣不睦,请父皇明察!”
她没有公然维护霍长今,替她辩解,而是直接将矛头转向“彻查真相”。
她没有提赵垣会莫名其妙被西凉人杀了的蹊跷。毕竟他一个文官,与他们无冤无仇的,就算西凉人要报仇也该先弄死霍长今。
她要保护民生,也要保护霍长今,最好的方法就是转移重心。
有人刻意引导他们弹劾霍长今,那她就去引导他们正视事实真相。
赵明又言:“殿下有所不知,臣听闻霍将军在西凉国破之后单独面见了西凉王姬,最后还亲自为她立碑筑墓。”他语气嗔怪,余光瞥向霍长今,“不知霍将军此举是为何啊?”
萧祈刚压下去的议论再次被引爆。
“和西凉王姬单独见面,岂非做了什么交易?”
“这难道不是包藏祸心吗?”
萧祈再次反驳,声音铿锵有力:“赵中丞此言何意?霍将军南征北战,为我朝开疆拓土,与西凉督帅会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怎到了诸位口中就成了包藏祸心?!”
万昌平又接了上来:“和安公主与霍长今私交甚笃,可莫要颠倒黑白!”
萧祈丝毫没有落势,反而嗤笑一声:“万大人既为西州鸣不平,不去查明真相,倒把心思放到本宫的私交上来了!
“你!”万昌平气的胡子直翘,“殿下莫要污人清白!老臣只是实话实说。”
萧祈轻哼一声:“好一个污人清白,那诸位在这里无凭无据控诉我朝重臣,是自恃清高还是污蔑诽谤?!!”
“......”
内侍监:“肃静!”
“霍长今。”皇帝终于开口,“为何朕从未听说过此事?”
霍长今手持笏板出列,跪地行礼,声音沉稳有力:“回陛下,玉门关城破之日,臣确实单独会见了西凉王姬阿勒御·风云默,但见面缘由,只是承接降书,并无其他,随后,她便自刎而亡,众将士皆有目共睹,至于为其筑碑是臣曾于她多次交手,心生了敬佩,请陛下恕罪。”
“陛下。”尚书令上官芹突然出列奏禀,“霍将军向来忠心为主,西征苦战,累下了不少伤,曾几次死里逃生,怎可能会有不臣之心呢?望陛下明察,莫让小人挑拨离间,乱我军心。”
上官芹是三朝元老,连皇帝都给予三分薄面,又是诸位皇子公主的老师,朝中威望极高,而他也没有和霍长今外祖父有深交,就算为她说话也不会让人指责包庇之心。
但他为什么要帮她?
因为她救过明王一命,而明王是他最得意的弟子吗?
“陛下,臣请赴西州。”霍长今叩首道,“若是政策失当,酿成大祸,臣甘愿受罚。”
霍长今的语气坚定的仿佛下一秒就要赴死,惹得萧祈不得不看她,甚至想打她一顿。
都什么时候了,还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扛!
“父皇,儿臣认为和安公主说的在理,当务之急应该是查明真相,西州已经归入我朝三月有余,霍将军主张的‘因俗而治’政策也已经初步推行一个月,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今西凉旧部叛乱其中或有隐情。”明王萧涣的声音突然传遍大殿,语气铿锵有力,却没有咄咄逼人。
皇帝微微挑眉看向萧涣,他对这个一向喜欢舞刀弄枪的儿子参与朝堂议论感到了些许惊讶。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理?”
“儿臣请赴西州查证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有请大理寺协查赵大人之死,若是西凉人无故杀我朝官员,也好有强力的证据服众,也算是告慰赵大人之灵。”
“儿臣附议!”萧祈立刻跟队。
这个时候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力量,至于赵垣的死,他们想查就给他们创造一个真相。
丞相王敬言也随之:“臣附议。”
他是霍长今外祖父的至交好友,在朝中也有些势力,他一表态,一些文官也随之附议。
局面有了逆转,决策者交给朝臣的压力,在此刻还给决策者。
皇帝沉吟片刻,目光扫过霍长今,又落在萧祈身上,似笑非笑:“传旨,明王即日起前往西州查反叛一案,大理寺彻查赵垣案,另外,通知霍瑛让她准备不变之局,西凉一旦有攻势,雍州军即刻前往支援,不必上报。”
萧涣:“儿臣遵旨!”
梁安:“臣遵旨!”
满朝文武:“陛下圣明!”
退朝后,霍长今没有过多停留一分一秒,直接走向宫门,那些诋毁之语看似是猜忌的无心之言,却句句扎心。
那群伪君子,西凉人侵扰边境的时候是她带着将士们冲锋陷阵,不论生死,在刀光剑影里夺来太平,现在他们过上了安稳日子,第一个就把矛头指向她。
常言道:人言可畏,舆论本身就是一把利刃,倘若一个人完美的无可挑剔,那舆论便是能够伤害他的利剑,看似无影无踪,无形无色,却最是伤人,一击即中。
都说言官的嘴能杀死一百个文人,如今看来武将亦然。
毕竟,人心非草木,孰能安然?
“霍长今!”
一声熟悉的声音让霍长今脚步一顿。
是萧祈,她还在生我的气吗?我该回头吗?
“生辰快乐,平安顺遂。”
这一声极轻,但足够震耳欲聋。
霍长今怔住了,久久不能回神,她还记得今天是她的生辰。
她有多久没有过过生辰了?
霍长今没有回头,她的手摸向袖中,那里有她给萧祈准备的十九岁生辰礼,还没来得及送出去,本来以为送不出去了。
她站在原地许久,才慢慢回头,她已经走了。
这样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