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 25 章 ...

  •   三亚行记

      一、飞向南国

      飞机开始下降时,我从舷窗望出去,眼前豁然开朗。一片蔚蓝的海域在机翼下铺展开来,仿佛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祖国的最南端。海岸线蜿蜒曲折,白色的浪花在岸边绘出一道道细腻的花边。这就是三亚了,那个只在明信片和电视上见过的热带天堂。

      走出机舱,一股温热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海洋特有的咸腥气息。十一月的北方已经寒意渐浓,这里却依然夏日悠长。机场外,棕榈树在微风中摇曳着修长的叶子,仿佛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致意。

      去酒店的路上,导游小陈热情地介绍着三亚的风土人情。他是本地黎族人,皮肤黝黑,说话时总带着热情的笑容。“三亚一年四季都是旅游旺季,但最好的季节就是现在这个时候。不冷不热,阳光正好。”

      我下榻的酒店就在大东海边上。房间的阳台正对着大海,推开玻璃门,海浪声便涌了进来。那是一种有节奏的哗哗声,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像是大海的呼吸。远处海天一色,几艘渔船点缀其间,如同画中的景物。

      安置好行李,我迫不及待地走向海滩。细软的沙子从脚趾间溢出,温热适中。海水清澈见底,一波波涌上来,又退下去,在沙滩上留下细腻的泡沫和贝壳。许多游客在海中嬉戏,笑声随着海风传来。我脱了鞋,走进海水,让温暖的海浪轻抚脚踝。这一刻,长途飞行的疲惫顿时消散无踪。

      二、天涯海角

      次日清晨,我起了个大早,想去看看著名的天涯海角。景区还未完全苏醒,只有零星几个早起的游客和当地晨练的老人。

      “天涯”和“海角”两块巨石相对而立,历经千年海浪的冲刷,显得沧桑而庄严。站在这里,面前是浩瀚无垠的南海,背后是连绵的青山,确实给人一种到了天地尽头的错觉。

      导游小陈告诉我,这里在古代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被视为穷途末路之处。如今却成了爱情的象征,许多情侣专程前来许下誓言。想来也是有趣,同样一片风景,在不同时代的人眼中,竟有如此不同的意义。

      我在一块面海的岩石上坐下,看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雪白的浪花。海风拂面,带着海洋特有的气息。几个当地的渔民正在不远处整理渔网,古铜色的皮肤在晨光中闪着健康的光泽。他们用当地方言交谈着,虽然听不懂内容,但那悠扬的语调却与海浪声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离开天涯海角时,游客已经多了起来。旅游大巴一辆接一辆地驶入停车场,各地的方言在此交汇,热闹非凡。我忽然有些庆幸自己来得早,得以在喧嚣之前,独享了片刻天涯海角的宁静。

      三、亚龙湾一日

      亚龙湾被誉为“天下第一湾”,确实名不虚传。这里的沙子比大东海的更加细腻洁白,海水也更加清澈湛蓝。沿岸高级度假酒店林立,但却巧妙地隐在绿树丛中,不破坏自然的和谐。

      我选择了一个公共海滩区域,租了把遮阳伞和躺椅,打算在这里消磨一整天。阳光透过棕榈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海滩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海风轻柔,带来丝丝凉意,恰到好处地中和了阳光的热度。

      中午时分,我在海滩边的小吃摊买了新鲜的椰子和烧烤。椰子水清甜解渴,烤鱼外焦里嫩,带着海洋的鲜香。摊主是个热情的当地大姐,一边烤鱼一边和我聊天:“我们这里的海鲜都是当天捕捞的,最新鲜了。你们北方吃不到这个味!”

      下午,我尝试了潜水。在教练的指导下,我慢慢潜入水下世界。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天地:五彩斑斓的珊瑚如同海底的花园,各种叫不出名字的热带鱼在其中穿梭游弋。阳光透过水面,在水下投射出摇曳的光斑,美得如同幻境。一只小海龟慢悠悠地从我身边游过,似乎对人类的到访早已习以为常。

      浮出水面时,夕阳已经开始西斜。海面被染成了金红色,波光粼粼,美得令人窒息。我躺在沙滩上,任由细沙从指间流过,感受着这个热带海滨的悠闲节奏。

      四、雨林探秘

      第四天,我决定去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看看三亚的另一面。与海滨的热闹不同,这里是一片绿色的世界。

      一进入雨林,气温顿时凉爽了许多。参天古木遮天蔽日,各种热带植物层层叠叠,充满了生机。导游是个黎族姑娘,穿着传统服饰,声音清脆如林中的鸟鸣。

      “呀诺达在黎语中是'一二三'的意思,”她解释道,“但也表示欢迎、你好。这是我们黎族人最热情的问候。”

      沿着木栈道深入雨林,各种奇特的植物令人目不暇接:有着板状根的大树、缠绕其他植物生长的藤本、附生在树枝上的兰花……导游详细讲解着每种植物的特性和用途,许多都是珍贵的药材。

      最令人惊叹的是雨林中的瀑布和溪流。清澈的山泉从石缝中涌出,汇成小溪,一路欢唱着流向山下。我在一处水潭边停下,将手伸入水中,清凉透心。几个孩子在水中嬉戏,笑声在林中回荡。

      中午,我们在雨林中的餐厅用餐,品尝了当地的野菜和山兰酒。餐厅是开放式的,四周都是茂密的植被,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远处传来不知名鸟儿的鸣叫,更添几分野趣。

      下山时,我选择了滑索。从高处俯瞰雨林,又是另一番景象:无边无际的绿色向远方延伸,远处可见蔚蓝的海岸线。风吹在脸上,带着植物和泥土的清新气息,这种感觉无比自由畅快。

      五、渔村晚照

      听说三亚有个不太为游客所知的小渔村,我决定在离开前去看一看。出租车司机是个本地人,听说我要去渔村,显得有些惊讶:“那里没什么好看的,就是普通渔民住的地方。”

      “正是想看看普通渔民的生活。”我笑道。

      渔村比我想象的还要简朴。没有豪华酒店,没有热闹的商铺,只有一排排简朴的房屋和停泊在港口的渔船。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鱼腥味,许多妇女坐在门前修补渔网,手法娴熟。

      时近黄昏,出海的渔船开始陆续返航。码头顿时热闹起来,渔民们将一筐筐海鲜搬上岸,商贩们围上来讨价还价。我被这生动的场景吸引,找了个石阶坐下,静静观察。

      一个老渔民注意到我,笑着走过来,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问:“来看打鱼?”

      我点点头。他古铜色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睛却明亮有神。“今天收获不错,”他指着刚卸下的一筐鱼,“都是新鲜的。”

      我们聊了起来。老人告诉我,他从小就在这片海上打鱼,见证了三亚从小渔村到国际旅游城市的巨大变化。“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打鱼了,都去城里做旅游生意。挣钱多,还不辛苦。”他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

      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了橘红色,映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渔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三三两两地回家去。远处传来母亲呼唤孩子吃饭的声音,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飘来饭菜的香味。

      我忽然有些感动。在这个以旅游业闻名的城市里,还保留着这样传统的生活方式,仿佛时光在这里慢下了脚步。

      六、告别南海

      最后一天,我起了个大早,想去海边看日出。天空还是深蓝色的,星星尚未完全隐去。海滩上已经有一些早起的人,有的是晨练的老人,有的是和我一样来看日出的游客。

      东方的天空渐渐泛白,继而染上一抹橘红。太阳缓缓从海平面升起,先是一个小点,然后变成半圆,最后完全跃出水面,将万道金光洒向大海。整个海面顿时波光粼粼,美得令人窒息。

      我沿着海滩漫步,让海水不时漫过脚面。回想这几日的所见所感,三亚比我想象的还要丰富多彩。它不仅有着美丽的海滨风光,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活的生活气息。

      早饭后,我去了当地的市场,想买些特产带回去。市场里热闹非凡,各种热带水果、海产干货、工艺品琳琅满目。我买了些椰糖、胡椒和珍珠粉,又挑了几个贝壳工艺品,打算送给朋友。

      机场里,遇到了一对来自东北的老夫妇。他们告诉我,每年冬天都会来三亚住上几个月。“北方太冷了,这里暖和,对老寒腿好。”老先生笑着说。难怪三亚被称为“东北第四省”,原来有这么多北方老人选择来这里过冬。

      飞机起飞时,我从舷窗再次俯瞰这片美丽的土地。蔚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翠绿的椰林,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画。我在心中默默许下愿望:有朝一日,定要重返这片热情的土地。

      三亚之行虽然结束,但那片碧海蓝天和热情笑脸,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旅行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这些美好的遇见和感动,它们如同珍珠般散落在生命的沙滩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