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创作狂 ...

  •   东西买回来,陈芳华又连着归置了好几天。本来她想自己给墙壁刷漆,但经过实践,发现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干,于是又委托刘淑英帮着找了个小工,花了半天就全都刷好了。

      刷完漆,还得通风散味儿,陈芳华便厚着脸皮又在刘淑英家借住了两晚。

      再搬回去的时候,顾卫东刚好出差回来,她便趁热打铁邀请刘淑英一家四口去吃暖房饭,又邀了唐宁作陪。

      这也是陈芳华第一次开灶,她和刘淑英一块儿炒了四个素菜,又从食堂打了一份红烧肉、一份糖醋排骨和一份溜肝尖儿,还从厂办合作社提了一扎北冰洋汽水。

      这桌极尽丰盛的饭菜,吃的宾主尽欢。散场时,陈芳华又把剩下没打开的两瓶汽水塞给了刘淑英家两个孩子。瑶瑶高兴的说:“芳华姨,你还到我家来睡觉吧,我明天还想喝汽水。”

      一番话说的在场众人哈哈大笑。

      一应琐事和应酬全部办完后,时间来到腊月中旬,稿费已花的所剩无几,陈芳华再次投入到写作中。

      先复盘了一下存稿,她手里还有三篇短篇,之前寄给《青年报》的那篇《独自灿烂》,报社已经给了回信,说明要发在副刊上,还是连载,但这次版幅会变长,每日三千字,预计月底前连载完。稿费依旧比照她上篇的《忆知青岁月》结算。

      自《忆知青岁月》尝到甜头后,陈芳华再写的几个短篇全是知青系列。故事背景相似,内核各有不同。比如《忆知青岁月》写的是双向奔赴,第二篇《独自灿烂》则是追妻火葬场,另外几篇也各有特色。

      但她判断,《独自灿烂》在《青年报》连载完后,这种题材估计就该趋于饱和了,因为编辑已经在来信中询问她是否开始构思新的题材。

      剩下的几篇看来得另换阵地了,前期市场调查时整理的意向刊物列表这时便派上了用场。

      陈芳华仔细思量后,最终锁定了《文化周报》和《花粥》。

      《文化周报》是周刊,偏大众文学,《花粥》是半月刊,风格偏女性青春向,读者主要是学生群体。

      陈芳华针对性的将第三篇先婚后爱题材的投去《文化周报》,第四篇暗恋题材投去《花粥》。

      手里的存稿便只剩下一篇,她没再急着往出投,决定先看看那两篇的势头,再决定最后一篇的归属。

      新文经过两日构思,也已经有了雏形,是关于对爱情本质的探讨,名字暂定《爱情这回事儿》。

      这篇将作为她短篇的收官之作,陈芳华决定大胆跳出以往风格,不再刻意追求年代感,而是融入更现代的思想,为读者带来新意。而这也是她精心为已经有了一定读者基础的《青年报》所准备的新作。

      编辑二部近来气氛有些微妙,资深老编辑王编辑一连三天,每天早上一进办公室,都会笑着跟赵绰打招呼。

      王编辑为人严肃,不苟言笑,身边的同事平时除了工作,都躲着他走。

      刚开始赵绰还会受宠若惊的回一句问候,但连着好几天受到这种特殊对待,菜鸟如她,也感觉出了不对劲。

      有一回,同事倒水时从她身边经过,悠悠说了句,“岳川你知道吧?当初也是一鸣惊人,被誉为天才作家来着。不过他刚开始是二部的老钱在带,有一段时间王编辑天天给老钱递烟……”

      听的赵绰惊出了一身冷汗。

      她开始独立带作者没多长时间,手里也挖掘了几个不错的新人,但目前能稳定输出且成绩亮眼的,只有方舟一个。《忆知青岁月》爆火之后,第二篇《独自灿烂》连载近半,成绩毫不逊色于前作。

      方舟作品不多,但才华已经毋庸置疑。这样的作者握在她一个新人手里,赵绰不是没有忐忑过,可她能做的,只有更加认真的校稿,为她争取更好的版面,让作品更快的面世。

      可她做的这些,别人也能做。若是真的出现了二选一的局面,方舟会选自己吗?

      赵绰心里没底。

      她开始懊悔平时不该一门心思全扑在了工作上。这么长时间,她和方舟的交情竟然只有寥寥几封官方化的书信。对方是男是女,年纪多大,创作上有无困难,她一无所知。

      本来这也无可厚非,新人作者的贡献值排在最底层,当然不可能像老作者一样,得到报社全方位的关照。可谁叫看中她才华的人,不止自己一个呢。

      已经连续加了一周班,好不容易熬到星期五,本来打算晚上好好放松放松,此刻她当即改了注意。

      同事下班时奇怪道:“你那些稿子不是都送审通过了吗,怎么还加?”

      “还有其他的事呢。”

      等同事都走完了,赵绰慎而重之的拿出一沓信纸,打算给方舟写一封情真意切的问候信。

      信里先恭喜她《独自灿烂》连载成绩不错,从报社陆续收到的读者来信看,可以说是好评如潮。说完了这些,她又问她近来创作状态如何,有无困难,若是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尽管开口。

      信的最后,她还附上了报社的座机号码,提议若有时间,大家也可以相互约着出来面谈。

      赵绰写完,再三检查没问题后,才把信放到了传达室,再三交代传达室的同事明天早上定要寄走,才下班回去了。

      陈芳华收到信已是四天之后。

      自从搬了家,她就把寄信地址换到了家里。又考虑到以后要频繁收信,便在门口订了一只收信箱。

      邮递员每次送信,都会先敲门,若人不在,才会将信件投入信箱。陈芳华便养成了每次外出回家都要检查一遍信箱的习惯。

      这次依旧是。她中午懒得做饭,又听说三厂食堂改善伙食炖了排骨,便跟邻居赵大姐结伴去食堂吃。

      三厂食堂不对外开放,但家属可以吃。刘淑英一直对外称陈芳华是自家亲戚,赵大姐丈夫则是三厂正式工。两人都是食堂的常客。

      赵大姐本名赵燕,没有工作,在家里照顾孩子和常年卧病在床的婆婆。她打了饭就提着回家了,陈芳华则吃完了才慢悠悠消着食走回去。

      刚上楼,正准备检查信箱,隔壁的门就开了,赵燕伸出半个身体,说道:“刚才有你的信,我听见邮递员敲你家门,没人回应他就放你信箱里了。”

      赵燕这人,打交道多了,就会发现人挺好相处,就是有些八卦,东家常西家短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事。

      陈芳华道:“我正准备看呢,谢谢你提醒。”

      她一搭话,赵燕直接走出来,盯着陈芳华取出信,说道:“谁寄给你的信?你到底是干啥工作的?怎么三天两头有人给你寄信啊?”

      “我是待业青年,正准备复习考中专呢。”陈芳华搪塞道:“这不,写信问问我以前的同学,看能不能搞到复习资料。我先回去了,改天聊。”说完,径直开门进屋,门一闭,隔绝了一切探究的视线。

      赵燕刚伺候婆婆吃完饭,本想到陈芳华家拉拉家常,躲会儿懒,没想到人家根本没邀请她进去的意思。

      看着紧闭上的门,嘀咕一句“待业青年还天天吃食堂……”这是多有钱啊。

      “阿燕!阿燕!”

      屋里婆婆又开始喊人,赵燕眼里闪过一丝疲惫,应着“来了”,转身回去了。

      陈芳华拆开信,见上面说连载成绩不错时,心里也跟着高兴,跟上篇一样,她每次到报刊亭买报纸,偶尔也会碰上有年轻人蹲在旁边兴致勃勃的讨论她的文章,但要想知道更确切的反馈,还是报社的数据更准确。

      待看到问她写作状态,又留了联系电话时,陈芳华心里不由涌起一阵紧迫感。这一行已经这么卷了吗?新作连载没几天,编辑已来信催过两回稿了。

      陈芳华暗自琢磨,上回问她有什么新题材,没几天又问有什么困难,这是嫌她交稿太慢了?

      老天作证,她自认已经非常勤奋了,首作完结后,新作几乎无缝衔接。要知道,如今她挥的是笔杆子,肯定比不上现代十指翻飞,每天日万。

      当然,最近构思新作,为了寻找灵感,她是有所懈怠,可这都是创作的必经阶段啊。

      不过,很快她就又想通了。《青年报》是能在全国发行的大型刊物,编辑严谨认真,每天像打了鸡血似的催稿也情有可原,至少对方重视自己。

      这就像现代写网文,越受欢迎的作品,催更的评论越多,不管是日万还是日两万,读者总是不满足,这又何尝不是对作者的一种肯定呢?

      陈芳华成功说服自己后,决定闭关,一口气把新作写完,她是写长篇出身,短篇也驾轻就熟,区区两万多字不在话下。

      于一周后,在赵绰殷殷的期盼中,陈芳华的回信姗姗来迟,她本来还忐忑对方为啥回的这么慢,可等拆开信封,发现一沓厚厚的稿件时,整个人都震惊了。

      不仅她震惊了,连同事都惊讶而羡慕的直言她真是挖到宝了。产量这么高,又篇篇质量有保证的作者简直千年难遇。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我那个林枫,拖稿拖的真要命,我最近天天被陈副主编骂,为了催稿都快住到他家去了。咱俩要是能换换就好了。”

      王编辑端着茶杯走进来,刚好听见这番对话,顿时露出笑容,“小赵,是方舟又寄新作来了吧?给我看看,这次写的什么?”

      赵绰下意识将书稿反扣在桌面上,说道:“是有新作,不过我正要看呢,等校阅完了再请您指点。”

      王编辑脸色一沉,盯着赵绰一言不发。原本说笑的同事们顿时噤声,各自忙乱起来。赵绰抿了抿唇,没理会他的不满,硬着头皮坐回工位。

      她面上故作镇静,桌子底下手指都要扣烂了。新人得罪前辈是大忌,但为了方舟,值得!

      好不容易熬到对方离开,赵绰才重新打开方舟的来信,除了新作,还有一封回信。信中,方舟解释近期因一些琐事耽搁了写作,好在现已处理完毕,新作一完成就赶紧寄来。至于赵绰提出的见面请求,方舟则婉拒了,理由是打算继续闭关,全心投入创作。

      陈芳华写完这封信时,美滋滋从头到尾看了两遍,满篇全是笔根不辍的保证,这下对方应该满意了吧。

      于是,一场美丽的误会就这样诞生了。

      赵绰一口气看完信后,既欣喜又失落。欣喜的是自己果真没押错宝,失落的是她的作者是个创作狂,一心扑在写作上,联络感情什么的都是浮云。

      也罢,不解风情未尝不是优点,总比那些稍一勾搭就跟别人跑了的作者强多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创作狂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