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初见 ...


  •   午休时分,寻香正替蒋漫青绣着香囊,闲聊起隔壁精舍新住进了一位官家小姐。

      听到名字时,蒋漫青翻着经书的手微微一顿。

      “沈三娘,阿萱….”

      原来是沈妙容的那位庶妹妹……

      又看着眼前似乎忘记了这位沈三娘出身不好的寻香,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她也无意提及,想来两人应该是也不会有什么交集。

      思量间,屋外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开门一看,竟是那位常来送药方的小沙弥。

      他合十一礼,声音清亮:“女施主,师祖今日于放生池畔垂钓,特命小僧来请,问您可愿同往一叙?”

      慈远大师?自那日凉亭一别,这还是他第一次主动相邀。

      后来蒋漫青才意外得知,这位慈远大师乃是寺中一位真正避世隐居的高僧,精研佛法,尤擅卜筮医道,怀一颗慈悲心,却极少见客。

      能得他青眼,蒋漫青心下不免有些受宠若惊。

      跟着小沙弥绕过几重殿宇,来到后院放生池。只见慈远大师安然坐在一方蒲团上,手持钓竿,意态闲适。

      春日暖阳融融地洒在他身上,仿佛镀上一层金辉。只池中锦鲤成群,悠然摆尾,那钓钩垂落水中,却无一条上钩,只怕是没有鱼饵罢。

      蒋漫青见状,心下莞尔,面上却仍是规规矩矩地上前见礼。

      大师并未回头,却仿佛洞悉一切,苍老的声音带着笑意传来:“丫头,在老衲这儿就不必拘着那些虚礼了。你本也不是那等墨守成规之人,自在些便好。”

      被一眼看穿,蒋漫青索性也放开了,轻声笑道:“大师您不也未曾真心钓鱼吗?彼此彼此。”

      慈远大师闻言,不禁抚须哈哈大笑,爽朗的笑声惊得池中游鱼倏忽散开。

      恰在此时,一阵轻微的环佩叮咚声伴着脚步声自身后传来。蒋漫青回首,只见一位妇人在丫鬟嬷嬷的簇拥下缓步走来。

      那妇人年约四十,身着暖杏色立领褙子,外罩象牙色暗花纱比甲,肩拢一条松花色软毛披肩。她梳着圆髻,只簪一支白玉簪并几朵珠花,面容清丽,眉宇间凝着一抹经年忧戚,却反添了几分温柔坚韧的气度,一望便知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大家夫人。

      只妇人目光原本含着愁绪,却在触及蒋漫青面容的刹那,骤然亮了起来,惊喜之色溢于言表。

      她先向慈远大师敛衽一礼,声音温和:“大师安好。”

      慈远大师微微颔首,目光依旧落在池面上,语气平淡无波:“宋夫人,你要寻的人,老衲今日可是为你请来了。”

      那被称作“宋夫人”的妇人这才转向蒋漫青,快步上前,竟一把握住了她的手,目光细细地在她脸上流连,仿佛透过她在看另一个人,眼中竟隐隐泛起水光:

      “好孩子,一别数年,竟出落得这般好了……你定然不记得我了吧?”

      蒋漫青被她突如其来的亲昵弄得有些无措,只能歉然道:“夫人恕罪,晚辈……”

      “无妨,无妨的。上次见你,你才这么些大。”夏氏连忙摆手,又伸手比划着高度,语气也愈发慈爱,

      “我姓夏,夫家姓宋。与你母亲未出阁时是最要好的手帕交,当年我们常在一处赏花作画,她性子活泼,最是爱笑……有一回我们偷跑去城外放纸鸢,她的纸鸢挂在了树上,还是我兄长……”

      她话说到一半,似想起什么伤心事,语气微顿,眼中哀思更浓,“瞧我,尽说这些陈年旧事了。你眉眼间,像极了你母亲年轻时,尤其是这眼神,温婉又灵秀。”

      一旁跟着的嬷嬷见状,笑着凑趣道:“夫人这是见到未来儿媳,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了呢!蒋姑娘,我们夫人可是您未来的婆婆呀!”

      此言一出,蒋漫青如遭雷击,浑身骤然一僵,血液都仿佛凝住了。

      宋家!夏夫人!那位她年初才亲手去信要求退婚的宋公子的母亲!

      夏氏言语间的反应只怕是那位宋公子并未将退婚之事告知家中。

      巨大的心虚和恐慌瞬间攫住了她,她下意识地看向一旁垂钓的慈远大师,却见老僧眉眼低垂,神色恬淡安然,仿佛已神游天外,对周遭一切浑然不觉。

      夏氏感受到她瞬间的僵硬,只当她是小女儿家面对未来婆母害羞紧张,爱怜地拍了拍她的手背:

      “怪我,自你宋伯父去世后便孀居临安,不在京中,你又在寄居国公府,深居简出,彼此之间生疏了。今日恰巧来寺中为亡夫祈福,听闻大师在此,特来拜会,没想到竟有这般惊喜的缘分。”

      “夫人……”蒋漫青嗓音干涩,几乎不敢直视夏氏温柔的眼眸,“您…您能再多和我说说我母亲的事吗?”她急于转移话题,声音里带上了真切的恳求。

      夏氏不疑有他,只当她是思念亡母,便携了她的手在一旁的石凳上坐下,兴致颇高,将往事娓娓道来。

      夏氏是忠远侯府的独女,顾氏出身英国公府,也是家中幼女,两人家世相当,性格投契。

      说着说着,就提及两人当年几乎同时有孕,便十分欣喜,指腹为婚,却不想两人这一胎都是男孩。

      过两年,蒋父领命镇守西北边疆,宋父下放湖州历练,一南一北,路途遥远,书信不便。还是蒋漫青五岁那年,前任英国公去世,蒋母回京祭悼,又赶上宋父回京述职,二人才得以见面,并定下两家婚事,却不想这成了两人的最后一面。

      眼见话题转向悲伤,一旁的嬷嬷赶忙接过话头,说道,“夫人,您瞧,时隔多年,蒋小姐已经出落的如此落落大方,奴婢瞧着与公子是十分般配的!”

      夏氏听闻,直觉着高兴,抛了不开心的话题,连忙应和着,说得蒋漫青一边羞愧难当一遍心虚冒汗。

      夏氏又顺势说道,“你瞧如今机会难得,正巧慈远大师在此,不如您给这俩孩子算上一卦?且看看这婚姻前路如何?”

      慈远大师这才缓缓睁开眼,目光平静地掠过看似镇定的蒋漫青,又看向满怀期待的夏氏。

      他并未取任何卜具,只沉吟片刻,便微微一笑,声音苍老而祥和:“夫人放心。老衲虽不通甚深玄理,却也观得此缘天定,和和美美,乃一段佳话。只需秉持本心,顺其自然,一切皆可得圆满。”

      夏氏闻言,顿时喜上眉梢,双手合十连声道:“阿弥陀佛,承大师吉言!有您这句话,我这心可就踏实多了!”

      而一旁的蒋漫青,只觉得大师那句“此缘天定,和和美美”仿佛一道惊雷,重重砸在她的心湖之上。

      她看着夏氏全然信任的欣喜面庞,再想到那封已无法收回的退婚书,只觉得口中发苦,坐立难安…..

      就在此时,一道清润温和的嗓音自身后小径传来,恰似清风拂过竹林,打破了放生池畔微妙的氛围。

      “母亲。”

      闻声望去,只见一位青年正缓步走来。

      他身着月白色直裰,外罩一件青灰色杭绸鹤氅,衣料素净,并无繁复纹饰,唯衣袂随风轻动间,方能窥见料子本身细腻的水波暗纹。

      一如他本人,初看低调,细观方觉其质。且他身形颀长挺拔,如松如竹,行走间仪态端方,自带一股清正儒雅的书卷气。

      此人正是宋澄。

      他先向慈远大师执弟子礼,恭敬问安,姿态谦逊。随后才转向夏夫人,语气温和中带着关切:“时辰不早,山中风寒,儿子特来接母亲回府歇息。”

      言行举止间,孝心自然流露。

      夏夫人见到儿子,脸上笑意更深,忙拉过他向蒋漫青介绍:“澄儿来得正好,快来看看,这便是你蒋世伯家的妹妹,漫青。”

      她又笑着对蒋漫青道,“青青,这便是你宋家哥哥。”

      蒋漫青抬眸,正对上宋澄看过来的目光。他眼中掠过一丝清晰的讶异,显然也未曾料到会在此地相遇,但他很快便收敛了情绪,依旧持礼周到,对着蒋漫青微微颔首,声音温和:“蒋姑娘。”

      态度客气而疏离,完全符合一位初见世交之女的书生仪态,并无半分逾矩。

      然而,蒋漫青却敏锐地捕捉到他方才那一闪而过的讶异,心下顿时了然——他认得她,至少,知道她是谁。

      那封退婚书,他必然收到了。

      如此,蒋漫青那份慌乱的情绪收敛了许多。

      而夏夫人又坐着与慈远大师说了会儿话,终究体力不支,面露倦色。宋澄细心留意到,便温言劝母亲该回去了。

      起身告辞时,夏夫人仍依依不舍地拉着蒋漫青的手,再三叮嘱她得空一定要来宋府做客。

      慈远大师依旧稳坐钓鱼台,仿佛只是旁观了一场人间小小的悲欢聚散。

      宋澄扶着母亲走出几步,似想起什么,对夏夫人低语几句。夏夫人点点头,便在嬷嬷的陪伴下先行慢慢向寺门走去。

      而宋澄则转身,复又走向仍站在原地、心神不定的蒋漫青。

      “蒋姑娘,”他声音依旧温和,却比方才少了几分客套,多了几分郑重,

      “天色渐晚,此处回精舍有一段路,若不介意,容宋某送姑娘一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