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安室透的警告 ...
-
那个瞬间,晴川的大脑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劈中。
光,不仅仅是物理世界里可见的电磁波,在信息传递的领域里,它更是一种载体,一种符号。
如果父母留下的警告是双关,那么他们真正想说的,或许并非提防某种通过光纤或无线电传输的危险信号,而是一个代号、一个组织、一个以“光明”自居的庞大阴影。
这个念头如野火燎原,瞬间烧尽了她心中所有的迷惘。
她冲向书房深处那个积满灰尘的樟木箱,那是父母留下的遗物,里面装满了各种看似无用的天文观测笔记和旧书。
她记得,母亲曾笑着说,这里面藏着宇宙的悄悄话。
箱子底部,她摸索到了一个夹层,抽出一本泛黄、边缘卷曲的册子,封面上是手写的四个字——“星语编码表”。
这本编码表是父母年轻时研究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密码学结合的产物,一种属于他们二人的浪漫。
晴川颤抖的手指逐行扫过,心脏在胸腔里擂鼓。
当她的指尖停在“光”字上时,呼吸也随之停滞。
编码表清晰地标注着:“光”——对应旧式军用密语中的字母“U”。
一个简单的字母,却像一把钥匙,瞬间开启了记忆的锁。
她猛地抬头,望向墙上挂着的星空木盒陈列架。
一共十二个盒子,代表黄道十二宫,是母亲亲手制作的。
其中有几个盒子,在不起眼的角落用烙铁烫上了特殊的标记。
她记得母亲曾指着第七个盒子,那个代表天秤宫的盒子,开玩笑说这里面装着“宇宙的平衡”。
那个盒子的底部,就烙着一个“U07”的标记。
晴川取下第七个星盒,入手沉甸甸的。
她按照记忆中母亲教过的手法,旋转盒盖上的星轨图案,将其对准秋分点的位置,只听“咔哒”一声轻响,盒子底部的夹层应声弹开。
里面没有星辰的碎片,也没有宇宙的秘密,只有一枚被绒布小心包裹着的老式录音磁带。
磁带的标签上,是母亲娟秀而有力的笔迹:“给未来的星语者。”
柯南是在第二天清晨接到晴川电话的。
女孩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与不安,说她找到了一盘关键的录音带,但家里的老式录音机早已损坏。
柯南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主动提出可以带去阿笠博士家,博士那里有各种稀奇古怪的设备,转录一盘磁带轻而易举。
在阿笠博士的实验室里,柯南熟练地将磁带放入一台经过改装的音频工作站。
他表面上是在帮晴川转录,但戴上耳机的瞬间,他的眼神就变得锐利起来。
左手在键盘上敲击,启动了博士特制的广域音频分析仪,屏幕上,声波的频谱图如山峦般起伏。
磁带里传来晴C母温柔的声音,内容是关于天狼星的传说和观测心得,听起来就像一堂寻常的天文课。
然而,在柯南眼中,那平稳的声波图之下,另一条几乎细不可见的波纹正在缓缓蠕动。
是次声波,频率极低,人耳根本无法察觉。
他不动声色地将这段隐藏的频率分离出来,导入解码程序。
一串数字和符号出现在屏幕上,经过快速的格式转换,最终呈现为一组清晰的经纬度坐标和一个时间戳。
坐标指向横滨港湾区的一座废弃仓库。
时间,则是三年前的十月二十七日,晚上九点十五分。
柯南的瞳孔骤然收缩,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他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时间,这个地点。
三年前的那个雨夜,琴酒就在那里,用一发子弹,结束了一名组织的叛逃者的生命,而那名线人,曾是FBI重要的情报来源。
他死前传出的最后讯息,只来得及提到一个词——“星尘”。
原来,一切的根源,在三年前就已经埋下。
晴川父母的死,绝非意外。
他们很可能就是那个所谓的“星尘计划”的核心成员,而这盘磁带,是他们在察觉到危险后,留给女儿最后的、也是最危险的遗言。
他没有声张,只是默默地将解码后的数据复制到自己的加密U盘里,然后将正常的音频文件转录好,装作若无其事地交给了在门外等候的晴川。
送走晴川后,他写了一张小小的纸条,趁着夜色,悄悄塞进了星之屋门口那个古朴的留言信箱里。
纸条上只有一句话:“有些光,是用来引诱蛾子的。”
同一时间,波洛咖啡店内,安室透擦拭着吧台,手机在围裙口袋里无声地震动了一下。
他借着转身去取咖啡豆的动作,迅速扫了一眼屏幕。
是贝尔摩德发来的临时指令,内容简单而明确:“调查近期民间对‘旧科学馆事件’的关注动向,确认是否有异常人员介入。”
安室透的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
组织的反应比他预想的要快。
他立刻调阅了权限内的公共安全摄像头网络,很快,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他的视线——牧濑晴川。
录像显示,就在几天前,她曾独自一人进入已经封锁的旧科学馆废墟,并在里面待了近一个小时。
第二天下午,安室透提着一盒店里新出炉的柠檬派,敲响了星之屋的门。
他用最阳光无害的笑容解释着自己的来意:“刚好送外卖路过附近,想起你可能会喜欢这个,就顺便带了一份。”
晴川没有怀疑,热情地请他进屋。
安室透一边与她闲聊,一边用他那双敏锐的眼睛快速扫描着室内的一切。
他的目光没有在那些精美的星象仪上过多停留,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书桌上的细节:摊开的古籍《星官志》,旁边放着几张牧濑教授日记的复印件,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几个关键词。
他的心沉了下去。
这个女孩,已经踏入了比她想象中要深得多的漩涡。
临走时,安室透站在门口,仿佛不经意般回头说了一句:“我以前的老师常说,真正的黑暗里,是连影子都不会有的——所以,如果一个地方出现了影子,那一定是有人为了隐藏更重要的东西,而特意点亮了一盏灯。”
这句话像一根针,轻轻刺在晴川的心上。
她看着安室透离去的背影,总觉得他话里有话。
人造的“影”,是为了藏“人”?
难道“光”的背后,那个所谓的“鸢尾委员会”,只是一个被推到台前的影子,用来掩盖更深层的存在?
接下来的几天,晴川的生活被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打乱了。
江古田高中来了一位转学生,名叫黑羽快斗。
他英俊、风趣,还有点玩世不恭,很快就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在一次自习课上,他就坐在晴川邻座,看似无意地瞥见了她正在草稿纸上绘制的星图,饶有兴致地凑了过来。
“哇,你在研究古代星象吗?这可比函数酷多了。”他笑着搭话。
“说起来,我之前看一本杂书,上面说江户时代的忍者会用一种叫‘星流密码’的东西来传递情报。他们以二十八宿的位置为基点,再配合二十四节气的变化,生成一套每天都在变的动态密钥,用来定位和规划秘密路线。是不是很厉害?”
晴... 川的心脏猛地一跳。
“星流密码”?
“二十四节气”?
她脑中灵光一闪,几乎是本能地冲回家,翻出了母亲遗物中另一件被她忽略的东西——一套手绘的二十四节气星图。
这套星图与普通的星图不同,每一张都标注了在特定节气时,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和地平线的夹角。
她将从柯南那里拿回来的U盘再次插入电脑,调出那串神秘的坐标数据。
这一次,她没有将它们直接输入地图,而是尝试着将这些坐标点,与二十四节气星图进行对照。
奇迹发生了。
当她以“立春”的星图为密钥,解读第一组坐标,再以“雨水”的星图为密钥,解读第二组坐标……以此类推,那些原本散乱无序的点,竟然在地图上被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了起来。
那条曲线的终点,清晰地指向了一个地方——长野县,一座早已废弃的深山气象雷达站。
与此同时,远在京都的大冈红叶,也通过家族的力量取得了突破。
她让家族的首席法律顾问去调查“鸢尾委员会”,虽然明面上的资料干净得像一张白纸,但顾问却从一桩尘封的旧案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味。
“大小姐,九十年代初,有一桩牵涉到国家级科研经费挪用的案子,”电话里,顾问的声音低沉而谨慎。
“案子的核心,就是挪用了一笔本该用于射电天文望远镜建设的巨款。但奇怪的是,所有涉案人员的档案,最后都被列为‘永久封存’,这在司法体系里是极不寻常的。我动用了一些私人关系,联系上了一位当年参与过外围调查,如今已经退休的老检察官。”
红叶屏住呼吸。
“他怎么说?”
“他什么都不肯多说,只透露了一句:‘那案子水太深,牵扯到一些人想用天文数据来做地下的事情,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被强行压下去了。’就在他准备挂电话前,他又低声补充了一句:‘如果你真的想知道真相,别找我们这些官面上的人了。去找找当年负责销毁那批案件文件的清洁工吧——我听说他还活着,就在轻井泽的一家养老院里。’”
用天文数据做地下通信……销毁文件的清洁工……红叶敏锐地意识到,她已经触及到了这个巨大阴谋的边缘。
所有线索都指向了长野。
晴川做出了决定,她必须亲自去那座雷达站看一看。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她将星之屋的备用钥匙交给了专程赶来的红叶,拜托她帮忙照看。
夜深人静,晴川独自在房间里收拾着行囊。
忽然,挂在窗边的风铃发出“叮铃”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她疑惑地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只见门外的台阶上,不知何时竟放着一只小小的桐木盒子。
她心怀警惕地将盒子拿进屋里,打开一看,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把锈迹斑斑的老式钥匙,和一张用羊皮纸手绘的地图。
地图的画法非常古老,边缘用漂亮的字体写着一行小字:“在第七次月食来临之前,门只会为星语者开启一次。”
晴川下意识地抬头望向窗外的夜空,一轮残月正悬挂在天边。
她拿出手机查了一下天象,距离下一次月食,还有整整十六天。
她的目光回到那张手绘地图上。
地图的终点,并不是她费尽心机才解算出的雷达站主体建筑,而是在雷达站所在山体的背面,一处从未在任何公开地图资料上出现过的、标记为“地下掩体入口”的地方。
一股强大的决心从心底涌起,冲散了所有的恐惧和犹豫。
她握紧了胸前那枚星辰吊坠,吊坠的温度仿佛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她低声对自己说,也是对冥冥中注视着她的父母说:“这一次,我不再等风带来答案了。”
窗外,那轮残月缓缓地、无声地,隐入了厚重的云层背后,夜色变得更加深沉。