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质疑如潮,困境凸显  ...
            
                 
                
                    - 
                        
 胡适深吸一口气,缓缓从王座上站起,目光坚定地望向殿外。他知道,接下来的路必定艰难无比,但他绝不退缩。“无论如何,新政势在必行。”他低声自语道,随后大步迈向御书房,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踏入御书房,厚重的檀木门在身后缓缓合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案几上的烛火摇曳,将胡适的身影拉长在斑驳的墙壁上。他眉头紧锁,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
 
 此时,关于他新政的流言蜚语已如瘟疫般在宫中传开。“那被流放多年的国王,怕是在民间待傻了,竟想出如此荒诞的新政。”“减赋税?废酷刑?这不是自毁根基吗?”这些话语,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胡适的心。满朝
 文武对这个曾被流放的国王充满质疑,他们觉得胡适的新政不过是异想天开,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之人的鲁莽之举。
 
 不多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御书房的寂静。“陛下,几位大臣求见。”侍从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胡适微微皱眉,心中明白,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让他们进来吧。”他沉稳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几位大臣鱼贯而入,为首的是朝堂旧臣之首,他身着华丽的朝服,神色严肃,眼中却隐隐透着不满。“陛下,臣等恳请陛下收回新政成命。”他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带着几分强硬。
 
 胡适看着眼前的大臣们,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些大臣背后代表着各方势力,而自己初回王座,根基不稳,新政推行必然会触动他们的利益。“诸位爱卿,为何要朕收回新政?”胡适平静地问道,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陛下,我朝立国已久,向来遵循旧制,如今贸然推行新政,恐天下大乱啊。”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是啊,陛下,减赋税会使国库空虚,废酷刑则难以震慑百姓,此乃动摇国本之举。”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胡适微微摇头,耐心解释道:“诸位爱卿,如今乱世,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赋税繁重,苦不堪言。若不减轻赋税,民心何安?酷刑之下,怨声载道,又谈何国家稳定?朕推行新政,正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长治久安。”
 
 然而,大臣们似乎并不买账。朝堂旧臣之首冷哼一声,说道:“陛下,您在民间长大,不知朝堂之事。这新政一旦推行,各方利益失衡,必将引发大乱。陛下切莫因一时之念,而误了国家大事。”
 
 胡适心中一阵恼怒,但他强压怒火,说道:“朕意已决,新政不会收回。朕身为一国之君,自当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谋未来。”
 
 大臣们见胡适态度坚决,互相对视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但他们并未放弃,继续苦苦劝谏。胡适在与他们的周旋中,深刻感受到自己根基不稳,新政推行举步维艰。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让他意识到前方的道路充满荆棘。他的内心焦虑愈发浓重,额头上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
 
 天色渐暗,御书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大臣们依旧不依不饶,而胡适也坚守着自己的底线。面对各方压力,胡适孤立无援,他的目光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暗自思忖:“我能否找到破局之法,还是会在这重重质疑中妥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