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六、备忘录0719:期刊社的回信 ...
-
论文提交后的第三天,期刊社的回信终于来了。
林砚是在早上打开电脑时看到的——邮件的标题是“《高维弦振动与时间粒子关联性研究》审稿意见”,发件人是《国际量子物理期刊》的编辑。他的指尖悬在鼠标上,突然不敢点进去,像怕戳破一场易碎的梦。
“怎么了?”沈知行端着两杯热豆浆走进来,看见林砚盯着屏幕发呆,脚步放轻了些,“期刊社回信了?”
林砚点了点头,声音有点发紧:“嗯,但是……我不敢看。”他怕看到“审稿不通过”的字样,怕他们这么久的努力,最后还是白费。
沈知行放下豆浆,走到他身边,弯腰从身后轻轻环住他的肩膀。下巴抵在林砚的发顶,带着温热的呼吸:“别怕,我们一起看。就算不通过,我们也可以改,总有办法的。”
林砚深吸一口气,在沈知行的注视下,点击了邮件。屏幕上的文字慢慢展开,他的眼睛越睁越大,直到看到“经审稿委员会一致同意,本文符合期刊发表标准,拟于下月刊登”这句话时,眼泪突然掉了下来。
“过了……我们的论文过了。”林砚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充满了兴奋。
沈知行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随即笑起来,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真的?让我看看。”他凑到屏幕前,逐字逐句地读着邮件,眼里的光越来越亮,最后忍不住伸手抱住林砚,把他转过来,额头抵着额头:“我们做到了,阿砚,我们真的做到了!”
林砚靠在沈知行怀里,眼泪蹭在他的白大褂上,却一点都不觉得狼狈。他想起过去的日子——那些熬夜推导公式的夜晚,那些实验失败后的沮丧,那些担心记忆反噬的恐惧,都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我就知道我们可以。”沈知行的声音带着哽咽,他轻轻擦去林砚的眼泪,指尖划过林砚的脸颊,“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会被全世界的科学家看到,他们会沿着我们的方向继续探索,再也不会有人像我们未来那样,因为缺少数据而走弯路。”
林砚点了点头,伸手抱住沈知行的腰。沈知行的怀抱很暖,能让他忘记所有的不安。他想起未来的自己,在爆炸前攥着时子碎片,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回去,我要改变结局。”而现在,他们不仅改变了结局,还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那天上午,两人都没心思做实验,只是坐在实验室里,一遍遍读着期刊社的回信,像两个拿到奖状的孩子。沈知行还特意把邮件打印出来,折得整整齐齐,放进一个透明的文件袋里,说要“留作纪念”。
“对了,”林砚突然想起什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守忆’模块的设计图也一起公开?这样未来的科学家不仅能参考我们的理论,还能直接用我们的技术,减少实验风险。”
沈知行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主意!我们可以把设计图作为论文的补充材料提交,这样更全面。”他说着,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补充‘守忆’模块设计图”几个字,旁边还画了一个小小的笑脸,“这样一来,我们的研究就不仅是理论突破,还有实际应用价值了。”
林砚看着沈知行认真的样子,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沈知行和他一样,不仅想完成自己的科学理想,更想为未来的人铺路——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信念,让他们的感情不仅仅是爱情,更是超越了个人的、对科学事业的共同坚守。
下午,两人一起整理“守忆”模块的设计图。沈知行负责绘制详细的结构示意图,林砚则负责标注每个零件的参数和功能。实验室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和偶尔的交流声。
“这里的电压参数是不是应该再标注得详细一点?”林砚指着设计图上的一个节点,“未来的科学家可能不知道我们实验时的环境,标注得越详细,他们出错的概率就越小。”
沈知行点了点头:“对,我再补充一下。还有这里的线路连接方式,我们也应该写清楚,避免他们因为连接错误而引发危险。”他说着,拿起笔,在设计图上补充了一段文字说明,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
林砚看着沈知行的侧脸,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他的脸上,映出清晰的睫毛。他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个人,不仅是他的爱人,更是他的英雄——一个为了科学理想,愿意付出一切的英雄。
傍晚的时候,设计图终于整理好了。两人把设计图扫描进电脑,作为论文的补充材料提交给了期刊社。做完这一切,他们都松了一口气,靠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的夕阳。
“你说,未来的科学家会怎么评价我们的研究?”林砚突然问。
沈知行想了想,笑了笑:“不知道。但我想,他们会记得,曾经有两个叫林砚和沈知行的科学家,为了时子研究,付出了很多努力,也留下了一点有用的东西。”他说着,伸手握住林砚的手,“这就够了。”
林砚看着沈知行的眼睛,里面充满了温柔和坚定。他知道,沈知行说得对——他们不需要被记住,只需要他们的研究能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一点贡献,就足够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林砚知道,他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未来还有很多挑战等着他们,可只要和沈知行一起,他就什么都不怕了——因为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他们的信念是坚定的,他们的理想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